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道路區間車輛的約束系統,該系統與基本上平板狀的視線和/或聲音防護元件(1)相組合,其中由例如混凝土制成的偏轉元件(2)通過連接橋(3)與支撐件(4)相連接,視線和/或聲音防護元件(1)夾持在偏轉元件(2)的沿縱向延伸并面向視線和/或聲音防護元件(1)的側面和支撐件(4)面向視線和/或聲音防護元件(1)的側面之間。對視線和/或聲音防護元件(1)進行設置,使其下緣具有開口槽(6,6’),偏轉元件(2)的連接橋(3,3’)嵌合在開口槽中。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如權利要求I前述部分所述的約束系統。
技術介紹
在已知的這類約束系統中(參見專利文獻EP1910622B),視線和/或聲音防護元件設有一體成形的底座,該底座向防護元件的兩側延伸,而且在該底座的至少一側上裝有偏轉元件。該已知技術方案的缺陷在于,制造防護元件需要較高的成本,特別是針對用于制造由固結的塑性胚料(例如混凝土)制得的元件所必需的模板。此外,在這種系統中,必須通過受拉構件使防護元件和偏轉元件相連接,從而才能在一段較長的路段中構建此類系統。此外,專利文獻AT502935B中描述了一種已知系統,在該系統中,視線和/或聲音防護元件固定在偏轉元件的頂部。該技術方案中存在的問題在于,由于防護元件和偏轉元件的連接區域中的風力,會產生較大的彎曲力,使現場安裝的工作量加大。另外,在該系統中,偏轉元件和防護元件互相抗拉地連接,從而防止在車輛發生碰撞時各個元件從元件的連接處脫離開。專利文獻US7220077B中也提及本文開頭所述的約束系統。通過螺釘將隔音元件螺固在偏轉元件的平坦側面上。其缺陷在于,必須將偏轉元件非常穩固地錨定在地面中,否則整個結構會在(例如重型載重貨車)發生猛烈的碰撞時翻倒。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這一缺陷并提出一種上述類型的約束系統,使該系統各個零件的制造簡單化,而且該系統易于裝入連續連接的墻面,翻倒的風險明顯降低。根據本專利技術,在本文開頭所述的約束系統中通過權利要求I的技術特征實現這一目的。通過本專利技術提出的方法,由偏轉裝置及其支撐件夾緊視線和/或聲音防護元件(在下文中簡稱為防護元件)。由此傾斜軸位于支撐件的后緣,從而一旦發生事故時,不僅偏轉裝置可以升高(如US7220077B所述),而且整個防護壁也會升高(支撐件也會小幅度升高)。由此利用防護壁的重量來增加抗翻倒的穩定性。成型(即模板)簡單的防護元件和偏轉元件仍然可以由固結胚料制成,例如混凝土。通過權利要求2的技術特征,具有以下兩方面優點一方面非常簡單地實現偏轉元件和支撐件之間的連接,另一方面通過這種連接來防止防護壁在縱向方向上的位移。特別地,其優點在于提出權利要求3的技術特征。防護元件始終保持特定的靜態支撐狀態(不僅在發生事故的情況下),其重量在車輛發生碰撞時增加偏轉裝置的滑動阻力。例如,由于風力的原因,防護元件使偏轉元件在夾緊區域中受到突然的負荷,并由此導致相應面的偏離,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提出權利要求2的技術特征。通過這種方式,在遭遇大風襲擊時,能夠確保偏轉元件及其支撐件負荷的繼續增長基本上是在安全范圍內,并且能夠補償偏差。出于防護元件安裝方便的目的,提出權利要求5的技術特征。因此,由于防護元件的厚度成錐形,更易于將防護元件插入偏轉元件及其支撐件的彼此相對的表面之間。此外,防護元件一側的連續平坦結構使所需模板更加簡化,從而降低了元件的制造成本。在本專利技術的可選實施方案中,提出權利要求6的技術方案來實現這一目的。為了在約束系統的安裝中盡可能少地使用配件,提出權利要求7的技術方案。根據另一可選的實施方案,還可進行如下設置偏轉元件直接通過受拉構件與嵌有防護壁的支撐件相連接。根據權利要求9的技術特征,其優勢在于,可通過簡單的方法將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約束系統用作車道隔離帶。此外,可簡單地將這種偏轉元件制成大致為槽形的形狀,插入對應的芯中,其中在各個芯之間留有空隔,用于構建連接橋。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約束系統,毋須為了在發生碰撞時防止斷裂而在縱向緊密連接各個元件,從而大幅降低成本。此外,通過偏轉元件之間的分隔縫和另一側防護元件之間的分隔縫的交錯布置,實現元件之間的緊密連接,從而防護元件或偏轉元件中任一元件完全斷裂后,各元件才會從同一組合中脫出。為了極高程度地吸收碰撞能并確保在輕型汽車發生碰撞時乘員受到較低的載荷,提出權利要求11的技術特征。附圖說明下面參照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行更詳細的說明。如圖中所示圖I表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約束系統的背部剖視圖,圖2表示根據圖I所示的約束系統的俯視圖,圖3表示根據圖I和2所示的約束系統的截面圖,圖4表示偏轉元件的后方透視圖,圖5表不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約束系統的另一實施方案的局部側剖視圖,圖6表示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約束系統的另一實施方案的側視圖,其中約束系統具有通過墊片固定的緩沖元件,圖7表示根據圖5所示的約束系統的俯視圖,圖8表示本專利技術一可選實施方案的俯視圖,圖9表不本專利技術另一可選實施方案的俯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在圖I和圖2所示的約束系統中,視線和/或聲音防護元件I (下文簡稱為防護元件I)由偏轉元件2支撐。此外,偏轉元件2具有支撐件4,支撐件4通過連接橋3與偏轉元件2相連。該連接橋3基本上由支撐面延至偏轉元件2的頂部。連接橋3比支撐件4更窄,其中連接橋3由加固筋5向外延伸,加固筋5向偏轉元件2的內部延伸(參見圖4)。每一偏轉元件2的頂端都設有加固筋5’、連接橋3’以及支撐件4’,優選地各支撐件4’的寬度為其他加固筋5或支撐件4或連接橋3寬度的一半。這些半加固筋5’形成偏轉元件2的平坦端面,從而確保在構建約束系統時使相鄰的偏轉元件2很好地安裝在一起。防護元件I的下緣具有開口插槽6,其寬度基本上對應于連接橋3的寬度加上必要的裝配公差。通過在偏轉元件的橋片和視線和/或聲音防護元件之間形成不同的間隙,可實現通過系統在碰撞發生時產生位移而持續吸收能量。防護元件I在組裝狀態下,連接橋3嵌合在防護元件I的插槽6中。此外,插槽6的深度略小于偏轉元件2的高度,從而防護元件置于連接橋3和3'上并且在防護元件I的下緣和偏轉元件2的支撐面之間留有較小間隙7。由此確保偏轉元件2承載防護元件I的全部重量,防護元件I在風荷載或者碰撞時具有相應較高的防翻穩定性。從圖3中可以看出,防護元件I在其底部嵌合在偏轉元件2中的部分8的厚度向著在防護元件I的下緣逐漸變細。另外設有面向偏轉元件2的連續平面9。加固筋5和5’與支撐件4和4’的彼此相向的表面基本上與防護元件I部分8的表面9和傾斜面10對等。在防護元件的端部區域設有凹槽6’,優選地,凹槽6’對應于半部分插槽6 (參見圖I)。基本上,偏轉元件2端部區域中的加固筋5’、連接橋3’以及支撐件4’的寬度也可等于其他加固筋5、連接橋3以及支撐件4的全寬,但也必須在防護元件的端部區域相應形成凹槽6’。在圖5的實施方案中,將支撐件4替換為基本上與偏轉元件2呈鏡像對稱的偏轉元件41。另外,在支撐件4和41之間設有連接橋3,防護元件I置于連接橋3上。從圖6中可以看出,可在防護元件I的表面9和偏轉元件2的加固筋5與之相對的表面中間以及防護元件I的傾斜面10和支撐件4、41與之相對的表面中間插入彈性中間襯墊12。此外,可在偏轉元件2面向車道的側面上設置緩沖元件13,通過隔離片14將緩沖元件13固定于偏轉元件2和在支撐件41上。從圖7中可以看出,在安裝本專利技術的約束系統時,偏轉兀件2之間的分隔縫15與另一側防護元件I之間的分隔縫16彼此交錯布置。另外,對應于交錯布置,優選將這些元件2和I的長度縮短一半。由此可無需借助受拉帶來連接這些元件2和I。圖8和圖9分別表示本專利技術的可選實施方案,在這些實施方案中,防護元件I’借助受拉元件21與偏轉元件2’和支撐件2”連接。另外,受拉元件通過孔眼22立于防護元件I’的側面中,其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阿爾弗雷德·雷德爾貝爾格,
申請(專利權)人:阿爾弗雷德·雷德爾貝爾格,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