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組裝式鋼結構安全房主體結構,它包括按矩形片制成的頂板、面板、背墻板、側墻板和底板。所述面板和背墻板的四邊框由三通角件和方鋼管相插并用內置螺栓連接成一體,三通角件外露接頭朝內,面板內框設有對開鋼質門。所述背墻板和側墻板由外層鋼板和內襯骨架復合而成,側墻板中骨架上下邊平置的方鋼管露在外層鋼板端部,方鋼管兩端設有與三通角件螺孔配套的通孔。組裝時,面板和背墻板以三通角件外露接頭一面相對而立,三通角件外露接頭分別插入到兩側立置側墻板上下端平置的方鋼管中并用螺栓連接,在形成的矩形框架的上頂和下底分別連接頂板和底板。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分片制造,組裝成形結構,解決了整體結構體積大、重量大、難搬運的問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人身安防裝置,具體地講,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通過組裝搭建的鋼結構安全房主體結構。
技術介紹
當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人身安防設備已成為富裕階層人士的生活必需品之一。在家庭、辦公室安置備用的安全房或救生艙、裝甲柜等類型的人身安防設備很有必要。災難突發時可就近進入應急的安全空間中藏身。目前,市場上此類人身安防設備商品均以金屬框架為主體建造的,內置的鋼結構件顯著增加框架結構強度和剛性,具有很好的抗沖擊、抗壓能力,可滿足人身臨時安防要求。現有技術的金屬框架為整體結構,通常采用鉚焊工藝連接而成,制造商以裝配成型的產品向用戶供貨。此種完工形式的商品體積大、重量重,除造成運輸、倉儲成本大外,也易受安裝現場條件限制,現實中常見用戶購置的整體結構人身安防設備上不了樓,進不了房的問題,以及與室內預留空間不匹配、不協調,造成空間使用不合理等實際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主要針對整體結構安全房交付用戶時,存在體積大、重量重,難搬運,以及與用戶預留安裝位置難配套等問題,提出一種采用分片連接的組裝式鋼結構安全房主體結構,該結構搬運容易,連接可靠,安裝便捷,可根據用戶預留安裝位置進行組裝,充分滿足用戶的需求。本專利技術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技術目標。組裝式鋼結構安全房主體結構,它包括按矩形片制成相配套的頂板、面板、背墻板、側墻板和底板。所述面板和背墻板的四邊框由三通角件和方鋼管相插并用內置螺栓連接成一體,三通角件外露接頭朝內,面板上楣梁之下的內框中設有對開鋼質門,背墻板由外層鋼板和內襯骨架復合而成,骨架中部對著鋼質門中縫鉸連接呈“I”形內撐。所述側墻板為復合板結構,它由外層鋼板和內襯骨架組成,骨架上下邊平置的方鋼管露在外層鋼板端部,方鋼管兩端設有與三通角件螺孔配套的通孔,一側側墻板設有內開應急門。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面板和背墻板以留有三通角件外露接頭一面相對而立,三通角件外露接頭分別插入到兩側立置側墻板上下端平置的方鋼管中,在三通角件與方鋼管套合段用內置螺栓連接成一體,在形成的矩形框架上頂和下底分別連接頂板和底板。上述結構中的鋼質門為外開結構,門關即鎖,配套門鎖為密碼、指紋雙密鎖,內撐長度等于鋼質門相距背墻板的垂直距離。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積極效果1、插入組裝結構簡單,內置螺栓連接便捷,安全性好、可靠;2、分片制造,組裝成形,拆零后運輸體積小,便于搬運,減少倉儲和運輸成本;3、機械性連接結構,安裝時沒有明火作業,施工安全性好;4、組裝結構,便于按用戶預留位置安裝,用戶滿意率高。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立體示意圖,圖中門敞開。圖2是圖1拆零后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根據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圖1所示的組裝式鋼結構安全房主體結構,它包括按矩形片制成相配套的頂板1、面板2、背墻板3、側墻板4和底板5。所述面板2和背墻板3的四邊框由三通角件2. 2和方鋼管相插并用內置螺栓連接成一體,三通角件2. 2外露接頭朝內。面板2上楣梁2. 3之下的內框中設有對開鋼質門2. 1,作為安全房進出通道的鋼質門2.1連接結構和質量至關重要,必須做到連接可靠、轉動靈活、關閉嚴密和足夠的抗沖擊能力。本專利技術中鋼質門2.1鉸連接在面板2邊框上,門上配套門鎖2. 4為密碼、指紋雙密鎖,門關即鎖,只有輸入設定密碼或指紋才能打開。所述背墻板3由外層鋼板和內襯骨架復合而成,骨架中部對著鋼質門2.1中縫鉸連接呈“I”形內撐3.1。內撐3.1的長度等于鋼質門2.1中相距背墻板3的垂直距離,用戶進入安全房避難后迅速關上鋼質門2. 1,待鋼質門2.1關嚴后放下內撐3. 1,鋼質門2.1被內撐3.1相頂顯著增強抗沖擊能力。所述側墻板4為復合板結構,它由外層鋼板和內襯骨架組成,骨架上下邊平置的方鋼管露在外層鋼板的端部,方鋼管兩端設有與三通角件2. 2螺孔配套的通孔,一側側墻板4設有內開的應急門。本專利技術組裝時將面板2和背墻板3以三通角件2. 2外露接頭一面相對而立,三通角接頭2. 2外露接頭分別插入到兩側立置側墻板4上下端平置的方鋼管中,在三通角件2. 2與方鋼管套合段用內置螺栓連接成一體,在形成的矩形框架的上頂和下底分別連接頂板I和底板5。本專利技術采用在工廠內分片制造,到用戶處組裝成形結構,從根本上解決整體結構體積大,重量大,難搬運的問題,極大地方便高層樓房用戶的應用。本專利技術是一種組裝成形產品,安裝時具有靈活性,最大可能地滿足用戶的安裝要求,充分利用用戶預留空間。現場安裝為手工連接作業,沒有明火作業,施工安全性好。組裝式鋼結構安全房主體結構為矩形框架結構,抗壓、抗沖擊能力強,災難發生時,就近藏身其中可獲得短期安全避難。若在安全房中配置電源、智能化設備和通信設備,備存一些日用生活用品、食品、水和醫藥急救包等應急用品,在一段時間獲得安全避難,能夠爭取到寶貴的外部救援時間。本專利技術可根據用戶安裝處家具式樣、風格、顏色配套木質外飾層,盡可能與安裝處環境相協調,家具化裝飾隱蔽性強,安全性好。內層根據用戶需求作軟裝飾或普遍裝飾,其目的是改善避難時的生存環境。權利要求1.一種組裝式鋼結構安全房主體結構,它包括按矩形片制成相配套的頂板(I)、面板(2)、背墻板(3)、側墻板⑷和底板(5);所述面板(2)和背墻板(3)的四邊框由三通角件(2. 2)和方鋼管相插并用內置螺栓連接成一體,三通角件(2. 2)外露接頭朝內,面板(2)上楣梁(2.3)之下的內框中設有對開鋼質門(2. 1),背墻板(3)由外層鋼板和內襯骨架復合而成,骨架中部對著鋼質門(2.1)中縫鉸連接呈“I”形內撐(3.1);所述側墻板(4)為復合板結構,它由外層鋼板和內襯骨架組成,骨架上下邊平置的方鋼管露在外層鋼板端部,方鋼管兩端設有與三通角件(2.2)螺孔配套的通孔,一側側墻板(4)設有內開的應急門(4.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2)和背墻板(3)以留有三通角件(2. 2)外露接頭一面相對而立,三通角件(2. 2)外露接頭分別插入到兩側立置側墻板(4)上下端平置的方鋼管中,在三通角件(2. 2)與方鋼管套合段用內置螺栓連接成一體,在形成的矩形框架上頂和下底分別連接頂板⑴和底板(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式鋼結構安全房主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鋼質門(2.1)為外開結構,門關即鎖,配套門鎖(2.4)為密碼、指紋雙密鎖。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裝式鋼結構安全房主體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內撐(3.1)長度等于鋼質門(2.1)相距背墻板(3)的垂直距離。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組裝式鋼結構安全房主體結構,它包括按矩形片制成的頂板、面板、背墻板、側墻板和底板。所述面板和背墻板的四邊框由三通角件和方鋼管相插并用內置螺栓連接成一體,三通角件外露接頭朝內,面板內框設有對開鋼質門。所述背墻板和側墻板由外層鋼板和內襯骨架復合而成,側墻板中骨架上下邊平置的方鋼管露在外層鋼板端部,方鋼管兩端設有與三通角件螺孔配套的通孔。組裝時,面板和背墻板以三通角件外露接頭一面相對而立,三通角件外露接頭分別插入到兩側立置側墻板上下端平置的方鋼管中并用螺栓連接,在形成的矩形框架的上頂和下底分別連接頂板和底板。本專利技術采用分片制造,組裝成形結構,解決了整體結構體積大、重量大、難搬運的問題。文檔編號E04H9/00GK102995939SQ201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組裝式鋼結構安全房主體結構,它包括按矩形片制成相配套的頂板(1)、面板(2)、背墻板(3)、側墻板(4)和底板(5);所述面板(2)和背墻板(3)的四邊框由三通角件(2.2)和方鋼管相插并用內置螺栓連接成一體,三通角件(2.2)外露接頭朝內,面板(2)上楣梁(2.3)之下的內框中設有對開鋼質門(2.1),背墻板(3)由外層鋼板和內襯骨架復合而成,骨架中部對著鋼質門(2.1)中縫鉸連接呈“I”形內撐(3.1);所述側墻板(4)為復合板結構,它由外層鋼板和內襯骨架組成,骨架上下邊平置的方鋼管露在外層鋼板端部,方鋼管兩端設有與三通角件(2.2)螺孔配套的通孔,一側側墻板(4)設有內開的應急門(4.1);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2)和背墻板(3)以留有三通角件(2.2)外露接頭一面相對而立,三通角件(2.2)外露接頭分別插入到兩側立置側墻板(4)上下端平置的方鋼管中,在三通角件(2.2)與方鋼管套合段用內置螺栓連接成一體,在形成的矩形框架上頂和下底分別連接頂板(1)和底板(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沙劍波,
申請(專利權)人:沙劍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