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包括開設在液壓機的橫梁的出油孔;與出油孔連通的集油裝置;與集油裝置連通的第一導油管;與第一導油管連通的儲油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中,由于開設了出油孔,集油裝置,第一導油管和儲油裝置,這一系統使得橫梁上的廢油不再滴落到地面和流到液壓機表面,而是進入收集系統收集起來,在有效解決了廢油污染、人員安全問題和設備腐蝕問題的前提下,顯著減少了人工勞動力和時間并回收了廢油。(*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
本技術涉及液壓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
技術介紹
液壓機是一種以液體為工作介質,用來傳遞能量以實現各種工藝的機器。工作介質可以是油,液壓機在正常工作中經常會有油介質泄漏的情況發生,而泄漏的油介質成為廢油全部遺留在液壓機橫梁上并不斷積聚,當廢油積聚到一定程度,廢油便會從橫梁上方滴落到地面和流到液壓機表面,對工作環境造成污染,同時工作人員踩在廢油滴過的地面上容易滑倒,有可能出現人員安全問題,并且留在液壓機表面的廢油會腐蝕液壓機表面和一些電纜。針對上述廢油造成的工作環境污染、人員安全問題和設備腐蝕問題,現有的解決方案是人工對液壓機的廢油進行清理,即工作人員用抹布去擦拭液壓機,但是由于橫梁上方活動空間極其狹小,并且需要及時的擦拭,所以清理工作復雜和繁瑣,耗費了大量的人工勞動力和時間,并且清理的廢油不能使用,只能丟棄,造成浪費。綜上所述,在有效解決廢油污染、人員安全問題及設備腐蝕問題的前提下,如何顯著減少人工勞動力和時間并回收廢油,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以在有效解決廢油污染和人員安全問題及設備腐蝕問題的前提下,顯著減少人工勞動力和時間并回收廢油。為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包括開設在液壓機橫梁上的出油孔;與所述出油孔的出口連通的集油裝置;與所述集油裝置的出口連通的第一導油管;與所述第一導油管的出口連通的儲油裝置。優選的,上述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中,所述出油孔開設在所述橫梁上靠近邊緣的位置。優選的,上述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中,所述集油裝置為漏斗形狀且較大的口為進口,較小的口為出口。優選的,上述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中,所述儲油裝置安置在地坑中。優選的,上述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中,還包括分別設置在液壓機各滑塊下方端角的導流板,用于將所述滑塊上的廢油導引至液壓機的導軌上;設置在所述導軌下方的集油盒。優選的,上述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中,所述導流板的導流部沿自滑塊向所述導軌的方向向下傾斜。優選的,上述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中,所述導流板的固定支撐部通過螺紋連接件連接在所述滑塊上。優選的,上述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中,所述集油盒為上方敞口的儲油容器。優選的,上述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中,所述集油盒通過第二導油管與所述儲油裝置連通。優選的,上述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中,還設置有連接液壓機的油箱集油層與所述儲油裝置的第三導油管。相對于現有技術,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提供的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中,在液壓機的橫梁上開設出油孔,出油孔連接集油裝置,通過導油管與儲油裝置連接,使得積聚在橫梁上的廢油不會滴落到地面和流到液壓機表面,而是進入廢油收集系統,從而不需要人工經常地清理,只有在偶爾殘存少數廢油的時候需要人工清掃至出油孔,最后比較干凈的廢油被收集在儲油裝置中,以便合理回收使用,所以在有效解決廢油污染、人員安全問題和腐蝕電纜問題前提下,顯著減少了人工勞動力和時間并回收了廢油。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的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的簡易空間分布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中的集油裝置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中的導流板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俯視圖。上述圖I-圖4中出油孔I、集油裝置2、第一導油管3、儲油裝置4、第二導油管5、 集油盒6、導軌7、導流板8、固定支撐部81、導流部82、滑塊9、橫梁10、油箱11、第三導油管 12。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提供了一種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在有效解決廢油污染和人員安全問題的前提下,顯著減少了人工勞動力和時間并回收了廢油。下面將結合本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技術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于本技術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于本技術保護的范圍。請參考圖I-圖4,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的簡易空間分布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中的集油裝置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中的導流板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俯視圖。本技術實施例提供的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包括開設在液壓機的橫梁10 上的出油孔I ;與出油孔I的出口連通的集油裝置2 ;與集油裝置2的出口連通的第一導油管3 ;與第一導油管3的出口連通的儲油裝置4。上述系統中,在液壓機的橫梁10上開設出油孔I是為了引導積聚在橫梁10的廢油從出油孔I流出,而不讓廢油從橫梁10的任意位置流出。集油裝置2 —方面將從出油孔I流出來的廢油導流至第一導油管3,另一方面它起到了從出油孔I的口徑向第一導油管3的管徑的過渡作用,為了盡可能多和及時地將廢油從橫梁10上排出,出油孔I的口徑可能會做得較大,但是為了節約成本,第一導油管3的管徑就較小,這就需要一個過渡設備將兩者連接起來,所以本技術采用了集油裝置2。儲油裝置4是廢油的一個最終存儲設備,將廢油存儲下來后,由于收集起來的廢油比較干凈,不僅可以回收利用,還可以經過濾處理后再作為正常的液壓油使用,合理利用了廢油。上述的出油孔I可以開設在橫梁10的靠近邊緣的位置,且直徑為100毫米左右的圓形孔,圓形孔方便加工,開設在邊緣不會影響液壓機的正常使用。上述的集油裝置2優選為漏斗形狀,漏斗的較大口為進口,并與出油孔I的出口連通,這樣的結構簡單,有斜坡存在便于導引廢油向下流,并且由大口向小口的轉變,很好的起到了出油口 I到第一導油管3的口徑大小的過渡作用。進一步優化集油裝置2為其進口的直徑大于等于出油孔I的出口的直徑,并且采用焊接的方式連接,有利于從出油孔I流出的廢油全部進入集油裝置2,不會外泄;當然也可采用其它形式的連接方式,比如螺紋連接,粘接等。上述的儲油裝置4為普通的儲油容器,可以是廢油桶,也可以是自制的容器;儲油裝置4容置在地坑中,與液壓機存在一個高度差,廢油利用自身重力流入儲油裝置中,并且不會占用地面空間。為了更有效地將廢油收集起來,上述廢油收集系統進一步包括分別設置在液壓機各滑塊9下方端角的導流板8,以及設置在導軌7下方的集油盒6。上述導流板8和集油盒6的增加是因為橫梁10的上下移動是由各滑塊9在對應液壓機的導軌7上的上下滑動來實現的,滑動需要油的潤滑,但是部分油會從滑塊9的各個邊流下,流到地面上造成工作環境的污染,而設置的導流板8設置在滑塊9下方的端角,將滑塊9各邊流下的廢油收集起來一起導流給導軌7,使廢油只沿導軌7流下;沿導軌7流下來的廢油進入集油盒6內,進行儲存。如圖3和圖4,在本技術一具體實施例中,導流板8是由固定支撐部81和導流部82組成的,固定支撐部81用于將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液壓機的廢油收集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開設在液壓機橫梁(10)上的出油孔(1);與所述出油孔(1)的出口連通的集油裝置(2);與所述集油裝置(2)的出口連通的第一導油管(3);與所述第一導油管(3)的出口連通的儲油裝置(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易海文,張孝蘭,劉澤亮,
申請(專利權)人:株洲匯隆實業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