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湯劑,它是以白術、當歸、白芍、黨參、橘皮和地膚子等10多味中草藥為原料。具有益氣養血,祛風止癢的功效。本發明專利技術是在傳統的中醫辨證治療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最新科研成果研制而成的。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湯劑。具有療效確切、安全方便、無毒副作用、價格低廉的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湯劑,是一種治療蕁麻疹以中草藥為原料的中藥湯劑。屬于中藥領域。
技術介紹
蕁麻疹是由于皮膚、黏膜小血管反應性擴張及滲透性增加而產生的一種局限性水腫反應。本病較常見,約15%-25%的人一生中至少發生過一次。蕁麻疹中醫稱為癮疹、風疹、赤疹、白疹、白游風、風丹等。俗稱鬼風疙瘩、風疹塊、風包等。如《證治準繩·風門》中說“夫邪客熱在于皮膚,遇風寒所傷則起癮疹,熱多則色赤,風多則色白,甚者癢痛,搔之則成瘡。”又如《外科大成·癮疹》“癮疹者,聲小粒魘于皮膚之中,憎寒發熱遍身瘙癢。經方勞汗當風,乃痤痱。熱微色赤,熱甚色黑。由痰熱在肺,治宜清肺降痰解表。” 蕁麻疹臨床表現為大小不等的局限性水腫性風團。風團顏色可呈鮮紅色、淡紅色、蒼白色或皮膚色,形態可呈圓形、橢圓形、環形或不規則形。風團可在數分鐘內突然發生,可在數分鐘到數小時內消失,不留任何痕跡,可此起彼復,反復發作。其臨床特征為迅速發生與消退,退后無痕跡,伴有劇癢。嚴重患者可伴有頭痛、頭暈、關節痛、腹痛、惡心、嘔吐、腹瀉、胸悶、心慌、聲音撕啞、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出現喉頭水腫、面色蒼白、心率加速、脈搏細弱、血壓下降、意識模糊等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臨床根據病程長短,一般把起病急,病程在三個月以內者稱為急性蕁麻疹,其發病急驟、風團數目較多,多伴有全身癥狀;風團反復發作超過三個月以上者稱為慢性蕁麻疹,其風團時多時少,但多數風團較少,全身癥狀較輕。蕁麻疹常見的病因有①食物如魚、蝦、蟹、雞蛋或牛奶等。②藥物青霉素、痢特靈、血清、疫苗等。③感染扁桃體炎、病毒性肝炎、腸道寄生蟲等。④動物及植物因素如吸入動物的皮屑、羽毛或花粉等。⑤物理及化學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及壓力等。⑥內臟和全身疾病及情緒緊張均可誘發本病。蕁麻疹除分為急性蕁麻疹和慢性蕁麻疹以外還有特殊類型蕁麻疹,(I)蛋白胨性蕁麻疹(急性蛋白過敏性蕁麻疹)。(2)寒冷性蕁麻疹又分為家族性寒冷性蕁麻疹和獲得性寒冷性蕁麻疹。(3)熱性蕁麻疹。(4)膽堿能性蕁麻疹。(5)日光性蕁麻疹。(6)壓迫性蕁麻疹。(7)水源性蕁麻疹。(8)血清病性蕁麻疹。(9)自身免疫性黃體酮性蕁麻疹。(10)血管性水腫(巨大性蕁麻疹)。(11)人工性蕁麻疹。急性蕁麻疹經數日或數周消退,原因較易追查,祛除病因后迅速消退。慢性蕁麻疹反復發作,常年不愈。病因復雜難以查明,給患者生活、精神上帶來很大痛苦與不便。當其急性發作時癥狀嚴重,可致窒息休克,危及生命。因此,有關預防減少慢性蕁麻疹復發的問題是目前臨床治療方面的難點。中醫治療急性蕁麻疹單用中藥治療即可取得良好的療效。臨床辨證以實證、熱證為主,常見證有風熱、血熱生風、腸胃濕熱等證型,風邪是最主要外因,治療以疏風止癢為主;分別配以辛涼解表、清熱涼血、清熱通腑導滯之藥。慢性蕁麻疹中醫辨證以虛證、瘀證為多。常見的證型有脾虛受寒,衛外不固;氣血虧虛;肝腎陰虧,虛風內生;氣滯血瘀;沖任失調等。治療分別以健脾益氣,散寒固表;益氣養血,疏風止癢;調補肝腎,養血熄風;活血化瘀^祛風止庫;調攝沖任為法。西醫認為蕁麻疹要預防其復發,首先當發現明確其病因,加以去除。但臨床上往往病因難以發現。故目前西醫治療大多是對癥治療。傳統的抗組胺藥有較強的中樞抑制能力易產生嗜睡等副作用,而新一代的抗組胺藥如阿司咪唑、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一般都不具有嗜睡等副作用,其近期療效較好,但遠期療效較差。這對慢性蕁麻疹的治療及減少其復發率來說,療效往往不夠理想。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在傳統的中醫辨證治療的基礎上結合現代最新科研成果研制而成的。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湯劑。具有療效確切、安全方便、無毒副作用、價格低廉的特點。本專利技術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 白術I. 5 6份生地I. O 4份獲茶I. O 4份 當歸I. 5 6份北沙參I. O 4份柴胡I. O 4份 白芍I. 5 6份白鮮皮I. O 4份橘皮O. I 2份 黨參I. O 4份地膚子O. I 2份防風O. I 2份 本專利技術的優選配方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白術2. 5 3. 5份生地I. 5 2. 5份茯苓I. 5 2. 5份 當歸2. 5 3. 5份北沙參I. 5 2. 5份柴胡I. 5 2. 5份 白芍2. 5 3. 5份白鮮皮I. 5 2. 5份橘皮O. 5 I. 5份 黨參I. 5 2. 5份地膚子O. 5 I. 5份防風O. 5 I. 5份 本專利技術的最佳配方各原料的重量配比是 白術3份生地2份茯苓2份 當歸3份北沙參2份柴胡2份 白芍3份白鮮皮2份橘皮I份 黨參2份地膚子I份防風I份 本專利技術中的藥物機理如下 白術藥性苦、甘,溫。歸脾、胃經。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可治療脾氣虛弱之乏力,食少腹脹,泄瀉,便秘,水飲內停之小便不利,水腫,痰飲眩暈,寒濕痹,身痛,氣虛自汗,胎動不安等。(《中藥大辭典》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第二版第945頁)。當歸性味甘、辛、溫。歸肝、心、脾經。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可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通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等。(季宇彬主編《抗癌中藥藥理與應用》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版第553頁)。白芍性味苦、酸、微寒。歸肝、脾經。具有平肝止痛、養血調經、斂陰止汗、抗菌、升血小板的功效。可治療脅肋疼痛、瀉痢腹痛、盜汗、陰虛發熱、月經不調、崩漏、帶下、頭痛眩暈、四肢攣痛、血虛萎黃等。(季宇彬主編《抗癌中藥藥理與應用》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版第432頁)。黨參性味甘、平。歸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功效。可治療脾肺虛弱,氣短心悸,食少便溏,虛喘咳嗽,內熱消渴。并配伍治骨肉瘤、白血病、絨毛膜上皮癌等惡性腫瘤、脫肛、子宮脫垂等。(季宇彬主編《抗癌中藥藥理與應用》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版第1031頁)。生地性味甘、寒。歸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可治療熱病舌絳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等。(季宇彬主編《抗癌中藥藥理與應用》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版第514頁)。北沙參藥性甘,涼。歸肺、胃經。具有養陰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可治療肺燥 干咳,虛勞嗽血,胃陰不足,津傷口干等。(《中藥大辭典》南京中醫藥大學編著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第二版第903頁)。白鮮皮性味苦、寒。歸脾、胃、膀胱經。具有清熱燥濕,祛風解毒的功效。可治療 濕熱瘡毒,黃水淋漓,濕疹,風疹,疥癬瘡癩,風濕熱痹,黃疸尿赤等。(國家藥典委員會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第83頁化學工業出版社)。茯苓性味甘、平、淡。歸心、肺、脾、腎經。具有滲濕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可治療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痰飲咳逆、腦悸、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健忘、遺精、淋濁、脾虛、停飲不食、脘悶、三陰瘧疾、發熱不愈、止虛亡陽等。(季宇彬主編《抗癌中藥藥理與應用》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版第898頁)。柴胡性味苦、微寒。歸肝、膽經。具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陽的功效。可治療寒熱往來、胸滿脅痛、耳聾、頭痛目眩、瘧疾、下痢脫肛、月經不調、子宮下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湯劑,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的:白術1.5~6份????生地1.0~4份????茯苓1.0~4份當歸1.5~6份????北沙參1.0~4份????柴胡1.0~4份白芍1.5~6份????白鮮皮1.0~4份????橘皮0.1~2份黨參1.0~4份????地膚子0.1~2份????防風0.1~2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湯劑,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藥制成的 白術I. 5 6份生地I. O 4份獲茶I. O 4份當歸I. 5 6份北沙參I. O 4份柴胡I. O 4份白芍I. 5 6份白鮮皮I. O 4份橘皮O. I 2份黨參I. O 4份地膚子O. I 2份防風O. I 2份。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治療蕁麻疹的中藥湯劑,其中各原料藥的重量配比是 白術2. 5 3. 5份生地I. 5 2. 5份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蘇兆楷,習溫瑜,
申請(專利權)人:青島漢河藥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