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防竊電表箱,該防竊電表箱包括:箱體,具有開口面;箱門,可轉動地設置在開口面處,箱門具有打開的第一位置和關閉的第二位置,電能表和采集器,均設置在箱體內,采集器與記錄終端相連,采集器與電能表電連接,電能表與用電終端相連,防竊電表箱還包括第一行程開關,第一行程開關設置在箱體的內壁上的第一位置處,并與采集器電連接,箱門處于第一位置時,第一行程開關處于第一斷開位置,箱門處于第二位置時,第一行程開關處于第一閉合位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防竊電表箱可實時記錄箱門的開閉狀態。(*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電力計費設備
,具體而言,涉及一種防竊電表箱。
技術介紹
在現有技術中,在防竊電表箱中設置有采集器,采集器可將電能表的數據自動上傳到電力記錄系統中,與人力抄表相比,采集器的使用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有更高的效率。但是有少數用戶會擅自將用電計量設備打開,并將電能表進行改動或對互感器進行短接,使電能表的計費不準確,出現了電量因為人為原因造成丟失,并且電力記錄系統無法體現這些丟失的電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提供一種具有采集箱門開關信息的防竊電表箱。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根據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防竊電表箱,包括箱體,具有開口面;箱門,可轉動地設置在開口面處,箱門具有打開的第一位置和關閉的第二位置,電能表和采集器,均設置在箱體內,采集器與記錄終端相連,采集器與電能表電連接,電能表與用電終端相連,防竊電表箱還包括第一行程開關,第一行程開關設置在箱體的內壁上第一位置處,并與采集器電連接,箱門處于第一位置時,第一行程開關處于第一斷開位置,箱門處于第二位置時,第一行程開關處于第一閉合位置。進一步地,本技術的防竊電表箱還包括第二行程開關,第二行程開關設置在箱體的內壁上第二位置處,第二行程開關與采集器電連接,箱門處于第一位置時,第二行程開關處于第二斷開位置,箱門處于第二位置時,第二行程開關處于第二閉合位置。進一步地,箱體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壁、第二側壁、連接在第一側壁和第二側壁之間的第三側壁,以及連接第一側壁、第二側壁和第三側壁兩端的頂壁和底壁;第一行程開關設置在第一側壁上,第二行程開關設置第二側壁上。進一步地,第一行程開關和第二行程開關的觸桿朝向開口面,箱門位于第二位置時,箱門抵壓第一行程開關和第二行程開關的觸桿。進一步地,第一行程開關與第二行程開關之間并聯連接。進一步地,本技術的防竊電表箱還包括第一鎖板,包括固定板和連接件,固定板設置在第二側壁上,并且固定板上設置有螺孔;連接件包括操作段和與螺孔配合的螺紋段,連接件穿設過箱門,并與螺孔可拆卸地相連,操作段與螺紋段之間設置有止擋凸起,連接件遠離箱體的一端開設有第一孔;第二鎖板,設置在箱門背離箱體的側面上,第二鎖板上開設有第二孔;鎖定件,鎖定件穿設過第一孔和第二孔。進一步地,第一孔開設在連接件的操作段上。進一步地,箱門通過合頁與箱體相連。在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中,第一行程開關與采集器電連接,當第一行程開關的狀態發生變化時,采集器可以接收到第一行程開關的狀態并反饋到記錄終端,實現采集器對第一行程開關的實時監控。箱門打開時,第一行程開關處于第一斷開位置,采集器接收到來自第一行程開關的處的信號變化,并記錄在記錄終端上;箱門關閉時,第一行程開關處于第一閉合位置,采集器接收到來自第一行程開關的處的信號變化,并記錄在記錄終端上。采集器實時的對第一行程開關進行監控,并將第一行程開關的狀態變化記錄到記錄終端上,操作者可以通過特定的操作對箱門當前的狀態和記錄進行查詢,以了解箱門的變化情況。附圖說明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說明書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示出了本技術的箱門位于第一位置時的主視示意圖;以及圖2示出了圖I的箱門位于第二位置時防竊電表箱的側視透視圖。具體實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組合。下面將參考附圖并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技術。圖I示出了本技術的箱門位于第一位置時防竊電表箱的主視示意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本實施例的防竊電表箱包括箱體10,該箱體10具有開口面,在箱體10內設置有電能表13和采集器14,采集器14與電能表13和記錄終端分別相連,電能表13與用電終端相連,并且箱體10內還設置有與采集器14電連接的第一行程開關31,在箱體10上還連接有箱門20,箱門20可轉動的連接在開口面處,并且箱門20具有打開的第一位置和關閉的第二位置,當箱門20處于第一位置時,第一行程開關31處于第一斷開位置,當箱門20處于第二位置時,第一行程開關31處于第一閉合位置。在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中,第一行程開關31與采集器14電連接,當第一行程開關31的狀態發生變化時,采集器14可以接收到第一行程開關31的狀態并反饋到記錄終端,實現采集器14對第一行程開關31的實時監控。箱門20打開時,第一行程開關31處于第一斷開位置,采集器14接收到來自第一行程開關31的處的信號變化,并記錄在記錄終端上;箱門20關閉時,第一行程開關31處于第一閉合位置,采集器14接收到來自第一行程開關31的處的信號變化,并記錄在記錄終端上。采集器14實時的對第一行程開關31進行監控,并將第一行程開關31的狀態變化記錄到記錄終端上,操作者可以通過特定的操作對箱門20當前的狀態和記錄進行查詢,以了解箱門20的變化情況。箱體10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壁11和第二側壁12,在第一側壁11和第二側壁12之間連接有第三側壁,箱體10還包括有與第一側壁11、第二側壁12和第三側壁均相連的頂壁和底壁,其中,第一側壁11、第二側壁12、第三側壁以及頂壁和底壁所圍成的箱體10的缺口面圍成了上述的開口面。在防竊電表箱內還設置有第二行程開關32,該第二行程開關32與采集器14電連接,并且第一行程開關31和第二行程開關32之間并聯連接,采用并聯的方式,使第一行程開關31與第二行程開關32之間互不干擾,并且在第一行程開關31和第二行程開關32中有一個行程開關出現故障無法使用時,另一個行程開關仍可繼續工作,提高了防竊電表箱的工作穩定性。優選的,可將電能表13和米集器14設置在第三側壁上。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箱門20通過合頁連接在第一側壁11上,第一行程開關31和第二行程開關32的觸桿朝向開口面的外側,使箱門20在位于關閉的第二位置時抵壓觸桿,將第一行程開關31第二行程開關32限制在閉合位置,其中,第一行程開關31設置在位于第一側壁11上的第一位置處,測量箱門20的近轉軸側的位置變換,第二行程開關32設置在位于第二側壁12上的第二位置處,測量箱門20的遠轉軸側的位置變換,使兩個行程開關分別測量箱門20的不同位置的運動情況,提高了箱門20的報警精度。為防止箱門20在關閉后發生小范圍的移動,觸動行程開關發生錯誤報警,在箱門20和第二側壁12上還分別設置有第一和第二鎖板,防止箱門20發生移動。第一和第二鎖板的結構如圖2所示,包括設置在第二側板上的第一鎖板以及設置在箱門20上的第二鎖板43。其中,第一鎖板包括有固定板41和連接件42,固定板41固定設置在第二側壁12上,并且固定板41上設置有用于穿設連接件42的螺孔411,連接件42包括操作端和螺紋段以及設置在操作端和螺紋段之間的止擋凸起421。鎖板在使用時,連接件42的螺紋段穿設過箱門20,并與固定板41的螺孔411配合,使連接件42固定在固定板41上,并利用連接件42上的止擋凸起421限制箱門20的轉動,同時,在連接件42的操作端開設有第一孔422,在第二鎖板43行開設有第二孔,第一孔422和第二孔內穿設有鎖定件,防止不相關人員對連接件42進行操作,同時可有效阻止箱門20的晃動,防止誤報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竊電表箱,包括:箱體(10),具有開口面;箱門(20),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開口面處,所述箱門(20)具有打開的第一位置和關閉的第二位置,電能表(13)和采集器(14),均設置在所述箱體(10)內,所述采集器(14)與記錄終端相連,所述采集器(14)與所述電能表(13)電連接,所述電能表與用電終端相連,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竊電表箱還包括第一行程開關(31),所述第一行程開關(31)設置在所述箱體(10)的內壁上第一位置處,并與所述采集器(14)電連接,所述箱門(20)處于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一行程開關(31)處于第一斷開位置,所述箱門(20)處于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一行程開關(31)處于第一閉合位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防竊電表箱,包括 箱體(10),具有開口面; 箱門(20),可轉動地設置在所述開口面處,所述箱門(20)具有打開的第一位置和關閉的第二位置, 電能表(13)和采集器(14),均設置在所述箱體(10)內,所述采集器(14)與記錄終端相連,所述采集器(14)與所述電能表(13)電連接,所述電能表與用電終端相連, 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竊電表箱還包括第一行程開關(31 ),所述第一行程開關(31)設置在所述箱體(10)的內壁上第一位置處,并與所述采集器(14)電連接,所述箱門(20)處于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一行程開關(31)處于第一斷開位置,所述箱門(20)處于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一行程開關(31)處于第一閉合位置。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竊電表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第二行程開關(32),所述第二行程開關(32)設置在所述箱體(10)的內壁上第二位置處,所述第二行程開關(32)與所述采集器(14)電連接,所述箱門(20)處于第一位置時,所述第二行程開關(32)處于第二斷開位置,所述箱門(20)處于第二位置時,所述第二行程開關(32)處于第二閉合位置。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竊電表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體(10)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側壁(11 )、第二側壁(12)、連接在所述第一側壁(11)和第二側壁(12)之間的第三側壁,以及連接所述第一側壁(11)、第二側壁(12)和第三側壁兩端的頂壁和底壁;所述第一行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巖,薛力,鄧浩,韓嘉亮,成小龍,趙立云,徐雙義,郭瑩,陳雷,
申請(專利權)人:國家電網公司,北京市電力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