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桌體與座椅組合結構,包括一桌體部分、一座椅部分,該桌體部分具有對應地面水平方向的桌板,該桌板具有相對兩側邊,又該桌板下方設置可著地的支撐架;該座椅部分包括椅架部、至少一乘坐部,該椅架部與桌體部分的支撐架樞接,使椅架可樞轉遠離桌板中央位置展開或朝向桌板中央位置收合動作,該椅架部具有至少一可于展開時著地的支腳;又乘坐部設于椅架部上,使椅架部展開時乘坐部的乘坐位置可外凸于桌板的側邊外側,椅架部收合時乘坐部可位于對應桌板下方收合位置;借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具有較佳座椅收合便利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桌體與座椅組合結構,尤其是指一種可易于收合座椅結構。
技術介紹
習用桌子、椅子一般為分離式設計,大面積的桌子可同時搭配多張椅子,例如餐桌一般可搭配多張椅子,在不使用時可將椅子收納于桌子下方,當須乘坐時再將椅子取出乘坐,又如學校場合時更常于餐廳上同時擺置許多餐桌、椅具以提供多數人使用。然而前述設計因椅子與餐桌為完全分離,常造成椅子易受他人碰撞傾倒凌亂情形,又欲清潔該餐廳地面時一般須將椅子撤離地面才能清潔,具清潔不便的缺失。又習用桌體亦具有設置連結桿固接椅座設計,使得椅座可固設于桌體外側以提供乘坐,但前述結構因椅座不能收合于桌體下方,造成占空間及相鄰桌子間的通道寬度縮小情形,具有空間利用不佳缺失。有鑒于此,本設計人針對上述桌椅結構設計上未臻完善所導致的諸多缺失及不便,而深入構思,且積極研究改良試做而開發(fā)設計出本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易于收合座椅于桌體下方的桌體與座椅組合結構,其具有較佳座椅收合便利性,進而節(jié)省占地空間,且便于清潔作業(yè)。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技術的解決方案是一種桌體與座椅組合結構,其包括一桌體部分,具有對應地面水平方向的桌板,該桌板具有相對兩側邊,該桌板下方設置可著地的支撐架;一座椅部分,包括椅架部、至少一乘坐部,該椅架部與桌體部分的支撐架樞接,該椅架部具有至少一可于展開時著地的支腳;乘坐部設于椅架部上。上述桌體部分的支撐架下方設置輪體。上述桌體部分的支撐架設置垂直對應地面的立架,并于立架下方設置對應桌板相對兩側邊垂直方向的橫架,又于橫架端部設置接合座,該接合座上方具有第一樞接部,該第一樞接部具有兩垂直對應地面且互呈平行的樞接片,并于兩樞接片設置樞孔;座椅部分的椅架部具有與前述第一樞接部樞接的第二樞接部,該第二樞接部容置于第一樞接部的兩樞接片間,設置對應地面水平方向的樞孔,并借由樞接組件穿插第一、二樞接部的樞孔樞接。上述乘坐部具有坐板、接合柱,該接合柱兩端分別連結坐板、椅架部。上述座椅部分的支撐部與第二樞接部鏈接位置具有對應第二樞接部樞孔垂直方向的接合段,該接合段內側端與第二樞接部連結,外側端連結對應桌板側邊平行方向的連接段,該接合段位于對應連接段中央位置,又于連接段兩端分別設置可著地的支腳,該同一椅架部可設置兩乘坐部,該兩乘坐部的接合柱一端分別與椅架部的連接段兩端部位置鏈接。采用上述結構后,本技術桌體與座椅組合結構,該椅架部與桌體部分的支撐架樞接,使椅架部可樞轉遠離桌板中央位置展開或朝向桌板中央位置收合動作,該椅架部具有至少一可于展開時著地的支腳;又乘坐部設于椅架部上,并使椅架部展開時乘坐部的乘坐位置可外凸于桌板的側邊外側,又該椅架部收合時乘坐部可位于對應桌板下方收合位置,具有較佳座椅收合便利性;進而可節(jié)省占地空間,且便于清潔作業(yè)。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顯示座椅部分展開狀態(tài)的組合圖;圖2是本技術的座椅部分與接合座分解圖;圖3是本技術顯示座椅部分展開狀態(tài)的組合側視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顯示座椅部分展開狀態(tài)的組合俯視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顯示座椅部分展開狀態(tài)的組合另一側視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的座椅部分收合側視示意圖;圖7是本技術的座椅部分收合俯視示意圖。主要元件符號說明I桌體部分11桌板111側邊12支撐架121立架122橫架13接合座131第一樞接部132輪體133樞接片134樞孔2座椅部分21椅架部211第二樞接部212樞孔213樞接組件 214支撐部 215接合段216連接段217支腳22乘坐部221坐板222接合柱。具體實施方式為了進一步解釋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技術進行詳細闡述。請參閱圖1至圖5顯示座椅部分展開狀態(tài),本技術桌體與座椅組合結構包括有一桌體部分1、一座椅部分2,該桌體部分I具有對應地面水平方向的桌板11,該桌板11具有相對兩側邊111,又于桌板11下方設置可著地的支撐架12,該支撐架12設置垂直對應地面的立架121,于立架121下方設置對應桌板11相對兩側邊111垂直方向的橫架122,又于橫架122兩端部分別設置接合座13,該接合座13上方具有第一樞接部131,下方具有輪體132,使得桌體部分I可借由支撐架12的輪體132移動,該第一樞接部131具有兩垂直對應地面且互呈平行的樞接片133,并于兩樞接片133設置樞孔134。座椅部分2包括椅架部21、兩乘坐部22,該椅架部21具有可與前述第一樞接部131樞接的第二樞接部211及支撐部214,該第二樞接部211可容置于第一樞接部131兩樞接片133間,并設置對應地面水平方向的樞孔212,并可借由樞接組件213穿插第一、二樞接部131、211的樞孔134、212樞接,并使椅架部21可借由第二樞接部211樞轉至遠離桌板11中央位置展開或朝向桌板11中央位置收合動作,又該支撐部214與第二樞接部211連結,并設置兩可于展開時著地的支腳217,該支撐部214與第二樞接部211鏈接位置具有對應第二樞接部211樞孔212垂直方向的接合段215,該接合段215內側端與第二樞接部211連結,并外側端連結對應桌板11側邊111平行方向的連接段216,該接合段215位于對應連接段216中央位置,又于連接段216兩端分別設置可著地的支腳217,使得該椅架部21可借由兩支腳217及中央接合段215三點支撐以具有較佳支撐平均穩(wěn)定性;又乘坐部22設于椅架部21上方,并具有坐板221、接合柱222,該接合柱222兩端分別連接坐板221、椅架部21,使得展開位置時坐板21可位于對應桌板11側邊111外側,又該兩乘坐部22的接合柱222 —端分別與椅架部21的連接段216兩端部位置鏈接,并使兩坐板221間距具有可提供兩人乘坐。請參閱圖6、圖7,本技術令座椅部分2收合時可令椅架部11由第二樞接部211朝向靠近桌板11收合位置樞轉,并使支腳217不著地且使椅架部21、乘坐部22可位于桌板11下方位置,且可不外凸于桌板11側邊111,使得桌板11下方可不受座椅部分2阻擋而便于清潔,且可借由輪體132便于移動桌體部分2以便于同一空間內具有多個桌體、座椅時排列整齊使用。是以由以上所述,本技術確可具有較佳展開、收合便利性及可便于排列、清潔功效,而本技術同一座椅部分的乘坐部及支腳數量可為一個或多個,并前述實施例為本技術例示,并非本技術限制,凡依據本技術精神所為的等效改變亦應屬于本技術范疇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桌體與座椅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桌體部分,具有對應地面水平方向的桌板,該桌板具有相對兩側邊,該桌板下方設置可著地的支撐架;一座椅部分,包括椅架部、至少一乘坐部,該椅架部與桌體部分的支撐架樞接,該椅架部具有至少一可于展開時著地的支腳;乘坐部設于椅架部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桌體與座椅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桌體部分,具有對應地面水平方向的桌板,該桌板具有相對兩側邊,該桌板下方設置可著地的支撐架; 一座椅部分,包括椅架部、至少一乘坐部,該椅架部與桌體部分的支撐架樞接,該椅架部具有至少一可于展開時著地的支腳;乘坐部設于椅架部上。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桌體與座椅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桌體部分的支撐架下方設置輪體。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桌體與座椅組合結構,其特征在于桌體部分的支撐架設置垂直對應地面的立架,并于立架下方設置對應桌板相對兩側邊垂直方向的橫架,又于橫架端部設置接合座,該接合座上方具有第一樞接部,該第一樞接部具有兩垂直對應地面且互呈平行的樞接片,并于兩樞接片設置樞孔;座椅...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林水銀,
申請(專利權)人:巨力教育器材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