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自動變速器(1)包括多個行星齒輪組(7、17、27)、以及收納這些行星齒輪組的變速器殼(3)。最靠近端蓋(43)設置的第一行星齒輪組(7)、以及鄰接在第一行星齒輪組(7)的前側設置的第二行星齒輪組(17)分別包括太陽輪(7a、17a)、小齒輪(7e、17e)及齒圈(7b、17b)。該自動變速器(1)還包括圍繞輸入軸(21)的環狀組裝板(57),該組裝板(57)以在與端蓋(43)之間夾持第一齒輪組(7)的方式設置在第一行星齒輪組(7)與第二行星齒輪組(17)之間,并且在前側與第二齒圈(17b)連接。由此,自動變速器的組裝性優異。(*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在變速器殼內收納有多個行星齒輪組的自動變速器。
技術介紹
通常,自動變速器是通過在筒狀的變速器殼內組裝行星齒輪組、離合器及制動器等各種零件而制造成的。更具體而言,在制造自動變速器時,大多是一面將各種零件從形成在變速器殼的變矩器側的相反側的開口部按照指定順序插入該變速器殼內,一面沿軸方向組裝這些各種零件,之后由端蓋封閉上述開口部。這樣,在制造自動變速器時,必須按照指定順序組裝各種零件,因此存在如果零件數較多則制造時間變長的問題。為解決這樣的問題,在自動變速器的制造中已知有預先將幾個零件進行子裝配并將該子裝配后的組件組裝到預先組裝在變速器殼內的組件上以實現縮短制造時間的技術。 例如,日本專利公開公報特開2010-84806號(以下稱作“技術文獻”)中公開了一種自動變速器101,如圖10所示,將三個行星齒輪組107、117、127中設置在最靠近端蓋143側的第三行星齒輪組127的太陽輪127a以及與第三行星齒輪組127鄰接的第二行星齒輪組117的小齒輪117e組裝到變速器殼103的殼主體113側,另一方面將第三行星齒輪組127的齒圈 127b及小齒輪127e以及第二行星齒輪組117的齒圈117b子組裝在端蓋143上,由該端蓋 143封閉殼主體113的開口部113a。然而,上述技術文獻所公開的自動變速器101存在以下問題。即,在變速器殼103 內使齒輪彼此嚙合時,一面使齒輪傾斜或者沿直徑方向一點點地移動齒輪一面使兩齒輪嚙合。即,該自動變速器101中,在將端蓋143組裝到殼主體113上時,必須使子裝配在端蓋 143上的第三行星齒輪組127的小齒輪127e與預先組裝在殼主體113上的第三行星齒輪組127的太陽輪127a嚙合,并且必須使子裝配在端蓋143上的第二行星齒輪組117的齒圈 117b與預先組裝在殼主體113上的第二行星齒輪組117的小齒輪117e嚙合。因此,存在組裝性差的問題。更詳細而言,在制造自動變速器101時,當存在兩處必須幾乎同時地使齒輪彼此嚙合的部位時,在一處使齒輪彼此嚙合之后,在另一處難以使齒輪傾斜或沿直徑方向一點點地移動齒輪,因此齒輪彼此無法輕易地嚙合,從而存在組裝性差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動變速器,在殼內收納有多個行星齒輪組,并且具有良好的組裝性。為達成上述目的,本技術的自動變速器包括多個行星齒輪組;變速器殼,具有殼主體及端蓋,所述殼主體收納所述多個行星齒輪組并沿輸入軸的延伸方向延伸且在軸方向一側具有開口部,所述端蓋封閉上述開口部;環狀的板部件,圍繞上述輸入軸;其中, 上述多個行星齒輪組中,最靠近上述端蓋設置的第一行星齒輪組具有第一太陽輪、第一小齒輪及第一齒圈,鄰接在上述第一行星齒輪組的軸方向另一側設置的第二行星齒輪組具有第二太陽輪、第二小齒輪及第二齒圈,上述板部件設置在上述第一行星齒輪組與上述第二行星齒輪組之間,并且在與上述端蓋之間夾持上述第一行星齒輪組,而且在軸方向另一側與上述第二齒圈連接。根據本技術,圍繞輸入軸的環狀板部件設置在第一行星齒輪組與第二行星齒輪組之間,且在與端蓋之間夾持第一行星齒輪組,因此借助該板部件的存在,不僅能將第一小齒輪及第一齒圈預先子裝配在端蓋上,還能將第一太陽輪也預先子裝配在端蓋上。換言之,借助上述板部件的存在,能在將第一行星齒輪組組裝在變速器殼內之前,預先使第一太陽輪與第一小齒輪哨合。因此,在將端蓋及子裝配在端蓋上的第一行星齒輪組及板部件組裝在變速器殼內時,僅使第二小齒輪與連接在板部件上的第二齒圈嚙合即可。由此,與必須使第一太陽輪與第一小齒輪、第二齒圈與第二小齒輪幾乎同時地嚙合的以往的組裝結構的自動變速器相比,本技術的自動變速器具有良好的組裝性。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動變速器的構架圖。圖2是上述自動變速器的接合圖。圖3是上述自動變速器的縱剖面圖,表示變速器殼的中間壁部與端蓋之間的比輸入軸的軸線更上側的部分。圖4是上述自動變速器的局部放大縱剖面圖,是在與圖3不同的圓周方向位置上剖切的圖。圖5是表示圖4的箭頭V處的摩擦板、組裝板的周壁部及第二齒圈的卡合關系的要部放大剖視圖。圖6是說明用于調節變速器殼內的軸方向間隙的殼主體側的測定的縱剖面圖,類似于圖3。圖7是說明用于調節變速器殼內的軸方向間隙的端蓋側的測定的縱剖面圖,類似于圖3。圖8是說明將以端蓋為基座的組件組裝到殼主體上的狀況的縱剖面圖,類似于圖 3。圖9是表示本技術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動變速器的特征部分的縱剖面圖,類似于圖3。圖10是說明以往的自動變速器的組裝結構的縱剖面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基于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方式詳細地進行說明。<第一實施方式>[自動變速器的整體結構]圖I是表示本實施方式所涉及的自動變速器的結構的構架圖。該自動變速器I應用于發動機前置前驅車等發動機橫置式汽車上。自動變速器I包括變矩器9,組裝在發動機輸出軸11上;第一離合器5及第二離合器15,經由輸入軸21輸入來自該變矩器9的動力;變速機構31,從這些離合器5、15的一方或兩方輸入動力;變速器殼3。變速器殼3包括筒狀的殼主體13,沿輸入軸21的延伸方向延伸且軸方向兩側開口 ;前蓋23,封閉該殼主體13的前側(本
技術實現思路
部分的范圍中的軸方向另一側)的開口部;端蓋43,封閉上述殼主體13的后側(本
技術實現思路
部分的范圍中的軸方向一側)的開口部13a(參照圖8);中間壁部33,設置在上述殼主體13的軸方向中央部上。殼主體13收納第一及第二離合器5、15、及具有三個行星齒輪組7、17、27的變速機構31。前蓋23收納經由變矩器9而由發動機(未圖示)驅動的油泵19。第一及第二離合器5、15收納在前蓋23與中間壁部33之間。變速機構31收納在中間壁部33與端蓋43之間。在第一及第二離合器5、15與中間壁部33之間設置有輸出來自變速機構31的動力的輸出齒輪29。從該輸出齒輪29輸出的動力經由中間傳動機構39 傳遞至差動裝置49,從而驅動左右車軸49a、49b。變矩器9包括殼體9a,連接在發動機輸出軸11上;泵%,固定設置在該殼體9a 內;渦輪9c,與該泵9b相向設置,通過上述泵9b而經由工作油驅動;定子9e,設置在上述泵 9b與上述渦輪9c之間,經由單向離合器9d而支撐在變速器殼3上;鎖止離合器9f,設置在上述殼體9a與上述渦輪9c之間,經由上述殼體9a而直連發動機輸出軸11與渦輪9c。上述渦輪9c的旋轉經由輸入軸21傳遞至第一及第二離合器5、15。該自動變速器I除第一及第二離合器5、15以外還包括第一制動器25、第二制動器 35及第三制動器45作為摩擦接合元件。這些第一、第二及第三制動器25、35、45構成變速機構31的一部分,從前側依此順序設置。自動變速器I還包括與第一制動器25并列設置的單向離合器59。變速機構31包括設置在中間壁部33與端蓋43之間的三個行星齒輪組7、17、27。 具體而言,變速機構31包括第一行星齒輪組(以下,稱作“第一齒輪組”)7,最靠近端蓋43 設置;第二行星齒輪組(以下,稱作“第二齒輪組”)17,以與該第一齒輪組7前側鄰接的方式設置;以及第三行星齒輪組(以下,稱作“第三齒輪組”)27,鄰接于該第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自動變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行星齒輪組;變速器殼,具有殼主體及端蓋,所述殼主體收納所述多個行星齒輪組并沿輸入軸的延伸方向延伸且在軸方向一側具有開口部,所述端蓋封閉所述開口部;環狀的板部件,圍繞所述輸入軸;其中,所述多個行星齒輪組中,最靠近所述端蓋設置的第一行星齒輪組具有第一太陽輪、第一小齒輪及第一齒圈,鄰接在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組的軸方向另一側設置的第二行星齒輪組具有第二太陽輪、第二小齒輪及第二齒圈,所述板部件設置在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組與所述第二行星齒輪組之間,并且在與所述端蓋之間夾持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組,而且在軸方向另一側與所述第二齒圈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2011.09.26 JP 2011-2094941.一種自動變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行星齒輪組;變速器殼,具有殼主體及端蓋,所述殼主體收納所述多個行星齒輪組并沿輸入軸的延伸方向延伸且在軸方向一側具有開口部,所述端蓋封閉所述開口部;環狀的板部件,圍繞所述輸入軸;其中,所述多個行星齒輪組中,最靠近所述端蓋設置的第一行星齒輪組具有第一太陽輪、第一小齒輪及第一齒圈,鄰接在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組的軸方向另一側設置的第二行星齒輪組具有第二太陽輪、第二小齒輪及第二齒圈,所述板部件設置在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組與所述第二行星齒輪組之間,并且在與所述端蓋之間夾持所述第一行星齒輪組,而且在軸方向另一側與所述第二齒圈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變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部件在軸方向一側與所述第一齒圈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自動變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部件與所述第二行星齒輪組之間設有軸方向間隙調節用部件,以使所述變速器殼內的軸方向間隙處于指定范圍內,所述軸方向間隙調節用部件是從多個具有互不相同的軸方向厚度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佐佐木將倫,上田健輔,中島亨成,藤川昌道,
申請(專利權)人:馬自達汽車株式會社,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