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脫硫灰輸送設備,包括設置在二級除塵器下的總灰斗,總灰斗上設有多個灰斗,各個灰斗與總灰斗之間接有開關閥、第一個伸縮節,總灰斗上接有供氣管,總灰斗上設有斜槽;斜槽上接有第一個輸送灰通道,第一個輸送灰通道上接有中間接管連接,中間接管上接有截流閥,在中間接管上部設有第一個乏氣口,中間接管與給料機連接,截流閥上接有第二個輸送灰通道,第二個輸送灰通道通過轉向器與第三個輸送灰通道,第三個輸送灰通道的另一端與第二個伸縮節、接管順序連接,在接管的上部設有第二個乏氣口,本發明專利技術可順利輸送脫硫灰到反應塔,防止脫硫灰在輸送過程產生物料的“搭橋”、“架橋”和“卡澀”現象。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粉狀物料氣力輸送設備,更具體地說涉及到一種脫硫灰輸送設備,屬于循環流化床脫硫法的輔助設備領域。
技術介紹
隨著我國控制和削減SO2排放力度的不斷加大,煙氣脫硫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并用到脫硫系統;脫硫過程中,循環脫硫灰可以通過脫硫灰輸送設備被順利輸送至反應塔。但是目前的脫硫灰輸送設備存在以下缺點I、脫硫灰不易通過脫硫灰輸送設備被順利輸送至反應塔;2、循環脫硫灰在通過脫硫灰輸送設備被順利輸送至反應塔的過程中流動性差,產生物料的“搭橋”、“架橋”和“卡澀”現象;3、循環脫硫灰在通過脫硫灰輸送設備被順利輸送至反應塔的過程中常常出現脫硫灰輸送不暢的情況,物料不易被輸送走。4、循環脫硫灰在通過脫硫灰輸送設備被順利輸送至反應塔的過程中不可隨時觀察脫硫灰在脫硫灰輸送設備內流動輸送的情況。5、經過脫硫灰輸送設備進入反應塔的脫硫灰量不可控,不能滿足反應塔對脫硫灰的實際需求。6、脫硫灰輸送設備的輸送風源采用離心風機,但脫硫灰輸送時形成背壓比較高, 風機出口壓力小,不能順利輸送脫硫灰。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種脫硫灰輸送設備,它可以順利輸送脫硫灰到反應塔,使用方便。一種脫硫灰輸送設備,包括設置在二級除塵器下的總灰斗,所述總灰斗與二級除塵器之間設有多個灰斗,各個灰斗與所述總灰斗之間接有開關閥、第一個伸縮節,所述總灰斗上接有供氣管,總灰斗上設有斜槽;所述斜槽一端與總灰斗連接,另一端接有第一個輸送灰通道,第一個輸送灰通道上接有中間接管,中間接管的另一端接有截流閥,所述中間接管上部設有第一個乏氣口,中間接管與給料機連接,所述截流閥上接有第二個輸送灰通道,第二個輸送灰通道上接有轉向器,所述轉向器的另一端接有第三個輸送灰通道,第三個輸送灰通道的另一端順序接有第二個伸縮節、接管,所述接管的上部設有第二個乏氣口。上述的脫硫灰輸送設備,其中,所述供氣管的進氣端依次接有風機、第一個止回閥、第一個截止閥、空氣加熱器、第二個止回閥、第二個截止閥。上述的脫硫灰輸送設備,其中,所述風機為羅茨風機。上述的脫硫灰輸送設備,其中,還包括灰量調節閥,灰量調節閥的一端與第三個輸送灰通道連接,灰量調節閥的另一端與第二個伸縮節連接。上述的脫硫灰輸送設備,其中,還包括助吹閥,供氣管通過助吹閥與斜槽的上端連通。上述的脫硫灰輸送設備,其中,所述進氣管上設有氣量調節閥。上述的脫硫灰輸送設備,其中,所述第二個輸送灰通道的上部設有第一個觀察窗, 所述第三個輸送灰通道的上部設有第二個觀察窗。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I、脫硫灰易通過脫硫灰輸送設備被順利輸送至反應塔;2、循環脫硫灰在通過脫硫灰輸送設備被順利輸送至反應塔的過程中流動性強,不會產生物料的“搭橋”、“架橋”和“卡澀”現象;3、循環脫硫灰在通過脫硫灰輸送設備被順利輸送至反應塔的過程中不會出現脫硫灰輸送不暢的情況,物料易被輸送走。4、循環脫硫灰在通過脫硫灰輸送設備被順利輸送至反應塔的過程中可隨時觀察脫硫灰在脫硫灰輸送設備內流動輸送的情況。5、經過脫硫灰輸送設備進入反應塔的脫硫灰量可控,能滿足反應塔對脫硫灰的實際需求。6、本專利技術輸送風源采用羅茨風機,增大風機出口壓力;從而能順利輸送脫硫灰。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主視圖2為圖I的俯視圖3為輸送灰通道的剖視圖4為斜槽的剖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說明一種脫硫灰輸送設備,包括設置在二級除塵器下的多個灰斗121,各個灰斗121下方依次接有開關閥I、第一個伸縮節2,第一個伸縮節2下面設有總灰斗3,總灰斗上接有供氣管5 ;第一個伸縮節2都與總灰斗3連接,總灰斗3上設有斜槽4,斜槽4是向下傾斜的, 斜槽4 一端與總灰斗3連通,斜槽4與總灰斗3之間設有流化布20、進氣室19、進氣管51, 進氣管51 —端與進氣室19連通,另一端與供氣管5相通,流化布20設在進氣室19上部, 進氣室19通過流化布20與總灰斗3內部相連;另一端經過流化布20、進氣室19、進氣管51 及上箱體18與第一個輸送灰通道41連通,進氣管51與進氣室19連通,進氣室19通過流化布20與上箱體18內部相連,進氣管51 —端與進氣室19連通,另一端與供氣管5相通, 第一個輸送灰通道41的一端與斜槽4連通,另一端與中間接管22的一端連接,中間接管22 的另一端與截流閥23連接,在中間接管22上部設有第一個乏氣口 14,中間接管22向下與檢修門7、給料機8順序連接,第二個輸送灰通道42的一端與截流閥23連接,另一端與轉向器6的一端連接,轉向器6的另一端與第三個輸送灰通道43的一端連接,第三個輸送灰通道43的另一端與第二個伸縮節16、接管21順序連接,在接管21的上部設有第二個乏氣口 141 ;供氣管5的進氣端依次接有風機13、第一個止回閥11、第一個截止閥10、空氣加熱器 12、第二個止回閥111、第二個截止閥101。在第二個輸送灰通道42的上部設有第一個觀察窗17,在第三個輸送灰通道43的上部設有第二個觀察窗171。供氣管5與斜槽之間設有助吹閥24,供氣管5通過助吹閥24與斜槽4的上端連通。還包括灰量調節閥15,灰量調節閥15的一端與第三個輸送灰通道43連接,灰量調節閥15的另一端與第二個伸縮節16連接。 風機為羅茨風機13。在進氣管51上設有氣量調節閥9。本專利技術的工作運轉過程是在正常輸送脫硫灰至反應塔122時,檢修門7及給料機8關閉,截流閥23開啟,脫硫灰由二級除塵器的灰斗121經開關閥I、第一個伸縮節2進入總灰斗3,脫硫灰經斜槽4輸送經過第一個輸送灰通道41、中間接管22、截流閥23、第二個輸送灰通道42,至轉角處經轉向器6改變方向,再經過第三個輸送灰通道43、灰量調節閥 15、第二個伸縮節16、接管21,輸送到反應塔122。當脫硫灰充分利用至無利用價值時,關閉截流閥23,打開檢修門7及給料機8,脫硫灰輸送至中間接管22處自由落下,并經過檢修門7、給料機8,最終通過倉泵輸送系統送到脫硫灰庫。空氣通過羅茨風機13引入,經空氣加熱器12加熱,經供氣管5、進氣管51進入斜槽4上的進氣室19,再透過流化布20,均勻地進入物料層,使總灰斗3內物料呈松散狀態, 并充分流化,從而避免物料在總灰斗3內生產“架橋” “搭橋”現象,增加物料的流動性,防止物料排料不暢或堵塞;另外,空氣通過羅茨風機13引入,經空氣加熱器12加熱,經供氣管5、進氣管51進入輸送灰通道上的進氣室19,再透過流化布20,均勻地進入物料層;使上箱體18內物料呈松散狀態,并充分流化,從而避免物料在上箱體內產生“架橋” “搭橋”現象,增加物料的流動性,防止物料排料不暢或堵塞,保證脫硫灰能順利輸送至反應塔。由于還包括助吹閥24,供氣管5通過助吹閥24與斜槽4的上端連通;所以在脫硫灰輸送不暢時可打開助吹閥24,幫助物料輸送;由于在第二個輸送灰通道42的上部設有第一個觀察窗17,在第三個輸送灰通道 43的上部設有第二個觀察窗171 ;所以可隨時觀察脫硫灰在第二個輸送灰通道42和第三個輸送灰通道43內的流動輸送情況;由于還包括灰量調節閥15,灰量調節閥15的一端與第三個輸送灰通道43連接, 灰量調節閥15的另一端與第二個伸縮節16連接;所以可通過調節灰量調節閥15控制進入反應塔122的脫硫灰量;由于在中間接管22上部設有第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脫硫灰輸送設備,包括設置在二級除塵器下的總灰斗,所述總灰斗與二級除塵器之間設有多個灰斗,各個灰斗與所述總灰斗之間接有開關閥、第一個伸縮節,所述總灰斗上接有供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總灰斗上設有斜槽;所述斜槽一端與總灰斗連接,另一端接有第一個輸送灰通道,第一個輸送灰通道上接有中間接管,中間接管的另一端接有截流閥,所述中間接管上部設有第一個乏氣口,中間接管與給料機連接,所述截流閥上接有第二個輸送灰通道,第二個輸送灰通道上接有轉向器,所述轉向器的另一端接有第三個輸送灰通道,第三個輸送灰通道的另一端順序接有第二個伸縮節、接管,所述接管的上部設有第二個乏氣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脫硫灰輸送設備,包括設置在二級除塵器下的總灰斗,所述總灰斗與二級除塵器之間設有多個灰斗,各個灰斗與所述總灰斗之間接有開關閥、第一個伸縮節,所述總灰斗上接有供氣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總灰斗上設有斜槽;所述斜槽一端與總灰斗連接,另一端接有第一個輸送灰通道,第一個輸送灰通道上接有中間接管,中間接管的另一端接有截流閥,所述中間接管上部設有第一個乏氣口,中間接管與給料機連接,所述截流閥上接有第二個輸送灰通道,第二個輸送灰通道上接有轉向器,所述轉向器的另一端接有第三個輸送灰通道,第三個輸送灰通道的另一端順序接有第二個伸縮節、接管,所述接管的上部設有第二個乏氣口。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脫硫灰輸送設備,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虞永川,張凱,卿洪坤,鄭慶喜,李葉凡,虞瑞鶴,瞿進,詹胡琴,馬春花,
申請(專利權)人:鎮江市電站輔機廠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