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管料剪切機,它包括機架(7)、電機(1)、減速機(2)、主軸(4)、含有送料架(23)的送料卸料機構、含有切刀的剪切機構,其特征是切刀,分為外刀(14)和內刀(13),外刀圓盤形,內刀圓柱形,內刀與外刀軸向平行。它采用剪切原理切割管料,沒有切割碎料,可以節約原材料10%以上,并且能自動連續切割多支管料,既可降低勞動強度,又可大幅度地提高工效。(*該技術在201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一種用于金屬管料或非金屬管料剪切成套圈的專用設備管料剪切機。現有的管料加工成套圈的方法有用車床切削割斷、鋸床鋸斷和砂輪切割機切斷幾種,其共同點是都產生切割碎料,造成原材料浪費,且只能切割單支管料,工效低下。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采用剪切原理設計的既可節約原材料,又可提高工效的管料剪切機。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它由機架、電機、減速機、含有送料架(23)的送料卸料機構、含有切刀的剪切機構,切刀分為外刀和內刀,外刀圓盤形,內刀圓柱形,內刀與外刀軸向平行。本技術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內刀為一組,平行地排列于內刀座上。內刀設有平移運動機構,該平移運動機構采用平行雙曲柄機構,它由內刀座、串在主軸的凸輪上的滑塊和分別串在滑塊兩端部的兩支偏心構成,兩支偏心軸的偏心一端均伸入內刀座內,兩支偏心軸的另一端分別裝有從動輪,一對從動輪分別與主動輪嚙合,兩支偏心軸分別通過各自的從動輪和主動輪與凸輪及主軸相連。外刀與內刀一樣為一組,平行地排列于管料座上。本技術又一技術方案是內刀為一組,平行地排列于內刀座上。外刀為一把,裝在主軸的一端。內刀座裝在中心軸上,中心軸通過從動輪和主動輪與主軸相連,內刀座形狀為圓盤形,內刀座可以隨中心軸旋轉,內刀隨內刀座轉動,內刀在切割位與外刀配合進行剪切管料。內刀在切割位設有軸向伸縮機構,該軸向伸縮機構由彈簧和凸輪構成,彈簧裝于內刀后端部,凸輪裝于機架上。本技術由于設計有外刀和內刀,采用剪切式切割,沒有切割碎料,可以節約原材料10%以上,并且能自動連續切割多支管料,大幅度地提高工效,還可降低勞動強度。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工作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另一實施例的工作狀態時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中外刀、內刀及內刀架(即圖2中14、13、12)的相互配合的結構示意圖。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給本技術結構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一參見附圖1。本實用型包括機架7、傳動機構、送料卸料機構、剪切機構。傳動機構由電機1、控制電機22、減速器2、主軸4、裝在主軸4上的飛輪3構成。送料卸料機構由管料座15、送料凸輪20、與管料座15相連的移動契塊18、夾緊器17、夾緊凸輪21、送料架23、卸料板26和出料道16構成。管料座15設有一組管料圓孔。夾緊器17位于移動契塊18的前端。送料架23獨立于機架7外,送料架23設有一組與管料座15的管料圓孔相對應的管料圓孔,送料架23底部裝有滑輪,以便移動。卸料板26位于管料座15的一組管料圓孔的外面,卸料板與管料座15相連接。出料道16位于管料座15的管料圓孔的下方。夾緊凸輪21分別與控制電機22和移動契塊18相連。送料凸輪20分別與控制電機22和管料座15相連。剪切機構由切刀、離合器5、離合器控制凸輪19和內刀運動機構構成。切刀分為外刀14和內刀13。外刀14為一組,外刀14形狀為圓盤形,中間開有管料圓孔,一組外刀14平行裝在管料座15前端,一組外刀14的管料圓孔與管料座上的一組管料圓孔相對應。內刀13與外刀14一樣為一組,內刀13形狀為圓柱形,一組圓柱形內刀13平行排列于內刀座12上,內刀13與外刀14軸向平行,一一配對。通控制電機22的離合器控制凸輪19通過控制桿6與離合器5相連。主軸4與飛輪3的接觸與分開由離合器5控制。切刀運動機構采用凸輪——連桿機構,即包括一對凸輪27和平行雙曲柄機構。一對凸輪27裝于主軸4上。平行雙曲柄機構由內刀架12,串在凸輪27上的滑塊11和兩支偏心軸10構成,兩支偏心軸10分別串在滑塊11的兩端部,兩支偏心軸10的偏心一端均伸入內刀架12內,其另一端分別裝有從動輪9,一對從動輪9分別與主動輪8相互嚙合,主動輪8裝在主軸4的凸輪27上,兩支偏心軸10通過各自的從動輪9,再通過主動輪8與凸輪27和主軸相連。附圖中,24為管料,25為成品套圈。上述的一組外刀上的管料圓孔、一組內刀、管料架上的一組管形圓孔及送料架上的一組管形圓孔的數量、排列一致,相互配合。工作時,先將一組管料的一端部插進管料座的一組管料圓孔內,一組管料的另一端插進送料架的一組管料圓孔內,管料前端伸出外刀的管料圓孔,起動電機,動力經減速器帶動飛輪作空轉;起動控制電機,控制電機帶動進料凸輪、夾緊凸輪、控制凸輪一起旋轉,進料凸輪使管料座作左右移動,起到卸料和進料作用,夾緊凸輪使移動契塊作左右移動,迫使夾緊器夾緊管料。控制凸輪使控制桿動作,使離合器閉合,因而飛輪帶動主軸旋轉,主軸上的凸輪使主動輪及從動輪帶動偏心軸旋轉,偏心軸帶動內刀架及內刀作平移運動;同時主軸上的凸輪帶動滑塊作定向直線往復運動,隨之裝在滑塊上的兩支偏心軸帶動內刀架及內刀作定向直線復往運動,在凸輪和由內刀架、兩支偏心軸及滑塊構成的平行雙曲柄機構的復合運動下,使內刀相對于外刀中心先是作歐幾米德螺線上升到位,再作圓周運動,最后作歐幾米德螺線下降復位,此時,在內刀和外刀剪切下將管料剪切成成品套圈套在內刀上,至此,飛輪剛好轉完一周,由于控制凸輪的作用,離合器分離,飛輪作空轉,送料凸輪使管料座左移,隨之卸料板左多,將成品套圈從內刀上卸去,成品圓圈從出料道滾出到接料箱內,這樣主軸轉動一周,就同時完成一組管料的一次切割,隨著主軸的連續轉動,實現自動連續切割,直至將一組管料全部切割完畢。實施例二參見附圖2、圖3。本技術由機架7、傳動機構、送料卸料機構和剪切機構構成。傳動機構包括電機1、減速器2、主軸4、中心軸28,中心軸28通過從動輪9和主動輪8與主軸4相連。送料卸料機構包括送料架23、斜輪32、出料道16。送料架23兩個,均為圓盤形,串在中心軸28上,其上均分布有一組管料圓孔,圓盤形送料架23設有托架31,起支承作用。斜輪32獨立手機架7外,處手與內刀13送料位34相對應的位置。出料道16位手處于卸料位35的內刀13下方。剪切機構包括外刀14、內刀13、彈簧30和裝于機架7上的凸輪27。外刀14一把,圓盤形,裝于主軸4一端。外刀14靠接有磨擦輪33,內刀13為一組,形狀為圓柱形,一組內刀13平行裝于圓盤形的內刀座12上,內刀13與外刀14軸向平行,內刀座12裝于中心軸28上, 內刀13處于與外刀14配合切割的位置為切割位35,內刀13處卸料的位置為卸料位36,內刀13處于進料的位置為進料位34。內刀后端部均有彈簧30,彈簧30接有滾輪29,處切割位34的內刀13后端的滾輪29接觸凸輪27,滾輪的作用是減少內刀13與凸輪27之間的磨擦阻力。送料架23上的一組管料圓孔與一組內刀13的數量、排列相對應。使用時,先將一組管料分別插進一對送料架的一組管料圓孔內,起動電機,動力經減速機帶動主軸轉動,主軸帶動主動輪、外刀、磨擦輪作正向旋轉;主動輪通過從動輪帶動中心軸、內刀架、送料架作反向旋轉;在凸輪和彈簧的作用下,處切割位的內刀作軸向伸縮運動;作反向旋轉的送料架帶動管料相對于中心軸作公轉,在管料碰到斜輪時,斜輪與管料產生相互磨擦轉動,管料在作自轉的同時還作伸向內刀方向的軸向運動,實現自動送料;在凸輪作用下,內刀從內刀座中伸出,伸進管料孔內;當內刀和管料接近外刀和磨擦輪時,磨擦輪帶動管料和內刀作自轉,在外刀和內刀的外切滾壓下,將成品套圈剪切下來;當管料和內刀公轉到凸輪的最低點時,內刀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管料剪切機,它包括機架(7)、電機(1)、減速機(2)、主軸(4)、含有送料架(23)的送料機構和含有切刀的剪切機構,其特征是切刀分為外刀(14)和內刀(13),外刀(14)圓盤形,內刀(13)圓柱形,內刀(13)與外刀(14)軸向平行。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盛品行,
申請(專利權)人:盛品行,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3[中國|浙江]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