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基于工業化應用的斜面誘導自組裝膠態晶體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1)基底的準備:包括清洗和親水化處理;(2)制備膠液:將微米球或納米球分散在溶劑中,得到一定濃度的膠液;(3)將步驟(1)準備好的基底固定在某斜面上;(4)將步驟(3)含有基底的斜面放在恒溫裝置中;(5)在基底的頂部均勻地滴一排膠液,膠液沿著斜面流下,最后鋪滿整個基底;(6)干燥后,即得膠態晶體。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簡單的裝置,巧妙地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力,通過上述方法,實現了在工業化大面積基底上的微米球和納米球晶體的自組裝。該晶體在現代半導體工業、微納加工、數據存儲、光學工程和微納掩模(小球印刷術)等領域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膠態晶體領域,具體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近年來,小球組裝成膠態晶體引起了科技工作者的極大興趣。這是因為膠態晶體有著多方面的應用和潛在應用,例如它可以用于納米印刷術,生物傳感,表面等離子體,數據存儲,光子晶體等。隨著人們對器件的小型化日益追逐,微納加工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膠態晶體在微米、納米印刷工藝方面的作用,有望取代昂貴而耗時的電子束刻蝕、 離子束刻蝕、光刻等設備,在工業化浪潮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該技術與工業化生產高度兼容,具有工藝簡單、成本低廉、可重復性好等優點。制備膠態晶體的技術有多種,比如勻膠法、電場輔助自組裝法、提拉法及撈膜法等。然而獲得大面積的膠態晶體一直以來就是一個極大的挑戰,目前仍然沒有很好的制備技術。Fischer等人用勻膠法獲得了 10 μ m尺度上的單層球,但是這些膠態晶體包含了各種缺陷,如點缺陷、線缺陷和錯位等。電場輔助自組裝法需要特別的裝置,即在膠液里插入兩個平行板(電極),然后加電場,已經帶電的小球在電場的作用下向某一側電極移動。然而,這種方法也只能制備小區域的小球陣列結構。提拉法對制備膠態晶體的裝置要求不高,但一個極大的缺陷是把基底從膠液里提拉出來時,難免產生振動,這樣就會使得獲得的膠態晶體產生各種不可預料的缺陷。撈膜法的過程比較繁瑣,首先需要在某種液體(如水、油或者水銀等)里首先獲得單層密排的小球陣列,然后用基底從液面下方打撈小球,最后把小球轉移到目標基底上。顯然,這種方法不僅過程繁瑣,而且對手工藝要求比較高,液面的單層密排球也難以完美地轉移到目標基底上。總之,目前現有的制備膠態晶體的這些方法要么只能小面積制備局部單晶,難以得到大面積的膠態晶體;要么生產過程過于復雜,生產周期長和需要特別裝置等,不利于作為工業化應用的膠態晶體生產方法。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通過簡單的裝置,巧妙地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力,提供了一種基于工業化應用的斜面誘導自組裝膠態晶體的方法,實現了在工業化大面積基底上的微米球和納米球晶體的自組裝。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上述方法組裝的膠態晶體。該晶體在現代半導體工業、微納加工、數據存儲、光學工程和微納掩模(小球印刷術)等領域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為了實現本專利技術的目的,特提供了一種膠態晶體的制作方法,通過調控組裝小球晶體時斜面的傾斜角度、膠液的濃度、組裝溫度、小球的分散系,獲得大面積(涵蓋整個基底)的膠態單晶。本專利技術的實現是基于以下力學和熱力學機理當與基底浸潤性良好的膠液滴到基底的頂部時,膠液在重力和剪切力的作用下,膠液沿著斜面從上而下鋪展開來,最后分散成一層均勻的液膜。顯然頂部的液膜會先干燥。當液面的高度接近小球的直徑時,小球間周圍的彎液面產生了極大的毛細作用力,毛細作用力使得小球緊密排列,從而形成了密排成核區,下方的小球通過對流的作用輸運到上方的小球成核區。液膜從上至下逐漸干燥,最后形成了在整個基底上都密排的小球陣列結構即膠態晶體。從熱力學角度分析,膠態晶體的自組裝過程就是相變過程,在不同的熱力學環境下會形成不同的相。各種環境下,它們都遵循“形成能量最低態”這一原則。而能量最低態對應的實物空間狀態就是密排狀態。所以,通過仔細調節組裝小球晶體時斜面的傾斜角度、膠液的濃度、組裝溫度、小球的分散系等因素就可以獲得單層或者多層密排的膠態晶體。所得膠態晶體自組裝效果示意圖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具體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工業化應用的斜面誘導自組裝膠態晶體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I)基底的準備包括清洗和親水化處理; (2)制備膠液將微米球或納米球分散在溶劑中,得到一定濃度的膠液;(3)將步驟(I)準備好的基底固定在某斜面上;(4)將步驟(3)含有基底的斜面放在恒溫裝置中;(5)在基底的頂部均勻地滴一排膠液,膠液沿著斜面流下,最后鋪滿整個基底;(6)干燥后,即得膠態晶體。優選的,所述微米球或納米球為聚苯乙烯小球或二氧化硅小球等球狀物體,其直徑范圍為50nnT3iim。優選的,所述有機溶劑為水、乙醇、乙二醇或乙醇和乙二醇的混合物;更優選的,所述有機溶劑為體積比為10:1飛1的乙醇和乙二醇的混合物,該混合物與基底的浸潤性良好;最優選的,所述乙醇和乙二醇的體積比為6:1。優選的,所述膠液的體積濃度為0. 59^20% ;更優選的,膠液的體積濃度為39^20% ;最優選的,所述膠液的體積濃度為10%。優選的,步驟(4)所述恒溫裝置溫度控制范圍為25 90°C,更優選的,溫度控制范圍是65°C 80°C ;最優選的所述溫度為75°C。其中,步驟(I)中所述清洗沒有嚴格限制,可以是現有任意清洗方法,如按RCA程序法(Kern和Puotinen提出)清洗。步驟(I)中所述親水化處理也沒有嚴格限制,即只要能得到親水化處理的基底即可,如親水處理可以是將清洗干凈的基底放入過氧化氫和濃硫酸的混合液中進行浸泡處理,浸泡時間至少6小時以上。過氧化氫和濃硫酸的體積比也無嚴格比例限制,本專利技術采用過氧化氫和濃硫酸的體積比為1:3。本專利技術所用基底可以是市場上現有的任意基底,其取決于所要應用的領域需要的膠態晶體的面積大小,如硅片、玻璃、太陽能電池片等。步驟(3)中所述斜面可以是任意角度的斜面,斜面角度0在(T90°以內,膠液都可以自由流下或鋪展開;優選的,所述斜面角度0為30°。步驟(6)所述干燥為在恒溫裝置中,在特定溫度條件下將液體揮發干;所述特征溫度為步驟(4)所述恒溫裝置中的溫度,其范圍為25 9(TC,更優選的,溫度控制范圍是65 0C 80°C。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上述方法組裝的膠態晶體。該膠狀晶體適合工業化生產大面積制備,面積可達156mmX 156mm。本專利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如有以下優點(I)本專利技術制備的膠態晶體適用于大范圍尺寸的小球(50ηπΓ3 μ m)組裝。(2)本專利技術制作的膠態晶體容易在大面積基底(如156mm太陽能電池片)上制作,且重復性高;而現有其他的方法不能達到大面積組裝要求。(3)本專利技術的制作工藝巧妙地利用化學方法和自然界存在的力進行組裝,無特殊裝置要求,成本低廉,易于產業化。(4)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工藝與工業生產流程高度兼容。 ( 5 )本專利技術對于小球組裝具有普適性,可用于聚苯乙烯小球自組裝,也可以用于二氧化硅小球自組裝,還可以用于其他微米或者納米球狀物體的自組裝。(6)熱處理使得小球更好地進行各態歷經,從而找到最佳的能量最低態。(7)本專利技術涉及了一種新的小球分散液即乙醇和乙二醇的混合液,該液體和基底與小球的浸潤性都很好,而且不容易揮發,有利于自組裝的進行。總之,本專利技術通過簡單的裝置,巧妙地利用自然界存在的力,通過上述方法,實現了在工業化大面積基底上的微米球和納米球晶體的自組裝。該晶體在現代半導體工業、微納加工、數據存儲、光學工程和微納掩模(小球印刷術)等領域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斜面自組裝膠態晶體的裝置示意圖;圖2為實例I的自組裝效果圖(單層的周期性的球徑為370nm聚苯乙烯球陣列); 圖3為實例2自組裝效果圖(單層的周期性的球徑為460nm聚苯乙烯球陣列);圖4為實例3自組裝效果圖(單層的周期性的球徑為3000nm聚苯乙烯球陣列);圖5a為實例4自組裝效果圖(多層的周期性的球徑為460nm的聚苯乙烯球陣列,對應的組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于工業化應用的斜面誘導自組裝膠態晶體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驟:(1)基底的準備:包括清洗和親水化處理;(2)制備膠液:將微米球或納米球分散在溶劑中,得到一定濃度的膠液;(3)將步驟(1)準備好的基底固定在某斜面上;(4)將步驟(3)含有基底的斜面放在恒溫裝置中;(5)在基底的頂部均勻地滴一排膠液,膠液沿著斜面流下,最后鋪滿整個基底;(6)干燥后,即得膠態晶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吳以治,許小亮,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