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光伏組件熱循環試驗電路監控裝置,包括恒流溫控電源,所述恒流溫控電源光伏組件連接,恒流溫控電源回路上設置有兩端與混合式記錄儀連接的第一水泥電阻箱和分流電阻;所述光伏組件上并接第二恒壓電源,第二恒壓電源回路上串接有兩端與混合式無紙記錄儀連接的第二水泥電阻箱;所述光伏組件外側連接有第一恒壓電源,所述第一恒壓電源回路上串接有兩端與與混合式無紙記錄儀連接的第三水泥電阻箱。這種光伏組件熱循環試驗電路監控裝置能夠使IEC61215標準與UL1703標準中熱循環試驗兼容使用,試驗實用性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光伏組件監控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光伏組件熱循環試驗電路監控>J-U裝直。
技術介紹
目前,在光伏組件實驗室測試設備領域,用于熱循環試驗電路監控的裝置一般由各設備廠商提供,一般采用軟件和硬件結合,但偏重于軟件的方式;由于IEC 61215標準與UL 1703標準中熱循環試驗監控裝置有較大區別,如IEC 61215 2005對熱循環試驗電路監控要求是,在實驗過程中25°C以上對光伏組件通以最大功率點電流(監控內部電路的連續性),監控每個光伏組件的溫度;UL 1703 2004對熱循環試驗電路監控要求是,在實驗過程中監控內部電路的連續性,監控絕緣電阻的連續性,監控接地電阻的連續性,監控每個光伏組件的溫度。而目前各設備廠商推出的系統集成方案一般只能用在IEC 61215標準上,不能兼容UL 1703標準的熱循環試驗,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能夠同時滿足IEC 61215與UL 1703熱循環試驗的光伏組件熱循環試驗電路監控裝置。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光伏組件熱循環試驗電路監控裝置,包括設置有正、負極的恒流溫控電源,所述恒流溫控電源正極和負極分別與設置有正、負極的光伏組件正極和負極連接,所述恒流溫控電源負極與光伏組件負極之間串接有第一水泥電阻箱和分流電阻,第一水泥電阻箱和分流電阻的兩端均與設置在光伏組件外側的混合式記錄儀連接;所述光伏組件上并接設置有正、負極的第二恒壓電源,其中第二恒壓電源的正極與光伏組件上的正或負極連接,第二恒壓電源的負極與設置在光伏組件上的第一接地孔連接,所述第二恒壓電源的負極與第一接地孔連接之間串接有第二水泥電阻箱,第二水泥電阻箱兩端與所述混合式無紙記錄儀連接;所述光伏組件外側連接設置有正、負極的第一恒壓電源,第一恒壓電源正極和負極分別與設置在光伏組件上的一接線孔和第二接地孔連接,所述第一恒壓電源負極與第二接地孔之間串接有第三水泥電阻箱,第三水泥電阻箱兩端與混合式無紙記錄儀連接。優選的,所述第一水泥電阻由八個I Q 5W的電阻并聯組成,所述第二水泥電阻和第三水泥電阻分別由兩個10Q20W的電阻并聯組成。優選的,所述恒流溫控電源的電流為4-10A。優選的,所述第一恒壓電源的電壓為3-5V,第二恒壓電源的電壓為3V。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之處是這種光伏組件熱循環試驗電路監控裝置能夠使IEC 61215標準與UL 1703標準中熱循環試驗兼容使用,試驗實用性強。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一種光伏組件熱循環試驗電路監控裝置電路圖。圖中1、恒流溫控電源;21、第一恒壓電源;22、第二恒壓電源;3、混合式無紙記錄儀;4、分流電阻;51、第一水泥電阻箱;52、第二水泥電阻箱;53、第三水泥電阻箱;6、光伏組件。具體實施例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描述 圖1所示一種光伏組件熱循環試驗電路監控裝置,包括設置有正、負極的恒流溫控電源1,所述恒流溫控電源I的電流為4-10A,所述恒流溫控電源I正極和負極分別與設置有正、負極的光伏組件6正極和負極連接,所述恒流溫控電源I負極與光伏組件6負極之間串接有第一水泥電阻箱51和分流電阻4,第一水泥電阻箱51和分流電阻4的兩端均與設置在光伏組件6外側的混合式記錄儀3連接;所述光伏組件6上并接設置有正、負極的第二恒壓電源22,第二恒壓電源22的電壓為3V,其中第二恒壓電源22的正極與光伏組件6上的正或負極連接,第二恒壓電源22的負極與設置在光伏組件6上的第一接地孔連接,所述第二恒壓電源22的負極與第一接地孔連接之間串接有第二水泥電阻箱52,第二水泥電阻箱52兩端與所述混合式無紙記錄儀3連接;所述光伏組件6外側連接設置有正、負極的第一恒壓電源21,第一恒壓電源21的電壓為3-5V,第一恒壓電源21正極和負極分別與設置在光伏組件6上的一接線孔和第二接地孔連接,所述第一恒壓電源21負極與第二接地孔之間串接有第三水泥電阻箱53,第三水泥電阻箱53兩端與混合式無紙記錄儀3連接;所述第一水泥電阻51由八個I Q 5W的電阻并聯組成,所述第二水泥電阻52和第三水泥電阻53分別由兩個10Q20W的電阻并聯組成。具體地試驗方式如下,試驗一,實驗過程中對25°C以上光伏組件通以最大功率點電流(監控內部電路的連續性)IEC 61215 2005 :首先通過1500W恒流溫控電源1,實現250C以上控制恒流穩壓電源輸出,具體操作為將恒流溫控電I的正極接到光伏組件6的正極,將恒流溫控電源I的負極接到光伏組件6的負極;在恒流溫控電源I負極與光伏組件6負極之間串接有第一水泥電阻箱51和分流電阻4,將第一水泥電阻箱51的兩端接入混合式無紙記錄儀3,可以測試溫度和電壓,此通道調到電壓模式,通過測試第一水泥電阻箱51兩端的電壓來判斷該回路是否正常,將分流電阻4的兩端也接入混合式無紙記錄儀6,通過測試分流電阻4兩端的電壓來判斷通過回路的電流是否為光伏組件6的最大功率點電流,混合式無紙記錄儀3將實時記錄這些電壓參數。實驗二,實驗過程中監控內部電路的連續性UL 1703 2004 :將恒流溫控電源I的電流調低,同時將溫度控制器置于OFF位置,此時溫度控制器不起作用,恒流溫控電源I起到恒流電源的作用。實驗三,實驗過程中監控絕緣電阻的連續性UL 1703 2004:將第一恒壓電源22的正極接到光伏組件6的正極或負極,將第一恒壓電源22負極接到光伏組件6的接地孔位置,在第一恒壓電源22負極與接地孔之間串入第三水泥電阻箱53,將第三水泥電阻箱53的兩端接入混合式無紙記錄儀3,此通道調到電壓模式,通過測試第三水泥電阻箱53兩端的電壓來判斷光伏組件6的內部電路與外部是否絕緣,混合式無紙記錄儀3將實時記錄這些電壓參數。實驗四,實驗過程中監控接地電阻的連續性UL1703 2004 :將第二恒壓電源22的正極接到光伏組件6的一接線孔,將第二恒壓電源22的負極接到光伏組件6的另一接地孔,在第二恒壓電源22的負極與接地孔之間串入一第二水泥電阻箱52,將第二水泥電阻箱52的兩端接入混合式無紙記錄儀3,此通道調到電壓模式,,通過測試第二水泥電阻箱52兩端的電壓來判斷光伏組件6的接地系統是否良好,混合式無紙記錄儀3將實時記錄這些電壓參數。這種光伏組件熱循環試驗電路監控裝置通過混合式無紙記錄儀3和熱電偶實現,將熱電偶的一端焊接好接到光伏組件6的前或后表面的中心位置,將熱電偶的正負極接到混合式無紙記錄儀3 (此通道調到溫度模式),混合式無紙記錄儀3將實時記錄這些溫度參數。需要強調的是以上僅是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對本專利技術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專利技術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于本專利技術技術方案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光伏組件熱循環試驗電路監控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有正、負極的恒流溫控電源(1),所述恒流溫控電源(I)正極和負極分別與設置有正、負極的光伏組件(6)正極和負極連接,所述恒流溫控電源(I)負極與光伏組件(6)負極之間串接有第一水泥電阻箱(51)和分流電阻(4),第一水泥電阻箱(51)和分流電阻(4)的兩端均與設置在光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光伏組件熱循環試驗電路監控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設置有正、負極的恒流溫控電源(1),所述恒流溫控電源(1)正極和負極分別與設置有正、負極的光伏組件(6)正極和負極連接,所述恒流溫控電源(1)負極與光伏組件(6)負極之間串接有第一水泥電阻箱(51)和分流電阻(4),第一水泥電阻箱(51)和分流電阻(4)的兩端均與設置在光伏組件(6)外側的混合式記錄儀(3)連接;所述光伏組件(6)上并接設置有正、負極的第二恒壓電源(22),其中第二恒壓電源(22)的正極與光伏組件(6)上的正或負極連接,第二恒壓電源(22)的負極與設置在光伏組件(6)上的第一接地孔連接,所述第二恒壓電源(22)的負極與第一接地孔連接之間串接有第二水泥電阻箱(52),第二水泥電阻箱(52)兩端與所述混合式無紙記錄儀(3)連接;所述光伏組件(6)外側連接設置有正、負極的第一恒壓電源(21),第一恒壓電源(21)正極和負極分別與設置在光伏組件(6)上的一接線孔和第二接地孔連接,所述第一恒壓電源(21)負極與第二接地孔之間串接有第三水泥電阻箱(53),第三水泥電阻箱(53)兩端與混合式無紙記錄儀(3)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莊飛,王啟戰,繆小芳,陳玉蓮,
申請(專利權)人:泰通泰州工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