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口腔清潔裝置,主要利用本體上前、后支架配合線體數量,使線體呈現交錯或纏繞效果,上述線體固定于該前、后支架的固定部,并以交錯或纏繞處會呈現一Y形的清潔部,該清潔部可使供使用者在清潔牙齒齒縫時與牙齒側邊角部位確實接觸,達到同時與齒縫及牙齒側邊角部位的清潔作用,除避免在清潔牙齒側邊角部位時不易清潔的問題,也可因線體呈現交錯或纏繞效果使線體更加堅固不易斷裂,而使用者操作上較為簡易,可降低傳統產品因清潔效果不佳而過度用力使用進而傷害牙齒本身,達到簡易使用及有效清潔的目的。(*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口腔清潔裝置
本技術涉及一種口腔清潔裝置,主要利用本體上前、后支架配合線體數量,使線體呈現交錯或纏繞后呈現一 Y形的清潔部,該清潔部可使供使用者在清潔牙齒齒縫時與牙齒側邊角部位確實接觸,有效進入齒縫中達到清潔作用的目的。
技術介紹
現今關于牙齒保健教育宣導較早期成熟,其相關清潔產品更有多樣性供消費者選擇,其中又已牙線棒產品較為大眾所能接受,除因牙線棒較傳統牙線于使用上較為便利外, 其操作較牙線簡單,雖清潔力可能取決使用者所使用的方式有所差異,但因牙線使用方式需練習才能提高其清潔能力,所以導致消費者都選擇較簡易使用的牙線棒產品。然而,市面上牙線棒產品在使用時利用該牙線進入牙齒牙縫中,利用牙線在牙縫中移動來刮除牙垢達到清潔作用,但一般牙垢是在咀嚼食物過程產生細小殘渣進入牙縫中,但所有食物殘渣并非僅會進入牙縫中,也可能由累積在兩牙齒間邊角位置,如使用牙線棒因其傳統牙線僅為一條,雖可有效清潔牙縫內殘渣,但對于兩牙齒間邊角位置其較難有效接觸,導致清潔能力大打折扣,但往往牙齒間邊角位置是最容易產生牙垢的部位,如僅靠牙線棒來進行清潔其效果有限,一般使用者也不可能同時準備牙線及牙線棒兩種產品,所以傳統牙線棒產品雖使用方便但因清潔能力有限,且因其牙線僅為一條在強度上有所不足,也常發生使用時斷裂現象發生,造成使用者的困擾,對于如何能提出一具較佳的清潔能力及不易斷裂的牙線棒產品,為業界所要探討的重要課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是一種口腔清潔裝置,主要利用本體上前、后端部的端點, 供線體固定配置,該線體呈現交錯或纏繞效果而形成Y形的清潔部,使該清潔部可達清潔牙齒齒縫的作用。本技術的次要目的是一種口腔清潔裝置,通過呈Y形的清潔部,可在清潔齒縫動作時與牙齒側邊角部位確實接觸,達到同時與齒縫及牙齒側邊角部位的清潔作用,避免牙齒側邊角部位不易清潔及操作不當傷害牙齒的目的。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口腔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本體,其前后端分別具有至少一前支架及一后支架,該本體自后支架處延伸一桿體;其中該前支架及后支架各具有至少一個固定部,供至少一線體固定于該固定部之間。該線體經纏繞而形成一 Y形的清潔部。至少兩組該線體分別連接固定于前支架及后支架,其中一組線體連接前支架的固定部及相對方向的后支架的固定部,另一組線體以交錯方式連接前支架的另一固定部及相對方向的后支架的另一固定部,上述兩組線體間因交錯連接方式而不會相互重疊接觸。該線體自前支架固定部直接固定于后支架上,使線體靠近前支架處形成一清潔部。該桿體末端是尖銳狀。該線體是棉質材質所制成。該本體及前、后支架、桿體及固定部是塑膠材質所制成。綜上所述,本技術是一種口腔清潔裝置,主要利用本體上前、后支架上固定部固定一組以上的線體,使線體呈現交錯或纏繞效果,使該線體交錯或纏繞處會呈現一 Y形的清潔部,該清潔部與牙齒齒縫間缺口形狀近似,可使供使用者在清潔牙齒齒縫時,有效進入齒縫中達到清潔作用,且該清潔部可在清潔齒縫動作時與牙齒側邊角部位確實接觸,達到同時與齒縫及牙齒側邊角部位的清潔作用,除避免在清潔牙齒側邊角部位時不易清潔的問題,也可因線體呈現交錯或纏繞效果使線體更加堅固不易斷裂,而使用者操作上較為簡易,可降低傳統產品因清潔效果不佳而過度用力使用進而傷害牙齒本身,達到簡易使用及有效清潔的目的。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口腔清潔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另一側面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口腔清潔裝置的操作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線體進入齒縫的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線體清潔齒縫側邊角部位的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線體不交錯實施例的示意圖;圖8是圖7的操作示意圖;圖9是本技術線體進入齒縫的示意圖;圖10是本技術線體清潔齒縫側邊角部位的示意圖;圖11是本技術前支架設置Y型線體的示意圖;圖12是本技術前支架設置交錯線體的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1_本體;2_前支架;21_固定部;3_后支架;31_固定部;4-桿體; 5-線體;51_清潔部;6_牙齒;61_側邊角部位;7_舌頭。具體實施方式茲為便于貴審查委員能更進一步對本技術的構造、使用及其特征有更深一層,明確、詳實的認識與了解,技術設計人舉出較佳的實施例,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下請參圖1及圖2所示,本技術是一種口腔清潔裝置,主要包含有—本體1,其前后端分別具有至少一前支架2及一后支架3,該本體自后支架3處延伸一桿體4 ;其中該前支架2及后支架3各具有至少一個固定部21、31,供線體5固定于該固定部21、31之間。該線體5經纏繞而形成一類似Y形的清潔部51。上述本體I其前后端的前支架2、后支架3、桿體4及固定部21、31,是塑膠材質所制成,在口腔清潔裝置制作時較易塑型,并容易控制其固定部21、31間其空間、角度及距離。請參圖3至 圖5所示,而本技術在操作時也較現有技術產品更佳便利,因該清潔部51呈現Y形,與口腔內牙齒6齒縫間缺口形狀近似,使用者在清潔牙齒6齒縫時,僅需將該線體5置入牙齒6齒縫間移動即可有效清潔牙齒齒縫間的食物殘渣。當該牙齒6齒縫周圍或牙齒6側邊角部位61有累積殘渣或牙垢時,現有技術的產品無法有效清潔該部位, 通過本技術的清潔部51呈現Y形的設計,與與牙齒6側邊角部位61形狀近似,于使用時僅需將該清潔部51與牙齒6側邊角部位61確實接觸且前后位移,可使該清潔部51可在清潔齒縫動作時與牙齒6側邊角部位61有效且確實接觸,達到同時與齒縫及牙齒6側邊角部位61的清潔作用,可有效解決現有技術產品在清潔牙齒側邊角部位時不易清潔的問題。請參圖6所示,在一可行實施例中,本技術也可將線體5僅固定于后支架3即可。如圖所示,將原有2組的固定部31取消,使線體5固定于前支架2固定部21,但后端部分僅固定于后支架3即可,使線體5經纏繞設計自然形成一清潔部51,利用上述設計可清潔口腔中較難清理的內側牙齒。而本技術的另一特點通過線體5呈現交錯或纏繞效果使其更加堅固不易斷裂,其使用壽命也較傳統產品更長。請參圖7至圖10所示,為本技術的另一種實施例示意圖。該線體5在制作時也可以交錯方式來而形成Y形的清潔部51,如上圖所示,利用兩組線體5分別連接固定于前支架2及后支架3,其中一組線體5連接前支架2的固定部21及相對方向的后支架3固定部31,另一組線體5以交錯方式連接前支架2的另一固定部21及相對方向的后支架3的另一固定部31,上述兩組線體5因交錯連接方式而不會相互重疊接觸,當使用者在清潔牙齒6齒縫時,僅需將該口腔清潔裝置的兩組線體5置入牙齒6齒縫間,當兩組線體5進入齒縫時,因線體5受到齒縫空間限制而形成交疊作用并擠壓進入齒縫,自然形成與齒縫類似Y 形設計的線體5,即可有效清潔牙齒齒縫間的食物殘渣,可使該清潔部51可在清潔齒縫動作時與牙齒6側邊角部位61有效且確實接觸,有效達到其清潔作用。請參圖11、圖12所示,為本技術利用單一前支架設置線體的示意圖。如圖所示,本技術可于本體I其前后端各至少一前支架2及一后支架3,其中該前支架2及后支架3各具有至少一個固定部21、31,供線體5固定于該固定部21、31上,利用該線體5呈現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口腔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一本體,其前后端分別具有至少一前支架及一后支架,該本體自后支架處延伸一桿體;其中該前支架及后支架各具有至少一個固定部,供至少一線體固定于該固定部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口腔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 一本體,其前后端分別具有至少一前支架及一后支架,該本體自后支架處延伸一桿體; 其中該前支架及后支架各具有至少一個固定部,供至少一線體固定于該固定部之間。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該線體經纏繞而形成一Y形的清潔部。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清潔裝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兩組該線體分別連接固定于前支架及后支架,其中一組線體連接前支架的固定部及相對方向的后支架的固定部,另一組線體以交錯方式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宥慶,
申請(專利權)人:吳宥慶,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