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從含Co的硫酸鹽稀溶液中分離富集Cu、Co的方法。先依據含Co的硫酸鹽稀溶液中Cu的濃度調整pH值,再調整螯合樹脂的pH值與溶液相同,然后用螯合樹脂進行Cu的三級吸附和Co吸附,用硫酸溶液解吸。本發明專利技術以串級分離方式替代了現有的有機相萃取方法,實現了從硫酸鹽稀溶液中提取Cu和Co,避免使用有機萃取劑,實現了清潔生產。解決了長期以來含Co的硫酸鹽稀溶液因無合適的回收方法被棄之而導致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的問題。本發明專利技術具有操作簡單、生產成本較低、綜合回收率高、環境污染小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Cu、Co的分離富集方法,尤其是從含Co的硫酸鹽稀溶液中用D-418螯合樹脂分離富集Cu、Co的方法。
技術介紹
目前對于Cu、Co的分離大多采用有機相萃取法,而Co的硫酸鹽稀溶液由于Co含量較低、且與Cu化學性質相近,如采用萃取法先分離Cu,會由于夾帶損失等導致分離不完全造成Co資源的浪費,同樣若以萃取法先分離Co,會由于料液濃度低,萃取劑價格昂貴,生產成本較高,得不償失。另,萃取劑揮發性較強,會造成環境污染。CN102220494A公開了一種以酰基硫脲化合物為萃取劑從銅、鈷、鎳酸性體系中連續萃取分離鈀和銅的方法,是一種以酰基硫脲為萃取劑,以熔融石蠟為稀釋劑,通過控制銅、鈷、鎳和鈀體系的酸度,可選擇性、高回收率地分離出銅、鈷、鎳和鈀體系中的Pd和Cu。CN101994003A公開了一種從水鈷礦中選擇性提取銅和鈷的工藝,該工藝是用硫酸和還原劑亞硫酸鈉進行選擇性還原酸浸出銅和鈷。CN101705371A公開了一種硫化銅鈷礦中提取鈷的方法,涉及一種用于低品位、難處理含鈷礦物原料銅鈷礦中提取鈷的方法。首先對含Cu、Co溶液進行Cu萃取、萃取液經反萃后電積得到陰極銅;萃銅余液進行中和除鐵鋁,濾液再采用氫氧化鈉沉鈷鎳,分離出沉淀為氫氧化鈷鎳富集物。現有技術主要是從含高濃度Co的溶液中進行Cu、Co分離,但尚未見到從含Co的硫酸鹽稀溶液中進行Cu、Co的提取,我國是Cu、Go資源短缺型國家,因此綜合回收Cu、Go資源顯得尤為重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樹脂法從Co的硫酸鹽稀溶液中分離富集Cu、Co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調整含Co的硫酸鹽稀溶液pH=3 5,調整溶液pH值的依據是以含Co的硫酸鹽稀溶液中Cu的質量濃度(g/L)為準;b、將D-418螯合樹脂用稀硫酸平衡至與調整pH后的含Co的硫酸鹽稀溶液的pH相同,待用;C、用平衡pH后的D-418螯合樹脂進行Cu的一級吸附,控制吸附時間I. 5 7. 5小時;d、將一級吸附液過濾后調整濾液pH至吸附液初始pH值后用待用樹脂進行Cu的二級吸附,控制吸附時間5 15小時;e、將二級吸附液過濾后調整濾液pH至吸附液初始pH值后用待用樹脂進行Cu的三級吸附,控制吸附時間11 21小時;f、將三級吸附液過濾后調整濾液pH至吸附液初始pH值,用待用樹脂吸附Co,控制吸附時間2小時;g、吸附Co后的樹脂,用5倍于樹脂體積的去離子水連續洗滌3次,過濾后用0.lmol/L-0. 5mol/L的硫酸溶液解吸Co,控制解析液體積為調整溶液pH值后溶液的1/10-1/30 ;h、將三級吸附Cu后的樹脂統一用5倍樹脂體積的去離子水洗滌3次,過濾后用1.Omol/L的硫酸溶液解吸Cu,控制解析液體積為調整溶液pH值后溶液的1/10-1/20 ;i、將Co解吸液送去Co電解或制備硫酸鈷工段;j、將Cu解吸液送去Cu電解或制備硫酸銅工段。 步驟c、d、e和f中所述的吸附方式均為靜態間隔震蕩攪拌式,即每隔20分鐘震蕩I分鐘;步驟g和h中所述的洗滌方式為每隔5分鐘震蕩攪拌I分鐘,重復三次后過濾為一次洗漆;步驟g和h中所述的解吸方式為連續震蕩攪拌式。步驟a所述Co的硫酸鹽稀溶液的pH是以Cu的濃度為準,當pH=5時,Cu交換容量大,當 pH=3 時 Cu、Co 分離系數高;當 Cu (2. O g/L -5. Og/L)時調 pH=3、Cu (I. O g/L -2. Og/L)時調 pH=4、Cu (0. 3g/L -0. 7g/L)時調 pH=5 ;步驟c所述的控制吸附時間是以溶液中Cu的濃度為準,Cu濃度越高,吸附時間越短,Cu濃度越低,吸附時間越長;當Cu (2. O g/L 5. Og/L)時,一級吸附時間為I. 5 2.O小時;當&1(1.0 g/L 2. O g/L)時,一級吸附時間為2. 5 3. O小時;當&1(0. 3g/L O.7g/L)時,一級吸附時間為4. 5 7. 5小時。步驟d所控制的吸附時間以溶液中Cu的濃度為準,當Cu (I. O g/L 2. 5g/L)時,二級吸附時間為2. O 3. 5小時,Cu (O. 4g/L O. 9g/L)時,二級級吸附時間為3. 5 5. 5小時,Cu(0. 18g/L O. 38g/L)時,二級級吸附時間為8· O 10. O小時。步驟e所控制的吸附時間以溶液中Cu的濃度為準,當Cu (O. 5 g/L O. 9/L)時,三級吸附時間為4. 5 7. O小時,Cu (O. 24g/L O. 5g/L)時,三級吸附時間為8. O 12小時,Cu (O. I g/L O. 3g/L)時,三級吸附時間為10 16小時。有益效果本專利技術所采用樹脂為D-418螯合樹脂,以串級分離方式替代了現有的有機相萃取方法,實現了從硫酸鹽稀溶液中提取Cu和Co,避免使用有機萃取劑,實現清潔生產。解決了長期以來含Co的硫酸鹽稀溶液因無合適的回收方法被棄之而導致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的問題。具有操作簡單、生產成本較低、綜合回收率高、環境污染小的優點。附圖說明附圖從含Co的硫酸鹽稀溶液中分離富集Cu和Co的方法流程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包括以下步驟a、調整含Co的硫酸鹽稀溶液pH=3 5,調整溶液pH值的依據是以含Co的硫酸鹽稀溶液中Cu的質量濃度(g/L)為準;C、將D-418螯合樹脂用稀硫酸平衡至與調整pH后的含Co的硫酸鹽稀溶液的pH相同,待用;C、用平衡pH后的D-418螯合樹脂進行Cu的一級吸附,控制吸附時間I. 5 7. 5小時;d、將一級吸附液過濾后調整濾液pH至吸附液初始pH值后用待用樹脂進行Cu的二級吸附,控制吸附時間2. 5 10小時;e、將二級吸附液過濾后調整濾液pH至吸附液初始pH值后用待用樹脂進行Cu的三級吸附,控制吸附時間4. 5 16小時; f、將三級吸附液過濾后調整濾液pH至吸附液初始pH值,用待用樹脂吸附Co,控制吸附時間2小時;g、吸附Co后的樹脂,用5倍于樹脂體積的去離子水連續洗滌3次,過濾后用0.lmol/L-0. 5mol/L的硫酸溶液解吸Co,控制解析液體積為調整溶液pH值后溶液的1/10-1/30 ;h、將三級吸附Cu后的樹脂統一用5倍樹脂體積的去離子水洗滌3次,過濾后用1.Omol/L的硫酸溶液解吸Cu,控制解析液體積為調整溶液pH值后溶液的1/10-1/20 ;i、將Co解吸液送去Co電解或制備硫酸鈷工段;j、將Cu解吸液送去Cu電解或制備硫酸銅工段。步驟a所述Co的硫酸鹽稀溶液的pH是以Cu的濃度為準,當pH=5時,Cu交換容量大,當 pH=3 時 Cu、Co 分離系數高;當 Cu (2. O g/L -5. Og/L)時調 pH=3、Cu (I. O g/L -2. Og/L)時調 pH=4、Cu (0. 3g/L -0. 7g/L)時調 pH=5 ;步驟c所述的控制吸附時間是以溶液中Cu的濃度為準,Cu濃度越高,吸附時間越短,Cu濃度越低,吸附時間越長;當Cu (2. O g/L 5. Og/L)時,一級吸附時間為I. 5 2.O小時;當&1(1.0 g/L 2. O g/L)時,一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從含Co的硫酸鹽稀溶液中分離富集Cu、Co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a、調整含Co的硫酸鹽稀溶液pH=3~5,調整溶液pH值的依據是以含Co的硫酸鹽稀溶液中Cu的質量濃度g/L為準;b、將D?418螯合樹脂用稀硫酸平衡至與調整pH后的含Co的硫酸鹽稀溶液的pH相同,待用;c、用平衡pH后的D?418螯合樹脂進行Cu的一級吸附,控制吸附時間1.5~7.5小時;d、將一級吸附液過濾后調整濾液pH至吸附液初始pH值后用待用樹脂進行Cu的二級吸附,控制吸附時間5~15小時;e、將二級吸附液過濾后調整濾液pH至吸附液初始pH值后用待用樹脂進行Cu的三級吸附,控制吸附時間11~21小時;f、將三級吸附液過濾后調整濾液pH至吸附液初始pH值,用待用樹脂吸附Co,控制吸附時間2小時;g、吸附Co后的樹脂,用5倍于樹脂體積的去離子水連續洗滌3次,過濾后用0.1mol/L?0.5mol/L的硫酸溶液解吸Co,控制解析液體積為調整溶液pH值后溶液的1/20?1/50?;h、將三級吸附Cu后的樹脂統一用5倍樹脂體積的去離子水洗滌3次,過濾后用1.0mol/L的硫酸溶液解吸Cu,?控制解析液體積為調整溶液pH值后溶液的1/10?1/20。...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從含Co的硫酸鹽稀溶液中分離富集Cu、Co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a、調整含Co的硫酸鹽稀溶液pH=3 5,調整溶液pH值的依據是以含Co的硫酸鹽稀溶液中Cu的質量濃度g/L為準; b、將D-418螯合樹脂用稀硫酸平衡至與調整pH后的含Co的硫酸鹽稀溶液的pH相同,待用; C、用平衡pH后的D-418螯合樹脂進行Cu的一級吸附,控制吸附時間I. 5 7. 5小時; d、將一級吸附液過濾后調整濾液pH至吸附液初始pH值后用待用樹脂進行Cu的二級吸附,控制吸附時間5 15小時; e、將二級吸附液過濾后調整濾液pH至吸附液初始pH值后用待用樹脂進行Cu的三級吸附,控制吸附時間11 21小時; f、將三級吸附液過濾后調整濾液PH至吸附液初始pH值,用待用樹脂吸附Co,控制吸附時間2小時; g、吸附Co后的樹脂,用5倍于樹脂體積的去離子水...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齊菊銳,崔玉果,
申請(專利權)人:吉林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