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小導管內涂膠機構,其區別于現有技術在于:所述底板處設有至少兩條直線導軌,直線導軌上部設有軸承座,各軸承座之間通過軸承座連接板連接,其中一軸承座的一側設有擺臺氣缸,擺臺氣缸與芯子固定軸塊連接,擺臺氣缸帶動芯子固定軸塊轉動,軸承橫向貫穿整個芯子固定軸塊,軸承的兩端分別位于兩側的軸承座處,芯子固定軸塊處設有呈直線狀排列的涂膠芯子,各涂膠芯子之間成等間距直線排列,芯子固定軸塊與導桿氣缸連接,導桿氣缸固定于軸承座連接板處,其采用雙氣缸系統,可實現芯子固定軸塊的旋轉和前后位移定位,涂膠芯子的端部經過粗糙處理,便于控制帶膠量,設備整體設計合理,構思巧妙,工作狀態穩定,操作精度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醫療器械自動化組裝設備的
,具體的說是小導管內涂膠機 構,特別涉及其機械連接結構。
技術介紹
對比文件,專利權人中科英華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長春熱縮材料有限公司,專 利號ZL200420012743. 2,申請日:2004. 11. 19,公告號CN2751906,本案公開了一種“大口 徑熱縮雙壁管涂膠設備”,其特征在于由機架、套管卡具、涂膠機構組成涂膠設備,套管卡 具裝置在機架平臺一端,卡具內裝置有轉動套,轉動套的表面設有傳動齒,分別與驅動電 機和絲杠構成傳動副,套管模具安裝在轉動套管中,絲杠設在機架上,通過絲母與涂膠機 構構成運動副,涂膠支架上部為溶膠鍋,溶膠鍋的底部為涂膠桿,涂膠桿的前端設有噴膠 嘴。從上述對比文件中不難看出,現有機械類管體涂膠設備結構比較復雜,工作穩定 性能不佳,裝配精度不高,無法應用于精度要求較高的醫療器械行業,故仍然需要對現有管 體自動涂膠設備進行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是針對現有的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小導管內涂膠機 構,其采用雙氣缸系統,實現涂膠芯子的整個小導管內涂膠工序,設備工作狀態穩定,操作 精度高,可實現全自動小導管內涂膠工序,克服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小導管內涂膠機構,它主要包括底 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處設有至少兩條直線導軌,直線導軌上部設有軸承座,各軸承座 之間通過軸承座連接板連接,其中一軸承座的一側設有擺臺氣缸,擺臺氣缸與芯子固定軸 塊連接,擺臺氣缸帶動芯子固定軸塊轉動,軸承橫向貫穿整個芯子固定軸塊,軸承的兩端分 別位于兩側的軸承座處,芯子固定軸塊處設有呈直線狀排列的涂膠芯子,各涂膠芯子之間 成等間距直線排列,芯子固定軸塊與導桿氣缸連接,導桿氣缸固定于軸承座連接板處。本專利技術公開了小導管內涂膠機構,其采用雙氣缸系統,可實現芯子固定軸塊的旋 轉和前后位移定位,涂膠芯子的端部經過粗糙處理,便于控制帶膠量,設備整體設計合理, 構思巧妙,工作狀態穩定,操作精度高,具有很好的實用性,相比現有技術而言,具有突出的 實質性特點和顯著進步。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仰視圖。圖3為圖2中A部放大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涂膠芯子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小導管結構示意圖。圖6為針葉與小導管粘合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一步進行描述。本專利技術為小導管內涂膠機構,如圖1中所示,它包括底板4,其區別于現有技術在 于所述底板4處設有至少兩條直線導軌3,直線導軌3上部設有軸承座7,各軸承座7之間 通過軸承座連接板8連接,其中一軸承座7的一側設有擺臺氣缸1,擺臺氣缸I與芯子固定 軸塊12連接,擺臺氣缸2帶動芯子固定軸塊3轉動,軸承15橫向貫穿整個芯子固定軸塊3, 軸承15的兩端分別位于兩側的軸承座7處,芯子固定軸塊12處設有呈直線狀排列的涂膠 芯子11,各涂膠芯子11之間成等間距直線排列,芯子固定軸塊3與導桿氣缸2連接,導桿氣 缸2固定于軸承座連接板8處。在具體實施時,所述底板I的兩端各設有一條直線導軌3。在具體實施時,所述擺臺氣缸I通過擺臺氣缸固定塊9與軸承座7側部固定連接。在具體實施時,所述軸承座7的外側設有軸承座固定板6。在具體實施時,所述芯子固定軸塊12內設有芯子頂板14。在具體實施時,所述芯子頂板14處設有呈直線狀排列的彈簧安裝孔16,各彈簧安 裝孔16呈等間距排列,小彈簧13的一端位于安裝孔16內,小彈簧13的另一端抵住涂膠芯 子11的底端。在具體實施時,所述涂膠芯子11的頂端圓錐狀的錐度尖頭17,錐度尖頭17的外表 面形成粗糙面18,便于控制涂膠芯子端部的帶膠量。在具體實施時,所述芯子固定軸塊12表面設有檔條10,檔條起到阻擋密封小軸 承,讓涂膠芯子能夠靈活運作的作用。在具體實施時,先利用擺臺氣缸(旋轉氣缸)帶動芯子固定軸塊旋轉,讓涂膠芯子 的頂端朝下進入油槽粘膠,涂膠芯子在加工過程中將錐度尖頭處粗糙處理,處理后有利于 涂膠芯子進入油槽粘帶出一定量的膠水,否則膠水就會在芯子轉出油槽過程中滑落,在這 個過程中導桿氣缸的缸桿處于支開位置,整體支架朝后,接著還是利用擺臺氣缸(旋轉氣 缸)帶動芯子固定軸塊旋轉,將涂膠芯子從油槽中轉出,讓涂膠芯子處于水平,這時涂膠芯 子已經從油槽中帶出膠水在錐度尖頭處。然后再利用導桿氣缸拉回,整個支架朝前,讓涂膠 芯子處于朝前動作。這個過程中,涂膠芯子錐度尖頭所朝的方向位置已經有數個小導管跟 涂膠芯子相對應排序好,處于待涂膠狀態。涂膠芯子朝前動作,最終促使涂膠芯子錐度尖頭 進入小導管,由于涂膠芯子尾部裝設有小彈簧,讓涂膠芯子產生緩沖效應,讓膠水均勻涂抹 在小導管內部,進而不會損傷小導管。完成這整個涂膠工序,進而才能實現針葉19與小導 管20的粘合組裝。在整個系列動作中,(擺臺氣缸)旋轉氣缸起到令涂膠芯子能夠旋轉換位的作用, 導桿氣缸起到整體支架前后換位的作用,軸承座連接板起到連接整體架,讓整體同步運作 的作用。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 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只局限于上述這些說明。對于本專利技術所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專利技術 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小導管內涂膠機構,它包括底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處設有至少兩條直線導軌(3 ),直線導軌(3 )上部設有軸承座(7 ),各軸承座(7 )之間通過軸承座連接板(8 )連接,其中一軸承座(7 )的一側設有擺臺氣缸(I),擺臺氣缸(I)與芯子固定軸塊(12 )連接, 擺臺氣缸(2 )帶動芯子固定軸塊(3 )轉動,軸承(15 )橫向貫穿整個芯子固定軸塊(3 ),軸承 (15)的兩端分別位于兩側的軸承座(7)處,芯子固定軸塊(12)處設有呈直線狀排列的涂膠芯子(11),各涂膠芯子(11)之間成等間距直線排列,芯子固定軸塊(3)與導桿氣缸(2)連接,導桿氣缸(2)固定于軸承座連接板(8)處。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導管內涂膠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I)的兩端各設有一條直線導軌(3)。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導管內涂膠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擺臺氣缸(I)通過擺臺氣缸固定塊(9)與軸承座(7)側部固定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導管內涂膠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軸承座(7)的外側設有軸承座固定板(6)。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導管內涂膠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子固定軸塊(12)內設有芯子頂板(14)。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小導管內涂膠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子頂板(14)處設有呈直線狀排列的彈簧安裝孔(16),各彈簧安裝孔(16)呈等間距排列,小彈簧(13)的一端位于安裝孔(16)內,小彈簧(13)的另一端抵住涂膠芯子(11)的底端。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導管內涂膠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膠芯子(11)的頂端圓錐狀的錐度尖頭(17),錐度尖頭(17)的外表面形成粗糙面(18)。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小導管內涂膠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子固定軸塊(12)表面設有檔條(10)。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小導管內涂膠機構,其區別于現有技術在于所述底板處設有至少兩條直線導軌,直線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小導管內涂膠機構,它包括底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處設有至少兩條直線導軌(3),直線導軌(3)上部設有軸承座(7),各軸承座(7)之間通過軸承座連接板(8)連接,其中一軸承座(7)的一側設有擺臺氣缸(1),擺臺氣缸(1)與芯子固定軸塊(12)連接,擺臺氣缸(2)帶動芯子固定軸塊(3)轉動,軸承(15)橫向貫穿整個芯子固定軸塊(3),軸承(15)的兩端分別位于兩側的軸承座(7)處,芯子固定軸塊(12)處設有呈直線狀排列的涂膠芯子(11),各涂膠芯子(11)之間成等間距直線排列,芯子固定軸塊(3)與導桿氣缸(2)連接,導桿氣缸(2)固定于軸承座連接板(8)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滕步飛,
申請(專利權)人:溫嶺市泛騰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