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實現垃圾分類溯源的方法,通過識碼設備讀取垃圾袋上的二維碼,二維碼內儲存使用者身份信息,管理者可通過對二維碼的讀取追溯到使用該垃圾袋的用戶,同時也將讀取到的數據上傳至垃圾分類信息發布平臺;使用者可在終端登錄賬戶查看個人信息,管理者也可在垃圾分類信息發布平臺發布相關公告,該垃圾分類溯源的方法實現了對垃圾分類中的垃圾袋使用者身份信息的存儲、識別以及垃圾袋的溯源管理。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垃圾分類的方法,特別是。
技術介紹
目前,國內的生活垃圾處于混亂收集狀態,在一些垃圾管理較好的地區,大部分垃圾會得到衛生填埋、焚燒、堆肥等無害化處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則常常被簡易堆放或填埋,導致臭氣肆虐,并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體。垃圾無害化處理的費用是非常高的,根據處理方式的不同,處理一噸垃圾的費用約為一百至幾百元不等。因此迫切需要對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在現有垃圾分類實施中,在社區內擺放分類的垃圾桶,給用戶派發專用的分類垃圾袋,但是在實際的實施過程中,每個用戶是否能進行垃圾分類,是否正確投放,都無法驗證以及核實。在實施垃圾分類時,完全取決于用戶的自覺性。只能通過大力地宣傳倡導,提高用戶的自覺性,但是效果甚微,無法真正有效的實施垃圾的分類,甚至在用戶投放后完全靠人力再次去分類,從而浪費了大量的人力和時間,即使是想建立起管理制度,由于用戶數量龐大,也無法找到投放錯誤的垃圾袋的用戶,人工管理復雜,且管理成本過高。垃圾分類的實施長期處于宣傳倡導階段,無法溯源管理才是垃圾分類實施的最關鍵問題。因此,迫切的需要找出一個可行有效的管理方法,可通過垃圾袋追溯到用戶,從而建立獎懲政策,建立起垃圾分類的管理制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旨在提供一種便于管理、減少人力以及成本的垃圾分類溯源的方法。本專利技術所述的,所述垃圾分類溯源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驟 A.采集使用者的身份信息,將采集到的所有信息進行編碼,生成相應的二維碼,并將編碼后的數據和身份信息進行打包,發送至服務器的后臺數據庫并進行備份; B.在分類垃圾袋上印制生成的二維碼,將二維碼垃圾袋分發到對應身份信息的使用者手中; C.當使用者將所使用過的垃圾袋投放完畢之后,管理者可使用識碼設備對誤投垃圾袋上的二維碼進行掃描,識碼設備對掃碼數據進行解碼,將解碼所得數據發送至服務器,向服務器請求匹配數據,服務器在后臺數據庫中找到匹配結果,并將匹配結果回傳至識碼設備中; D.識碼設備接收回傳數據,識碼設備顯示匹配數據的信息,管理者讀取顯示信息,即追溯到該二維碼垃圾袋的使用者的身份信息; E.與此同時服務器將匹配到的數據發送至信息發布平臺,信息發布平臺公布誤投記錄數據。本專利技術所述的實現垃圾分類溯源的方法,通過識碼設備讀取垃圾袋上的二維碼,二維碼內儲存使用者身份信息,管理者可通過對二維碼的讀取追溯到使用該垃圾袋的用戶,同時也將讀取到的數據上傳至垃圾分類信息發布平臺;使用者可在終端登錄賬戶查看個人信息,管理者也可在垃圾分類信息發布平臺發布相關公告,該垃圾分類溯源的方法實現了對垃圾分類中的垃圾袋使用者身份信息的存儲、識別以及垃圾袋的溯源管理。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總流程框圖。圖2為數據處理的流程。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垃圾分類的整體管理流程如下 1.管理員在所管轄的社區里所居住的每戶家庭進行采集身份信息,管理員將采集到的所有信息整合,按順序進行編碼,從而生成相應的二維碼,并將編碼后的數據和身份信息進行打包,發送至服務器的后臺數據庫并進行備份,保留存檔,以防數據丟失; 2.將所有生成的二維碼交給分類垃圾袋的制造廠商,廠商在制作分類垃圾袋時在垃圾袋上印制生成的二維碼,管理員將二維碼垃圾袋分發到對應身份信息的使用者手中; 3.用戶將二維碼垃圾袋使用完畢之后,進行分類投放,投放完畢之后,管理者在回收垃圾時,當發現有投放錯誤的垃圾袋時,可使用識碼設備對誤投垃圾袋上的二維碼進行掃描,識碼設備對掃碼數據進行解碼,將解碼所得數據發送至服務器,向服務器請求匹配數據; 4.服務器接收到識碼設備發來的請求時,首先服務器對發送請求的識碼設備進行權限認證,通過認證后,即可在后臺數據庫中找到匹配結果,并將匹配結果回傳至識碼設備中; 5.識碼設備接收回傳數據,識碼設備顯示匹配數據的信息,管理者讀取顯示信息,即追溯到該二維碼垃圾袋的使用者的身份信息; 6.與此同時服務器將匹配到的數據發送至信息發布平臺,信息發布平臺公布誤投記錄數據; 7.使用者可以登錄終端設備對個人的賬戶信息進行查詢,查找個人有無誤投記錄。其中,識碼設備包含以下模塊 收發模塊進行數據的發送和接受,將解碼的數據發送至服務器,同時接收服務器發來的匹配數據; 解碼模塊對所掃碼的二維碼進行解碼; 顯示模塊顯示服務器發來的匹配數據,即用戶身份信息。權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分類溯源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驟A.采集使用者的身份信息,將采集到的所有信息進行編碼,生成相應的二維碼,并將編碼后的數據和身份信息進行打包,發送至服務器的后臺數據庫并進行備份;B.在分類垃圾袋上印制生成的二維碼,將二維碼垃圾袋分發到對應身份信息的使用者手中;C.當使用者將所使用過的垃圾袋投放完畢之后,管理者可使用識碼設備對誤投垃圾袋上的二維碼進行掃描,識碼設備對掃碼數據進行解碼,將解碼所得數據發送至服務器,向服務器請求匹配數據,服務器在后臺數據庫中找到匹配結果,并將匹配結果回傳至識碼設備中;D.識碼設備接收回傳數據,識碼設備顯示匹配數據的信息,管理者讀取顯示信息,即追溯到該二維碼垃圾袋的使用者的身份信息;E.與此同時服務器將匹配到的數據發送至信息發布平臺,信息發布平臺公布誤投記錄數據。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C中, 識碼設備在向服務器請求匹配數據之前,服務器的認證模塊會對發送請求數據的識碼設備進行權限認證,當認證權限后,服務器才會回傳匹配結果。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發布平臺也可發布相關垃圾分類宣傳信息,使用者可登錄信息發布平臺的終端查詢個人誤投記錄。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通過識碼設備讀取垃圾袋上的二維碼,二維碼內儲存使用者身份信息,管理者可通過對二維碼的讀取追溯到使用該垃圾袋的用戶,同時也將讀取到的數據上傳至垃圾分類信息發布平臺;使用者可在終端登錄賬戶查看個人信息,管理者也可在垃圾分類信息發布平臺發布相關公告,該垃圾分類溯源的方法實現了對垃圾分類中的垃圾袋使用者身份信息的存儲、識別以及垃圾袋的溯源管理。文檔編號G06K17/00GK102999829SQ20121046734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9日專利技術者夏世勇, 蔡彤旻, 曾祥斌, 袁紹彥, 徐依斌, 陳志雄, 黃健, 王鵬 申請人: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實現垃圾分類溯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分類溯源的方法包含如下步驟:A.采集使用者的身份信息,將采集到的所有信息進行編碼,生成相應的二維碼,并將編碼后的數據和身份信息進行打包,發送至服務器的后臺數據庫并進行備份;B.在分類垃圾袋上印制生成的二維碼,將二維碼垃圾袋分發到對應身份信息的使用者手中;C.當使用者將所使用過的垃圾袋投放完畢之后,管理者可使用識碼設備對誤投垃圾袋上的二維碼進行掃描,識碼設備對掃碼數據進行解碼,將解碼所得數據發送至服務器,向服務器請求匹配數據,服務器在后臺數據庫中找到匹配結果,并將匹配結果回傳至識碼設備中;D.識碼設備接收回傳數據,識碼設備顯示匹配數據的信息,管理者讀取顯示信息,即追溯到該二維碼垃圾袋的使用者的身份信息;E.與此同時服務器將匹配到的數據發送至信息發布平臺,信息發布平臺公布誤投記錄數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夏世勇,蔡彤旻,曾祥斌,袁紹彥,徐依斌,陳志雄,黃健,王鵬,
申請(專利權)人:金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