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顯示器支架,包括底座、安裝于底座的第一支架及托架,所述底座包括套桿,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套設于所述套桿上的第二安裝孔,所述第一支架可繞底座旋轉同時可沿安裝方向滑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桿間隔設有內外貫穿的若干鏤空部,所述第二安裝孔設有內外貫穿的插接槽,所述支架還包括安裝片,所述鏤空部與插接槽相互對齊后,將所述安裝片插入鏤空部與插接槽內以限制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套桿滑動。所述第一支架與底座安裝方便且可以左右旋轉的同時可以上下滑動,可自由調節第一支架與底座的高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支架,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承載顯示器屏幕的顯示器支架。
技術介紹
與本專利技術相關的
技術介紹
可參閱中國技術第CN202338748U號專利所揭示的一種顯示器支架,其包括底座、安裝于底座的第一支架、安裝于第一支架的第二支架及安裝于所述第二支架的托架,所述底座包括豎直設置的套桿,所述套桿為中空的圓柱體,所述第一支架包括沿上下方向收容于套桿內的豎直部,所述套桿頂部設有螺紋,所述支架包括將豎直部與套桿相對固定的緊固件,所述緊固件與螺紋相互卡合,如此設置,緊固件多次旋轉卡合容易損壞,從而影響了顯示器支架的使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改進的支架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延長使用壽命的顯示器支架。為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支架,包括底座、安裝于底座的第一支架及托架,所述底座包括套桿,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套設于所述套桿上的第二安裝孔,所述第一支架可繞底座旋轉同時可沿安裝方向滑動,所述套桿間隔設有內外貫穿的若干鏤空部,所述第二安裝孔設有內外貫穿的插接槽,所述支架還包括安裝片,所述鏤空部與插接槽相互對齊后,將所述安裝片插入鏤空部與插接槽內以限制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套桿滑動。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套桿沿豎直方向上下延伸,所述第一支架自上而下安裝于所述套桿上,所述第一支架可圍繞套桿左右旋轉。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安裝片收容于鏤空部內且部分延伸出鏤空部,所述第一支架向下抵靠在延伸出鏤空部的安裝片上。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安裝片包括收容于所述鏤空部內的卡持部及自所述卡持部向外延伸出所述鏤空部的操作部,所述操作部設有上下貫穿的穿孔。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底座包括夾持塊,所述夾持塊設有上下貫穿的安裝孔,所述套桿收容于所述安裝孔內。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套桿設有設有固持在底座周圍的擋板部,所述擋板部向下抵靠在所述夾持塊上,所述擋板部設有上下貫穿的若干通孔。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架還包括安裝于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前端設有上下貫穿的第一安裝孔,所述第二支架后端設有上下貫穿的第二卡持孔,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第一支架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安裝孔與所述第二卡持孔上下對齊,所述第二支架設有連接所述第一安裝孔和所述第二卡持孔的第一連接件,所述第二支架以第一連接件旋轉。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托架包括基部及自基部前端邊緣向外凸伸的若干鎖扣片,所述每一鎖扣片均設有貫穿的螺孔。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支架大致呈長方體且具有弧度。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架所有部分均由金屬材料制成。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支架通過安裝片使得第一支架與底座配合,使得第一支架與底座左右旋轉的同時可以上下移動,進一步豐富本專利技術支架的功能。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支架的立體 圖2是本專利技術支架的另一視角立體 圖3是本專利技術支架的立體分解 圖4是本專利技術另一視角立體分解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各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專利技術,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內。請參照圖1至圖4所示,本專利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將顯示器固定于桌面上的支架100,其包括底座1、安裝于底座I的第一支架2、安裝于第一支架2上的第二支架3、安裝于第二支架3上的顯示器托架4及將所述第一支架2固定在所述套桿12上的安裝片5。所述第一支架2可圍繞底座I左右旋轉,所述第二支架3可繞第一支架2左右旋轉,在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中所述支架100的所有部分均由金屬材料制成,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可以由其他高強度材料制成。進一步結合圖3至圖4所示,所述底座I包括夾持塊11及套設于所述夾持塊11上的套桿12,所述夾持塊11大致呈“U”型,用于從側面夾持在桌面上,其包括兩個相互平行的平板部111及連接兩平板部111的豎直部112,所述兩平板部111上均設有上下貫穿的安裝孔1111,用于供所述套桿12自上而下穿過,所述套桿12為中空的金屬桿,所述底座I還設有套設在套桿12周圍的擋板部13及安裝在套桿12頂端開口的套帽14,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擋板部13焊接于套桿12上,在其他實施方式中所述擋板部13可一體成型、鉚接或其他固定方法固定于套桿12上,所述擋板部13向下抵靠在所述夾持塊11上,以防止套桿12向下滑動,所述擋板13設有上下貫穿的若干通孔131,所述通孔131可供各種固定裝置穿過將所述擋板13固定于桌面上,防止所述套桿12任意旋轉,所述擋板部13較靠近所述套桿12的底端且將所述套桿12分割為上下長度不相等的上端部121分及下端部分122,所述上端部分121較下端部分122長,所述下端部分122的長度與所述夾持塊11的兩平板部111之間的寬度大致相同,所述上端部分121在上下方向間隔設有若干內外貫穿的鏤空部 1211。所述第一支架2大致呈長方體,其包括弧形的主體部21、貫穿所述主體部21中部的通槽22、位于主體部前端上下貫穿所述主體部的第一安裝孔23、位于主體部21后端上下貫穿所述主體部21的第二安裝孔24及位于所述通槽22內連接所述主體部21對角的支撐部221以加強所述第一支架2的強度,所述第一支架2的后端設有向內貫穿所述第二安裝孔24的插接槽241,所述插接槽241在上下方向位于所述第一支架2的中部,所述插接槽241與所述鏤空部1211在上下方向的寬度相等,所述第二安裝孔24套設于所述套桿12上且可圍繞套桿12左右旋轉。所述安裝片5包括呈長方形的卡持部51及自卡持部51向后延伸呈圓弧狀的操作部52,將所述第一支架2的插接槽241與所述套桿12的鏤空部1211相對應后,再將所述安裝片5插入所述插接槽241與鏤空部1211內,所述卡持部51收容于鏤空部1211內并前后部分延伸出鏤空部1211,所述第一支架2向下抵壓在安裝片5凸出于所述鏤空部1211的部分上以防止第一支架2向下移動,使用者可根據實際需求將所述第一支架2的插接槽241與所述套桿12的不同高度位置的鏤空部1211相互對應安裝,以調節第一支架2上下方向的高度,所述套帽14安裝于所述套桿12的頂端以防止第一支架2過度向上移動而脫離所述套桿12,所述操作部52設有上下貫穿的穿孔521,用方便使用者用手或者其他工具將所述安裝片5安裝及拆卸下來。所述第二支架3為水平桿狀,所述第二支架3自兩端向中部凹陷,所述第二支架3后端設有向下延伸的安裝部31,所述安裝部31設有上下貫穿的第一卡持孔311,所述安裝部31向下收容于所述第一支架2的第一安裝孔23內,所述第一卡持孔311與第一安裝孔23相連通,所述第二支架3設有連接穿過所述第一卡持孔與所述第一安裝孔的第一連接件33,所述第二支架3可以第一連接件33為支點繞第一支架2左右旋轉,所述第二支架3的前端設有左右貫穿的第二卡持孔32。所述托架4包括安裝顯示器的托盤41及連接所述托盤41與所述第二支架3的緊固件42,所述托盤41包括圓形基部411及自所述基部411向外側延伸的若干鎖扣片412,所述鎖扣片412圍繞在所述基部411四周形成一花瓣的形狀,所述鎖扣片412上設有與顯示器固定的若干螺孔4121,所述螺孔4121以所述托盤41中心為中點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支架,包括底座、安裝于底座的第一支架及托架,所述底座包括套桿,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套設于所述套桿上的第二安裝孔,所述第一支架可繞底座旋轉同時可沿安裝方向滑動,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桿間隔設有內外貫穿的若干鏤空部,所述第二安裝孔設有內外貫穿的插接槽,所述支架還包括安裝片,所述鏤空部與插接槽相互對齊后,將所述安裝片插入鏤空部與插接槽內以限制所述第一支架沿所述套桿滑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肖建軍,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百弘視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