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機械磨削方法,尤其表現在。平面二次包絡環面蝸桿由于其具有多齒雙線接觸,承載能力高,嚙合特性和潤滑性能好,制造工藝簡單,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平面包絡環面蝸桿由于蝸桿磨削加工時機床及磨頭在布局上的限制,在磨削蝸桿齒面時一側齒面磨削完畢后需翻轉磨頭或將蝸桿調頭,才能對齒面的另一側進行磨削,因此產生了調整磨頭誤差和增加了磨頭調整輔助工時,降低了蝸桿的加工精度和磨削效率。在專利申請號86107189A的專利公開了″一種封閉曲面包絡環面蝸桿的加工方法″,提出了一種以球臺面或橢球臺面作為工具母面,在蝸桿加工中復合一個螺旋運動,而形成圓弧螺旋面包絡環面蝸桿傳動,使這種蝸桿傳動在蝸桿喉部分度圓處螺旋升角≤45°時,傳動比可達到1∶1。但這種加工方法,仍然存在上述不足之處。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而提出了一種用大直徑的對稱雙錐面砂輪近似代替平面砂輪磨削平面包絡環面蝸桿的磨削方法,以解決平面包絡環面蝸桿的雙面磨削問題,從而提高蝸桿磨削效率和加工精度的。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來實現的在機床上安裝有工件蝸桿和工作臺上裝有體現工具齒輪齒面的雙面錐形砂輪的磨頭,雙面錐形砂輪繞砂輪軸旋轉以形成切削速度,工件蝸桿軸線與機床工作臺中心線之間的垂直距離按加工包絡環面蝸桿所要求的中心距調整,并且它們按加工要求的傳動比以一定的轉速旋轉,雙面錐形砂輪按要求相對于工作臺中心線以傾斜角β傾斜。本專利技術采用直徑≥400mm,錐底角為α0的兩面對稱的雙錐面砂輪作為假想工具齒輪的齒面,按包絡環面蝸桿的嚙合原理,同時對蝸桿的兩側齒面實施展成法磨削加工。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平面包絡環面蝸桿的近似磨削方法,其特征是在機床上安裝有工件蝸桿(1)和機床工作臺(2)上安裝有體現工具齒輪齒面的對稱雙面錐形砂輪(3)的磨頭,砂輪(3)繞砂輪軸旋轉以形成切削速度,工件蝸桿(1)軸線與機床工作臺(2)中心線之間的垂直距離按加工包絡環面蝸桿所要求的中心距A調整,并且它們之間按要求傳動比以一定的轉速旋轉,砂輪(3)按要求相對于工作臺(2)中心線傾斜一定的角度β。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光輝,萬方美,
申請(專利權)人:重慶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85[中國|重慶]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