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RH真空室烘烤系統,它包括真空室烘烤裝置和真空室,所述真空室烘烤裝置上設置有烘烤蓋,所示烘烤蓋與真空室的上部配置,真空室插入管與廢氣箱連接,在廢氣箱上設置有排氣口,所述廢氣箱的排氣口通過控制閥與混風裝置連接,所述混風裝置與廢氣管道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通過設置烘烤蓋和控制閥,在干燥真空室的過程中,減小控制閥閥門的開度,延長烘烤熱氣在真空室內的停留時間,最大限度避免熱量散失,能有效控制烘烤廢氣對真空室下部進行升溫,促進真空室內耐材溫度均勻;在烘烤真空室時,調節控制閥閥門,利用廢氣管道的煙囪效應形成的抽力,控制廢氣流量,保證烘烤速度及真空室的烘烤質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真空冶金領域,特別涉及一種RH真空室烘烤系統。
技術介紹
近些年來,隨著終端用戶對鋼材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鋼液真空精煉的比例越來越高。RH真空冶煉具有良好的動力學特點,冶金效果突出,近年來在各大鋼廠已基本普及。現有技術中,RH真空處理設有處理位和待機位,真空室在處理位生產,在待機位進行真空室吊運和烘烤。RH真空室耐材在砌筑后,上處理位前需要利用烘烤裝置進行干燥和升溫。現有技術利用烘烤槍進行烘烤,可以通過調節烘烤槍的高度,對真空室的不同部位進行烘烤,使真空室上部和下部耐材溫度一致,但機構相對復雜,設備投資高,故障率高。當采用烘烤器進行烘烤時,由于烘烤器的噴嘴是固定的,不利于真空室的下部升溫。尤其新砌真空室,在干燥過程中升溫速度不能過快,否則耐材的水分無法析出,此時,烘烤廢氣往往從真空室上部逸出,使真空室下部升溫困難。此外高溫烘烤時,烘烤廢氣直接從真空室下部的插入管中排出,惡化現場環境,同時對周圍設備和鋼構等也存在持續熱輻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能有效控制烘烤熱氣對真空室下部進行升溫,促進真空室內耐材溫度均勻的RH真空室烘烤系統。本專利技術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RH真空室烘烤系統,包括真空室烘烤裝置和真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室烘烤裝置上設置有烘烤蓋,所示烘烤蓋與真空室的上部配置,真空室插入管與廢氣箱連接,在廢氣箱上設置有排氣口,所述廢氣箱的排氣口通過控制閥與混風裝置連接,所述混風裝置與廢氣管道連接。按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廢氣箱為固定式廢氣箱,包括固定式廢氣箱體和蓋板,所述固定式廢氣箱體和蓋板內分別設有耐火材料內襯,固定式廢氣箱體通過蓋板與真空室插入管密封配置。按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廢氣箱包括左、右廢氣箱體和蓋板,左、右廢氣箱體連接在一起時,通過蓋板與真空室的插入管密封配置,在廢氣箱的兩側設有導軌,左、右廢氣箱體的兩側分別與導軌相配置,在兩廢氣箱體的外側分別設置有氣缸,兩個氣缸的活塞桿分別與左廢氣箱體、右廢氣箱體相配置,分別用于推動左廢氣箱體和右廢氣箱體在導軌上運動。按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廢氣箱包括在一側開有方形開口的廢氣箱體,活動閘板和蓋板,所述活動閘板與廢氣箱體底端相鉸接,所述廢氣箱體外側的斜下方配置有氣缸,該氣缸的活塞桿與活動閘板的外側相鉸接,通過控制活塞桿的伸縮使廢氣箱體與活動閘板的開口端合并成廢氣箱體,并通過蓋板與真空室的插入管密封配置。按上述技術方案,混風裝置包括混風管、冷風調節圈,在所述混風管上沿周向間隔設置方孔,在所述冷風調節圈上沿周向間隔設方孔,所述冷風調節圈套裝在混風管上,在冷風調節圈上設置有手動調節桿,通過操作手動調節桿來調節冷風調節圈的方孔與混風管的方孔的重合度達到調節混風裝置的開度。按上述技術方案,廢氣箱底部設有渣盤。按上述技術方案,所述控制閥為蝶閥,所述的蝶閥為水冷蝶閥,在蝶閥的內部設有耐火材料的內襯。按上述技術方案,在真空室耐火材料的側壁上設有熱電偶,所述的熱電偶用于自動反饋控制閥的開度。按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廢氣管道的垂直高度為10米-60米。按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的廢氣管道上安設有溫度表,所述溫度表的示值用于控制混風裝置的開度。按上述技術方案,所述真空室烘烤裝置的烘烤蓋與真空室密封配置。本專利技術相對于現有技術所取得有益效果為I、本專利技術通過設置烘烤蓋和控制閥,在干燥和烘烤真空室時,調節控制閥閥門,利用廢氣管道的煙 效應形成的抽力,控制廢氣流量,能有效控制烘烤廢氣對真空室下部進行升溫,促進真空室內耐材溫度均勻,從而保證烘烤速度及真空室的烘烤質量;在干燥真空室的過程中,減小控制閥閥門的開度,延長烘烤熱氣在真空室內的停留時間,最大限度避免熱量散失,節約能源。2、本專利技術設置有不同結構的廢氣箱與真空室的插入管相配置,滿足了真空室在待機位和維修位等不同現場工況下進行干燥或烘烤的需求。3、本專利技術縮短了真空室的干燥及烘烤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延長了真空室的使用壽命,同時起到節能減排的效果。4、本專利技術將烘烤廢氣從真空室通過廢氣管道排出,有效的改善了現場環境。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圖。圖2為混風裝置的結構圖。圖3為蓋板的結構圖。圖4為實施例2的廢氣箱的結構圖。圖5為實施例3的廢氣箱的主視圖。圖6為圖5的A向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I :如圖1、2所示,一種RH真空室烘烤系統,它包括真空室烘烤裝置I和真空室2,在真空烘烤裝置I上設置有烘烤蓋,所示蓋板與真空室上部密封配置,用于防止烘烤熱氣上逸。真空室插入管的下部與廢氣箱3密封連接,所述廢氣箱3設有的排氣口,廢氣箱3的排氣口通過控制閥4與混風裝置5連接,混風裝置5與廢氣管道6連接。 此實施例中廢氣箱為固定式廢氣箱,包括固定式廢氣箱體和蓋板7,所述固定式廢氣箱體和蓋板內分別設有耐火材料內襯,蓋板7的結構圖如圖3所示。這種固定廢氣箱通常選擇設置在維修位處,通過天車吊運真空室至固定廢氣箱處,固定式廢氣箱體通過蓋板7 與真空插入管密封配置,在廢氣箱的底部設有渣盤,用于過濾從真空室掉下的鋼渣。所述控制閥4為水冷蝶閥,廢氣箱的排氣口通過法蘭連接有水冷蝶閥4,因從真空室出來的廢氣溫度過高,在蝶閥4的內部安裝有耐火材料的內襯以增強蝶閥的使用壽命; 蝶閥的出氣口通過法蘭連接混風裝置5。所述混風裝置5用于控制烘烤廢氣的溫度,混風裝置5包括混風管5. 1、冷風調節圈5. 2,在所述混風管5. 1上沿周向間隔設置方孔5. 5,在所述冷風調節圈5. 2上沿周向間隔設有方孔5. 6,所述冷風調節圈5. 2套裝在混風管5. 1上,冷風調節圈5. 2可以在混風管5. 1上轉動,冷風調節圈5. 2的兩端設置有定位板5. 3,定位板5. 3上設置有手動調節桿5.4,通過操作手動調節桿5. 4來調節冷風調節圈5. 2的方孔5. 6與混風管5. I的方孔5. 5 的重合度達到調節混風裝置的開度。其中混風裝置5的檔位為5檔調節。所述的廢氣管道6的垂直高差為45米,使其形成煙囪效應。為了更方便的控制混風裝置5的開度,在廢氣管道6上安設有溫度表。為了進一步提高RH真空室烘烤系統的自動控制,所述的蝶閥4為電動蝶閥,真空室內的耐火材料的壁上設有熱電偶,熱電偶用于自動反饋蝶閥4的閥門的開度。在干燥真空室時,減小蝶閥閥門4的開度,延長烘烤熱氣在真空室內的停留時間,最大限度避免熱量散失;在對真空室進行預熱處理時,自動調節蝶閥4閥門的開度,利用廢氣管道的煙囪效應形成的抽力,通過控制混風裝置5的檔位調節烘烤廢氣質量,保證烘烤速度及質量。當需對真空室進行干燥時,利用天車將新砌好的真空室吊運至維修位,將固定式廢氣箱與真空室插入管之間的間隙用蓋板7蓋嚴,將真空室烘烤裝置的烘烤蓋旋轉至烘烤位,直至烘烤蓋與真空室之間的間隙消除,使其密封配置,將蝶閥4的開度設置為關,將混風裝置5的開度設置為關,將真空室烘烤裝置I按選定的干燥曲線進行升溫,使烘烤過程中產生的烘烤廢氣停留在真空室內對真空室進一步烘烤,直至真空室內耐材水分析出;此后, 設定蝶閥4的初始開度10%,設定混風裝置5的初始開度為第二檔,將真空室烘烤裝置按選定的烘烤曲線進行升溫;此時,安裝在真空室側壁上的熱電偶實時檢測到真空室耐材的溫度,根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RH真空室烘烤系統,包括真空室烘烤裝置和真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室烘烤裝置上設置有烘烤蓋,所示烘烤蓋與真空室的上部配置,真空室插入管與廢氣箱連接,在廢氣箱上設置有排氣口,所述廢氣箱的排氣口通過控制閥與混風裝置連接,所述混風裝置與廢氣管道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RH真空室烘烤系統,包括真空室烘烤裝置和真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室烘烤裝置上設置有烘烤蓋,所示烘烤蓋與真空室的上部配置,真空室插入管與廢氣箱連接,在廢氣箱上設置有排氣口,所述廢氣箱的排氣口通過控制閥與混風裝置連接,所述混風裝置與廢氣管道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RH真空室烘烤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廢氣箱為固定式廢氣箱,包括固定式廢氣箱體和蓋板,所述固定式廢氣箱體和蓋板內分別設有耐火材料內襯,固定式廢氣箱體通過蓋板與真空室插入管密封配置。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RH真空室烘烤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廢氣箱包括左、右廢氣箱體和蓋板,左、右廢氣箱體連接在一起時,通過蓋板與真空室的插入管密封配置,在廢氣箱的兩側設有導軌,左、右廢氣箱體的兩側分別與導軌相配置,在兩廢氣箱體的外側分別設置有氣缸,兩個氣缸的活塞桿分別與左廢氣箱體、右廢氣箱體相配置,分別用于推動左廢氣箱體和右廢氣箱體在導軌上運動。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RH真空室烘烤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廢氣箱包括在一側開有方形開口的廢氣箱體,活動閘板和蓋板,所述活動閘板與廢氣箱體底端相鉸接,所述廢氣箱體外側的斜下方配置有氣缸,該氣缸的活塞桿與活動閘板的外側相鉸接,通過控制活塞桿的伸縮使廢氣箱體與活動閘板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逸名,李智,許海虹,成劍明,許暢,張鐘蓓,陳海周,
申請(專利權)人:中冶南方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