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中厚板軋后間歇式冷卻裝置,包括層流冷卻裝置、超快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超快冷卻裝置在前、層流冷卻裝置在后,組成相鄰接續的組合冷卻裝置;超快冷卻裝置的上超快縱向管、下超快縱向管分別與各自對應的超快冷支管之間通過一個個超快冷支閥門連通,層流冷卻裝置的上層流縱向管、下層流縱向管分別與各自對應的每個層流支管之間通過一個個層流支閥門連通;超快冷卻裝置的上下對應的七對超快冷支閥門中開啟四至五對,關閉三至二對,呈開啟一至三對、關閉一至二對的反復互為交錯排列狀態;層流冷卻裝置的上下對應的五組層流支閥門中開啟二至三組,關閉三至二組,呈開啟一至三組、關閉一至二組反復互為交錯排列狀態。鋼板溫度梯度減小冷卻均勻。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及軋鋼機結構,特別是一種中厚板軋后間歇式冷卻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中厚板軋后主要采用層流冷卻的方式,由于冷速較低,無法充分發揮軋后冷卻的細晶強化作用以及碳氮化物的析出控制,材料的綜合性能受到一定限制。層流冷卻裝置由層流上排管、層流下排管組成。層流上排管由一個上層流縱向管與五個平行等間距的層流支管垂直式直接連通,每個層流支管上均布若干個噴口朝下的噴嘴,上層流縱向管通過層流分閥門與水源管連通。每個層流支管間隔距離為2000mm,上下層流支管為一對二,冷卻用水壓力為O.1Mpa,用水量為單個上層流支管或下層流支管400 —1500L/m2. min0層流下排管由一個下層流縱向管與十個平行等間距的層流支管垂直式直接連通,下層流縱向管通過層流分閥門與水源管連通。每個層流支管上均布若干個噴口朝上的噴嘴。層流上排管的一個層流支管對應于層流下排管兩個層流支管,即一個層流上排管的層流支管處于一個輸送輥的正上方,兩個層流下排管的層流支管處于這個輸送輥的左右兩側,組成一組層流支管。但是,如果直接采用超快冷(UFC, ultea fast cooling,超快速冷卻),由于鋼板上、下表面在冷卻過程中直接接觸冷卻介質,表面通過冷卻介質直接吸熱,而鋼板內則只能通過內部的熱傳導,這就造成鋼板表面與內部的溫度梯度非常大,即在鋼板上、下表面形成相對于鋼板內部的過冷區域(冷卻速度越高,過冷區域越大)。如果鋼板過冷區域過大就會造成鋼板表面與內部組織差異過大引起鋼板性能不合格或因鋼板內部殘余應力過大導致鋼板的板形難以控制。因此,如何在使用中厚板軋后超快速冷卻的情況下減小鋼板厚度方向上的溫度梯度,得到相對均勻的相變組織,減小殘余應力成為迫在解決的難題。超快冷卻裝置由超快上排管、下排管組成。超快冷上排管由一個上超快冷縱向管與七個平行等間距的超快冷支管垂直式直接連通,上超快冷縱向管通過超快分閥門與水源管連通。每個超快冷支管上均布若干個開口朝下的噴口。每個超快冷支管間隔距離為1000mm,其中前兩個為縫隙噴射集管,后5個為高密噴射集管,上排管、下排管的超快冷支管互為一一對應,一個上超快冷支管與一個下超快冷支管組成一對超快冷支管,每個下排管的超快冷支管置于兩個相鄰的輸送輥之間,冷卻用水壓力為O. 2 — O. 5Mpa,用水量為4000 - 6500m3/h。超快冷下排管由一個下超快冷縱向管與七個平行等間距的超快冷支管垂直式直接連通,下超快冷縱向管通過超快分閥門與水源管連通。每個超快冷支管上均布若干個開口朝上的噴口。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中厚板軋后間歇式冷卻裝置。本專利技術方案是包括層流冷卻裝置、超快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超快冷卻裝置在前、層流冷卻裝置在后,組成相鄰接續的組合冷卻裝置;超快冷卻裝置的上超快冷縱向管、下超快冷縱向管分別與各自對應的每個超快冷支管之間通過一個個超快冷支閥門管路連通,層流冷卻裝置的上層流縱向管、下層流縱向管分別與各自對應的每個層流支管之間通過一個個層流支閥門管路連通;超快冷卻裝置的上下互為對應的七對超快冷支閥門中開啟四至五對,關閉三至二對,呈開啟一至三對、關閉一至二對的反復互為交錯排列狀態;層流冷卻裝置的上下互為對應的五組層流支閥門中開啟二至三組,關閉三至二組,呈開啟一至三組、關閉一至二組反復互為交錯排列狀態。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通過以上技術可以充分利用支管與支管之間的間隙使鋼板在冷卻過程中得到充分的返紅,使冷后鋼板的上下表與內部之間的溫度梯度得到減小,從而使鋼板的冷卻更均勻,促使鋼板的相變組織的路徑有效控制,更易得到良好綜合力學性能和板形。附圖說明 圖1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專利技術結構包括層流冷卻裝置、超快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超快冷卻裝置在前、層流冷卻裝置在后,組成相鄰接續的組合冷卻裝置;超快冷卻裝置的上超快冷縱向管5、下超快冷縱向管分別與各自對應的每個超快冷支管I之間通過一個超快冷支閥門6管路連通,層流冷卻裝置的上層流縱向管8、下層流縱向管分別與各自對應的每個層流支管2之間通過一個層流支閥門7管路連通;超快冷卻裝置的上下互為對應的七對超快冷支閥門中開啟四至五對,關閉三至二對,呈開啟一至三對、關閉一至二對的反復互為交錯排列狀態;層流冷卻裝置的上下互為對應的五組層流支閥門中開啟二至三組,關閉三至二組;呈開啟一至三組、關閉一至二組的反復互為交錯排列狀態。一對超快冷支管對應的上下二個超快冷支閥門6為一對超快冷支閥門,一組層流支管對應的上一個下二個層流支閥門7為一組層流支閥門。厚度為46mm厚的某鋼板3,開冷溫度為835 — 860°C,開啟5對超快冷支閥門為超快冷卻裝置的第1、3、4、6、7支管,層流冷卻裝置的第1、3、5組層流支閥門,冷卻輥道速度為O. 8m/s,返紅溫度為550 — 570°C。控冷后金相組織較均勻,綜合力學性能良好和板形良好。本專利技術主要是提出一種中厚板軋后間歇冷卻的生產方法,采用超快冷卻裝置與層流冷卻裝置組成相鄰接續的組合冷卻裝置;又采用每開啟I 一 3對或組支管、關閉I 一 2對或組支管、再開啟I 一 3對或組支管的冷卻模式。利用相鄰開啟支管冷卻之間的關閉水冷運行間隙時間使鋼板內部熱量充分傳導到鋼板表面,從而減小鋼板表面與內部的溫度梯度,減小冷后鋼板的殘余應力,得到相對均勻的相變組織和良好的綜合力學性能以及板形。組合冷卻裝置冷卻路徑加大,間歇冷卻使冷卻用水量基本不變。權利要求1.一種中厚板軋后間歇式冷卻裝置,包括層流冷卻裝置、超快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 超快冷卻裝置在前、層流冷卻裝置在后,組成相鄰接續的組合冷卻裝置;超快冷卻裝置的上超快縱向管(5)、下超快縱向管分別與各自對應的每個超快冷支管(I)之間通過一個超快冷支閥門(6)管路連通,層流冷卻裝置的上層流縱向管(8)、下層流縱向管分別與各自對應的每個層流支管(2)之間通過一個層流支閥門(7)管路連通;超快冷卻裝置的上下互為對應的七對超快冷支閥門中開啟四至五對,關閉三至二對,呈開啟一至三對、關閉一至二對的反復互為交錯排列狀態;層流冷卻裝置的上下互為對應的五組層流支閥門中開啟二至三組,關閉三至二組;呈開啟一至三組、關閉一至二組的反復互為交錯排列狀態。全文摘要一種中厚板軋后間歇式冷卻裝置,包括層流冷卻裝置、超快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超快冷卻裝置在前、層流冷卻裝置在后,組成相鄰接續的組合冷卻裝置;超快冷卻裝置的上超快縱向管、下超快縱向管分別與各自對應的超快冷支管之間通過一個個超快冷支閥門連通,層流冷卻裝置的上層流縱向管、下層流縱向管分別與各自對應的每個層流支管之間通過一個個層流支閥門連通;超快冷卻裝置的上下對應的七對超快冷支閥門中開啟四至五對,關閉三至二對,呈開啟一至三對、關閉一至二對的反復互為交錯排列狀態;層流冷卻裝置的上下對應的五組層流支閥門中開啟二至三組,關閉三至二組,呈開啟一至三組、關閉一至二組反復互為交錯排列狀態。鋼板溫度梯度減小冷卻均勻。文檔編號B21B45/02GK102989799SQ20121056812公開日2013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4日專利技術者何天仁, 詹光曹, 鄭芳垣 申請人:福建三鋼閩光股份有限公司, 福建省三鋼(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中厚板軋后間歇式冷卻裝置,包括層流冷卻裝置、超快冷卻裝置,其特征在于:超快冷卻裝置在前、層流冷卻裝置在后,組成相鄰接續的組合冷卻裝置;超快冷卻裝置的上超快縱向管(5)、下超快縱向管分別與各自對應的每個超快冷支管(1)之間通過一個超快冷支閥門(6)管路連通,層流冷卻裝置的上層流縱向管(8)、下層流縱向管分別與各自對應的每個層流支管(2)之間通過一個層流支閥門(7)管路連通;超快冷卻裝置的上下互為對應的七對超快冷支閥門中開啟四至五對,關閉三至二對,呈開啟一至三對、關閉一至二對的反復互為交錯排列狀態;層流冷卻裝置的上下互為對應的五組層流支閥門中開啟二至三組,關閉三至二組;呈開啟一至三組、關閉一至二組的反復互為交錯排列狀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何天仁,詹光曹,鄭芳垣,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三鋼閩光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鋼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