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多個醫(yī)用顯示器的掛架后蓋結構,所述掛架包括方形的框架,所述框架由兩個水平桿、兩個豎直桿圍合而成,所述兩個豎直桿之間套設有后蓋,所述后蓋由左右兩個對稱設置的保護蓋組成,所述兩個豎直桿外側連接有接合套,所述接合套外包覆有抱箍,所述抱箍與所述保護蓋連接,所述兩個保護蓋的相鄰外側上均開有通孔,還設置有垂直蓋板,所述垂直蓋板上設置有與所述通孔相配合的凸塊。本發(fā)明專利技術結構簡單,設置的后蓋確保了醫(yī)用顯示器的安全性,同時后蓋的背面沒有外露螺釘,美觀大方且不會積累灰塵,可快捷的實現后蓋的開門,開門角度大,便于進行維修,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醫(yī)療器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多個醫(yī)用顯示器的掛架后蓋結構。
技術介紹
醫(yī)用顯示器是醫(yī)療行業(yè)所用的高清晰、高亮度顯示器,隨著PACS技術的日趨成熟和普及以及各種數字影像設備如DR、CR、多排CT、3D圖像等飛速發(fā)展,醫(yī)用顯示器的選購配置成了醫(yī)院和PACS開發(fā)商關注的焦點,由于醫(yī)用顯示器在數字系統(tǒng)中,是醫(yī)學影像的最終呈現者,它承載著替代膠片、保證影像質量、最終實現醫(yī)生對患者的觀察和診斷,而且醫(yī)用顯示器的價格比較昂貴,這就需要對醫(yī)用顯示器的保護要求比較高。現有醫(yī)用顯示器都是簡單的將醫(yī)用顯示器固定在掛架上,掛架后端沒有后蓋,電源線等都裸露在外,不僅不安全,而且容易積累灰塵,影響醫(yī)用顯示器的使用。另外,雖然有些醫(yī)用顯示器的掛架后端裝有后蓋,但是該后蓋都是由多個蓋子卡緊在掛架上,蓋子的背面有外露的螺釘,不美觀,容易生銹且積累灰塵,維修時需要將多個蓋子全部拆下來,浪費大量的時間,增大了企業(yè)的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美觀的多個醫(yī)用顯示器的掛架后蓋結構。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多個醫(yī)用顯示器的掛架后蓋結構,所述掛架包括方形的框架,所述框架由兩個水平桿、兩個豎直桿圍合而成,所述兩個豎直桿之間套設有后蓋,所述后蓋由左右兩個對稱設置的保護蓋組成,所述兩個豎直桿外側連接有接合套,所述接合套外包覆有抱箍,所述抱箍與所述保護蓋連接,所述兩個保護蓋的相鄰外側上均開有通孔,還設置有垂直蓋板,所述垂直蓋板上設置有與所述通孔相配合的凸塊。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多個醫(yī)用顯示器的掛架后蓋結構進一步包括所述保護蓋包括依次可拆卸連接的第一蓋、調節(jié)蓋、第二蓋。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多個醫(yī)用顯示器的掛架后蓋結構進一步包括所述第二蓋上開有所述通孔,所述凸塊靠近所述垂直蓋板的下側端設有第一 L形缺口,所述凸塊卡入所述通孔內。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多個醫(yī)用顯示器的掛架后蓋結構進一步包括所述第一蓋包括第一垂直蓋、與第一垂直蓋傾斜連接的第二垂直蓋,所述第一垂直蓋的一側端延伸有]形的第一板,所述調節(jié)蓋的兩側端分別延伸有]形的第二板,所述第二蓋的一側端延伸有]形的第三板,所述第一板、第三板分別與所述第二板固定連接。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多個醫(yī)用顯示器的掛架后蓋結構進一步包括所述接合套由兩個半圓柱形套組成,所述兩個半圓柱形套包覆在所述豎直桿上且通過銷軸與所述豎直桿連接。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多個醫(yī)用顯示器的掛架后蓋結構進一步包括所述第二垂直蓋的外側端開有凹槽,所述抱箍連接在所述第二垂直蓋的外側上下端。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多個醫(yī)用顯示器的掛架后蓋結構進一步包括所述抱箍由兩個半抱箍體組成,所述半抱箍體的內壁分別設有上半圓形槽、中半圓形槽、下半圓形槽,所述中半圓形槽的深度大于所述上半圓形槽、下半圓形槽的深度,所述兩個半抱箍體通過螺栓連接。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多個醫(yī)用顯示器的掛架后蓋結構進一步包括所述第二蓋遠離所述調節(jié)蓋的上下側端分別開有第二 L形缺口、第三L形缺口,兩個所述第二蓋的頂端之間連接有凹字形板。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多個醫(yī)用顯示器的掛架后蓋結構進一步包括兩個所述第二蓋的上端之間連接有固定塊。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多個醫(yī)用顯示器的掛架后蓋結構進一步包括兩個所述第二蓋的下端之間與一加強板的一端部連接,所述加強板的另一端部固定在所述水平桿上。本專利技術解決了
技術介紹
中存在的缺陷,本專利技術結構簡單,設置的后蓋確保了醫(yī)用顯示器的安全性,同時后蓋的背面沒有外露螺釘,美觀大方且不會積累灰塵,可快捷的實現后蓋的開門,開門角度大,便于進行維修,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后蓋與垂直蓋板的分解結構示意 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垂直蓋板的結構示意 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后蓋與垂直蓋板連接的結構示意 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后蓋與框架連接的結構示意 圖5是本專利技術的優(yōu)選實施例的結合套、抱箍與豎直桿連接的分解結構示意 圖中1、框架,2、水平桿,3、豎直桿,4、后蓋,5、保護蓋,6、保護蓋,7、接合套,8、抱箍,9、通孔,10、垂直蓋板,11、凸塊,12、第一蓋,13、調節(jié)蓋,14、第二蓋,15、第一 L形缺口,16、第一垂直蓋,17、第二垂直蓋,18、第一板,19、第二板,20、第二板,21、第三板,22、半圓柱形套,23、銷軸,24、凹槽,25、半抱箍體,26、上半圓形槽,27、中半圓形槽,28、下半圓形槽,29、螺栓,30、第一 L形缺口,31、第二 L形缺口,32、凹字形板,33、固定板,34、加強板,35、第一螺釘,36、第二螺釘。具體實施例方式現在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專利技術有關的構成。如圖1-圖5所示,一種多個醫(yī)用顯示器的掛架后蓋結構,所述掛架包括方形的框架1,所述框架I由兩個水平桿2、兩個豎直桿3圍合而成,所述兩個豎直桿3之間套設有后蓋4,避免電氣線路的裸露和雜亂,確保了醫(yī)用顯示器的安全性,所述后蓋4由左右兩個對稱設置的保護蓋5、6組成,所述兩個豎直桿3外側連接有接合套7,所述接合套7外包覆有抱箍8,所述抱箍8與所述保護蓋5、6連接,所述兩個保護蓋5、6的相鄰外側上均開有通孔9,還設置有垂直蓋板10,垂直蓋板10呈長條狀,所述垂直蓋板10上設置有與所述通孔9相配合的凸塊11。為了便于實現懸掛不同寬度尺寸的醫(yī)用顯示器,所述保護蓋5、6包括依次可拆卸連接的第一蓋12、調節(jié)蓋13、第二蓋14。如圖1、圖2所示,所述第二蓋14上開有所述通孔9,通孔9分別設置在第二蓋14的上下端,所述凸塊11靠近所述垂直蓋板10的下側端設有第一 L形缺口 15,凸塊11設有兩排,每排凸塊11的數量為2個,所述凸塊11卡入所述通孔9內且通過第一 L形缺口 15被止擋住,垂直蓋板10卡緊在第二蓋14上,將第二蓋14上的螺釘遮擋住,避免了外露螺釘,美觀大方。所述第一蓋12包括第一垂直蓋16、與第一垂直蓋16傾斜連接的第二垂直蓋17,所述第一垂直蓋16的一側端延伸有]形的第一板18,且第一板18垂直于第一垂直蓋16,所述調節(jié)蓋13的兩側端分別延伸有]形的第二板19、20,且第二板19、20垂直于調節(jié)蓋13,所述第二蓋14的一側端延伸有]形的第三板21,且第三板21垂直于第二蓋14,所述第一板18、第三板21分別與所述第二板19、20固定連接,此時第一蓋12、調節(jié)蓋13、第二蓋14連接成一體。所述接合套I由兩個半圓柱形套22組成,所述兩個半圓柱形套22包覆在所述豎直桿3上且通過銷軸23與所述豎直桿3連接。為了避免對豎直桿3的干涉,便于第二垂直蓋16繞豎直桿3轉動,所述第二垂直蓋17的外側端開有凹槽24,所述抱箍8連接在所述第二垂直蓋17的外側上下端。本專利技術優(yōu)選所述抱箍8由兩個半抱箍體25組成,所述半抱箍體25的內壁分別設有上半圓形槽26、中半圓形槽27、下半圓形槽28,所述中半圓形槽27的深度大于所述上半圓形槽26、下半圓形槽28的深度,形成一個臺階,可將接合套7置入兩個中半圓形槽27圍成的空間內,同時結合套7的上下端被上半圓形槽26的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個醫(yī)用顯示器的掛架后蓋結構,所述掛架包括方形的框架,所述框架由兩個水平桿、兩個豎直桿圍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兩個豎直桿之間套設有后蓋,所述后蓋由左右兩個對稱設置的保護蓋組成,所述兩個豎直桿外側連接有接合套,所述接合套外包覆有抱箍,所述抱箍與所述保護蓋連接,所述兩個保護蓋的相鄰外側上均開有通孔,還設置有垂直蓋板,所述垂直蓋板上設置有與所述通孔相配合的凸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張赟,錢曉明,李慶學,黎群華,吉鳴,
申請(專利權)人:邁柯唯醫(yī)療設備蘇州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