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屬于磁頭臂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磁頭臂裝pin機用振動盤;其結構包括盤體及設置于所述盤體內壁的振動軌道,沿臨近所述盤體的盤口位置的外層振動軌道對接設置有第一流道裝置,與所述第一流道裝置對接設置有第二流道裝置,與所述第二流道裝置對接設置有呈切向設置的第三流道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能夠使pin在輸送到指定裝置時整齊排列的磁頭臂裝pin機用振動盤。(*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磁頭臂裝pin機用振動盤
本技術屬于磁頭臂加工
,特別涉及磁頭臂裝pin機用振動盤。
技術介紹
目前,對于磁頭臂裝pin機用的振動盤,對pin的輸送是將大量的pin置入振動盤中,經振動盤的振動,使pin沿振動盤內螺旋的振動軌道輸送至流道裝置,再通過流道裝置輸送至指定裝置,由于所需輸送的pin形狀及體積的原因,振動盤振動過程中pin跳動大, 排序不夠整齊,使得輸送至指定裝置的pin也不夠整齊排列。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避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而提供一種能夠使pin在輸送到指定裝置時整齊排列的磁頭臂裝Pin機用振動盤。本技術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提供了磁頭臂裝pin機用振動盤,包括盤體及設置于所述盤體內壁的振動軌道, 沿臨近所述盤體的盤口位置的外層振動軌道對接設置有第一流道裝置,與所述第一流道裝置對接設置有第二流道裝置,與所述第二流道裝置對接設置有呈切向設置的第三流道裝置;所述第一流道裝置設有第一流道擋邊,所述第二流道裝置中間設有第二流道槽,所述第三流道裝置中間設有第三流道槽,所述第一流道擋邊的輸出端圍設于所述第二流道槽輸入端的槽口,所述第二流道槽輸出端的槽口朝上設置,所述第三流道槽輸入端的槽口朝下設置,所述第二流道槽輸出端的槽口與所述第三流道槽輸入端的槽口對接,且所述第二流道裝置從其輸入端至輸出端呈螺旋扭狀設置,所述第三流道裝置從其輸入端至輸出端呈螺旋扭狀設置。其中,所述盤體沿側邊設置有承接裝置,所述承接裝置位于所述第二流道裝置和所述第三流道裝置下方。其中,所述第一流道裝置的第一流道擋邊設置有兩條,所述第二流道裝置設置有兩條,所述第三流道裝置設置有兩條。其中,位于外側的第一流道擋邊的高度大于位于內側的第一流道擋邊的高度。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本技術中pin通過振動盤的振動輸送到第一流道裝置,通過第一流道裝置輸送至第二流道裝置的第二流道槽中,此步驟中可以使pin緊密地排列在一起,由于pin向心力的作用,Pin通過第二流道裝置輸送至第三流道裝置,所述第三流道裝置從其輸入端至輸出端呈螺旋扭狀設置,Pin從所述第三流道裝置的輸入端至所述第三流道裝置的輸出端的過程中可以使得pin不在第三流道槽中跳動,最終輸送至指定裝置的pin都是整齊排列的。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磁頭臂裝pin機用振動盤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I-盤體、2-第一流道裝置、21-第一流道擋邊、3-第二流道裝置、31-第二流道槽、4-第三流道裝置、41-第三流道槽、5-承接裝置。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本實施例中,磁頭臂裝pin機用振動盤,如圖I所示,括盤體I及設置于所述盤體 I內壁的振動軌道,沿臨近所述盤體I的盤口位置的外層振動軌道對接設置有第一流道裝置2,與所述第一流道裝置2對接設置有第二流道裝置3,與所述第二流道裝置3對接設置有呈切向設置的第三流道裝置4 ;所述第一流道裝置2設有第一流道擋邊21,所述第二流道裝置3中間設有第二流道槽31,所述第三流道裝置4中間設有第三流道槽41,所述第一流道擋邊21的輸出端圍設于所述第二流道槽31輸入端的槽口,所述第二流道槽31輸出端的槽口朝上設置,所述第三流道槽41輸入端的槽口朝下設置,所述第二流道槽31輸出端的槽口與所述第三流道槽41輸入端的槽口對接,且所述第二流道裝置3從其輸入端至輸出端呈螺旋扭狀設置,所述第三流道裝置4從其輸入端至輸出端呈螺旋扭狀設置。pin通過振動盤的振動輸送到第一流道裝置2,通過第一流道裝置2輸送至第二流道裝置3的第二流道槽31中,此步驟中可以使pin緊密地排列在一起,由于pin向心力的作用,pin通過第二流道裝置3輸送至第三流道裝置4,所述第三流道裝置4從其輸入端至輸出端呈螺旋扭狀設置,Pin從所述第三流道裝置4的輸入端至所述第三流道裝置4的輸出端的過程中可以使得pin不在第三流道槽41中跳動,最終輸送至指定裝置的pin都是整齊排列的。在本實施例中,所述盤體I沿側邊設置有承接裝置5,所述承接裝置5位于所述第二流道裝置3和所述第三流道裝置4下方。當盤體I啟動或停止的時候,pin的運動速度會較慢,使得Pin未從第二流道槽31輸送至第三流道槽41時,pin會掉落至承接裝置 5中。所述第一流道裝置2的第一流道擋邊設置有兩條,所述第二流道裝置3設置有兩條,所述第三流道裝置4設置有兩條,同時,位于外側的第一流道擋邊21的高度大于位于內側的第一流道擋邊21的高度,兩條線同時運作,提高生產效率。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對本技術保護范圍的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技術作了詳細地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的實質和范圍。權利要求1.磁頭臂裝pin機用振動盤,包括盤體及設置于所述盤體內壁的振動軌道,其特征在于沿臨近所述盤體的盤口位置的外層振動軌道對接設置有第一流道裝置,與所述第一流道裝置對接設置有第二流道裝置,與所述第二流道裝置對接設置有呈切向設置的第三流道裝置;所述第一流道裝置設有第一流道擋邊,所述第二流道裝置中間設有第二流道槽,所述第三流道裝置中間設有第三流道槽,所述第一流道擋邊的輸出端圍設于所述第二流道槽輸入端的槽口,所述第二流道槽輸出端的槽口朝上設置,所述第三流道槽輸入端的槽口朝下設置,所述第二流道槽輸出端的槽口與所述第三流道槽輸入端的槽口對接,且所述第二流道裝置從其輸入端至輸出端呈螺旋扭狀設置,所述第三流道裝置從其輸入端至輸出端呈螺旋扭狀設置。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磁頭臂裝pin機用振動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盤體沿側邊設置有承接裝置,所述承接裝置位于所述第二流道裝置和所述第三流道裝置下方。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磁頭臂裝pin機用振動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裝置的第一流道擋邊設置有兩條,所述第二流道裝置設置有兩條,所述第三流道裝置設置有兩條。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磁頭臂裝pin機用振動盤,其特征在于位于外側的第一流道擋邊的高度大于位于內側的第一流道擋邊的高度。專利摘要本技術屬于磁頭臂加工
,特別涉及磁頭臂裝pin機用振動盤;其結構包括盤體及設置于所述盤體內壁的振動軌道,沿臨近所述盤體的盤口位置的外層振動軌道對接設置有第一流道裝置,與所述第一流道裝置對接設置有第二流道裝置,與所述第二流道裝置對接設置有呈切向設置的第三流道裝置;本技術提供一種能夠使pin在輸送到指定裝置時整齊排列的磁頭臂裝pin機用振動盤。文檔編號G11B5/48GK202816355SQ201220304140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27日專利技術者李曙光 申請人:東莞添迪電子五金實業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磁頭臂裝pin機用振動盤,包括盤體及設置于所述盤體內壁的振動軌道,其特征在于:沿臨近所述盤體的盤口位置的外層振動軌道對接設置有第一流道裝置,與所述第一流道裝置對接設置有第二流道裝置,與所述第二流道裝置對接設置有呈切向設置的第三流道裝置;所述第一流道裝置設有第一流道擋邊,所述第二流道裝置中間設有第二流道槽,所述第三流道裝置中間設有第三流道槽,所述第一流道擋邊的輸出端圍設于所述第二流道槽輸入端的槽口,所述第二流道槽輸出端的槽口朝上設置,所述第三流道槽輸入端的槽口朝下設置,所述第二流道槽輸出端的槽口與所述第三流道槽輸入端的槽口對接,且所述第二流道裝置從其輸入端至輸出端呈螺旋扭狀設置,所述第三流道裝置從其輸入端至輸出端呈螺旋扭狀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曙光,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添迪電子五金實業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