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介孔鈣鈦礦型氧化物LaFeO3的制備方法,具體地說涉及以介孔碳、介孔二氧化硅為硬模板制備介孔LaFeO3的方法,屬于介孔LaFeO3的制備
技術介紹
介孔分子篩的優越性在于其具有可調的孔徑、穩定的骨架結構、易于修飾的內表面、一定壁厚且易于摻雜的無定型骨架以及高比表面積,可用作吸附劑、催化劑及載體,還可以利用有序介孔作為“微反應器”,制備具有特殊光、電、磁等性能的納米材料,因此在化學工業、能源與環境、生物技術、吸附分離、催化及光、電磁等眾多領域有很廣闊的發展前 景。在介孔材料中,三維有序介孔二氧化硅(KIT-6)分子篩的水熱穩定良好,是一種很好的催化劑載體。雖然KIT-6具有孔徑可調,易制備等優點,但以其為硬模板制備鈣鈦礦型氧化物之后用NaOH去除模板的過程中會造成鈣鈦礦型氧化物的大量損失,所以需要尋找一種可以直接燒掉的硬模板,避免目標產物的損失。碳模板就是一種理想的目標材料。Morignchi等(I. Moriguchi, et al. , Chem.Commun.,2002,67:18-44)報道通過在溶膠硅復合物的疏水區二乙烯基苯(DVB)的原位聚合得到了一種介孔碳。Lee 等(J. Lee, et al. , Chem. Mater. , 2004,121:3316-3323)報道通過三嵌段共聚物P123/酚醛樹脂/硅復合物的直接碳化得到了介孔碳。總的來說,他們所采用的做法是將硅源、碳前驅體混合,通過溶膠-凝膠過程直接得到無機/有機復合物,在此過程中介孔硅的生成與碳前驅體聚合反應同步發生,再經碳化、去模板最后獲得有序介孔碳。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基于乙二醇為表面活性劑和介孔碳為硬模板制備介孔LaFeO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取乙二醇加入摩爾比為1:1的La(NO3)3和Fe(NO3)3,其中每5ml乙二醇中分別加入1mmol~10mmol的La(NO3)3和Fe(NO3)3,在室溫條件下攪拌4h,同時配置甲醇和乙二醇體積比為1:4~1:1的混合溶劑,因為甲醇分子量更小,更能降低溶液進入模板孔道的阻力,將該溶劑與上述溶液混合,使得混合后每25ml溶液中含有1mmol~10mmol的La(NO3)3;為了防止去除模板過程中造成的產物損失,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0.2~1g介孔碳模板,優選每25ml溶液對應0.2~1g介孔碳模板;為了更有利于溶液進入模板孔道,將該溶液在密閉條件、50~100℃條件下攪拌4h,之后再在室溫下超聲1~4h,再室溫攪拌至凝膠狀態;之后在60℃條件下干燥10h,徹底干燥,再將其轉移至管式爐中,在N2氛圍下,以1℃/min的速率升至750℃并在該溫度下保持3h;再將其在空氣氛圍下,以1℃/min的速率升至750℃并在該溫度下保持3h,除去碳模板,最終得到介孔LaFeO3。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基于乙二醇為表面活性劑和介孔碳為硬模板制備介孔LaFeO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取乙二醇加入摩爾比為I: I的La (NO3) JPFe (NO3) 3,其中每5ml乙二醇中分別加入ImmoriOmmol的La(NO3)3和Fe (NO3) 3,在室溫條件下攪拌4h,同時配置甲醇和乙二醇體積比為1:41:1的混合溶劑,因為甲醇分子量更小,更能降低溶液進入模板孔道的阻力,將該溶劑與上述溶液混合,使得混合后每25ml溶液中含有lmmof IOmmol的La (NO3) 3 ;為了防止去除模板過程中造成的產物損失,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O. 2^1g介孔碳模板,優選每25ml溶液對應O. 2 lg介孔碳模板;為了更有利于溶液進入模板孔道,將該溶液在密閉條件、5(TlO(rC條件下攪拌4h,之后再在室溫下超聲l 4h,再室溫攪拌至凝膠狀態;之后在60°C條件下干燥10h,徹底干燥,再將其轉移至管式爐中,在N2氛圍下,以1°C /min的速率升至750°C并在該溫度下保持3h ;再將其在空氣氛圍下,以1°C /min的速率升至750°C并在該溫度下保持3h,除去碳模板,最終得到介孔LaFeO3152.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基于乙二醇為表面活性劑和介孔碳為硬模板制備介孔LaFeO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介孔碳模板是一種高度有序介孔碳,其合成的具體方案, 包括以下步驟將濃硫酸溶于水中,攪拌均勻,再加入蔗糖,蔗糖完全溶解后,加入KIT-6,然后混合液在室溫下攪拌至水分幾乎蒸發完全;其中水的體積ml :濃硫酸的質量g :蔗糖的質量g :KIT-6的質量g為36ml :0. 84g :7. 5g 6g ;之后將其轉移至80°C的烘箱中,初步碳化6h,再將溫度升至160°C進一步碳化6h ;將濃硫酸加入去離子水攪拌均勻,然后加入蔗糖,得到混合液,其中濃硫酸質量g :去離子水的體積ml :鹿糖的質量g為O. 48g 36ml :4. 5g ;將上述碳化好的粉末加入該混合溶液中,在室溫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戴洪興,高寶族,鄧積光,劉雨溪,趙振璇,李欣尉,王媛,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工業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