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大熊貓食用竹筍的保鮮方法,其首次運用低溫結合臭氧處理保鮮技術對大熊貓食用竹筍進行保鮮,與化學藥劑保鮮、涂膜保鮮、氣調保鮮及速凍保鮮等相比,具有不含化學藥品殘留、安全性高、設備及技術簡單且易操作、保鮮成本低、能夠大規模保鮮、非常適于各圈養大熊貓機構實施的優點;大熊貓常食竹筍保鮮期20天后,對竹筍進行貯藏指標、營養指標和細菌總數變化檢測結果為:竹筍腐爛率在9%內,失水率在4%內,粗纖維素含量增加率在17%內,粗蛋白減少量在7.5%內,細菌總數小于105cfu/g。將保鮮20天的竹筍飼喂嗅覺、味覺靈敏的大熊貓,大熊貓采食保鮮竹筍的量及完成采食的時間與采食新采摘的竹筍比較,無顯著性差異。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水果或蔬菜的保存技術,特別是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大熊貓喜食竹筍,野生大熊貓在夏秋季節以竹筍為主食。圈養大熊貓由于遷地保護的原因,保護地與竹筍產區異地,通常是將竹筍采集后運往保護地供給大熊貓。竹筍采摘后不耐貯藏,一是因為竹筍是生長旺盛的芽,采摘后生理活動強烈,伴隨著旺盛的代謝過程,筍體中的水分和營養成分通過切口喪失,導致竹筍老化;二是因為外界病菌也可通過切口入浸筍體,引起竹筍腐爛。為了保證圈養大熊貓食用竹筍的新鮮和安全,往往采取竹筍當天采摘,當天跨地運送至保護機構飼喂大熊貓,這樣會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如果能將竹筍集中采摘后,進行大批量保鮮貯藏,用于飼喂大熊貓,則可降低竹筍成本。同時,汶川大地震的發生,造成大面積的山體滑坡,導致竹林大面積毀損,加之地理改變、堰塞湖形成等因素,在當地不僅對野生大熊貓的遷移及食物獲取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而且對圈養大熊貓食用竹子、竹筍的來源也受到了嚴重威脅,凸顯出建立長期的穩定可靠的大熊貓食物供應體系的重要性,其中,解決大熊貓食用竹筍等的保鮮貯藏問題是建立大熊貓食物供應體系關鍵。進行竹筍保鮮,需要重點解決兩方面問題一方面,需降低保鮮竹筍生理活性,避免竹筍因旺盛的生理活動導致失水、組織結構老化;另一方面,防止細菌微生物侵染,導致竹筍腐爛變質。目前,鮮竹筍保鮮技術主要包括化學藥劑保鮮、涂膜保鮮,氣調保鮮及速凍保鮮等。化學藥劑保鮮是利用化學添加劑(即防腐劑)對竹筍進行殺菌處理,以控制其腐爛的保鮮法,是目前應用最多的竹筍保鮮方法。《中國果菜》2003(6) :32-33期刊登了作者為潘斌的文章《綠竹筍安全無害保鮮劑及氣調貯藏技術研究》,選用護色劑,結合羧甲基纖維素自配保鮮液,竹筍浸泡處理后裝入PE薄膜袋中,加入保鮮劑(主要成分為FeS04、過氧化物、載體等),于2 4°C貯藏30天,較好保持了綠筍的品質。2002年《食品科學》23(10) :102-105期刊登了作者為徐俐、陸加貴、劉萬軍的文章《不同保鮮劑對竹筍纖維化及保鮮效果的探討》,采用安喜培(有效成分為1-甲基環丙烯)和亞硫酸鈉配制的固體熏蒸劑,并用聚乙稀薄膜包裝后在(1±0. 5) °C下進行竹筍貯藏保鮮,可明顯地抑制筍體的呼吸作用,減緩纖維素的增加,使筍體的老化受到明顯的抑制,保鮮期至少達30天以上。涂膜保鮮法是在筍體表面及創面涂上一層高分子的液態膜,干燥后成為一層很薄很均勻的膜,從而抑制鮮筍與空氣的氣體交換,降低呼吸強度,減少營養物質的消耗,水分散失及微生物侵染,起到保鮮作用。涂膜材料主要有殼聚糖涂膜、摩芋葡甘聚糖涂膜。涂膜保鮮的一般工藝流程包括竹筍清洗一去除根部和底部筍殼一護色一滅青一涂膜一吹干一塑料包裝一貯藏。2002年《食品科學》23 (4) :123-126期刊登了作者為華淑南、李共國的文章《殼聚糖涂膜保鮮竹筍研究》,選用1. 5%殼聚糖混入1. 0%對羥基苯甲酸乙酯制成的涂膜劑處理帶殼小竹筍,在4°C低溫,相對溫度94%條件下貯藏保鮮25天。竹筍氣調保鮮技術是指調整竹筍貯藏環境的氣體成分,造成低氧高二氧化碳環境,以抑制筍體的新陳代謝和微生物的活動,達到保鮮目的。2002年《竹子研究匯刊》21 (I)41-45期刊登了作者為張芝芬、楊文鴿、黃曉春、王偉洪的文章《輻射和氣調對竹筍貯藏的影響》,將毛竹筍用保鮮紙包裹后,包裝于充氣條件為2% O2,5% CO2,93% N2聚乙烯薄膜袋中,于4°C左右的低溫下貯藏,60天仍能保持良好的內在品質。竹筍速凍保鮮技術是指以低溫速凍方式保藏竹筍的加工方法,竹筍凍結后,內部的生化過程停止,由于所含水分大部分已凍結成冰,微生物無生活所必需的水分,且低溫也阻礙了微生物的活動和繁殖,因而竹筍能得以長期保藏。1996年《竹子研究匯刊》15(3)33-38期刊登了作者為劉耀榮、裘福庚的文章《毛竹春筍保鮮技術研究》,將毛竹筍裝在聚乙烯塑料袋內,抽去袋內空氣,在-18°C低溫下速凍30分鐘之后,轉入1°C左右的恒溫冷庫下貯藏,可貯藏3個月以上。化學保鮮技術使用的藥劑多為防腐劑、殺菌劑和抗氧化劑,化學藥品殘留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不可忽視,在鮮筍保鮮上傾向于少用或不用化學藥品。涂膜保鮮工序繁瑣,并且涂膜保鮮技術如應用不當,會對保鮮貯藏起相反的作用,如對環境消毒力度不夠,或筍體帶菌,由于涂膜成分所含蔗糖、殼聚糖、淀粉等均為微生物良好的培養基,往往造成涂膜材料首先污染,繼而引至筍體腐爛變質。氣調保鮮技術中的貯藏環境氣體調節設備,速凍保鮮中涉及的抽真空裝置及超低溫庫房配置等,對保鮮貯藏所需的硬件設施要求高,并且竹筍在貯藏過程中保鮮成本高,圈養大熊貓機構一般不具備相應的竹筍保鮮條件。同時,以上保鮮技術與保鮮結果,大都基于小規模的實驗層面,能在生產上大規模應用的技術目前還未見報道。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一種通過降低新鮮竹筍生理活性、抑制細菌微生物侵染筍體、延長竹筍保鮮貯藏時間、建立無任何化學藥劑添加、保證大熊貓采食安全、保鮮成本低廉、可操作性強、易于在各大熊貓保護機構實施與推廣的。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一種,包括以下步驟(I)竹筍放入冷藏裝置前,對冷藏裝置進行消毒,消毒后打開冷藏裝置通風換氣;(2)竹筍放入冷藏裝置當天,冷藏裝置溫度設置為I 4°C,待冷藏裝置溫度恒定在I 4°C時,將竹筍放入冷藏裝置內,關好冷藏裝置,在I 4°C時對竹筍預冷I 3小時;(3)竹筍預冷結束后,將冷藏裝置的溫度設置為3 6°C、相對濕度設置為90% 95%,待冷藏裝置溫度恒定在3 6°C、相對濕度達到90% 95%時,對竹筍進行首次臭氧處理;(4)完成首次竹筍臭氧處理后,將冷藏裝置溫度恒定在3 6°C、相對濕度控制在90% 95% ;(5)此后,每隔24小時對竹筍進行后續臭氧處理,將冷藏裝置溫度恒定在3 6°C、相對濕度控制在90% 95%。所述的后續臭氧處理為首次臭氧處理后的第二次及其以后的臭氧處理過程。所述的一種,其消毒是按照30 55%濃度甲醛7 12毫升/立方米、高錳酸鉀3 8克/立方米用量,將甲醛倒入高錳酸鉀內,然后將甲醛和高錳酸鉀混合液灑入或噴入冷藏裝置,關好冷藏裝置2 3小時。所述的一種,其竹筍放入冷藏裝置后,竹筍在冷藏裝置的堆放層數控制在4層以內。所述的一種,其首次臭氧處理是采用濃度為15 30mg/m3的臭氧進行30 40分鐘時間的持續處理。所述的一種,其后續臭氧處理采用濃度為15 30mg/m3的臭氧進行20分鐘時間的持續處理。由于本專利技術首次運用低溫結合臭氧處理保鮮技術對大熊貓食用竹筍進行保鮮,與化學藥劑保鮮、涂膜保鮮、氣調保鮮及速凍保鮮等相比,具有不含化學藥品殘留、安全性高、設備及技術簡單且易操作、保鮮成本低、能夠大規模保鮮、非常適于各圈養大熊貓機構實施的優點;大熊貓常食竹筍保鮮期20天后,對竹筍進行貯藏指標、營養指標和細菌總數變化檢測結果為竹筍腐爛率在9%內,失水率在4%內,粗纖維素含量增加率在17%內,粗蛋白減少量在7. 5%內,細菌總數小于105cfu/g。將保鮮20天的竹筍飼喂嗅覺、味覺靈敏的大熊貓,大熊貓采食保鮮竹筍的量及完成采食的時間與采食新采摘的竹筍比較,無顯著性差異。具體實施例方式新鮮竹筍放入冷庫前一天,按照30 55%濃度的甲醛7 12毫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大熊貓食用竹筍的保鮮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竹筍放入冷藏裝置前,對冷藏裝置進行消毒,消毒后打開冷藏裝置通風換氣;(2)竹筍放入冷藏裝置當天,冷藏裝置溫度設置為1~4℃,待冷藏裝置溫度恒定在1~4℃時,將竹筍放入冷藏裝置內,關好冷藏裝置,在1~4℃時對竹筍預冷1~3小時;(3)竹筍預冷結束后,將冷藏裝置的溫度設置為3~6℃、相對濕度設置為90%~95%,待冷藏裝置溫度恒定在3~6℃、相對濕度達到90%~95%時,對竹筍進行首次臭氧處理;(4)完成首次竹筍臭氧處理后,將冷藏裝置溫度恒定在3~6℃、相對濕度控制在90%~95%;(5)此后,每隔24小時對竹筍進行后續臭氧處理,將冷藏裝置溫度恒定在3~6℃、相對濕度控制在90%~9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河,侯蓉,張志和,王成東,蘭景超,黃祥明,
申請(專利權)人: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