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登機橋升降裝置,包括橫梁及內導管,橫梁上相對設有定位孔,所述內導管通過定位孔插入橫梁內,且所述內導管與橫梁焊接,內導管內設有柱塞式液壓缸,內導管上套裝有能夠上下滑動的外導管,該外導管通過上固定座與柱塞式液壓缸連接,且液壓缸通過下固定座與橫梁連接,橫梁上設有液壓動力裝置,所述柱塞式液壓缸通過液壓動力裝置驅動。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登機橋,特別是一種登機橋升降裝置。
技術介紹
登機橋通常由若干段可伸縮的通道套接組成,當飛機上下旅客時,可以伸展至飛機的艙門處,并與之對接,以便乘客在機場中飛機停放地與候機樓之間轉移,而飛機的型號不同,其飛機艙門的高度也是不同的,因此需要采用升降系統(tǒng)來調節(jié)通道的高度,但是普通的升降系統(tǒng)內導管與橫梁之間主要采用法蘭結構連接或采用螺栓連接,因而存在以下缺點,不能很好地實現外導管與橫梁的過渡,使得內導管與橫梁連接處在登機橋動載荷的作用下產生變形甚至斷裂。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登機橋升降裝置,登機橋升降裝置加工容易、工藝性好;結構簡單,內導管與外導管垂直方向和平行方向不具有偏差,外導管升降平穩(wěn)順滑,無晃動及偏差。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登機橋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橫梁及內導管,橫梁上相對設有定位孔,所述內導管一端通過定位孔插入橫梁內,且所述內導管與橫梁焊接,內導管內設有柱塞式液壓缸,內導管上套裝有能夠上下滑動的外導管,該外導管通過上固定座與柱塞式液壓缸連接,且柱塞式液壓缸通過下固定座與橫梁連接,橫梁上設有液壓動力裝置,所述柱塞式液壓缸通過液壓動力裝置驅動。所述的液壓缸是單向作用柱塞式液壓缸或者是雙向作用活塞式液壓缸。所述柱塞式液壓缸包括一柱塞缸,柱塞缸內設有腔體,一柱塞,該柱塞設置于腔體內,且與柱塞缸內壁滑動密封配合,一第一閥腔,設置于柱塞缸內,一電磁閥,設置于該第一閥腔內,一液介導孔,設置于柱塞缸內,所述電磁閥通過液介導孔與腔體相通,所述柱塞缸內壁上設有若干第一密封圈,所述液壓動力裝置的液介輸出端與電磁閥的輸入端相通,所述上固定座與柱塞式液壓缸中的柱塞連接,所述下固定座與柱塞式液壓缸中的柱塞缸連接;所述柱塞缸內設有第二閥腔,第二閥腔內設有液控單向閥,該液控單向閥通過所述液介導孔與所述腔體相通,且所述液壓動力裝置的液介輸出端與液控單向閥的輸入端相通。所述柱塞缸一端設有第一關節(jié)軸承,所述柱塞一端設有第二關節(jié)軸承,所述下固定座與第一關節(jié)軸承樞接;所述上固定座與第二關節(jié)軸承樞接。所述下固定座包括第一連接板,第一連接板上設有相對設有第一支耳,所述第一關節(jié)軸承位于第一支耳間,且通過第一銷軸樞接于第一支耳上,所述第一連接板固定于橫梁上。所述上固定座包括第二連接板,第二連接板上設有相對設有第二支耳,所述第二關節(jié)軸承位于第二支耳間,且通過第二銷軸樞接于第二支耳上,所述第二連接板上設有吊耳。所述外導管上設有外導管法蘭盤,外導管法蘭盤上設有長孔,所述第二連接板能夠穿過長孔與外導管法蘭盤相卡。所述柱塞缸包括缸主體及緊密套裝于缸主體上的筒部,所述腔體設置于缸主體及筒部內,所述筒部內壁設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筒部內壁上設有凸環(huán),所述柱塞與凸環(huán)滑動密封配合,所述柱塞上設有導向套,所述柱塞缸內壁與導向套滑動配合,所述第一密封圈設置于凸環(huán)上。所述內導管外壁上設有導向滑塊。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包括橫梁及內導管,橫梁上相對設有定位孔,所述內導管一端通過定位孔插入橫梁內,且內導管與橫梁焊接,通過上述結構,內導管能夠定位準確,減小了內導管自身在垂直方向和平行方向具有偏差,而且與橫梁23連接更牢固不易松動,避免長時間使用而產生垂直方向和平行方向的偏差,能夠更好的實現外導管與橫梁的過渡,避免內導管與橫梁連接處在登機橋動載荷的作用下產生變形甚至斷裂。而且,本專利技術使用了柱塞式油缸,其結構簡單,傳動平穩(wěn),系統(tǒng)容易實現緩沖吸振,安全系數較高。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應用于登機橋升降機構上的結構視 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半剖視 圖3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視 圖4是圖3的A部分的放大視 圖5是圖3的B部分的放大視 圖6是圖2的Q向視 圖7是本專利技術的液壓原理 圖8是外導管處的俯視 圖9是圖8的C-C局部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參照圖1至圖9,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登機橋升降裝置,包括橫梁23及內導管25,橫梁23下面設有移動裝置24,該移動裝置24采用現有技術制造,在此不詳述。橫梁23上相對設有定位孔,內導管25 —端通過定位孔插入橫梁23內,且內導管25與橫梁23焊接,通過上述結構,內導管25能夠定位準確,減小了內導管25自身在垂直方向和平行方向具有偏差,而且與橫梁23連接更牢固不易松動,避免長時間使用而產生垂直方向和平行方向的偏差,能夠更好的實現外導管26與橫梁23的過渡,避免內導管與橫梁連接處在登機橋動載荷的作用下產生變形甚至斷裂。內導管25內設有液壓缸,液壓缸是單向作用柱塞式液壓缸或者是雙向作用活塞式液壓缸,內導管25上套裝有外導管26,該外導管26通過上固定座15與柱塞式液壓缸連接,且柱塞式液壓缸通過下固定座14與橫梁23連接,橫梁23上設有液壓動力裝置27,所述柱塞式液壓缸通過液壓動力裝置27驅動。如圖所不,于本具體實施例中,液壓缸是柱塞式液壓缸包括一圓柱形的柱塞缸1,柱塞缸I內設有圓柱形的腔體2,腔體2內設有柱塞3,為了使柱塞3能夠順利裝入腔體2內及降低加工難度和裝配難度,柱塞缸I由兩部分拼裝而成,包括缸主體4及緊密套裝于缸主體4上的筒部5,筒部5與缸主體4密封配合且通過螺釘緊固,從而能夠承受很大的液體壓力,腔體2由缸主體4及筒部5內孔構成,為了更好地密封,筒部5內壁設有第二密封圈6,從而對筒部5內壁與缸主體4外壁的配合處加強密封。筒部5內壁上設有凸環(huán)7,柱塞3與凸環(huán)7滑動密封配合,柱塞3上設有導向套8,柱塞缸I內壁與導向套8滑動配合。上述結構中,柱塞3主要通過導向套8支承導向,而柱塞3僅僅與凸環(huán)7內壁滑動密封配合,因而缸主體4的內壁不需精加工,這樣缸主體4加工容易、本產品整體具有工藝性好、結構簡單、密封比較可靠、制造與維護容易的優(yōu)點,非常適宜登機橋這種升降工作行程較長且為垂直安裝使用的場合。當然,為了取得更好的密封效果,凸環(huán)7內壁上設置了若干第一密封圈。如圖所示,柱塞缸I內設有第一閥腔(圖中未示出)及液介導孔9,第一閥腔內設有電磁閥10,電磁閥10通過液介導孔9與腔體2相通,液壓動力裝置27的液介輸出端與電磁閥的輸入端相通,當電磁閥10開啟時,液壓動力裝置27輸出的液壓油通過電磁閥10及液介導孔9直接進入柱塞缸I的腔體2內,從而頂壓柱塞3向上伸出,通過柱塞3帶動與其連接的外導管26上升,從而使登機橋上升;停止注油,電磁閥10關閉,腔體2內的液壓油對柱塞3起到支撐作用;當電磁閥10再開啟時,柱塞3在自身和連接在其上的相關部件的重量作用下,將腔體2內的液壓油壓出,從而開始下降。電磁閥10內置于柱塞缸內與柱塞缸I形成一體,且通過液介導孔9與腔體2相通,能大大降低外接油管破損或泄漏而導致升降裝置喪失對登機橋的支承作用,防止意外而損壞飛機機門。如圖所示,柱塞缸I內設有第二閥腔(圖中未示出),第二閥腔內設有液控單向閥11,該液控單向閥11通過液介導孔9與腔體2相通,且液壓動力裝置27的液介輸出端與液控單向閥的輸入端相通。當遇到停電的緊急情況時,可通過人工來開啟液控單向閥11來完成緊急降橋的功能,下降的速度還可以由液控單向閥11來調節(jié)。而平時登機橋在正常使用時,柱塞3在自身和連接在其上的相關部件的重量作用下,腔體2內的液壓油使液控單向閥11處于截止狀態(tài),保持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登機橋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橫梁及內導管,橫梁上相對設有定位孔,所述內導管一端通過定位孔插入橫梁內,且所述內導管與橫梁焊接,內導管內設有液壓缸,內導管上套裝有能夠上下滑動的外導管,該外導管通過上固定座與柱塞式液壓缸連接,且柱塞式液壓缸通過下固定座與橫梁連接,橫梁上設有液壓動力裝置,所述柱塞式液壓缸通過液壓動力裝置驅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牛福維,張子健,梁萬江,F·沃朋伯格,王立明,梁博偉,
申請(專利權)人:蒂森克虜伯機場系統(tǒng)中山有限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