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水電混合動力冷卻塔,其具有:一個由殼體圍護而成的塔體;一個設于塔體頂部且用于向外排出塔體內部濕熱空氣的風機;一個通過動力輸出軸與風機連接的水輪機,其設于塔體的內腔上部;一個設于塔體內腔的布水器以及設于布水器下方且用于水和空氣熱交換的散熱材料,其還包括:一電機;一個設于電機與水輪機動力輸出軸間的傳動機構;一溫度傳感器,其設于塔體的集水池中;一控制芯片電路板,其電連接于溫度傳感器以及電機。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自動檢測冷卻塔水溫的變化情況,當水溫超出預設值,則啟動驅動電機,與水輪機合力后帶動風機轉動,加大風機的輸入功率,從而提高冷卻塔的降溫能力,使得水溫保持在設定的溫度范圍。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冷卻塔
,尤其是涉及一種水電混合動力冷卻塔。
技術介紹
冷卻塔中水輪機的轉動依靠水流帶動,進而帶動風機進行工作,冷卻塔對于冷卻水的降溫處理程度與風機的轉速密切相關,一般情況下,水輪機的功率是受限于流量和水頭大小的,此時無法對于水輪機的功率進一步增大。當進入水輪機的水流流量或水頭過小,使得水輪機的動力不足,風機的轉速無法滿足冷卻要求的情況下,也會發生冷卻塔中冷卻水的溫度不斷上升的情況,這對于冷卻塔的工作效率是不利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水電混合動力冷卻塔。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水電混合動力冷卻塔,其具有一個由殼體圍護而成的塔體⑴;—個設于塔體頂部且用于向外排出塔體內部濕熱空氣的風機(2);一個通過動力輸出軸與風機連接的水輪機(3),其設于塔體的內腔上部;一個設于塔體內腔的布水器(4)以及設于布水器下方且用于水和空氣熱交換的散熱材料(5),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電機(6);一個設于電機與水輪機動力輸出軸間的傳動機構;一溫度傳感器(7),其設于塔體的集水池(12)中;一控制芯片電路板,其電連接于溫度傳感器以及電機。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傳動機構包括變速器、自動離合器,其中,變速器(8)連接于電機和自動離合器之間;自動離合器(9)設于變速器與水輪機動力輸出軸之間;所述電機的動力輸出軸與水輪機的動力輸出軸共軸。作為對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在于,所述傳動機構包括所述傳動機構包括變速器、自動離合器、混合動力箱,其中,變速器(8)連接于電機和自動離合器(9)之間;自動離合器(9)連接于變速器和動力混合箱(10)之間;混合動力箱(10)設于自動離合器、水輪機的動力輸出軸和風機的動力輸入軸之間。當然,傳動機構還可以包括蝸桿傳動方式,在此不再贅述。如本文所述,混合動力箱與混合動力變速箱具有等同含義。水輪機的動力輸出軸和電機的動力輸出軸通過混合動力箱同時作用于所述的風機的扇葉,水輪機為主工作設備,電機為輔助工作設備,所述的動力混合箱內安裝有齒輪傳動機構,所述的動力混合箱與電機和水輪機分別安裝有離合器,所述的電機的開停由溫度傳感器控制,當冷卻塔的出水溫度高于溫度控制器上設定的數值時,電機啟動,同時與電機對應的離合器切合,風機風速加快,散熱量增加,水溫逐漸下降,當水溫下降到設定的數值時,電機停止工作,離合器自動脫離,風機風速減小。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I)自動檢測冷卻塔水溫的變化情況,當水溫超出預設值,則啟動驅動電機,與水輪機合力后帶動風機轉動,加大風機的輸入功率,從而提高冷卻塔的降溫能力,使得水溫保持在設定的溫度范圍。(2)該項技術不僅可以應用于新建冷卻塔項目,對老塔進行節能改造優勢更加明顯,真正實現了零風險節能改造,徹底解決了目前水輪機單動力改造后經常發生的冷卻效果下降導致節能改造后的冷卻循環水不能滿足生產工藝要求的情況,在保證安全生產的前提下實現了充分的節能附圖說明圖1為實施例1的水電混合動力冷卻塔結構示意圖。圖2為實施例2的水電混合動力冷卻塔結構示意圖。圖3為實施例3的水電混合動力冷卻塔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專利技術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征、達成目的與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專利技術。實施例1:參見圖1,一種水電混合動力冷卻塔,其具有一個由殼體圍護而成的塔體1,其底部具有冷水出口 ;一個設于塔體頂部且用于向外排出塔體內部濕熱空氣的風機2 ; 一個通過動力輸出軸與風機連接的水輪機3,其設于塔體的內腔上部,該水輪機中的葉輪通過入水管的水流驅動,葉輪與水輪機的動力輸出軸相互連接于一體;一個設于塔體內腔的布水器4以及設于布水器下方且用于水和空氣熱交換的散熱材料5,該領域常見的散熱材料為填料,諸如S波填料、臺階式梯形斜波填料、點波填料、雙向波填料、斜折波填料、斜交錯填料、差位式正弦波填料,位于散熱材料下部的塔體的殼體設有空氣入口 11,其還包括一作為輔助動力裝置的電機6,其旨在進一步提高水輪機的功率;一個設于電機與水輪機動力輸出軸間的傳動機構;一溫度傳感器7,其設于塔體的集水池12中,冷卻水經過填料之后所在的塔體內腔均視為冷卻水排出單元的一部分;一控制芯片電路板,其電連接于溫度傳感器以及電機,當溫度傳感器檢測到冷卻水的水溫高于預定值,諸如該上限值為32°C,我們的溫度傳感器則將該信號傳遞至控制芯片電路板,由其啟動電機進行工作。所述溫度傳感器設于散熱材料下方的塔體內腔中,也可設置于與塔體出口相接的冷卻水循環管道中,不可將溫度傳感器的探頭設置于該冷卻塔進水管的入口處。如圖1所示,所述傳動機構包括豎向布置的變速器、自動離合器,變速器8,其連接于電機和自動離合器之間;自動離合器9,其設于變速器與水輪機動力輸出軸之間;所述電機的動力輸出軸與水輪機的動力輸出軸共軸,電機通過支架安裝于塔體的頂部,水能和電能兩套動力源的切換依靠自動離合器切換。實施例2 :參見圖2,一種水電混合動力冷卻塔的傳動機構包括橫向水平布置的變速器、自動離合器、混合動力箱,變速器8,其連接于電機和自動離合器之間;自動離合器9,其連接于變速器和動力混合箱10之間;混合動力箱10,其設于自動離合器、水輪機輸出軸和風機的動力輸入軸之間。本案其它結構同實施例1,在此不再詳述?;旌蟿恿ο渫ㄟ^齒輪轉動,使得水能、電能兩組動力疊加,增加轉速以提高冷卻塔的降溫能力。實施例3,參見圖3,—種水電混合動力冷卻塔的傳動機構包括變速器、自動離合器、混合動力箱,變速器8,其連接于電機和自動離合器之間;自動離合器9,其連接于變速器和動力混合箱10之間;混合動力箱10,其設于自動離合器、水輪機的動力輸出軸和風機的動力輸出軸之間,本案中動力裝置與傳動機構采用一體式結構。本案的其它結構同實施例1,在此不再詳述。本文中略去對公知技術的描述,諸如變速器、自動離合器、混合動力箱結構以及其詳細的裝配方案等等。權利要求1.一種水電混合動力冷卻塔,其具有 一個由殼體圍護而成的塔體(I); 一個設于塔體頂部且用于向外排出塔體內部濕熱空氣的風機(2); 一個通過動力輸出軸與風機連接的水輪機(3),其設于塔體的內腔上部; 一個設于塔體內腔的布水器(4)以及設于布水器下方且用于水和空氣熱交換的散熱材料(5),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一電機(6); 一個設于電機與水輪機動力輸出軸間的傳動機構; 一溫度傳感器(7),其設于塔體的集水池(12)中; 一控制芯片電路板,其電連接于溫度傳感器以及電機。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電混合動力冷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包括變速器、自動離合器,其中,變速器(8)連接于電機和自動離合器之間;自動離合器(9)設于變速器與水輪機動力輸出軸之間; 所述電機的動力輸出軸與水輪機的動力輸出軸共軸。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電混合動力冷卻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傳動機構包括變速器、自動離合器、混合動力箱,其中,變速器(8)連接于電機和自動離合器(9)之間;自動離合器(9)連接于變速器和動力混合箱(10)之間;混合動力箱(10)設于自動離合器、水輪機的動力輸出軸和風機的動力輸入軸之間。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水電混合動力冷卻塔,其具有一個由殼體圍護而成的塔體;一個設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水電混合動力冷卻塔,其具有:一個由殼體圍護而成的塔體(1);一個設于塔體頂部且用于向外排出塔體內部濕熱空氣的風機(2);一個通過動力輸出軸與風機連接的水輪機(3),其設于塔體的內腔上部;一個設于塔體內腔的布水器(4)以及設于布水器下方且用于水和空氣熱交換的散熱材料(5),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一電機(6);一個設于電機與水輪機動力輸出軸間的傳動機構;一溫度傳感器(7),其設于塔體的集水池(12)中;一控制芯片電路板,其電連接于溫度傳感器以及電機。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育仁,
申請(專利權)人:張育仁,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