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一種自助式可上下樓梯的電動輪椅,該輪椅包括后輪,抱閘轉軸,第一爬樓支桿,第二爬樓支桿,前叉,前輪,車架,主電機,主動齒輪,電瓶,換向撥叉軸,傳動傘型齒輪,后軸,被動齒輪、座椅支撐軸套管,升降渦輪軸,座椅,上樓支桿軸,萬向輪,車把,輪椅前輪升降調節裝置,前輪距伸縮調整裝置、座椅升降調節裝置和座椅仰俯調節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車體輕便,無論上下樓還是路面行駛都很方便,在無外力幫助的情況下,傷殘人士自己就可像正常人一樣上下樓、出行、游玩、購物,解決了外出不便的困難。(*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輔助交通工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自助式可上下樓梯的電動輪椅。
技術介紹
目前國內實際使用的輪椅無論是手動或是電動的一般都不具備上下樓功能,傷殘人士在無外力幫助的情況下自己無法上下樓,國外現有可上下樓的輪椅一般都是履帶式,車體笨重,在路面行駛不便,造價昂貴,普通人難以承受。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車體輕便,無論上下樓還是路面行駛都很方便,在無外力幫助的情況下,傷殘人士自己就可像正常人一樣上下樓、出行、游玩、購物,解決了外出不便的自助式可上下樓梯的電動輪椅。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該輪椅包括后輪,抱閘轉軸,第一爬樓支桿,第二爬樓支桿,前叉,前輪,車架,主電機,主動齒輪,電瓶,換向撥叉軸,傳動傘型齒輪,后軸,被動齒輪、座椅支撐軸套管,升降蝸輪軸,座椅,上樓支桿軸,萬向輪,車把,輪椅前輪升降調節裝置,前輪距伸縮調整裝置、座椅升降調節裝置和座椅仰俯調節裝置;其中,所述車架的前端與前輪調整套管固接,前輪調整套管套接伸縮桿,伸縮桿與前叉固接,前叉上設有前輪定位插銷;第三電機的輸出軸與前輪調整蝸桿固接,前輪調整蝸桿與前輪調整蝸輪嚙合,前輪調整蝸輪與伸縮桿上齒條嚙合,前輪通過輪軸安裝在前叉上;所述電瓶、升降蝸輪軸、主電機、后軸、抱閘轉軸、換向撥叉軸和上樓支桿軸固定安裝在所述車架上,所述后軸上設有抱閘棘輪棘爪、被動齒輪和抱閘,所述抱閘棘輪棘爪與抱閘棘輪支撐桿連接,所述抱閘與所述抱閘轉軸固接,所述抱閘轉軸的兩端設置抱閘扳桿,后離合器輪片與所述后輪固接,后離合器軸片設置在所述后軸的兩端,所述后離合器輪片通過后軸離合器與后離合器軸片連接,所述2對所述第一爬樓支桿和第二爬樓支桿分別鉸接在所述上樓支桿軸的兩端,所述上樓支桿軸中間位置對稱安裝2個換向齒輪;所述換向撥叉軸上設置有換向撥叉,所述換向撥叉位于2個所述換向齒輪之間,主電機輸出軸上依次設置主動齒輪、主軸離合器和上樓傘型齒輪,主軸離合器上設置離合器拉桿,離合器拉桿控制所述主軸離合器與上樓傘型齒輪和主動齒輪交替嚙合;所述主動齒輪通過鏈條與所述被動齒輪傳動連接,所述傳動傘型齒輪一端與所述上樓傘型齒輪嚙合,另一端與其中一個換向齒輪嚙合;所述座椅的扶手上設置有第一電機開關、第一電機開關、第二電機開關和第三電機開關,所述座椅通過座椅軸與座椅支桿固接,所述座椅支撐軸套管接在所述座椅支撐軸套管內,所述座椅支撐軸套管與安裝升降蝸輪軸上的軸套固接;所述萬向輪與萬向輪支桿固接,所述萬向 輪支桿套接在萬向輪支桿套內,萬向輪支桿套與所述車架固接,所述萬向輪支桿套上設有第四電機,所述第四電機驅動萬向輪支桿在萬向輪支桿套內上下運動。進一步,所述前輪距伸縮調整裝置由第三電機,前輪調整蝸輪,前輪調整蝸桿、前輪調整套管和伸縮桿組成,所述伸縮桿套接在所述前輪調整套管內,所述第一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前輪調整蝸桿固接,所述前輪調整蝸桿與所述前輪調整蝸輪嚙合,所述前輪調整蝸輪與所述伸縮桿上的齒條嚙合。進一步,所述座椅仰俯調節裝置由第一電機、座椅仰俯螺母、座椅仰俯螺桿、座椅仰俯蝸輪、座椅仰俯蝸桿、重錘、重錘軸、前俯觸點、后仰觸點和重錘觸點組成,所述座椅仰俯螺桿通過座椅仰俯螺母分別與所述座椅支撐軸套管和車架連接,所述座椅仰俯調節裝置設有座椅仰俯蝸輪,所述座椅仰俯蝸輪通過所述座椅仰俯蝸桿與第一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所述重錘通過重錘軸安裝在所述座椅支撐軸套管上,所述前俯觸點和后仰觸點對稱設置所述座椅支撐軸套管上的重錘的垂直下方,所述重錘的重錘觸點置于所述前俯觸點和后仰觸點之間的中間位置,所述重錘觸點與電瓶電氣連接,前俯觸點和后仰觸點與所述第一電機 電氣連接。進一步,所述輪椅前輪升降調節裝置包括拉桿扳手、前拉桿、連板和前輪支桿,所述連板鉸接在所述前輪的輪軸上,所述前輪支桿與所述連板一端鉸接,所述連板另一端與所述前拉桿的一端連接,所述前拉桿的另一端與所述拉桿撥手鉸接。進一步,該電動輪椅還包括座椅高度調節裝置,所述座椅高度調節裝置包括第二電機、蝸桿、蝸輪和升降蝸輪軸,所述第二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蝸桿連接,所述蝸桿與所述蝸輪嚙合,所述蝸輪與座椅支桿上的齒條嚙合,所述蝸輪安裝在所述升降蝸輪軸上,升降蝸輪軸安裝在車架上。本技術的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結構簡單,車體輕便,無論上下樓還是路面行駛都很方便,在無外力幫助的情況下,傷殘人士自己就可像正常人一樣上下樓、出行、游玩、購物,解決了外出不便的困難。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俯視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的座椅部分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下樓梯運動示意圖。圖中1.后輪,2.手動輪,3.后離合器輪片,4.后離合器軸片,5.后棘輪棘爪,6.抱閘扳桿,7.抱閘轉軸,8第一爬樓支桿,9.第二爬樓支桿,10.套管,11.前輪調整蝸輪,12.前輪調整蝸桿,13.前閘,14.電源開關,15.伸縮桿,16.前叉,17.前輪,18.車架,19.調速器,20.主電機,21.主動齒輪,22.主軸離合器,23.上樓傘型齒輪,24離合器拉桿,25.電瓶,26.換向齒輪,27.換向撥叉,28.換向撥叉軸,29.抱閘,30.傳動傘型齒輪,31.抱閘棘輪支撐桿,32.抱閘棘輪棘爪,33.后軸,34.被動齒輪、35.座椅支撐軸套管,36.前輪支桿,37.連板,38.前拉桿,39拉桿扳手,40.升降渦輪軸、41.蝸輪,42.蝸桿,43.座椅調整支桿,44.座椅軸,45.前輪定位插銷,46.座椅仰俯螺母,47.座椅仰俯螺桿,48.座椅仰俯潤桿,49.座椅仰俯潤輪,50.第一電機,51.第二電機52.第三電機,53.第四電機,54.座椅,55.橡膠套,56重錘軸,57重錘,58.后仰觸點,59前俯觸點,60.重錘觸點,61.第一電機開關,62.第二電機開關,63.第三電機開關,64.第四電機開關,65.萬向輪支桿套,66.萬向輪,67.萬向輪支桿,68.前輪棘輪棘爪,69.上樓支桿軸,70.車把,71.后軸離合器,72.軸套。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說明。如圖1-圖3所示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該輪椅包括后輪1,抱閘轉軸7,第一爬樓支桿8,第二爬樓支桿9,前叉16,前輪17,車架18,主電機20,電瓶25,換向撥叉軸28,傳動傘型齒輪30,后軸33,座椅支撐軸套管35,升降渦輪軸40,座椅54,上樓支桿軸69,萬向輪66,車把70,輪椅前輪升降調節裝置,前輪距伸縮調整裝置和座椅仰俯調節裝置;座椅仰俯調節裝置由第一電機50、座椅仰俯螺母46座椅仰俯螺桿47、座椅仰俯渦輪49、座椅仰俯渦桿48、重錘57、重錘軸56、前俯觸點59、后仰觸點58和重錘觸點60·組成,前輪距伸縮調整裝置由調節第三電機52,蝸輪11,蝸桿12、前輪調整套管10和伸縮桿15,輪椅前輪升降調節裝置包括拉桿扳手39、前拉桿38、連板37和前輪支桿36 ;座椅高度調節裝置包括第二電機51、蝸桿42、蝸輪41和蝸桿軸40 ;其中,車架18的前端設置前輪調整套管10,前輪調整套管10套接伸縮桿15,伸縮桿15與前叉16固接,前叉16上設有前輪定位插銷45 ;第三電機52的輸出軸與前輪調整蝸桿12固接,前輪調整蝸桿12與前輪調整蝸輪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助式可上下樓梯的電動輪椅,其特征在于,該輪椅包括后輪(1),抱閘轉軸(7),第一爬樓支桿(8),第二爬樓支桿(9),前叉(16),前輪(17),車架(18),主電機(20),主動齒輪(21),電瓶(25),換向撥叉軸(28),傳動傘型齒輪(30),后軸(33),被動齒輪(34)、座椅支撐軸套管(35),升降蝸輪軸(40),座椅(54),上樓支桿軸(69),萬向輪(66),車把(70),輪椅前輪升降調節裝置,前輪距伸縮調整裝置、座椅升降調節裝置和座椅仰俯調節裝置;其中,所述車架(18)的前端與前輪調整套管(10)固接,前輪調整套管(10)套接伸縮桿(15),伸縮桿(15)與前叉(16)固接,前叉(16)上設有前輪定位插銷(45);第三電機(52)的輸出軸與前輪調整蝸桿(12)固接,前輪調整蝸桿(12)與前輪調整蝸輪(11)嚙合,前輪調整蝸輪(11)與伸縮桿(15)上齒條嚙合,前輪(17)通過輪軸安裝在前叉(16)上;所述電瓶(25)、升降蝸輪軸(40)、主電機(20)、后軸(33)、抱閘轉軸(7)、換向撥叉軸(28)和上樓支桿軸(69)固定安裝在所述車架(18)上,所述后軸(33)上設有抱閘棘輪棘爪(32)、被動齒輪(34)和抱閘(29),所述抱閘棘輪棘爪(32)與抱閘棘輪支撐桿(31)連接,所述抱閘(29)與所述抱閘轉軸(7)固接,所述抱閘轉軸(7)的兩端設置抱閘扳桿(6),后離合器輪片(3)與所述后輪(1)固接,后離合器軸片(4)設置在所述后軸(33)的兩端,所述后離合器輪片(3)通過后軸離合器(71)與后離合器軸片(4)連接,所述2對所述第一爬樓支桿(8)和第二爬樓支桿(9)分別鉸接在所述上樓支桿軸(69)的兩端,所述上樓支桿軸(69)中間位置對稱安裝2個換向齒輪(26);所述換向撥叉軸(28)上設置有換向撥叉(27),所述換向撥叉(27)位于2個所述換向齒輪(26)之間,主電機(20)輸出軸上依次設置主動齒輪(21)、主軸離合器(22)和上樓傘型齒輪(23),主軸離合器(22)上設置離合器拉桿(24),離合器拉桿(24)控制所述主軸離合器(22)與上樓傘型齒輪(23)和主動齒輪(21)交替嚙合;所述主動齒輪(21)通過鏈條與所述被動齒輪(34)傳動連接,所述傳動傘型齒輪(30)一端與所述上樓傘型齒輪(23)嚙合,另一端與其中一個換向齒輪(26)嚙合;所述座椅(54)的扶手上設置有第一電機開關(61)、第一電機開關(62)、第二電機開關(63)和第三電機開關(64),所述座椅(54)通過座椅軸(44)與座椅支桿(43)固接,所述座椅支桿(43)套接在所述座椅支撐軸套管(35)內,所述座椅支撐軸套管(35)與安裝升降蝸輪軸(40)上的軸套(72)固接;?所述萬向輪(66)與萬向輪支桿(67)固接,所述萬向輪支桿(67)套接在萬向輪支桿套(65)內,萬向輪支桿套(65)與所述車架(18)固接,所述萬向輪支桿套(65)上設有第四電機(53),所述第四電機(53)驅動萬向輪支桿(67)在萬向輪支桿套(65)內上下運動。...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自助式可上下樓梯的電動輪椅,其特征在于,該輪椅包括后輪(1),抱閘轉軸(7),第一爬樓支桿(8),第二爬樓支桿(9),前叉(16),前輪(17),車架(18),主電機(20),主動齒輪(21),電瓶(25),換向撥叉軸(28),傳動傘型齒輪(30),后軸(33),被動齒輪(34),座椅支撐軸套管(35),升降蝸輪軸(40),座椅(54),上樓支桿軸(69),萬向輪(66),車把(70),輪椅前輪升降調節裝置,前輪距伸縮調整裝置、座椅升降調節裝置和座椅仰俯調節裝置; 其中,所述車架(18)的前端與前輪調整套管(10)固接,前輪調整套管(10)套接伸縮桿(15),伸縮桿(15)與前叉(16)固接,前叉(16)上設有前輪定位插銷(45);第三電機(52)的輸出軸與前輪調整蝸桿(12)固接,前輪調整蝸桿(12)與前輪調整蝸輪(11)嚙合,前輪調整蝸輪(11)與伸縮桿(15)上齒條嚙合,前輪(17)通過輪軸安裝在前叉(16)上;所述電瓶(25)、升降蝸輪軸(40)、主電機(20)、后軸(33)、抱閘轉軸(7)、換向撥叉軸(28)和上樓支桿軸(69)固定安裝在所述車架(18)上,所述后軸(33)上設有抱閘棘輪棘爪(32)、被動齒輪(34)和抱閘(29 ),所述抱閘棘輪棘爪(32 )與抱閘棘輪支撐桿(31)連接,所述抱閘(29 )與所述抱閘轉軸(7)固接,所述抱閘轉軸(7)的兩端設置抱閘扳桿(6),后離合器輪片(3)與所述后輪(I)固接,后離合器軸片(4 )設置在所述后軸(33 )的兩端,所述后離合器輪片(3 )通過后軸離合器(71)與后離合器軸片(4)連接,所述2對所述第一爬樓支桿(8)和第二爬樓支桿(9)分別鉸接在所述上樓支桿軸(69)的兩端,所述上樓支桿軸(69)中間位置對稱安裝2個換向齒輪(26 );所述換向撥叉軸(28 )上設置有換向撥叉(27 ),所述換向撥叉(27 )位于2個所述換向齒輪(26)之間,主電機(20)輸出軸上依次設置主動齒輪(21)、主軸離合器(22)和上樓傘型齒輪(23),主軸離合器(22)上設置離合器拉桿(24),離合器拉桿(24)控制所述主軸離合器(22)與上樓傘型齒輪(23)和主動齒輪(21)交替嚙合;所述主動齒輪(21)通過鏈條與所述被動齒輪(34)傳動連接,所述傳動傘型齒輪(30) —端與所述上樓傘型齒輪(23)嚙合,另一端與其中一個換向齒輪(26)嚙合; 所述座椅(54)的扶手上設置有第一電機開關(61)、第一電機開關(62)、第二電機開關(63)和第三電機開關(64),所述座椅(54)通過座椅軸(44)與座椅支桿(43)固接,所述座椅支桿(43)套接在所述座椅支撐軸套管(35)內,所述座椅支撐軸套管(35)與安裝升降蝸輪軸(40)上的軸套(72)固接; 所述萬向輪(66)與萬向輪支桿(...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施長智,
申請(專利權)人:施長智,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