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震動助力車,它包括車架和車輪架,車輪架包括前輪架和后輪架,后輪架與車架鉸接,a前輪架、b后輪架與車架之間,上述a、b兩種情況至少一種設置棘輪機構,棘輪機構的棘輪軸固定鏈盤(9),鏈盤與設置在車輪軸上的飛輪通過鏈條連接。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發明專利技術,在前輪架或后輪架之一、或者前輪架與后輪架與車架之間均設置棘輪機構,棘輪機構通過鏈盤將動力傳給車輪,這樣可把在行車過程中上下顛簸的動力能量轉化為前進的動力,不僅可以減緩震動,而且還可以助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車,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將震動轉化為動力的車。
技術介紹
自行車是普通大眾常用的交通工具,但是它們都必需由人力往復蹬踏才能行駛, 十分耗力。特別是在道路條件較差的土路、山路或毛石路上,仍然很顛簸,即使在平路上騎 行,車座仍會有上下的震動,這些震動產生的能量除了加速零部件的損害,還使人感到不舒 服。近年來,出現的減震自行車,雖然有一定的減震效果,但是均采用的是彈簧作為減震部 件,長期使用后,減震效果變差,久而久之起不到減震效果;而且,震動產生的能量也沒有得 到很好的利用。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將行車時的上下震動,轉化為前進動力,從而幫助自 行車加快行駛的震動助力自行車。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震動助力車,它包括車架和車輪架,車輪架包括前輪架和后輪架,后輪架與車架鉸接,a前輪架、b后輪架與車架之間,上述a、b兩種情況至少一種設置棘輪機構,棘輪機構的棘輪軸固定鏈盤,鏈盤與設置 在車輪軸上的飛輪通過鏈條連接。所述前輪架設置棘輪機構,前輪架是避震前叉,所謂避震前叉,就是前叉兩側各分 為兩段,兩段之間設置彈簧,本專利技術是在一側去除彈簧后,該側下段前叉21旋轉固定棘輪 軸,棘輪軸上串聯固定運動方向相同的棘輪A和棘輪B ;棘輪A —側嚙合齒條A,棘輪A另一 側設置與棘輪B嚙合的齒條B,所述的齒條A和齒條B分別固定在上段前叉22上。所述后輪架與車架之間設置棘輪機構為棘輪軸上旋轉固定擺桿,擺桿位于棘輪 的側方,擺桿兩端分別設棘爪與棘輪配合,兩個棘爪互為主動棘爪和止回棘爪,擺桿鉸接連 桿的一端,連桿另一端與車架鉸接;棘輪軸旋轉固定在后輪架上,棘輪軸上還固定鏈盤,鏈 盤與設置在后輪軸上的飛輪鏈條連接。所述后輪架與車架之間設置棘輪機構為棘輪的棘輪軸旋轉固定在車輪架上,棘 輪的棘齒兩側對應設置棘齒方向相反的棘齒條,兩個棘齒條一端鉸接在車架上,兩個棘齒條另一端由拉簧拉緊。所述后輪架與車架之間設置棘輪機構為棘輪軸旋轉固定在后輪架上,棘輪軸上 串聯固定運動方向相同的棘輪A和棘輪B ;棘輪A —側連接傳遞動力的動力條A,棘輪A另 一側設置與棘輪B連接的動力條B,所述的動力條A和動力條B分別固定在車架上。所述的動力條A是弧形齒條A,動力條B是弧形齒條B,弧形齒條A與棘輪A嚙合,弧形齒條B與棘輪B嚙合。所述的動力條A和動力條B均是柔性條,所述的柔性條固定在框架16上。柔性條的一端固定在框架上,另一端通過彈簧固定在框架上。所述的動力條A和動力條B是鏈條、鎖鏈、皮帶或繩之一,棘輪A和棘輪B的外緣 對應為鏈輪、鎖鏈輪、皮帶輪或繩輪之一。采用上述技術方案的本專利技術,在前輪架或后輪架之一、或者前輪架與后輪架與車 架之間均設置棘輪機構,棘輪機構通過鏈盤將動力傳給車輪,這樣可把在行車過程中上下 顛簸的動力能量轉化為前進的動力,不僅可以減緩震動,而且還可以助行。騎行本專利技術減 震助力自行車,會使得人力車在行使之中用一半以下的力量就可以驅動這整個車輛向前運 動,騎普通自行車最怕的是遇到搓板路,那種路面非常費力才能驅動自行車,并且顛簸的異 常厲害,而騎行本專利技術的減震助力自行車若遇到規則的搓板路則只需要輕微蹬踏人力自行 車就可驅動,并且減震效果明顯,會令人非常舒服。本專利技術不但適用于兩輪自行車,并且可以用于三輪人力自行車和四輪人力自行 車,也可以用于機動車的助力機構。附圖說明圖圖圖圖圖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整體結構圖。2為本專利技術前輪架設棘輪機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3為本專利技術后輪架與車架之間設擺桿棘輪機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4為本專利技術后輪架與車架之間設彈性齒條棘輪機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5為本專利技術后輪架與車架之間設圓弧齒條棘輪機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6為本專利技術后輪架與車架之間設柔性齒條棘輪機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 一種震動助力車,它包括車架I和車輪架,車輪架包括前輪架2和后輪架3, 后輪架3與車架I在鉸接點11處鉸接,前輪架2設置棘輪機構,棘輪機構的棘輪軸固定鏈 盤9,鏈盤9與設置在車輪軸上的飛輪通過鏈條10連接。所述前輪架2設置棘輪機構,如 圖2,前輪架2是避震前叉,避震前叉一側分為兩段,下段前叉21上旋轉固定棘輪軸5,棘輪 軸5上串聯固定運動方向相同的棘輪A121和棘輪B131 ;棘輪A121 —側嚙合齒條A141,棘 輪A121另一側設置與棘輪B131嚙合的齒條B151,所述的齒條A141和齒條B151分別固定 在上段前叉20上。此時,上下震動的往復運動轉變為棘輪軸的單向轉動,棘輪軸上固定的鏈盤通過 鏈條帶動前輪軸上的飛輪旋轉,前輪前進。如圖3也可以后輪架3與車架I之間設置棘輪機構為棘輪軸5上旋轉固定擺桿 17,擺桿17位于棘輪122的側方,擺桿17兩端分別設棘爪18與棘輪122配合,兩個棘爪18 互為主動棘爪和止回棘爪,擺桿鉸接連桿19的一端,連桿19另一端與車架I鉸接;棘輪軸 5旋轉固定在后輪架3上,棘輪軸5上還固定鏈盤9,鏈盤9與設置在后輪軸上的飛輪鏈條 10連接。此時,擺桿往復擺動轉變為棘輪軸的單向轉動,棘輪軸上固定的鏈盤通過鏈條帶動前輪軸上的飛輪旋轉,后輪前進。如圖4,后輪架3與車架I之間設置棘輪機構為棘輪4的棘輪軸5旋轉固定在車 輪架上,棘輪4的棘齒兩側對應設置棘齒方向相反的棘齒條6,兩個棘齒條6 —端分別鉸接 在車架I上,兩個棘齒條6另一端由拉簧8拉緊。此時,由于拉簧拉緊兩個棘齒條,兩個棘齒條互為主動棘爪和止回棘爪,棘輪在兩 個棘齒條之間竄動,轉變為棘輪軸的單向轉動,棘輪軸上固定的鏈盤通過鏈條帶動前輪軸 上的飛輪旋轉,后輪前進。如圖5,后輪架3與車架I之間設置棘輪機構為棘輪軸5旋轉固定在后輪架上, 棘輪軸5上串聯固定運動方向相同的棘輪A12和棘輪B13 ;棘輪A12 —側嚙合傳遞動力的 弧形齒條A144,棘輪A12另一側設置與棘輪B13嚙合的弧形齒條B154,弧形齒條A144和弧 形齒條B154的一端分別固定在車架I上,另一端由限位塊固定。此時,震動的往復運動轉變為棘輪軸的單向轉動,棘輪軸上固定的鏈盤通過鏈條 帶動前輪軸上的飛輪旋轉,后輪前進。如圖6,后輪架3與車架I之間設置棘輪機構為棘輪軸5旋轉固定在后輪架上, 棘輪軸5上串聯固定運動方向相同的飛輪A126和飛輪B136 ;飛輪A126 —側連接鏈條A14, 飛輪A126另一側設置與飛輪B136連接鏈條B15,所述的鏈條A14和鏈條B15均固定在框 架16上。所述鏈條A14和鏈條B15可以一端固定在框架16上,另一端通過彈簧118固定 在框架16上。所述的鏈條A和鏈條B可以是鎖鏈、皮帶或繩之一,對應飛輪A126與飛輪B136的 外緣對應為鎖鏈輪、皮帶輪或繩輪之一。所述后輪架3與車架I之間可以設置彈簧119。此時,飛輪A和飛輪B在鏈條間的躥動,轉動為飛輪軸的單向轉動,棘輪軸上固定 的鏈盤通過鏈條帶動后輪軸上的飛輪轉動,后輪前進。權利要求1.一種震動助力車,它包括車架(I)和車輪架,車輪架包括前輪架(2)和后輪架(3),后輪架(3)與車架(I)鉸接,其特征在于a前輪架(2)、b后輪架(3)與車架(I)之間,上述a、b兩種情況至少一種設置棘輪機構,棘輪機構的棘輪軸固定鏈盤(9),鏈盤(9) 與設置在車輪軸上的飛輪通過鏈條連接。2 根據權利要求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震動助力車,它包括車架(1)和車輪架,車輪架包括前輪架(2)和后輪架(3),后輪架(3)與車架(1)鉸接,其特征在于:a前輪架(2)、b后輪架(3)與車架(1)之間,上述a、b兩種情況至少一種設置棘輪機構,棘輪機構的棘輪軸固定鏈盤(9),鏈盤(9)與設置在車輪軸上的飛輪通過鏈條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鴻斌,
申請(專利權)人:宋鴻斌,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