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平版印刷版制造設備,包括:裁切工序部件,所述裁切工序部件通過用至少一對上刀和下刀擠壓版材而在版材厚度方向上裁切平版印刷版的版材,其中,下刀包括支承版材中心的平直部分、上端自平直部分向外逐漸傾斜的傾斜部分,以及切削刃部分,其上端自傾斜部分向外逐漸上升以形成切削刃;在傾斜部分與平直部分之間邊界點處下刀角為135°或更大;以及傾斜部分與切削刃部分之間邊界點設置為大于或等于裁切產品下表面的下垂寬度。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平版印刷版制造設備,更具體地,是一種光敏的 平版印刷版制造設備。
技術介紹
近年來在雕刻方法中(包括照相刻版(photoengraving)方法), 諸如光敏性印刷版和熱敏性印刷版的平版印刷版已被廣泛應用以便于 制版工藝的自動化。平版印刷版通常以這樣的方法制造,使得諸如層 狀或圈狀鋁板的承載體經單獨的工序被表面處理,例如,粒化工序、 陽極氧化工序、水玻璃二氧化碳硬化砂(silicate)法、其它化學轉 化過程,或者通過適當組合這些過程,而表面處理后的承載體隨后被 光敏層或熱敏層覆蓋和干燥,以便其后被切分為所希望的尺寸。制成 的平版印刷版經歷制版工藝,例如曝光過程、顯影過程和樹膠涂層過 程,并被安裝在印刷機中。然后,油墨被施加給安裝在印刷機內的平 版印刷版。應用的墨水被從平版印刷版轉印,這樣字符、圖像等被印 刷在紙面上。同時,通過沿縱向裁切寬的金屬版材的裁切工序來制造平版印 刷版。裁切工序的實現方式是這樣的,即,提供成對的上、下刀,并 且使版材在上刀、下刀之間穿過。就金屬版材來說,圓形凹陷形成在一個裁切面上,而突出的毛 刺形成在另一個裁切面上。毛刺所形成于其上的版材對用作產品的平 版印刷版造成損壞。即,在制造過程中,平版印刷版的產品被堆積在 堆紙臺(skid)上,并直接安裝在沉降器(setter)內,當剩余平版 印刷版的數量減小至很小時,執行操作使堆紙臺在整體上被交換,而 剩余的平版印刷版被堆積在新安裝的堆紙臺上。如果此時存在毛刺, 這會造成平版印刷版被毛刺突出部分所損壞的麻煩。另一方面,在平版印刷版小于印刷紙的情況下,例如報紙印刷 版的情況,墨水可能會粘附在印刷版的邊緣以致造成線狀污跡(也被 稱為邊緣污跡或框架污跡)。為抑制邊緣污跡,有個大家都知道的方法, 在所述方法中通過在印刷面一側的邊緣處提供圓形部件以減小印刷輥 的應力集中。為此目的,利用了剪切加工所得到的下垂變形。但是,下垂變形的高度與在下垂相反表面上的毛刺的突出量相 互相關。當通過增加下垂高度以便抑制邊緣污跡時,這引起毛刺突出 量也被增大的問題,因此這樣容易損壞印刷版。為解決這個問題,一種方法在公開的日本專利No. 7-164235 、 No. 2000-61724 ,以及 No. 2001-18546的圖3中被描述,在所述方法中下刀形成在預定傾角 處。但是,在之前的方法中,當使下刀角變小以徹底地抑制毛刺從版 材下表面突出時,新形成在版材下表面上的凸起部分會形成毛刺。當 產品被堆積時,新形成的毛刺會對產品造成損壞。而且,在公開的日本專利No. 2001-18546的圖6及說明書中, 在所述方法中,通過使下刀裁切位置處的直徑小于受料部件的直徑提 供了落差(level difference)^
技術實現思路
但是,在方法中,當提高落差以徹底抑制毛剌從版材下表面突出 時,版材的末端向下彎曲得很大,而在被彎曲部分的表面上的處理層 內造成裂縫。這導致在裂縫內造成污跡的問題。此外,存在一個問題,即,根據其自身形狀,裁切的版材下表面 會被下刀刮傷。針對上述情況提出本專利技術。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平版印刷版 制造設備,所述設備能夠保證避免因下垂和刮傷而產生損壞。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面是提供平版印刷版制造設備, 其包括裁切工序部件,所述裁切工序部件通過用至少一對上刀和下刀 擠壓版材而在版材厚度方向上裁切平版印刷版的版材,其中,下刀包 括支承版材中心的平直部分、上端自平直部分向外逐漸傾斜傾斜的傾 斜部分,以及切削刃部分,其上端自傾斜部分向外逐漸上升以形成切削刃;在傾斜部分與平直部分之間邊界點處下刀角為135°或更大;以及傾斜部分與切削刃部分之間的邊界點設置為使得在版材寬度方向上與切削刃間的距離大于或等于裁切工序后產品下表面的下垂寬度。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一方面,位于傾斜部分與平直部分之間邊界點處 的下刀角為135°或更大,因此,邊界點處外周表面的角度變化變小 (接近于水平)。因此,可防止版材在所述邊界點處被劇烈彎曲和損壞。 此外,根據本專利技術,位于傾斜部分與切削刃部分之間的邊界點設置為 在版材寬度方向上距切削刃的距離大于或等于產品下表面的下垂寬 度。這樣,直到版材下表面與下刀的傾斜部分相接觸,產品才發生變 形,因此,通過使下刀與版材下表面接觸,可抑制刮傷缺陷。通過事 先用具有寬的切削刃寬度的下刀進行測試和測量產品下表面的下垂寬 度(切削刃下垂的該部分的寬度),可得到產品下表面的下垂寬度。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第二方面提供平版印刷版制造設備, 其包括裁切工序部件,所述裁切工序部件通過用至少一對上刀和下刀 擠壓版材而在版材厚度方向上裁切平版印刷版的版材,其中,下刀包 括支承版材中心的平直部分、上端自平直部分向外逐漸傾斜傾斜的傾 斜部分,以及切削刃部分,其上端自傾斜部分向外逐漸上升以形成切 削刃,并且該傾斜部分成形為向上凸起。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第二方面,傾 斜部分的中心為凸起外形,這樣位于傾斜部分與平直部分之間邊界點 處的角度變化變小(接近于水平),并且可防止版材在所述邊界點處彎 曲出去。此外,根據本專利技術,傾斜部分的中心部分向上凸起成形,因此,當磨損的切削刃被拋光時拋光量可被減少。此外,在本專利技術中,在下刀具有圓柱外形的情況下,平直部分具有圓柱形狀。傾斜部分形成為在版材寬度方向上具有朝外側漸小的直 徑,以及切削刃部分形成為在版材寬度方向上具有朝外側漸大的直徑, 因此,在版材寬度方向上外側的徑向收縮率大于內側。對于第一到第二方面,本專利技術的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上刀和下刀 在版材寬度方向上布置為有間隙以使平版印刷版在裁切位置處的下垂 高度為25 7(Hmi,下刀的切削刃尖端具有70°或更大的銳角,切削刃頂端布置為低于用于保持版材下表面中心部分的平直部分,并且連 接平直部分的裁切側端部件與切削刃尖端的線相對于水平線具有5° 或更小的落差。根據本專利技術,使用具有70°或更大銳角的下刀,并且下刀的落差 角被設為5°或更小。因此,可防止在平版印刷版上形成污跡,同時 在平版印刷版的上表面確保下垂高度。同時,可抑制毛刺的生成,并 且當平版印刷版堆積時可防止造成缺陷。注意,本專利技術中的"下垂高 度"指的是平版印刷版上表面在裁切位置處降低的量。而且,在本發 明中,"上"和"下"表示相對位置關系。當一對刀的其中之一被設為 上刀,以及當一對刀的另一個被設為下刀時,上刀一側被設為"上" 而下刀一側被設為"下"。此外,在本專利技術中,"裁切"指的是在厚度 方向上裁切平版印刷版,并且包括在縱向上裁切(所謂的切成長條) 長尺寸的版材,以及在寬度和傾斜方向上裁切長尺寸的版材。根據本專利技術,位于傾斜部分與平直部分之間邊界點處的下刀角為 135°或更大,因此,可防止版材在該點處彎曲。傾斜部分與切削刃之 間的邊界點設置為使得在版材寬度方向上距切削刃的距離可具有大于 或等于產品下表面的下垂寬度。附圖說明圖1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平版印刷版制造設備的結構的透視圖。圖2為裁切部件的結構的正視圖。圖3示出上刀與下刀之間關系的剖視圖。圖4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由裁切部件所裁切的PS版在裁切位置處的 橫截面圖。圖5為解釋下刀的正確成形區域的說明圖。 圖6為解釋下刀的不當形狀的說明圖。圖7為由傳統設備所裁切的PS版在裁切位置處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平版印刷版制造設備,包括: 裁切工序部件,所述裁切工序部件通過用至少一對上刀和下刀擠壓版材而在版材厚度方向上裁切平版印刷版的版材,其中,下刀包括支承版材中心的平直部分、上端自平直部分向外逐漸傾斜的傾斜部分,以及切削刃部分,其上端自傾斜部分向外逐漸上升以形成切削刃; 在傾斜部分與平直部分之間邊界點處下刀角為135°或更大;以及 傾斜部分與切削刃部分之間的邊界點設置為使得在版材寬度方向上與切削刃間的距離大于或等于裁切工序后產品下表面的下垂寬度。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案浦泰廣,
申請(專利權)人:富士膠片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JP[日本]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