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大醫用顯示器的掛架,包括方形的框架、安裝在框架上的立柱,所述框架由上水平桿、下水平桿、左豎直桿、右豎直桿圍合而成,所述立柱上安裝有至少一個過渡塊,所述過渡塊的一側連接有側板,所述側板的左右兩端分別連接有U形板、限位件,所述U形板由對稱設置的第一支板、垂直第一支板的第二支板組成,所述第一支板依次從上至下開有第一鉤形槽、]形槽、第二鉤形槽,所述第二支板之間連接有垂直板,所述限位件一端與所述側板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鉤形槽抵接。本發明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安裝方便,限位件的設置限制了U形板的左右移動和上下移動,避免了大醫用顯示器從掛架上脫落下來,保證了大醫用顯示器的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大醫用顯示器的掛架。
技術介紹
醫用顯示器是醫療行業所用的高清晰、高亮度顯示器,隨著PACS技術的日趨成熟和普及以及各種數字影像設備如DR、CR、多排CT、3D圖像等飛速發展,醫用顯示器的選購配置成了醫院和PACS開發商關注的焦點,由于醫用顯示器在數字系統中,是醫學影像的最終呈現者,它承載著替代膠片、保證影像質量、最終實現醫生對患者的觀察和診斷。現有采用將大尺寸的醫用顯示器安裝在掛架上,但是當醫用顯示器受到撞擊或人為力量過大時容易將大醫用顯示器從掛架上脫落下來,造成醫用顯示器的損壞,增大了企業的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的用于大醫用顯示器的掛架。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于大醫用顯示器的掛架,包括方形的框架、安裝在框架上的立柱,所述框架由上水平桿、下水平桿、左豎直桿、右豎直桿圍合而成,所述立柱上安裝有至少一個過渡塊,所述過渡塊的一側連接有側板,所述側板的左右兩端分別連接有U形板、限位件,所述U形板由對稱設置的第一支板、垂直第一支板的第二支板組成,所述第一支板依次從上至下開有第一鉤形槽、]形槽、第二鉤形槽,所述第二支板之間連接有垂直板,所述限位件一端與所述側板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鉤形槽抵接。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用于大醫用顯示器的掛架進一步包括所述過渡塊的數量為兩個,包括固定在所述立柱上下端的上過渡塊、下過渡塊,所述側板包括分別固定在所述上過渡塊、下過渡塊上的上側板、下側板,所述上側板、下側板的兩端分別卡入所述第一鉤形槽、第二鉤形槽內。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用于大醫用顯示器的掛架進一步包括所述第一鉤形槽、第二鉤形槽是內部大開口小的鉤形槽。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用于大醫用顯示器的掛架進一步包括所述第一鉤形槽、第二鉤形槽的內部設有向外傾斜的鉤形空腔。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用于大醫用顯示器的掛架進一步包括所述限位件包括凸字形板、沿凸字形板的底端垂直延伸的橫向板,所述上側板、下側板的左右兩端設有凹槽。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用于大醫用顯示器的掛架進一步包括所述凸字形板的上端開有通孔,所述凹槽內開有螺槽,所述凸字形板的上端通過螺釘穿過通孔旋入所述螺槽內與所述上側板固定,所述橫向板抵接在所述第一鉤形槽的底壁上。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用于大醫用顯示器的掛架進一步包括所述左豎直桿、右豎直桿之間套設有后蓋,所述后蓋由左右兩個對稱設置的保護蓋組成。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用于大醫用顯示器的掛架進一步包括所述上水平桿上固定有Y形板,所述立柱的上端穿過所述保護蓋且與所述Y形板固定,所述保護蓋的下端通過一加強板與所述下水平桿固定。本專利技術解決了
技術介紹
中存在的缺陷,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美觀大方,安全且不會積累灰塵,同時安裝方便,直接將大醫用顯示器固定在垂直板上,限位件的設置限制了 U形板的左右移動和上下移動,避免了用力過大而導致大醫用顯示器從掛架上脫落下來,保證了大醫用顯示器的質量,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的上側板、下側板與U形板連接的分解示意 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的上側板、下側板與U形板連接的立體 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的掛架的立體 圖中1、框架,2、立柱,3、上水平桿,4、下水平桿,5、左豎直桿,6、右豎直桿,7、上過渡塊,8、下過渡塊,9、上側板,10、下側板,11、U形板,12、限位件,13、第一支板,14、第二支板,15、第一鉤形槽,16、]形槽,17、第二鉤形槽,18、垂直板,19、鉤形空腔,20、凸字形板,21、橫向板,22、凹槽,23、通孔,24、螺槽,25、螺釘,26、后蓋,27、保護蓋,28、Y形板,29、加強板。具體實施例方式現在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專利技術有關的構成。如圖1、圖2、圖3所示,一種用于大醫用顯示器的掛架,包括方形的框架1、安裝在框架I上的立柱2,所述框架I由上水平桿3、下水平桿4、左豎直桿5、右豎直桿6圍合而成,所述立柱2上安裝有至少一個過渡塊,過渡塊的一側連接有側板,本專利技術優選過渡塊的數量為兩個,過渡塊包括固定在立柱I上下端的上過渡塊7、下過渡塊8,側板包括分別固定在所述上過渡塊7、下過渡塊8上的上側板9、下側板10,所述上側板9的左右兩端分別連接有U形板11、限位件12,下側板10與U形板11連接,所述U形板11由對稱設置的第一支板13、垂直第一支板13的第二支板14組成,所述第一支板13依次從上至下開有第一鉤形槽15、]形槽16、第二鉤形槽17,所述第二支板14之間連接有垂直板18,用于固定大醫用顯示器,所述限位件12 —端與上側板9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鉤形槽15抵接。為了使上側板9、下側板10與U形板11連接更加穩固,所述上側板9、下側板10的兩端分別卡入第一鉤形槽15、第二鉤形槽17內。第一鉤形槽15、第二鉤形槽17是內部大開口小的鉤形槽。第一鉤形槽15、第二鉤形槽17的內部設有向外傾斜的鉤形空腔19。所述限位件12包括凸字形板20、沿凸字形板20的底端垂直延伸的橫向板21,所述上側板9、下側板10的左右兩端設有凹槽22。所述凸字形板19的上端開有通孔23,所述凹槽22內開有螺槽24,所述凸字形板20的上端通過螺釘25穿過通孔23旋入所述螺槽24內與所述上側板9固定,所述橫向板21抵接在所述第一鉤形槽15的底壁上。如圖3所示,為了保證電氣線路的安全,所述左豎直桿5、右豎直桿6之間套設有后蓋26,所述后蓋26由左右兩個對稱設置的保護蓋27組成。所述上水平桿3上固定有Y形板28,所述立柱2的上端穿過所述保護蓋27且與所述Y形板28固定,所述保護蓋27的下端通過一加強板29與所述下水平桿4固定。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如下 將上過渡塊7、下過渡塊8分別固定在立柱2的上下端,然后將上側板9、下側板10分別固定在上過渡塊7、下過渡塊8上,上側板9的兩端分別卡入U形板11的第一支板13的第一鉤形槽15內,下側板10的兩端分別卡入U形板11的第一支板13的第二鉤形槽17內,第二支板14之間固定垂直板18,再將限位件12中的凸字形板20通過螺釘25穿過通孔23旋入螺槽24內與上側板9固定,橫向板21抵接在第一鉤形槽15的底壁上,最后將大醫用顯示器固定在垂直板18上。當向上移動U形板11時,U形板11被限位件12的橫向板21抵持住無法向上移動;當向下移動U形板11時,U形板11被上側板9、下側板10抵擋住而無法向下移動;當左右移動U形板11時,U形板11被限位件12的凸字形板20抵擋住而無法左右移動。避免了 U形板11的上下移動和左右移動,防止大醫用顯示器連同U形板11從上側板9、下側板10脫落下來,保證了大醫用顯示器的質量。以上依據本專利技術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專利技術技術思想的范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專利技術的技術性范圍并不局限于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范圍來確定技術性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用于大醫用顯示器的掛架,包括方形的框架、安裝在框架上的立柱,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大醫用顯示器的掛架,包括方形的框架、安裝在框架上的立柱,所述框架由上水平桿、下水平桿、左豎直桿、右豎直桿圍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上安裝有至少一個過渡塊,所述過渡塊的一側連接有側板,所述側板的左右兩端分別連接有U形板、限位件,所述U形板由對稱設置的第一支板、垂直第一支板的第二支板組成,所述第一支板依次從上至下開有第一鉤形槽、]形槽、第二鉤形槽,所述第二支板之間連接有垂直板,所述限位件一端與所述側板連接,另一端與所述第一鉤形槽抵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赟,錢曉明,李慶學,黎群華,吉鳴,
申請(專利權)人:邁柯唯醫療設備蘇州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