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引線支架的銅鐵合金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熔融,注入坯模,冷卻;將鑄坯熱軋壓延;將熱軋帶材反復進行冷軋壓延和雙級連續退火;冷軋壓延加工使其厚度變化量達到40%以上,再進行低溫退火,得到帶材成品,制造過程中控制成分含量Fe2.0~2.6wt%、Ti0.05~0.1wt%、B0.01~0.03wt%、Na0~0.05wt%、Mo0.01~1.5wt%、其余為Cu和雜質。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銅鐵合金合金組織均勻、析出相細小彌散,抗拉強度高、硬度高、電導率高、延伸率高,能較好地滿足電子工業領域對引線框架材料性能的諸多要求。本發明專利技術銅鐵合金還具有優良的熱加工性,是生產引線支架等電氣電子部件的最佳材料。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合金的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種用于制造引線支架的合金的制造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電子信息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的一個重要支柱產業,半導體器件作為這個支柱產業的基石,其包括外部封裝和內部集成電路;集成電路(IC)包括芯片、引線和引線支架、粘接材料、封裝材料等。其中,引線支架的主要功能是為芯片提供機械支撐載體,同時也具有連接外部電路、傳送電信號以及散熱等功能。因此IC封裝需要具備高強度、高導電、高導熱性及良好的可焊性、耐蝕性、塑封性、抗氧化性等綜合性能。我國引線支架材料的研究、試制、生產起步較晚,引線支架銅帶生產規模小、品種規格少,目前只有少數企業可以進行批量生產很少型號的合金,而且存在質量精度差,質量不穩定、軟化點低、內應力不均勻、寬度與厚度公差超差、外觀要求不合格等問題。目前銅鐵合金作為制造引線支架的主要材料,已占到市場總額的80%,合金牌號具有100多種。其中我國生產的C194合金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種。但是,目前生產的C194引線支架銅鐵合金的質量還不能滿足要求,精度差,品種規格少,性能不穩定,銅帶成品率不到50%,在板型狀況、殘余內應力、表面光潔度、邊部毛刺等方面存有較大缺陷。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引線支架用銅鐵合金的制造方法,其可以有效解決引線支架用銅鐵合金綜合性能不滿足生產要求、合金組織不均勻、析出相細小彌散化等問題,采用本專利技術的制造方法制備的銅鐵合金的抗拉強度、硬度、延伸率、電導率及軟化溫度等特性均能較好地滿足電子工業領域對引線支架材料性能的諸多要求。本專利技術的用于引線支架的銅鐵合金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首先將主料及輔料在1250 1350°C熔融后注入坯模,在液相線溫度至380°C 的溫度范圍內以80°C /min以上的冷卻速度進行冷卻,在制造過程中控制合金成分及含量 Fe 為 2. O 2. 6wt%,Ti 為 O. 05 O. lwt%,B 為 O. 01 O. 03wt%,Na 為 O O. 05wt%, Mo為O. 01 I. 5wt%、其余組分為Cu和不可避免的雜質;(2)將得到的鑄坯在1000°C以下的加熱溫度進行熱軋壓延,在制造過程中控制成分含量 Fe 為 2. O 2. 6wt%, Ti 為 O. 05 O. Iwt B 為 O. 01 O. 03wt%, Na 為 O O. 05wt%,Mo為O. 01 I. 5wt%、其余組分為Cu和不可避免的雜質;(3)將熱軋帶材反復進行冷軋壓延和300°C 600°C雙級連續退火,在制造過程中控制成分含量 Fe 為 2. O 2. 6wt%, Ti 為 O. 05 O. Iwt B 為 O. 01 O. 03wt%, Na 為 O O. 05wt%,Mo為O. 01 I. 5wt%、其余組分為Cu和不可避免的雜質;(4)進行冷軋壓延加工使其厚度變化量達到40%以上,再進行420°C以下的低溫退火,得到帶材成品,在制造過程中控制成分含量Fe為2. O 2. 6wt%, Ti為O. 05 O. IwtB 為 O. 01 O. 03wt%, Na 為 O O. 05wt%, Mo 為 O. 01 I. 5wt%、其余組分為 Cu和不可避免的雜質。優選地,步驟(I)中的主料為I號電解銅,輔料為銅鐵中間合金、銅硼中間合金、單質鈦、單質鈉和混合稀土。優選地,在步驟(2)熱軋壓延加工過程中控制帶材的晶粒直徑小于50 μ m ;優選地,在步驟(3)中冷軋退火加工過程中控制帶材的晶粒直徑小于50 μ m。優選地,經步驟(4)制得的銅鐵合金還含有As、Sb、Bi、Bb、Co、Ni元素中至少一種以上的元素且總量小于O. 05wt%。優選地,所述銅合金的抗拉強度為600MBa以上、硬度180Hv以上、電導率66% IACS以上、延伸率7. 0%以上。本專利技術的引線支架銅鐵合金的制備方法的有益效果是(I)本專利技術銅鐵合金綜合性能優越、合金組織均勻、析出相細小彌散,且合金價格相對較低,生產效率高;(2)成品的抗拉強度達到600MBa以上、硬度180Hv以上、電導率66% IACS以上、 延伸率7. 0%以上,能較好地滿足電子工業領域對引線框架材料性能的諸多要求;(3)本專利技術引線支架用銅鐵合金還具有優良的熱加工性,有利于生產制造,是生產弓I線支架等電氣電子部件的最佳材料。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清楚地理解本專利技術的用于引線支架的銅鐵合金制造方法,下面通過具體實施方式詳細描述其技術方案。為滿足引線支架等電氣電子部件用材料所要求的種種特性,本專利技術提供,選擇最佳的Ti、B、Na、Mo的組分含量,以最合適的鑄坯冷卻條件、鑄坯的軋制加工條件和熱處理條件等先進的工藝手段進行生產制造。本專利技術中所有含量、配比或百分比均為質量比。引線支架用銅鐵合金,該銅鐵合金中的Fe 2. O 2. 6wt%> Ti :0. 05 O. Iwt%> B 0. 01 O. 03wt%,Na 0 O. 05wt%,Mo :0. 01 I. 5wt%,銅合金中還含有 As、Sb、Bi、 Bb、Co、Ni元素中至少一種以上的元素且總量小于O. 05wt%,并且S含量在25BBm以下;該銅鐵合金的抗拉強度600MBa以上、硬度180Hv以上、電導率66% IACS以上、延伸率7.0% 以上。本專利技術銅鐵合金的各成分含量Fe是合金中的主要強化元素,合金經過合適的時效處理后,Fe元素以彌散分布的質點形式分布于銅基體中而起到時效強化作用。由于常溫下Fe在Cu中的飽和溶解度極小(在300°C以下僅為O. 0004% ),合金可以實現較高的電導率;通過添加少量的Fe可以細化晶粒,延遲銅的再結晶過程,提高其強度及硬度,但Fe元素過量會降低銅的塑性、電導率與導熱率,Fe元素的添加量控制在2. O 2. 6的范圍。Ti的加入可以防止在金屬基體與鍍層中間出現脆性第二相等作用,可以改善合金的焊接性能,但過量添加Ti元素會降低合金的導電性能,將Ti元素的含量限制在O. 05 O. I的范圍。在室溫時,B在銅中的溶解度幾乎為零,會降低銅的電導率及導熱率,但其對銅的力學性能及焊接性能有良好的影響,B還能提高銅鐵合金熔體的流動性,B在冶煉銅鐵合金時是以脫氧劑的形式加入,多余的B固溶在銅基體中能防止氫脆;在合金的時效過程中,B 還與Fe結合,形成Fe3B的析出物而起到一定的時效強化作用。B的加入是為了脫氧,固溶在銅基體中防止氫脆,而不是通過析出Fe3B來強化。在充分發揮B元素的有利作用的同時,應盡量降低B含量,以保證合金的高導電性能,將B元素的含量限定在O. 01 O. 03的范圍。加入微量的Na使銅的電導率下降,但能提高銅的抗高溫氧化能力,且對銅有脫氧作用。與限定B元素的原則相同,Na元素的含量限制在O O. 05的范圍。混合稀土元素Mo的作用主要是(I)脫氧去氫稀土的化學活性很強,與氧的親和力遠大于銅與氧的親和力,且生成熔點比銅高、密度比銅小的稀土氧化物,收到良好的脫氧作用;稀土與氫結合成密度小的氫化物,上浮至銅液表面,在高溫下重新分解,排出氫氣,或被氧化進入熔渣而被除去;(2)熔體凈化稀土對其它有害元素的脫除作用也很明顯,這些高熔點的稀土化合物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引線支架的銅鐵合金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首先將主料及輔料在1250~1350℃熔融后注入坯模,在液相線溫度至380℃的溫度范圍內以80℃/min以上的冷卻速度進行冷卻,在制造過程中控制合金成分及含量Fe為2.0~2.6wt%、Ti為0.05~0.1wt%、B為0.01~0.03wt%、Na為0~0.05wt%、Mo為0.01~1.5wt%、其余組分為Cu和不可避免的雜質;?(2)將得到的鑄坯在1000℃以下的加熱溫度進行熱軋壓延,在制造過程中控制成分含量Fe為2.0~2.6wt%、Ti為0.05~0.1wt%、B為0.01~0.03wt%、Na為0~0.05wt%、Mo為0.01~1.5wt%、其余組分為Cu和不可避免的雜質;?(3)將熱軋帶材反復進行冷軋壓延和300℃~600℃雙級連續退火,在制造過程中控制成分含量Fe為2.0~2.6wt%、Ti為0.05~0.1wt%、B為0.01~0.03wt%、Na為0~0.05wt%、Mo為0.01~1.5wt%、其余組分為Cu和不可避免的雜質;?(4)進行冷軋壓延加工使其厚度變化量達到40%以上,再進行420℃以下的低溫退火,得到帶材成品,在制造過程中控制成分含量Fe為2.0~2.6wt%、Ti為0.05~0.1wt%、B為0.01~0.03wt%、Na為0~0.05wt%、Mo為0.01~1.5wt%、其余組分為Cu和不可避免的雜質。...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用于引線支架的銅鐵合金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首先將主料及輔料在1250 1350°C熔融后注入坯模,在液相線溫度至380°C的溫度范圍內以80°C /min以上的冷卻速度進行冷卻,在制造過程中控制合金成分及含量Fe為2. 0 2. 6wt%,Ti 為 0. 05 0. lwt%、B 為 0. 01 0. 03wt%,Na 為 0 0. 05wt%,Mo 為0.01 I. 5wt%、其余組分為Cu和不可避免的雜質; (2)將得到的鑄坯在1000°C以下的加熱溫度進行熱軋壓延,在制造過程中控制成分含量 Fe 為 2. 0 2. 6wt %、Ti 為 0. 05 0. Iwt %、B 為 0. 01 0. 03wt %、Na 為 0 0. 05wt %、Mo為0. 01 I. 5wt%、其余組分為Cu和不可避免的雜質; (3)將熱軋帶材反復進行冷軋壓延和300°C 600°C雙級連續退火,在制造過程中控制成分含量 Fe 為 2. 0 2. 6wt%, Ti 為 0. 05 0. Iwt B 為 0. 01 0. 03wt%, Na 為 0 0.05wt%,Mo為0. 0...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葛艷明,袁志偉,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金源鍛造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