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松脂基類揮發油的保存方法,所述方法如下:在松脂基類揮發油中添加0.02~5g/L的板栗苞植物多酚作為保護劑,混合均勻,于10~45℃下保存,使用時以質量濃度5%~10%的氫氧化鈉溶液洗滌去除保護劑。本發明專利技術解決了松脂基類揮發油原料生產之后的一系列保存問題,對松脂基類揮發油原料的儲存和運輸領域提供了可行的保存方法;本發明專利技術操作簡單,發明專利技術中所涉及的保護試劑等成本費用低,易清除且無污染和對人體的毒性,對松脂基類揮發油原料的保護效率高,具有較好的市場應用前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
技術介紹
松脂基類揮發油是以富含松脂的松樹為原料,通過不同的加工方式得到的揮發性具有芳香氣味的萜烯混合液,是一種重要的溶劑和有機合成原料,在化工生產領域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廣泛用于油漆、催干劑、膠粘劑等工業,具體的提取分離工藝多種多樣,使用途徑也是非常廣泛。但是,由于其存儲時間過久或暴露在空氣中會導致體系內的有效成分吸收空氣中的氧氣而被氧化,當有水分存在時,則氧化變為黃色粘稠狀的物質。除此之外, 體系中的主要成分α-菔烯和β-菔烯等多種含不飽和鍵的成分通過分子間的互相連接還會發生聚合反應。經過稠化、聚合后的松脂基類原料因此顏色逐漸變黃以及臭味加重,從而失去使用價值造成工藝和資金上的嚴重浪費,由此對于原料的運輸和貯存等方面來講,都帶來了很多的不便。在以往的相關
,未曾發現有關松節油等松脂基類揮發油原料貯存保護方面的機制和專利技術等。因此有必要對此類重要化工原料的保護機制提出一種合理可行的保護保存方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抑制松脂基類原料聚合稠化的方法,此方法能夠合理有效的起到利于松脂基類揮發油的保存作用,為實驗工作和生產工作提供很大的方便,同時避免了物質和能源的浪費。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所述方法如下在松脂基類揮發油中添加O.02飛g/L揮發油的板栗苞植物多酚作為保護劑,混合均勻,于1(T45°C下密封、避光保存, 使用時以質量濃度59TlO%的氫氧化鈉溶液洗滌去除保護劑。具體的,所述松脂基類揮發油為松根油或松節油。所述板栗苞植物多酚可采用市購商品,也可由如下方法制備獲得取潔凈板栗苞, 80°C烘干、粉碎至30目,粉碎后的板栗苞加入體積濃度40%的乙醇溶液,調節料液質量比1: 20,80°C下提取120min,提取液過濾,取濾液濃縮干燥得到所述板栗苞植物多酚。植物多酚,又名植物單寧,為植物體內的復雜酚類次生代謝物,具有多元酚結構, 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皮、根、葉、果中,在植物中的含量僅次于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在自然界中的儲量非常豐富。按照植物單寧的化學結構特征,可將其分為水解單寧(hydrolysable tannins)和縮合單寧(condensed tannins)兩大類。水解單寧主要是聚桔酸酯類多酹,即桔酸及其衍生物與多元醇以酯鍵連接而成, 可以分為桔酸單寧和鞣花單寧兩類;縮合單寧則主要由聚黃烷醇類多酚或原花色素,即羥基黃烷醇類單體的組合物,單體間以C-C鍵相連。水解單寧和縮合單寧在結構組成上完全不同,因此它們在化學性質和應用范圍上的差異顯著。如水解單寧在酸、堿、酶的作用下不穩定,易于水解;而縮合單寧則相對穩定,但在強酸作用下會縮合成不溶于水的物質。水解單寧和縮合單寧在分子結構上仍具有一些共性,如二者的酚羥基數目總多,并以鄰位酚羥基最為典型;分子量都較大,且分布較寬。正是這種化學結構, 賦予了多酚獨特的化學性質。植物多酚可通過疏水鍵和多點氫鍵與蛋白質發生結合反應是其最重要的化學特征。植物多酚與其他生物大分子,如生物堿、多糖等的分子復合反應也與此相似。植物多酚中多個鄰位酚羥基可與金屬離子發生絡合反應,該反應是其多種應用的化學基礎。抗氧化性也是植物多酚的一個重要性質。由于植物多酚的酚羥基中的鄰位酚羥基極易被氧化,且對活性氧等自由基有較強的捕捉能力,使植物多酚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性和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另外,植物多酚在20(T350nm處還有較強吸收紫外光能力(劉暢,周家春.植物多酚抗氧化性研究.糧食與油脂,2011,02: 43-46),因此能對光引發的松節油成分聚合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由于植物多酚普遍具有抗氧化性的 作用,能夠清除氧自由基等物質,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并且對聚合反應的促使條件一紫外光線有著較強的吸收能力,因此本專利技術選擇植物多酚作為松脂基類揮發油原料的主要保護試劑。在蒸餾松脂基類揮發油物料時,對于除去保護試劑的方法,利用板栗苞植物多酚與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可溶于水的鈉鹽,與揮發油成分分相,因此可用59TlO%的氫氧化鈉溶液將其洗滌除去。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主要體現在本專利技術解決了松脂基類揮發油原料生產之后的一系列保存問題,對松脂基類揮發油原料的儲存和運輸領域提供了可行的保存方法;本專利技術操作簡單,專利技術中所涉及的保護試劑等成本費用低,易清除且無污染和對人體的毒性,對松脂基類揮發油原料的保護效率高,具有較好的市場應用前景。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行進一步描述,通過板栗苞植物多酚、茶多酚和對苯二酚分別對松節油和松根油的阻聚作用作對比,但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并不僅限于此實施例1:根據相關文獻(杜運平,徐浩,張宗和,黃嘉玲。板栗苞多酚提取條件的研究. 安徽農業科學,2011,02: 828 829 + 839)中所述,選擇最優提取條件提取劑(乙醇);提取劑濃度(乙醇體積濃度40%);提取時間(120min);料液質量比 (1:20);提取溫度(80°C)。將板采集于臨安市昌化鎮的板栗脫殼,取栗苞洗凈,在80°C干燥箱中烘干,用粉碎機將板栗苞粉碎至30目。將粉碎后的板栗苞加入上述濃度40%的乙醇溶劑,調節料液比1: 20,在80°C環境下提取120min。將浸提后的混合液過濾,并濃縮干燥得到固態板栗苞植物多酹,備用。在此條件下得到的固態板栗苞多酚提取物,計算出其提取率為68.5%,含量為 48. 8%,平均分子量1601. 2。實施例2 未添加保護試劑的松節油原料(購于上海高特化工有限公司)通過氣相色譜測得各有效成分含量(質量百分含量,下同)α _菔烯含量80. 3%, β -菔烯含量10. 6%,芋烯含量2.7%,莰烯含量1. 1%,長葉烯含量1. 1%,其余4. 2%。稱取板栗苞植物多酚O.1克,溶于2. OL松節油原料中,混合均勻,對裝有松節油原料-阻聚劑體系料液的透明容器(未封閉),置于10°C控溫條件下保存并記錄時間。在紫外燈(8W)照射下,經過30天時間,通過觀測,揮發油原料沒有變稠變色現象。取出實驗樣品, 用濃度5%氫氧化鈉溶液除去植物多酚,經過氣相色譜檢測(GC),發現主要成分α -菔烯含量80. 1%,β -菔烯含量10. 2%,苧烯含量2. 6%,莰烯含量1. 0%,長葉烯含量1. 0%,其余4. 0%, 各成分含量幾乎沒有發生變化。實施例3 未添加保護試劑的松節油原料(上海紫一試劑廠提供)通過氣相色譜測得各有效成分含量α -菔烯含量70. 8%,β -菔烯含量17. 8%,苧烯含量3. 7%,莰烯含量2. 4%,長葉烯含量1. 3%,其余4. 0%。稱取板栗苞植物多酚O. 8克,溶于2. 7L松節油原料中,混合均勻,對裝有松節油原料-阻聚劑體系料液的透明容器(未封閉),置于35°C控溫條件下保存并記錄時間。在紫外燈(8W)照射下,經過30天時間,通過觀測,揮發油原料沒有變稠變色現象。取出實驗樣品, 用濃度7%氫氧化鈉溶液除去植物多酚,經過氣相色譜檢測(GC),發現主要成分α -菔烯含量70. 2%,β -菔烯含量17. 7%,苧烯含量3. 5%,莰烯含量2. 3%,長葉烯含量1. 1%,其余3. 8%, 各成分含量幾乎沒有發生變化。實施例4 未添加保護試劑的松節油原料(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提供)通過氣相色譜測得各有效成分含量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松脂基類揮發油的保存方法,所述方法如下:在松脂基類揮發油中添加0.02~5g/L的板栗苞植物多酚作為保護劑,混合均勻,于10~45℃下密封、避光保存,使用時以質量濃度5%~10%的氫氧化鈉溶液洗滌去除保護劑。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志敏,陰雪松,李亞琴,石浩,張健,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工業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