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按鍵模塊,其適用于一手持式電子裝置,手持式電子裝置具有一機殼、固設在機殼上的一屏幕及固設在機殼內的一開關。按鍵模塊包括一可動件、一卡鉤件及一止擋件。可動件適于可動地設置在機殼上以觸壓開關,且直接鄰接于屏幕的一裸側緣。卡鉤件固接至可動件。止擋件適于固設在機殼內,且位在卡鉤件的一運動路徑上,用以限制可動件相對于機殼的運動。可動件具有一外露區(qū),而卡鉤件具有與止擋件相接觸的一接觸區(qū)。接觸區(qū)在屏幕所在一幾何平面上的正投影與外露區(qū)在幾何平面上的正投影相重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按鍵模塊及應用此按鍵模塊的手持式電子裝置。
技術介紹
手持電子裝置是指讓使用者用手執(zhí)持及操作的電子裝置,例如移動電話、多媒體播放器、個人數字助理器、掌上型電腦、掌上型游戲機及衛(wèi)星導航器等。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機體正面設有平面顯示模塊,并可依照需求在平面顯示模塊的旁側設有按鍵模塊。為了符合工業(yè)設計在外觀造形上的需求,手持式電子裝置的平面顯示模塊的屏幕與按鍵模塊的可動件之間可能采用無縫設計,意即手持式電子裝置的機殼不會延伸至屏幕與可動件之間,而讓屏幕與可動件直接鄰接。然而,在這樣的無縫設計下,按鍵模塊的可動件可能有外翻的疑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按鍵模塊,以確保在無縫設計下其可動件不會外翻。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以確保在無縫設計下其按鍵模塊的可動件不會外翻,為達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按鍵模塊,適用于一手持式電子裝置,手持式電子裝置具有一機殼、固設在機殼上的一屏幕及固設在機殼內的一開關。按鍵模塊包括一可動件、一卡鉤件及一止擋件。可動件適于可動地設置在機殼上以觸 壓開關,且直接鄰接于屏幕的一裸側緣。卡鉤件固接至可動件。止擋件適于固設在機殼內,且位于卡鉤件的一運動路徑上,用以限制可動件相對于機殼的運動。可動件具有一外露區(qū),卡鉤件具有與止擋件相接觸的一接觸區(qū),且接觸區(qū)在屏幕所在一幾何平面上的正投影與外露區(qū)在幾何平面上的正投影相重疊。本專利技術還提出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其包括一機殼、一屏幕、一開關及一按鍵模塊。屏幕固設在機殼上,而開關固設在機殼內。按鍵模塊包括一可動件、一卡鉤件及一止擋件。可動件可動地設置在機殼上以觸壓開關,且直接鄰接于屏幕的一裸側緣。卡鉤件固接至可動件。止擋件固設在機殼內,且位于卡鉤件的一運動路徑上,用以限制可動件相對于機殼的運動。可動件具有一外露區(qū),卡鉤件具有與止擋件相接觸的一接觸區(qū),且接觸區(qū)在屏幕所在一幾何平面上的正投影與外露區(qū)在幾何平面上的正投影相重疊。基于上述,在無縫設計(可動件直接鄰接屏幕)下,本專利技術可通過卡鉤件及止擋件來限制可動件相對于機殼的運動,以避免可動件從其鄰接屏幕的側緣外翻。為讓本專利技術的上述特征和優(yōu)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圖作詳細說明如下。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俯視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例的手持式電子裝置的俯視圖。請參考圖1,本實施例的手持式電子裝置10可為移動電話、多媒體播放器、個人數字助理器、掌上型電腦、掌上型游戲機及衛(wèi)星導航器等,其中移動電話還包括智慧型電話。手持式電子裝置10包括一機殼12 及一屏幕14。屏幕14固設在機殼12上。屏幕14可為一觸控屏幕或一觸控顯示屏幕。圖2為圖1的手持式電子裝置沿1-1線的剖視圖。請參考圖1及圖2,手持式電子裝置10還包括一開關16,而開關16固設于機殼12內。為了觸發(fā)開關16,手持式電子裝置 10還包括一按鍵模塊100。按鍵模塊100包括一可動件110。可動件110可動地設置在機殼12上以觸壓開關16。為了符合無縫設計,可動件110將直接鄰接于屏幕14的一裸側緣 14a。圖3為圖1的手持式電子裝置沿I1-1I線的剖視圖。請參考圖1及圖3,在無縫設計下,為了避免可動件110從屏幕14的裸側緣14a處外翻,按鍵模塊100還包括一卡鉤件 120及一止擋件130。卡鉤件120固接至可動件110,而止擋件130固設在機殼12內,且位于卡鉤件120的一運動路徑上,用以限制可動件110相對于機殼12的運動。值得注意的是,可動件110具有一外露區(qū)112,用以接受使用者的按壓。卡鉤件120 具有與止擋件130相接觸的一接觸區(qū)122 (也可見于圖4)。接觸區(qū)122在屏幕14所在一幾何平面上的正投影可與外露區(qū)112在所述幾何平面上的正投影相重疊。外露區(qū)112可包括兩按壓區(qū)112a及一銜接區(qū)112b,銜接區(qū)112b位于兩按壓區(qū) 112a之間。因此,接觸區(qū)122在所述幾何平面上的正投影與銜接區(qū)112b在所述幾何平面上的正投影相重疊。此外,這兩個按壓區(qū)112a將分別對應兩個開關16,其一繪示于圖2中。卡鉤件120可具有一固接部124及一接觸部126,固接部124固接至可動件110, 接觸部126形成接觸區(qū)122,而止擋件130位于固接部124與接觸部126之間。可動件110 與卡鉤件120為各自結構獨立的元件,而卡鉤件120可膠合至可動件110。然而,在另一未繪示實施例中,卡鉤件120也可與可動件110 —體成形。手持式電子裝置10還包括一電路板18,其中電路板18固設在機殼12內,而開關 16可裝配在電路板18上。在本實施例中,止擋件130可構成自電路板18的一部分。然而, 在另一未繪示實施例中,止擋件130可形成自機殼12的一部分。圖4為圖2的可動件、卡鉤件、彈性件及止擋件的局部立體圖。請參考圖3及圖4, 按鍵模塊100還可包括一彈性件140,其材質可為橡膠。彈性件140具有一復位部142,而復位部142可設置在可動件110與止擋件130之間。復位部142可相對于止擋件130復位可動件 110。在本實施例中,復位部142還可位于卡鉤件120的固接部124與止擋件130之間,并可位于可動件110的外露區(qū)112的銜接區(qū)112b的下方。請參考圖2及圖4,彈性件140還可具有一觸壓部144,而觸壓部144可設置在可動件110與開關16之間。可動件110可間接地經由觸壓部144來觸壓開關16。在本實施例中,觸壓部144可直接固定至可動件110,并可位于可動件110的外露區(qū)112的按壓區(qū)112a 的下方。請參考圖1、圖2及圖3,可動件110具有一第一側緣IlOa及一第二側緣110b,第一側緣IlOa直接鄰接屏幕14的裸側緣14a,且第二側緣IlOb直接鄰接機殼12。在本實施例中,可通過上述的卡鉤件120及止擋件130來限制可動件110相對于機殼12的運動,以避免可動件110從其第一側緣IlOa外翻。此外,為了避免可動件110從其第二側緣IlOb外翻,可動件110具有一受擋部 110s,受擋部IlOs位于第二側緣110b,機殼12具有一止擋部12s,止擋部12s位于受擋部 IlOs的一運動路徑上,而受擋部IlOs配合止擋部12s來限制可動件110相對于機殼12的運動。綜上所述,在無縫設計(可動件直接鄰接屏幕)下,本專利技術可通過卡鉤件及止擋件來限制可動件相對于機殼的運動,以避免可動件從其鄰接屏幕的側緣外翻。雖然結合以上實施例揭露了本專利技術,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專利技術,任何所屬
中熟悉此技術者,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范圍內,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應以附上的權利要求所界定的為準。權利要求1.一種按鍵模塊,適用于一手持式電子裝置,該手持式電子裝置具有一機殼、固設在該機殼上的一屏幕及固設在該機殼內的一開關,該按鍵模塊包括 可動件,適于可動地設置在該機殼上以觸壓該開關,且直接鄰接于該屏幕的一裸側緣; 卡鉤件,固接至該可動件;以及 止擋件,適于固設在該機殼內,且位在該卡鉤件的一運動路徑上,用以限制該可動件相對于該機殼的運動, 其中該可動件具有一外露區(qū),該卡鉤件具有與該止擋件相接觸的一接觸區(qū),且該接觸區(qū)在該屏幕所在一幾何平面上的正投影與該外露區(qū)在該幾何平面上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按鍵模塊,適用于一手持式電子裝置,該手持式電子裝置具有一機殼、固設在該機殼上的一屏幕及固設在該機殼內的一開關,該按鍵模塊包括:可動件,適于可動地設置在該機殼上以觸壓該開關,且直接鄰接于該屏幕的一裸側緣;卡鉤件,固接至該可動件;以及止擋件,適于固設在該機殼內,且位在該卡鉤件的一運動路徑上,用以限制該可動件相對于該機殼的運動,其中該可動件具有一外露區(qū),該卡鉤件具有與該止擋件相接觸的一接觸區(qū),且該接觸區(qū)在該屏幕所在一幾何平面上的正投影與該外露區(qū)在該幾何平面上的正投影相重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何萬青,周鈺展,呂學林,余宗佑,
申請(專利權)人: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