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隔墊物,設置于液晶面板的彩膜基板和陣列基板之間,該隔墊物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頂部,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二頂部,所述第一頂部與所述第二頂部為凹凸配合的結構。相應地,提供了上述隔墊物的制作方法,并提供了一種包含上述隔墊物的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該隔墊物能有效降低液晶面板中作為基底的玻璃之間的應力,從而有效降低玻璃的各向異性,降低了玻璃的雙折射現象,從而可以消除玻璃造成的相位延遲量對液晶有效相位延遲量Δn*d的影響,使液晶面板的漏光隨之減少,即保證了光線穿過液晶面板時的亮度均勻性,有效降低暗態Mura等不良,使液晶顯示裝置達到良好的顯示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液晶顯示領域,涉及。
技術介紹
液晶面板是液晶顯示裝置的重要部件。液晶面板包括彩膜基板、陣列基板以及設置在上述兩個基板中的液晶層。液晶顯示裝置是通過液晶的雙折射效應進行圖像顯示的,因此液晶層厚度的穩定性對液晶顯示裝置的顯示質量有重要的影響。在現有技術中,彩膜基板、陣列基板平行相對設置,液晶層厚度(即盒厚)通過設置于上述兩個基板之間的柱狀隔墊物或成對的主副隔墊物來進行控制。柱狀隔墊物或成對的主副隔墊物的一端設置于彩膜基板上,另一端設置或支撐于陣列基板上。例如主副隔墊物 對液晶面板的支撐原理為主隔墊物的高度與盒厚相等,副隔墊物的高度小于主隔墊物的高度。液晶面板在無外力作用的情況下,僅由主隔墊物支撐液晶面板;液晶面板在受到一定的外界壓力擠壓作用時,主隔墊物相對于陣列基板因滑動而產生一定的傾斜,副隔墊物逐漸與陣列基板接觸,外界壓力由副隔墊物承擔;當外界壓力從液晶面板撤除后,由于主隔墊物與陣列基板之間存在摩擦力,使得主隔墊物難以恢復到原來的位置,造成彩膜基板和陣列基板的平行錯位,導致水平錯位漏光、液晶面板顯示不均等不良。另外,由于形成彩膜基板、陣列基板的基底通常采用透明的玻璃材料制成,當有外部應力施加在液晶面板上時,支撐在彩膜基板和陣列基板之間的隔墊物產生的扭曲或位移作用還會對形成彩膜基板、陣列基板的基底的玻璃產生局部應力,而該應力的匯集或者積累將導致玻璃的扭曲變形,從而使玻璃也產生雙折射現象,該雙折射效應與液晶的雙折射效應發生疊加或消減,導致光線穿透液晶時的相位延遲量Ar^d發生變化,從而影響液晶在暗態下的亮度變化,進一步加劇了液晶面板的亮度變化。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隔墊物、隔墊物制備方法以及包含該隔墊物的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該隔墊物能有效降低液晶面板中作為基底的玻璃之間的應力,從而有效降低玻璃的各向異性。解決本專利技術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隔墊物,設置于液晶面板的彩膜基板和陣列基板之間,該隔墊物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頂部,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二頂部,所述第一頂部與所述第二頂部為凹凸配合的結構。優選的是,所述第一頂部的頂端形狀為外凸的弧面,所述第二頂部的頂端形狀為內凹的弧面,所述第一頂部的頂端包裹于所述第二頂部的頂端內部,外凸的弧面與內凹的弧面相適配;或者,所述第一頂部的頂端形狀為內凹的弧面,所述第二頂部的頂端形狀為外凸的弧面,所述第二頂部的頂端包裹于所述第一頂部的頂端內部,外凸的弧面與內凹的弧面相適配。優選的是,所述第一頂部的頂端或所述第二頂部的頂端為球體、球缺體、橢球體或橢球缺體的一部分,所述外凸的弧面為球體、球缺體、橢球體或橢球缺體的外表面的一部分,所述內凹的弧面為球體、橢球體、球缺體或橢球缺體的內表面的一部分;相適配的外凸的弧面與內凹的弧面中,內凹的弧面的弧度大于外凸的弧面的弧度。優選的是,所述第一部件還具有規則形狀的第一底部,所述第一底部的頂端與所述第一頂部的底端連接成一體,所述第一底部的豎直中心軸與所述第一頂部的豎直中心軸處于同一直線上;和/或第二部件還具有規則形狀的第二底部,所述第二底部的頂端與所述第二頂部的底端連接成一體,所述第二底部的豎直中心軸與所述第二頂部的豎直中心軸處于同一直線上。優選的是,規則形狀的所述第一底部或規則形狀的所述第二底部的形狀為圓柱體形、球臺體形、圓錐臺體形或橢球臺體形,所述第一底部的頂端的形狀和面積與所述第一頂部的底端的形狀和面積相適配,所述第二底部的頂端的形狀和面積與所述第二頂部的底端的形狀和面積相適配。其中,所述第一部件沿豎直中心軸方向上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部件沿豎直中心軸方向上的高度。優選的是,具有外凸的弧面的所述第一頂部或所述第二頂部采用負性光刻膠形成,具有內凹的弧面的所述第二頂部或所述第一頂部采用正性光刻膠形成,規則形狀的第一底部或規則形狀的第二底部采用正性光刻膠或負性光刻膠形成。優選的是,形成所述第一頂部所采用的光刻膠的玻璃化轉變溫度高于形成所述第一底部所采用的光刻膠的玻璃化轉變溫度,或所述第二頂部所采用的光刻膠的玻璃化轉變溫度高于形成所述第二底部所采用的光刻膠的玻璃化轉變溫度。一種上述隔墊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形成凹凸配合的結構的第一頂部和第二頂部的步驟。優選的是,所述第一頂部的頂端或第二頂部的頂端的形狀為外凸的弧面,與之相對的所述第二頂部的頂端或所述第一頂部的頂端的形狀為內凹的弧面,其中,形成外凸的弧面包括如下步驟Sll)涂布一層負性光刻膠;S12)采用掩模板將對應著形成外凸的弧面的區域的光刻膠進行曝光處理;S13)進行顯影處理,被曝光區域的光刻膠被保留下來;S14)經過烘干處理,使保留下來的光刻膠的頂端在高溫作用下形成外凸的弧面;形成內凹的弧面包括如下步驟S21)涂布一層正性光刻膠;S22)采用掩模板將對應著形成內凹的弧面的區域的光刻膠進行曝光處理;S23)進行顯影處理,被曝光區域的光刻膠被去除,從而形成內凹的弧面。其中,在S22)中,所述掩模板為半色調掩模板,所述半色調掩模板中對應著形成內凹的弧面的區域的光透過率范圍為20%-50%。一種液晶面板,包括彩膜基板和陣列基板,所述彩膜基板和陣列基板之間設置有隔墊物,所述隔墊物為上述的隔墊物。優選的是,所述第一部件設置于所述彩膜基板或所述陣列基板上,所述第二部件設置于所述陣列基板或所述彩膜基板上,所述第一部件的豎直中心軸與所述第二部件的豎直中心軸處于同一直線上,所述第一部件與所述第二部件的豎直中心軸與所述液晶面板的板面方向垂直,所述第一部件與所述第二部件在豎直中心軸上的高度之和與液晶盒的厚度相等。—種液晶顯示裝置,包括液晶面板及與所述液晶面板相連的驅動電路,所述液晶面板為上述的液晶面板。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隔墊物能有效降低液晶面板中作為基底的玻璃之間的應力,從而有效降低玻璃的各向異性,降低了玻璃的雙折射現象,從而可以消除玻璃造成的相位延遲量對液晶有效相位延遲量Ar^d的影響,使液晶面板的漏光隨之減少,即保證了光線穿過液晶面板時的亮度均勻性,有效降低暗態Mura等不良,使液晶顯示裝置達到良好的顯示效果。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的隔墊物在液晶面板中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中隔墊物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2中第一部件形成的過程示意圖;圖4為圖2中第二部件形成的過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2中隔墊物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3的隔墊物在液晶面板中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_彩膜基板;2_封框膠;3-液晶;4_陣列基板;5 —第一部件;6 —第二部件;7 —光刻膠;8 —掩模板;9 一半透膜;51 —第一頂部;52 —第一底部;61 —第二頂部;62 —第二底部。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隔墊物、隔墊物制備方法、包含該隔墊物的液晶面板及液晶顯示裝置作進一步詳細描述。一種隔墊物,設置于液晶面板的彩膜基板和陣列基板之間,該隔墊物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頂部,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二頂部,所述第一頂部與所述第二頂部為凹凸配合的結構。上述隔墊物的制備方法,包括形成凹凸配合的結構的第一頂部和第二頂部的步驟。一種液晶面板,包括彩膜基板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隔墊物,設置于液晶面板的彩膜基板和陣列基板之間,其特征在于,該隔墊物包括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包括第一頂部,所述第二部件包括第二頂部,所述第一頂部與所述第二頂部為凹凸配合的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雨,柳在健,楊亞鋒,
申請(專利權)人: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