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可調式抓取裝置,適用于不同規格槍彈的自動抓取、自動并緊、移動及按層碼放,是實現自動化包裝的重要組成裝置。本發明專利技術中的外框架上安裝有外導向支撐柱、滑動軌道。內框架安裝在外框架內部。內導向支承軸及移動板安裝在內框架的內部。導向條Ⅰ、導向條Ⅱ分別平行安裝在移動板下方。氣缸安裝在外框架頂部,氣缸活塞與移動板相連。水平導向軸Ⅰ、水平導向軸Ⅱ分別安裝在內框架兩邊的側板之間,呈上下平行分布。抓彈機構安裝在內框架內部,抓彈機構中的抓彈組件可隨氣缸升降自動并緊及張開,并緊及張開程度可調以適應不同彈種,抓彈組件柔性壓縮量可適應不同碼放層數。本發明專利技術能夠實現槍彈高速自動裝盒包裝,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可調式抓取裝置
本專利技術屬于彈藥制造業自動包裝
,具體涉及一種可調式抓取裝置,特別涉及多種型號槍彈的柔性自動抓取裝置。具體的說是采用張緊程度可調及柔性自適應技術,從而實現多種型號槍彈的自動抓取、并緊及按層碼放。
技術介紹
彈藥制造業所涉及廣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殊性質,存在較聞的危險系數,容易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其工作環境是典型的高危環境。產品的生產、儲存、運輸和經營,安全都是頭等重要的事情。包裝作為槍彈的最終防護手段,直接決定了武器彈藥的儲存使用壽命。目前通過技術改造我國彈藥生產技術已具備一定的原始創新、快速反應和柔性生產等能力,但是要配合這些技術就必須補足生產環節的弱項彈藥包裝。目前我國槍彈成品缺乏先進自動化包裝技術的支撐,絕大部分仍采用手工加單機的組合生產模式,設備多、人員密集、工人勞動強度大,包裝質量往往取決于操作人員的技能熟練度,不僅與國外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而且為了滿足配套生產能力,不得不大量增加設備和人員。包裝環節槍彈成品在線量大,人機混雜,也使得安全生產控制面臨嚴峻挑戰。世界軍貿市場日趨紅火,全球軍貿總額不斷呈上升趨勢,由于各國對彈藥產品儲存標準的差異,使得包裝要求形式多樣,為了滿足出口需求,往往需要增添設備、集中人力、 提高檢驗標準突擊生產,這不但造成了生 產資源的浪費,也影響了我國軍貿出口的靈活應變性。為了增加和促進軍火出口,世界主要軍火供應國在產品出口的同時還附加生產技術轉讓等靈活條款,而我國彈藥生產技術特別是生產包裝技術與國外還存在著較大差距,這都對彈藥自動包裝技術裝備提出了迫切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手工加單機的組合生產模式設備多、人員密集、勞動強度大, 包裝環節槍彈成品在線量大,人機混雜,存在安全隱患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可調式抓取>J-U ρ α裝直。本專利技術的可調式抓取裝置,其特點是所述的可調式抓取裝置包括外框架、外導向支撐柱I IV、內框架、內導向支撐柱I IV、移動板、調節螺釘I、調節螺釘II、導向條I、 導向條II、氣缸、水平導向軸I、水平導向軸II、抓彈機構、阻擋支架、限位塊、滑動軌道。其連接關系是所述外框架上安裝有外導向支撐柱I IV、滑動軌道;內框架安裝在外框架內部,內框架兩邊的側板分別穿過外導向支撐柱I II及外導向支撐柱III IV,內框架沿外導向支撐柱I IV在外框架的內部上下運動。所述內導向支撐柱I IV安裝在內框架的內部。所述移動板水平安裝在內框架的內部,并沿內導向支撐柱I IV上下運動。所述導向條I、導向條II分別安裝在移動板下方的前后對稱位置上,與移動板平行。用于承載抓彈機構。所述水平導向軸I、水平導向軸II分別安裝在內框架兩邊的側板之間,并與內框架兩邊的側板相互垂直,水平導向軸I、水平導向軸II位于移動板之下,呈上下平行分布。 用于引導抓彈機構的并緊及張開的方向。所述氣缸安裝在外框架的頂部,氣缸的活塞與移動板的上部相連。所述調節螺釘I安裝在內框架頂面的右側下方位置;所述調節螺釘II安裝在內框架底面的右側上方位置;所述抓彈機構安裝在內框架內部,上端位于導向條I與導向條II之間;所述阻擋支架安裝在內框架的左側面;所述限位塊固定連接在機架設備上。所述抓彈機構包括連接組件I XIV、抓彈組件I X V、緊定螺釘。連接組件I XIV由左至右依次等間距安裝在導向條I、導向條II之間,連接組件I XIV與導向條I、導向條II相互垂直。抓彈組件I X V以連接組件VDI為中間點,沿導向條I、導向條II做水平方向運動。緊定螺釘安裝在連接組件VDI的移動銷軸II上,并與導向條I相連。所述具有相對運動的內框架與外導向支撐柱I IV之間,移動板與內導向支撐柱 I IV之間,抓彈組件I X V與導向條I之間,抓彈組件I X V與導向條II之間均安裝有耐磨自潤滑材料制成的滑動套筒。所述的外框架、外導向支撐柱I IV、內框架、內導向支撐柱I IV、移動板、阻擋支架均采用硬鋁材料。本專利技術中的氣缸安裝在外框架的頂部,氣缸的活塞與移動板相連。用于帶動移動板及抓彈機構運動。氣缸縮回時帶動移動板及抓彈機構在內框架向上運動,抓彈機構在重力作用下逐漸并緊,移動板運動到內框架最上端極限位置后,氣缸繼續帶動移動板、抓彈機構及整個內框架在外框架內向上運動,到達外框架極限位置時,抓彈機構運動到最高位置并處于并緊到最緊狀態。氣缸伸出時帶動移動板、抓彈機構及整個內框架在外框架內向下運動,限位塊接觸到阻擋支架時,內框架停止運動,抓彈機構在氣缸壓力作用下逐漸張開, 移動板及抓彈機構在內框架內繼續向下運動。移動板接觸到調節螺釘II時,移動板停止運動,抓彈機構運動到最低位置并處于張開到最大狀態。所述調節螺釘I安裝在內框架頂面的右側下方位置,用于調節移動板在內框架內的最高上升位置及抓彈機構的最大并緊程度。所述調節螺釘II安裝在內框架底面的右側上方位置,用于調節移動板在內框架內的最低下降位置及抓彈機構的最大張開程度。所述抓彈機構安裝在內框架的內部,上端位于導向條I與導向條II之間。用于完成工件抓取、工件并緊、工件張開及工件釋放。所述阻擋支架安裝在內框架的左側面。所述限位塊固定連接在機架設備上,與阻擋支架配合使用,用于調節抓彈機構在抓彈時內框架在外框架上的最低下降位置。所述滑動軌道用于裝置的整體移動。本專利技術的可調式抓取裝置結構緊湊,結構清晰合理,維護方便快捷,能夠自動實現 O. 38、9mm、5. 56,7. 62等多規格彈種的高速、柔性、自動化生產,將生產線上有一定間距的槍彈自動抓取,自動并緊到預調間距,并且自動按層碼放到包裝盒內。減少了人力資源成本, 有效的消除了安全隱患,提高了生產效率及產品的穩定性。本專利技術能夠實現槍彈高速自動裝盒包裝,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可調式抓取裝置的正視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可調式抓取裝置的側視圖;1.外框架2.外導向支撐柱I3.內框架4.內導向支撐柱I5.移動板6.調節螺釘I7.調節螺釘II8.導向條I9.導向條II10.氣缸11.水平導向軸I12.水平導向軸II13.抓彈機構14.阻擋支架15.限位塊16.滑動軌道17.緊定螺釘18.連接組件I19.移動銷軸I20.滾輪I21.滾輪II22.抓彈組件I23.滑塊24.固定銷軸25.連接桿I26.連接桿II27.替換塊28.空心桿I29.空心桿II30.彈簧I31.彈簧II32.吸盤安裝塊33.吸盤連接件34.真空吸盤35.連接組件VIII36.移動銷軸II37.抓彈組件II38.連接桿III39.移動銷軸III40.連接桿IV41.抓彈組件III42.連接桿V43.連接組件II44.移動銷軸IV。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說明。實施例I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可調式抓取裝置的正視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可調式抓取裝置的側視圖。在圖1、圖2中,本專利技術的可調式抓取裝置包括外框架I、外導向支撐柱I IV、內框架3、內導向支撐柱I IV、移動板5、調節螺釘I 6、調節螺釘II 7、導向條I 8、導向條II9、氣缸10、水平導向軸I 11、水平導向軸II 12、抓彈機構13、阻擋支架14、限位塊15、滑動軌道16。所述外框架I上安裝有外導向支撐柱I IV、滑動軌道16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調式抓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調式抓取裝置包括外框架(1)、外導向支撐柱Ⅰ~Ⅳ、內框架(3)、內導向支撐柱Ⅰ~Ⅳ、移動板(5)、調節螺釘Ⅰ(6)、調節螺釘Ⅱ(7)、導向條Ⅰ(8)、導向條Ⅱ(9)、氣缸(10)、水平導向軸Ⅰ(11)、水平導向軸Ⅱ(12)、抓彈機構(13)、阻擋支架(14)、限位塊(15)、滑動軌道(16);其連接關系是,所述外框架(1)上安裝有外導向支撐柱Ⅰ~Ⅳ、滑動軌道(16);內框架(3)安裝在外框架(1)內部,內框架(3)兩邊的側板分別穿過外導向支撐柱Ⅰ~Ⅱ及外導向支撐柱Ⅲ~Ⅳ,內框架(3)沿外導向支撐柱Ⅰ~Ⅳ在外框架(1)的內部上下運動;所述內導向支撐柱Ⅰ~Ⅳ安裝在內框架(3)的內部;所述移動板(5)水平安裝在內框架(3)的內部,并沿內導向支撐柱Ⅰ~Ⅳ上下運動;所述導向條Ⅰ(8)、導向條Ⅱ(9)分別安裝在移動板(5)下方的前后對稱位置上,與移動板(5)平行;所述水平導向軸Ⅰ(11)、水平導向軸Ⅱ(12)分別安裝在內框架(3)兩邊的側板之間,并與內框架(3)兩邊的側板相互垂直,水平導向軸Ⅰ(11)、水平導向軸Ⅱ(12)位于移動板(5)之下,呈上下平行分布;所述氣缸(10)安裝在外框架(1)的頂部,氣缸(10)的活塞與移動板(5)的上部相連;所述調節螺釘Ⅰ(6)安裝在內框架(3)頂面的右側下方位置;所述調節螺釘Ⅱ(7)安裝在內框架(3)底面的右側上方位置;所述抓彈機構(13)安裝在內框架(3)內部,上端位于導向條Ⅰ(8)與導向條Ⅱ(9)之間;所述阻擋支架(14)安裝在內框架(3)的左側面;所述限位塊(15)固定連接在機架設備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可調式抓取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調式抓取裝置包括外框架(I)、外導向支撐柱I IV、內框架(3)、內導向支撐柱I IV、移動板(5)、調節螺釘I (6)、調節螺釘II(7)、導向條I (8)、導向條II (9)、氣缸(10)、水平導向軸I (11)、水平導向軸II (12)、抓彈機構(13)、阻擋支架(14)、限位塊(15)、滑動軌道(16);其連接關系是,所述外框架(I)上安裝有外導向支撐柱I IV、滑動軌道(16);內框架(3)安裝在外框架(I)內部,內框架(3)兩邊的側板分別穿過外導向支撐柱I II及外導向支撐柱III IV,內框架(3)沿外導向支撐柱I IV在外框架(I)的內部上下運動;所述內導向支撐柱I IV安裝在內框架(3)的內部;所述移動板(5)水平安裝在內框架(3)的內部,并沿內導向支撐柱I IV上下運動; 所述導向條I (8)、導向條II (9)分別安裝在移動板(5)下方的前后對稱位置上,與移動板(5)平行; 所述水平導向軸I (11)、水平導向軸II (12)分別安裝在內框架(3)兩邊的側板之間,并與內框架(3)兩邊的側板相互垂直,水平導向軸I (11)、水平導向軸II (12)位于移動板(5)之下,呈上下平行分布; 所述氣缸(10)安裝在外框架(I)的頂部,氣缸(10)的活塞與移動板(5)的上部相連; 所述調節螺釘I (6)安裝在內框架(3)頂面...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雪晶,封冰,胡翔,李威,劉萍,張博,嚴中清,譚強俊,諸洪,曾云翔,吳斌,王國英,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省綿陽西南自動化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