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物件的齒輪磨合裝置,其系包括:兩并列設于Y軸方向固定位置的固定齒輪,而其中一固定齒輪系被一動力機構驅動旋轉,及一活動齒輪設于兩并列齒輪的外側,并位于兩并列固定齒輪中心間距的中點相正交的X軸上,其受一驅動機構推動呈X軸方向的往復移位運動,據此,藉由上述各構件,將該齒輪零件于出廠進行組裝前,提早透過一道快速磨合裝置的齒部加工處理,以提升齒輪零件的精密度,進而使新制齒輪無需磨合期即能發揮其傳動性能及降低傳動噪音。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能將齒輪零件于出廠進行組裝前,藉由提早透過快速磨合裝置的加工處理,具有對齒輪零件的精密度品質提升的磨合裝置。
技術介紹
一般使用于機械傳動結構的齒輪零件,其齒部通常需要繁雜的加工程序,當制為成品之后隨即出廠進行組裝,藉由齒輪齒部與齒部的嚙合,達到機械性傳動的目的。然而因齒輪制造加工上的精度誤差,兩相互嚙合的齒輪齒部在使用初期容易造成些微干涉,此情況使得動力傳遞的損耗及易產生噪音等現象。因此,一組新組構的輪齒傳動機構需一段磨合期才能達到最佳狀態,另一方面,由于磨合期齒輪齒面的些微磨耗,而明顯地產生材料粉末,這些材料粉末極易夾雜在潤滑油內,長期易造成齒面不良的磨損而使齒輪零件壽命大為縮減,故克服此一問題的常見方法也僅能及早更換潤滑油,至于是否能藉以完全清除些材料粉末,實難以肯定。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解決上述的問題而提供一種物件的齒輪磨合裝置,將該齒輪零件于出廠進行組裝前,提早透過一道快速磨合裝置的齒部加工處理,以提升齒輪零件的精密度,進而使新制齒輪無需磨合期即能發揮其傳動性能及降低傳動噪音。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系包括兩并列設于Y軸方向固定位置的固定齒輪,該兩固定齒輪外徑成適當間距,而其中一固定齒輪系被一動力機構驅動旋轉。一活動齒輪,設于兩并列齒輪的外側,并位于兩并列固定齒輪中心間距的中點相正交的X軸上,其受一驅動機構推動呈X軸方向的往復移位運動。該驅動機構包括一于X軸方向的往復移位運動的滑座及推動該滑座的一液壓缸,供該活動齒輪樞設于滑座相鄰固定齒輪一側的U形座上,且于鄰近滑座的側邊設有兩感應開關。于該兩固定齒輪與活動齒輪間的Z軸方向具一頂柱,于頂柱末端樞接一軸承,且于頂柱的底部設有滑座,鄰近滑座的側邊設有一調整裝置。前述兩固定齒輪與活動齒輪均為同于待磨合物件的齒輪模數(徑節)條件,以及,兩固定齒輪與活動齒輪表面硬度均大于待磨合物件的齒輪表面硬度。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齒輪磨合裝置立體外觀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局部詳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平面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固定齒輪與活動齒輪間置入一齒輪工件的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活動齒輪推抵一齒輪工件的平面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固定齒輪與活動齒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固定齒輪齒形成軸向錐度的局部放大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齒輪工件齒形磨合后局部放大圖。圖9為本專利技術應用于一內齒輪工件的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請參閱圖1至圖5的實施例結構,在此僅供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上并不受此種結構的限制。本實施例其系包括于一機臺1頂部具有兩并列設于Y軸方向固定位置的固定齒輪11、12,該兩固定齒輪外徑成適當間距,本例中該固定齒輪12系被一動力機構(圖中未示)驅動旋轉。一活動齒輪2,設于兩并列固定齒輪11、12的外側,并位于兩并列固定齒輪中心間距的中點相正交的X軸上,其受一驅動機構3推動呈X軸方向的往復移位運動;該驅動機構3包括一于X軸方向的往復移位運動的滑座31及推動該滑座的一液壓缸32,該滑座設于一滑軌13上,供該活動齒輪2樞設于滑座4相鄰固定齒輪一側的U形座33上,且于鄰近滑座31的側邊設有兩感應開關34,藉一控制裝置4授取感應開關訊號以限制滑座31的移動行程。于該兩固定齒輪11、12與活動齒輪2間設有一基座5于前述滑軌13的延伸位置上,于Z軸方向的基座5上具一頂柱51,于頂柱末端樞接一軸承511,基座5的側邊設有一調整螺絲組52,藉以調整基座于滑軌的位置。據此,請參閱圖4至圖5所示,將齒輪工件8置于頂柱51上,再啟動驅動機構3而使活動齒輪2呈X軸方向移位并且朝向齒輪工件8抵靠;當動力機構使驅動固定齒輪12,使得固定齒輪11與活動齒輪2因齒部均和齒輪工件8嚙合而形成同步運轉,利用液壓缸32持續施壓,促使達到快速磨合齒輪工件8。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系藉由兩固定齒輪11、12與活動齒輪2均為同于齒輪工件8的齒輪模數(徑節)條件,以及,兩固定齒輪11、12與活動齒輪2表面硬度均大于待磨合物件的齒輪表面硬度來進行磨合工作,一般齒輪工件8的硬度值約為HRC57~HRC58,故該兩固定齒輪與活動齒輪表面的硬度值介于HRC62~HRC63之間,配合驅動機構的液壓缸32的操作壓力,因此可以輕易達到快速磨合工作的功效。另外,本專利技術亦可進一步設計如圖7,將各固定齒輪徑向一端的每一齒形121、122向另一端漸縮形成一錐度A,并且,兩固定齒輪錐度系互為反向。當齒輪工件與固定齒輪相嚙合,每一固定齒輪分別對齒輪工件齒部磨合單導向錐度,故最終致使如圖8所示的齒輪工件8的齒形81系于軸向中段向兩端漸縮一錐度A,有利于減低齒輪工件的傳動噪音。由于各種工件的齒輪規格尺寸范圍廣泛,為此在固定齒輪與活動齒輪間所能夾置的尺寸范圍為能做適當的應對,故如圖3所示,固定齒輪11、12的直徑尺寸大于活動齒輪2的直徑尺寸,而圖6所示是另一例子,其固定齒輪91、92的直徑尺寸小于活動齒輪93的直徑尺寸。另外,驅動機構的液壓缸32的操作壓力系可依工件規格被設定及調整,舉例而言該操作壓力范圍介于12kg/cm2~35kg/cm2之間。另外,內齒輪式工件亦可應用本專利技術所提供的齒輪磨合裝置做預先速磨合加工處理,如圖9的工件8。綜上所述,本專利技術所提供將該齒輪零件于出廠進行組裝前,預先快速磨合加工處理,以提升齒輪零件的精密度,進而使新制齒輪無需磨合期即能發揮其傳動性能及降低傳動噪音。權利要求1.一種物件的齒輪磨合裝置,其特征在于兩并列設于Y軸方向固定位置的固定齒輪,該兩固定齒輪外徑成適當間距,而其中一固定齒輪系被一動力機構驅動旋轉;一活動齒輪,設于兩并列齒輪的外側,并位于兩并列固定齒輪中心間距的中點相正交的X軸上,其受一驅動機構推動呈X軸方向的往復移位運動;前述兩固定齒輪與活動齒輪均為同于待磨合物件的齒輪模數(徑節)條件。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的齒輪磨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齒輪的直徑大于活動齒輪的直徑尺寸。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的齒輪磨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齒輪的直徑小于活動齒輪的直徑尺寸。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的齒輪磨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固定齒輪與活動齒輪表面硬度均大于待磨合物件的齒輪表面硬度。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的齒輪磨合裝置,其特征在于于各固定齒輪徑向一端的每一齒形向另一端漸縮形成一錐度,并且,兩固定齒輪錐度系互為反向。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物件的齒輪磨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驅動機構包括一于X軸方向延伸的滑軌上往復移位運動的滑座及推動該滑座的一液壓缸,供該活動齒輪樞設于滑座相鄰固定齒輪一側的U形座上。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物件的齒輪磨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壓缸的操作壓力系可被設定及調整,該操作壓力范圍介于12kg/cm2~35kg/cm2之間。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物件的齒輪磨合裝置,其特征在于鄰近滑座的側邊設有兩感應開關,藉一控制裝置授取感應開關訊號以限制滑座的移動行程。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物件的齒輪磨合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兩固定齒輪與活動齒輪間的Z軸方向具一頂柱,于頂柱末端樞接一軸承。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物件的齒輪磨合裝置,其特征在于于該兩固定齒輪與活動齒輪間設有一基座于前述滑軌的延伸位置上,供該頂柱設于基座上,基座的側邊設有一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物件的齒輪磨合裝置,其特征在于: 兩并列設于Y軸方向固定位置的固定齒輪,該兩固定齒輪外徑成適當間距,而其中一固定齒輪系被一動力機構驅動旋轉; 一活動齒輪,設于兩并列齒輪的外側,并位于兩并列固定齒輪中心間距的中點相正交的X軸上,其受一驅動機構推動呈X軸方向的往復移位運動; 前述兩固定齒輪與活動齒輪均為同于待磨合物件的齒輪模數(徑節)條件。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洪志明,
申請(專利權)人:全宏齒輪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