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氣囊驅動升降的按摩機構,包括機芯本體和框架,機芯本體滑動設置在框架上,相對框架能做位置升降移動;其中:機芯本體與框架之間設置有氣囊機構,由氣囊機構驅動機芯本體升降動作;所述氣囊機構中的氣囊與氣源連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針對機芯本體做滑動可升降設計,并由氣囊驅動實現機芯本體高度的調節,增強其機動性,既能滿足不同身高體驗者能自行調節之需,以適合頸部的按摩,也能用來調節機芯本體的位置,改變按摩范圍,改善定點按摩的不足;再則,若配合雙氣囊機構的設計,也能做到小范圍的往復按摩,提升配套的按摩裝備體驗感。驗感。驗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氣囊驅動升降的按摩機構
:
[0001]本技術屬于按摩裝備的配套
,特別涉及一種氣囊驅動升降的按摩機構,尤其適合于按摩椅上配套。
技術介紹
:
[0002]現有按摩椅的靠背按摩機構有兩種,一是沿L形軌道行走的按摩機械手,按摩機械手為一對呈V形的揉捏臂,帶動揉捏臂端部的四個按摩頭動作,模擬雙手的按摩功能,通過行走實現自頸椎至臀部的大范圍按摩;二是定點式按摩,包括二組以上的按摩機芯,自上而下分布于頸背部和腰椎部,范圍雖大但機芯不可行走,只有快慢節奏的調節,按摩手段相對單調,容易出現局部按摩疲勞的缺陷,但其無需設計行走軌道,以及復雜的運行模式軟件,也是目前低價按摩椅的主流。
[0003]針對頸椎處的頸部機芯往往配置一對更突出的頸部揉捏頭,以滿足夾揉頸部和按壓雙肩部之需,由于結構為固定式,出廠時頸部機芯只能按標準身高設計,身高者一對突出頸部揉捏頭只能處于肩胛骨處,身矮小者頸部揉捏頭即會處于后腦部,這部分人群無法做到放松躺在按摩椅上,實現休閑的目的。
[0004]如何改善定點式按摩裝備,提供一種機芯本體能做升降調節,兼容不同身高人群舒適按摩的方案,即成為本技術研究的對象。
技術實現思路
:
[0005]本技術的目的是設計一種機芯本體通過滑動設置在框架上,并能調節升降的氣囊驅動升降的按摩機構。
[0006]本技術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氣囊驅動升降的按摩機構,包括機芯本體和框架,機芯本體滑動設置在框架上,相對框架能做位置升降移動;其特征在于:機芯本體與框架之間設置有氣囊機構,由氣囊機構驅動機芯本體升降動作;所述氣囊機構中的氣囊與氣源連通。
[0007]所述氣囊機構包括氣囊、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所述氣囊為多層氣囊或折皺氣囊,并被夾設在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之間,與氣囊連通的氣源為手動氣泵,或者電動氣泵,電動氣泵輸出經電磁閥后連通所述氣囊。
[0008]所述機芯本體中部設置有擺動軸,該擺動軸兩端部定位有滑塊或軸承,兩所述滑塊或軸承對應滑動設置在框架的兩軌道上,并能承載機芯本體沿軌道做滑動升降和繞軸擺動;氣囊機構中的第一支撐板固定在所述框架一側,第二支撐板設置在所述擺動軸一側,由氣囊驅動第二支撐板和機芯本體升降。
[0009]所述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之間設置有相互配合的導正桿和導正套,約束第二支撐板在氣囊驅動下只做升降動作。
[0010]所述機芯本體與框架之間還設置有第二套氣囊機構,兩套氣囊機構以第二支撐板為鏡像面對稱分布,對應驅動機芯本體的上行和下行動作。
[0011]所述機芯本體兩側滑動嵌設在框架的軌道中,氣囊機構中的第一支撐板固定在所述框架一側,第二支撐板固定在所述機芯本體一側,由氣囊驅動第二支撐板和機芯本體升降。
[0012]所述框架中部通過固定軸定位在機架上,機芯本體相對機架能做繞軸擺動。
[0013]所述機芯本體與框架之間還設置有第二套氣囊機構,兩套氣囊機構以第二支撐板為鏡像面對稱分布,對應驅動機芯本體的上行和下行動作。
[0014]本技術針對機芯本體做滑動可升降設計,并由氣囊驅動實現機芯本體高度的調節,增強其機動性,既能滿足不同身高體驗者能自行調節之需,以適合頸部的按摩,也能用來調節機芯本體的位置,改變按摩范圍,改善定點按摩的不足;再則,若配合雙氣囊機構的設計,也能做到小范圍的往復按摩,提升配套的按摩裝備體驗感。
附圖說明:
[0015]下面結合具體圖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
[0016]圖1為氣囊驅動升降的按摩機構前部示意圖
[0017]圖2為氣囊驅動升降的按摩機構背部示意圖
[0018]圖3為氣囊驅動升降的按摩機構上升狀態示意圖
[0019]圖4為圖3中A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0]圖5為氣囊驅動升降的按摩機構分解示意圖
[0021]圖6為雙氣囊驅動升降的按摩機構背部示意圖
[0022]圖7為圖6中B局部放大示意圖
[0023]圖8為雙氣囊驅動升降的按摩機構分解示意圖
[0024]其中
[0025]1—機芯本體
???????
11—擺動軸
????????
12—滑塊
[0026]2—框架
???????????
21—軌道
??????????
22—固定軸
???????
23—橫梁
[0027]3—氣囊機構
???????
31—第一支撐板
????
311—導正套
??????
321—導正桿
[0028]32—第二支撐板
????
33—氣囊
[0029]4—機架
具體實施方式:
[0030]參照圖1至圖5,氣囊驅動升降的按摩機構,包括機芯本體1、框架2和氣囊機構3,機芯本體1滑動設置在框架2上,相對框架2能做位置升降移動;而機芯本體1與框架2之間設置有氣囊機構3,由氣囊機構3驅動機芯本體1升降動作,實現機芯本體1高度位置的調節,尤其是驅動升高動作,下降即依機芯本體1自重下行。
[0031]氣囊機構3,包括第一支撐板31、第二支撐板32和氣囊33;氣囊33為多層氣囊或折皺氣囊,并被夾設在第一支撐板31和第二支撐板32之間,氣囊33通過軟管34接氣源,與氣囊33連通的氣源為手動氣泵,或者電動氣泵,電動氣泵輸出經電磁閥后連通所述氣囊。手動氣泵通過手捏充氣,使氣囊33膨脹驅動機芯本體1,松動手動氣泵上的泄氣閥,氣囊即會收縮,并在機芯本體1自重作用下復位,如圖2,適合無電動氣源的環境。使用電動氣泵,即可與按摩裝備共用電動氣泵,只需增加一電磁閥即可,配套的按摩裝備上的電磁閥均為三通閥,既
可控制進氣,也能控制排氣。
[0032]機芯本體1升降行程可根據實際需要和按摩空間而定,通過疊加氣囊33數量或增加折皺簡單實現,電動氣泵環境下為了解決長行程快速升降,在同組氣囊33可設置兩至三個進氣口,同步充氣和放氣。本按摩機構中機芯本體1除了升降位置調節外,還能實現擺動,以自適應人體曲線,具體有如下兩種具體方案。
[0033]實施例一:
[0034]參照圖1至圖5,機芯本體1中部設置有擺動軸11,該擺動軸11兩端部定位有滑塊12或軸承,兩滑塊12或軸承對應滑動設置在框架2的兩軌道21上,并能承載機芯本體1沿軌道21做滑動升降和繞軸擺動。上述的設計,可使機芯本體1完成兩個功能,一是升降滑動調節,二是擺動自適應。機芯本體1中部通過擺動軸11定位,在滑動升降過程不影響機芯本體1的穩定性,擺動軸不因升降而受影響;框架2朝內設置的軌道21,既可直接采用槽鋼加工成框架2,本身即帶有朝內的滑槽,也可專用設置軌道21再固定在框架1的內側。
[0035]氣囊機構3中的第一支撐板31固定在框架1一側,更具體地說固定在框架背部加固的橫梁23上,也能避讓出機芯本體1擺動的空間;第二支撐板32設置在擺動軸11一側,由氣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氣囊驅動升降的按摩機構,包括機芯本體和框架,機芯本體滑動設置在框架上,相對框架能做位置升降移動;其特征在于:機芯本體與框架之間設置有氣囊機構,由氣囊機構驅動機芯本體升降動作;所述氣囊機構包括氣囊、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所述氣囊為多層氣囊或折皺氣囊,并被夾設在第一支撐板和第二支撐板之間,氣囊與氣源連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氣囊驅動升降的按摩機構,其特征在于:與氣囊連通的氣源為手動氣泵,或者電動氣泵,電動氣泵輸出經電磁閥后連通所述氣囊。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氣囊驅動升降的按摩機構,其特征在于:機芯本體中部設置有擺動軸,該擺動軸兩端部定位有滑塊或軸承,兩所述滑塊或軸承對應滑動設置在框架的兩軌道上,并能承載機芯本體沿軌道做滑動升降和繞軸擺動;氣囊機構中的第一支撐板固定在所述框架一側,第二支撐板設置在所述擺動軸一側,由氣囊驅動第二支撐板和機芯本體升降。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氣囊驅動升降的按摩機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學金,
申請(專利權)人:林學金,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