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活性染料用低溫皂洗劑,屬于印染行業皂洗工藝。本發明專利技術采用高效表面活性劑和助劑復配而成。其包括如下組分:5~20wt%硬脂醇聚醚,10~60wt%陰-非離子表面活性劑,1~10wt%羧甲基纖維素鈉(CMC),0.1~5wt%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1~5wt%聚丙烯酸鈉(PAAS),1~20wt%三乙醇胺(TEA),余量水。該皂洗劑不含磷,不含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有害溶劑,可生物降解,同時具有低泡,自螯合性,用于活性染料染色后皂洗,在60℃的皂洗溫度下具有良好的皂洗效果,可節能降耗。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紡織印染
,特別是一種用于紡織品染色皂洗的低溫皂洗劑及其制備方法。
技術介紹
活性染料因其具有色譜齊全,色澤鮮艷,成本低,染色工藝簡單,可以和多種纖維形成共價鍵等特點,80%以上的纖維素纖維染色和印花均采用活性染料。但是活性染料在 染色過程中不能與纖維素纖維完全反應,一般在60% -70%,且在上染固著纖維的同時,染料還會發生水解。這些未固著的染料和水解染料,其擴散和吸附性能與原來的活性染料非常相似,因此容易附在纖維表面,并擴散進入纖維。在堿劑和一定的溫度壓力的情況下,這些未固著的染料和水解染料(浮色)又部分與纖維結合,容易導致滲色和再沾污,嚴重影響織物的濕摩擦牢度、水洗牢度和防沾色性能。皂洗工藝能有效去除浮色,保證色牢度,并使色光更為鮮艷和純正,有效提高和保證染料的固著。因此,皂洗工序是印染產品質量好壞的關鍵步驟之一。傳統工藝采用含磷及APEO的皂洗劑在98 100°C的高溫下皂洗,高溫皂洗雖有利于纖維內部的浮色向纖維表面擴散,但易使活性染料發生斷鍵,產生大量的泡沫,既影響產品的色澤又消耗了大量的水,廢液中還含有對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的含磷及APEO類的表面活性劑,不利于環保。開發含ΑΡΕ0、不含磷、生物相容性好、無泡、低能耗的皂洗劑是印染界追求的目標。專利CN102093508A公開了一種低溫無泡皂洗劑及其制備方法,該高分子化合物分子結構較大,難以對織物內部的水解染料進行清洗,且合成條件要求較高,工藝復雜,產品在抗硬水方面還有缺陷。專利CN102424771A公開了一種低溫皂洗粉及其制備方法,其主要成分為馬-丙共聚物、過碳酸鈉和過硼酸鈉,由于其加入了大量的氧化劑(過碳酸鈉、過硼酸鈉),雖然可以降低污水的色度,但會對染色織物的色光產生影響。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低溫皂洗劑,能夠在較低溫度(60°C )對染色織物皂洗,該低溫皂洗劑不含磷、ΑΡΕ0、難生物降解化合物,無泡、可生物降解、皂洗效果優,無需加入螯合劑,抗硬水能力強,有效防止浮色再沾污,起到節水、節能降耗的目的。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低溫皂洗劑,主要由以下按重量百分比的各組分組成硬脂醇聚醚5-20%陰-非離子表面活性劑10-60%羧甲基纖維素鈉(CMC)1-1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1-5%聚丙烯酸鈉(PAAS)0.1-5%三乙醇胺(TEA)1-20%去離子水余量所述陰-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各組分及其含量(重量百分比,)為硬脂醇聚醚50 80%二元羧酸5 20%富馬酸5 10%。 上述的硬脂醇聚醚的乙氧基聚合數為5 30。上述的二元羧酸為順丁烯二酸或馬來酸酐的其中之一。一種低溫皂洗劑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I)陰-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制備硬脂醇聚醚與二元羧酸(馬來酸酐)以摩爾比3:1-1: 3加入到反應器中,升溫至80 120°C,反應O. 5 I小時,加入催化劑對甲苯磺酸或鈦酸異丙酯或鈦酸四正丁酯中的一種或幾種,升溫到180 220°C,反應4 6小時,得中間體硬脂醇聚醚馬來酸雙酯;在中間體硬脂醇聚醚馬來酸雙酯中加5wt% 20 〖%的富馬酸,降溫到80 120°C,加入引發劑過氧化苯甲酰(BPO)O. 5 5wt%,保溫反應6 10小時,得陰-非離子表面活性劑;(2)復配在反應釜中一次加入步驟(I)所制得的陰-非離子表面活性劑10 60wt%, 5 20wt%硬脂醇聚醚,I 10wt%羧甲基纖維素鈉(CMC) ,0.1 5wt%聚乙烯批咯烷酮(PVP),O.1 5wt%聚丙烯酸鈉(PAAS),I 20wt%S乙醇胺(TEA)和30 80wt%去離子水,攪拌均勻,出料,即制得低溫皂洗劑。本專利技術低溫皂洗劑中使用具有優異分散乳化性能的硬脂醇聚醚類型表面活性劑與丁烯二酸或馬來酸酐反應,生成具有優異表面活性的雙子表面活性劑。利用富馬酸在引發劑的作用下對硬脂醇聚醚中乙氧基接枝,引入大量的羧基,不僅可以中和布面殘留的堿,還具有很好的螯合性能,耐硬水性能優異。本專利技術低溫皂洗劑中加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為抗再沉積劑。利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分子中的丙烯酰胺結構與染料分子中的有機官能團(如羥基、氨基、羧基)結合,提高皂洗劑與染料強有力的結合能力。同時考慮到其價格較高,故將其與羧甲基纖維素鈉(CMC)混合使用,既可降低成本,又可以提高兩者對浮色的抗再沉積性能。本專利技術低溫皂洗劑性能優異,能很好地洗除織物上的浮色,防沾色性能優良,在低溫(60°C )下就可以達到常規皂洗劑高溫皂洗效果。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說明,僅僅是對本專利技術的解釋而本專利技術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一種低溫皂洗劑,其特征在于由以下按重量百分比的各組分組成硬脂醇聚醚7%陰-非離子表面活性劑10-60%羧甲基纖維素鈉(CMC)1-10%聚乙烯吡咯烷酮(PVP)0.1-5%聚丙烯酸鈉(PAAS)0.1-5%三乙醇胺(TEA)1-20%去離子水余量其中,所述硬脂醇聚醚的乙氧基聚合數可以為5、10、15、20、23、27或30。所述硬脂醇聚醚控制在5 20wt%,陰-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控制在10 60wt%,羧甲基纖維素鈉(CMC)控制在I IOwt%,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控制在O.1 5wt%,聚丙烯酸鈉(PAAS)控制在O.1 5wt%,在以上范圍內皆可實現本專利技術的目的。 所述陰-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各組分及其含量(重量百分比,被%)為··硬脂醇聚醚50 80%馬來酸酐5 20%富馬酸5 10%。其中,所述的二元羧酸為順丁烯二酸或馬來酸酐的其中之一。硬脂醇聚醚控制在50 80wt%,馬來酸酐控制在5 20wt%,富馬酸5 IOwt%,在以上范圍內皆可實現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實施例一一種低溫皂洗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I)陰-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制備硬脂醇聚醚與二元羧酸(馬來酸酐)以摩爾比2 1.2加入到反應器中,升溫至100°C,反應O. 5小時,加入催化劑,升溫到200°C,反應5小時,得中間體硬脂醇聚醚馬來酸雙酯;在中間體硬脂醇聚醚馬來酸雙酯中加入5 丨%的富馬酸,降溫到100°c,加入引發劑O. 5wt%,保溫反應8小時,得陰-非離子表面活性劑;(2)復配在反應釜中一次加入步驟(I)所制得的陰-非離子表面活性劑40wt%,5wt%硬脂醇聚醚,8wt%羧甲基纖維素鈉(CMC), lwt%聚乙烯卩比咯燒酮PVP,2wt%聚丙烯酸鈉(PAAS),15被%三乙醇胺(TEA)和30被%去離子水,攪拌均勻,出料,即制得低溫皂洗劑。實施例二一種低溫皂洗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I)陰-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制備硬脂醇聚醚與二元羧酸(馬來酸酐)以摩爾比2 I加入到反應器中,升溫至90°C,反應I小時,加入催化劑,升溫到220°C,反應6小時,得中間體硬脂醇聚醚馬來酸雙酯;在中間體硬脂醇聚醚馬來酸雙酯中加入8wt%的富馬酸,降溫到105°C,加入引發劑2wt%,保溫反應10小時,得陰-非離子表面活性劑;(2)復配在反應釜中一次加入步驟(I)所制得的陰-非離子表面活性劑20wt%,5wt%硬脂醇聚醚,5被%羧甲基纖維素鈉(CMC),I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lw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低溫皂洗劑,其特征主要由以下各組分組成:?組分????????????????????????????????????質量百分比?。FSA00000827468800011.tif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丹,顧義師,趙昱,甄莉莉,
申請(專利權)人:江南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