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燃油氣化爐芯,包括輸油管、底缸、噴油嘴、定火柱、分火頭和耐火圈,所述底缸底部有可供輸油管穿過的小孔,底缸外圓周上有一突起的圓箍;輸油管穿過所述小孔進入底缸內部并與噴油嘴連接,噴油嘴固定在底缸底部;定火柱罩在噴油嘴上方,其底部與底缸底部相接觸,分火頭套接在定火柱上;耐火圈套接在底缸上并由所述突起的圓箍支承,所述耐火圈包圍住分火頭。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將輸油管、噴油嘴、定火柱、分火頭全部放置于底缸中與耐火圈相連形成整體,其能達到的溫度比傳統燃油爐芯高出300度,同時能夠比傳統燃油爐芯節省30%的燃油,具有結構簡單合理,安裝方便、環保節能等特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燃油氣化爐芯
本技術涉及燃油爐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燃油氣化爐芯。
技術介紹
現有的燃油爐芯通常有兩種一種是橫管大氣式燃燒器或其改進型;另一種是帶底缸的簡單燃油爐芯。所述兩種燃油爐芯雖然加工簡單,但存在熱效率低、資源浪費、清洗不便、更換笨重、外觀粗糙等缺點。近年來,出現內焰式聚能立管型燃燒器,該類型燃燒器有加工方便,節能效果好等很多優點,但由于其制作材料采用不銹鋼薄板,也存在著燃燒穩定性較差,燃燒能力和使用壽命不夠長等不足。
技術實現思路
為此,本技術提出了一種可以解決上述問題的至少一部分的新的燃油氣化爐芯,該爐芯結構簡單,熱效率高,節能方便,燃燒穩定性強,環保節能。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燃油氣化爐芯,包括輸油管、底缸、噴油嘴、定火柱、分火頭和耐火圈,所述底缸底部有可供輸油管穿過的小孔,底缸外圓周上有一突起的圓箍;輸油管穿過所述小孔進入底缸內部并與噴油嘴連接,噴油嘴固定在底缸底部;定火柱罩在噴油嘴上方,其底部與底缸底部相接觸,分火頭套接在定火柱上;耐火圈套接在底缸上并由所述突起的圓箍支承,所述耐火圈包圍住分火頭。本技術將輸油管、噴油嘴、定火柱、分火頭全部放置于底缸中與耐火圈相連形成整體,其能達到的溫度比傳統燃油爐芯高出300度,同時能夠比傳統燃油爐芯節省30% 的燃油,具有結構簡單合理,安裝方便、環保節能等特點。可選地,所述底缸呈圓臺形,包括底部和側面,所述小孔位于底部的圓心處,所述突起的圓箍位于側面上遠離底部的那一端;所述側面從靠近所述底部處開始直徑逐步變大,在所述側面上均勻分布了多個斜孔。可選地,所述多個斜孔的孔徑軸向與所述突起的圓箍的平面之間的夾角α為 40-50度,優選為45度。可選地,所述多個斜孔分別布置在與所述底部的平面的高度差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固定距離的位置處,所述第一固定距離的側面上均勻分布了 5個斜孔,第二、第三和第四固定距離的側面上均勻分布了 10個斜孔。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固定距離分別為10、24、38和52毫米,所述位于與底部的平面的高度差為第一固定距離的側面所分布的斜孔的直徑為3毫米,第二固定距離的側面所分布的斜孔的直徑為3. 5毫米,第三和第四固定距離的側面所分布的斜孔的直徑為 4. 2毫米。可選地,所述定火柱包括一體成型的第一圓柱體和第二圓柱體;第一圓柱體下邊緣有至少一個缺口,柱身上有至少一個圓孔;所述第一圓柱體和第二圓柱體均是中空的。可選地,所述缺口是兩個,圓孔是四個,兩個缺口和四個圓孔均沿著第一圓柱體的中軸均勻分布。可選地,所述分火頭包括中空的第三圓柱體和分火片,所述分火片沿第三圓柱體的徑向分布,并固定連接在第三圓柱體柱身的外圓周上,所述第三圓柱體直徑大于第二圓柱體直徑。可選地,所述分火片有八個,其沿著第三圓柱體的中軸均勻分布。附圖說明通過閱讀下文優選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各種其他的優點和益處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變得清楚明了。附圖僅用于示出優選實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認為是對本技術的限制。而且在整個附圖中,用相同的參考符號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圖中圖I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術燃油氣化爐芯的立體圖;圖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術燃油氣化爐芯輸油管的結構圖;圖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術燃油氣化爐芯噴油嘴的結構圖;圖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術燃油氣化爐芯底缸的立體圖;圖5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術燃油氣化爐芯底缸的剖面圖圖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術燃油氣化爐芯底缸的俯視圖;圖7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術燃油氣化爐芯定火柱的主視圖;圖8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術燃油氣化爐芯分火頭的立體圖;以及圖9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術燃油氣化爐芯分火頭的俯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的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描述。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燃油氣化爐芯,其特征在于包括輸油管、底缸、噴油嘴、定火柱、分火頭和耐火圈,所述底缸底部有可供輸油管穿過的小孔,底缸外圓周上有一突起的圓箍;輸油管穿過所述小孔進入底缸內部并與噴油嘴連接,噴油嘴固定在底缸底部;定火柱罩在噴油嘴上方,其底部與底缸底部相接觸,分火頭套接在定火柱上;耐火圈套接在底缸上并由所述突起的圓箍支承,所述耐火圈包圍住分火頭。圖I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術燃油氣化爐芯的立體圖。圖2和圖3分別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術燃油氣化爐芯輸油管和噴油嘴的結構圖。如圖I中所示,本技術所述燃油氣化爐芯包括輸油管I (圖中未示出)、底缸2、噴油嘴3 (圖中未示出)、定火柱 4(圖中未示出)、分火頭5和耐火圈6,所述底缸2底部有可供輸油管I穿過的小孔,底缸2 外圓周上有一突起的圓箍220 ;輸油管I穿過所述小孔進入底缸2內部,與噴油嘴3連接, 將噴油嘴3固定在底缸2底部。如圖2和圖3中所示,輸油管I的一端具有螺紋,所述噴油嘴3內部有螺紋,噴油嘴內部的螺紋與輸油管的螺紋相匹配。輸油管I穿過底缸底部的小孔210后,通過螺紋連接,將噴油嘴3固定在底缸底部上。定火柱4罩在噴油嘴3上方,其底部與底缸2底部相接觸,分火頭5套接在定火柱4上;耐火圈6套接在底缸上并由所述突起的圓箍220支承,所述耐火圈6包圍住分火頭(5)。該燃油氣化爐芯將輸油管、噴油嘴、定火柱和分火頭全部放置于底缸中,并與耐火圈形成部分密封的整體,可以使火力封閉集中, 熱力不易被發散,增強并保持了加熱效率。而且,相較于傳統爐芯中的輸油管從側面給爐芯供油,本技術的輸油管從底缸底部供油,具有安裝方便的特點,同時還防止了二次燃燒,保證了燃燒安全。本技術所述燃油爐芯中,所述底缸呈圓臺形,包括底部和側面,所述小孔位于底部的圓心處,所述突起的圓箍位于側面上遠離底部的那一端;所述側面從靠近所述底部處開始直徑逐步變大,在所述側面上均勻分布了多個斜孔。所述多個斜孔的孔徑軸向與所述突起的圓箍的平面之間的夾角α為40-50度。所述多個斜孔分別布置在與所述底部的平面的高度差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固定距離的位置處,所述第一固定距離的側面上均勻分布了 5個斜孔,第二、第三和第四固定距離的側面上均勻分布了 10個斜孔。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固定距離分別為10、24、38和52毫米,所述位于與底部的平面的高度差為第一固定距離的側面所分布的斜孔的直徑為3毫米,第二固定距離的側面所分布的斜孔的直徑為3. 5毫米,第三和第四固定距離的側面所分布的斜孔的直徑為 4. 2毫米。圖4、圖5和圖6示意性地示出了本技術燃油氣化爐芯底缸的立體圖、剖面圖和俯視圖。如圖4-圖6所示,所述底缸2成圓臺形,包括底部230和側面240,所述小孔210 位于底部230的圓心處,突起的圓箍220位于側面240上遠離底部230的那一端;所述側面 240從靠近所述底部230處開始直徑逐步變大,在所述側面240上分布了多個斜孔250。所述多個斜孔250的孔徑軸向與所述突起的圓箍220的平面之間的夾角α為40_50度,優選為45度。[0031 ] 可選地,這些斜孔250分布在距離底部230的平面為固定距離的位置處,并且沿著所述側面的中軸均勻分布。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斜孔250分別布置在與底部230 的表面的高度差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固定距離的位置處,并且沿該側面的中軸均勻分布。根據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燃油氣化爐芯,其特征在于:包括輸油管(1)、底缸(2)、噴油嘴(3)、定火柱(4)、分火頭(5)和耐火圈(6),所述底缸(2)底部有可供輸油管(1)穿過的小孔(210),底缸(2)外圓周上有一突起的圓箍(220);輸油管(1)穿過所述小孔(210)進入底缸(2)內部并與噴油嘴(3)連接,噴油嘴(3)固定在底缸(2)底部;定火柱(4)罩在噴油嘴(3)上方,其底部與底缸(2)底部相接觸,分火頭(5)套接在定火柱(4)上;耐火圈(6)套接在底缸上并由所述突起的圓箍(220)支承,所述耐火圈(6)包圍住分火頭(5)。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燃油氣化爐芯,其特征在于包括輸油管(I)、底缸(2)、噴油嘴(3)、定火柱(4)、分火頭(5)和耐火圈¢),所述底缸(2)底部有可供輸油管(I)穿過的小孔(210),底缸(2)外圓周上有一突起的圓箍(220);輸油管(I)穿過所述小孔(210)進入底缸(2)內部并與噴油嘴(3)連接,噴油嘴(3)固定在底缸(2)底部;定火柱(4)罩在噴油嘴(3)上方, 其底部與底缸(2)底部相接觸,分火頭(5)套接在定火柱(4)上;耐火圈(6)套接在底缸上并由所述突起的圓箍(220)支承,所述耐火圈(6)包圍住分火頭(5)。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爐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缸(2)呈圓臺形,包括底部(230) 和側面(240),所述小孔(210)位于底部(230)的圓心處,所述突起的圓箍(220)位于側面 (240)上遠離底部(230)的那一端;所述側面(240)從靠近所述底部(230)處開始直徑逐步變大,在所述側面(240)上均勻分布了多個斜孔(250)。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爐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斜孔(250)的孔徑軸向與所述突起的圓箍(220)的平面之間的夾角α為40-50度。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爐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夾角α為45度。5.根據權利要求2-4任一項所述的爐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斜孔(250)分別布置在與所述底部(230)的平面的高度差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固定距離的位置處,所述第一固定距離的側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俊勇,
申請(專利權)人:徐俊勇,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