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治療經崩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第一步:生地黃8~12g、地榆炭6~9g、藕節6~9g、三七2~4g、焦梔子6~10g、茜草炭6~8g、白芍6~8g、何首烏6~9g、大棗6~8g、水煎服。第二步:黨參10~12g、當歸6~8g、大棗6~8g、西洋參6~9g、五味子2~4g、阿膠6~9g、益母草8~12g、鹿銜草4~6g、何首烏6~9g、桑葚子6~8g、熟地黃6~9g、枸杞子6~9g、茯神6~9g、山棗仁6~8g。中醫治療本病分兩步給藥法:第一步給予涼血止血、柔肝養血;第二步給予益氣補血、引血歸源為治則,療效快,治愈率高,無毒副作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治療經崩的中藥組合物。眾所周知,經崩,多見于子宮功能性出血。主要是指月經不正常,即內外生殖器無明顯器質性病變的不規則陰道出血,簡稱“功血”。中醫稱血熱崩漏。崩漏因血熱、脾虛、腎虛、血瘀等導致沖任損傷,不能約制經血 ,非時而下。量多如注者為崩,量少淋漓不盡者為漏,兩者常交替出現。中醫治療本病分兩步給藥法第一步給予涼血止血、柔肝養血;第二步給予益氣補血、引血歸源為治則,臨床上常根據不同癥型辨證施治。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技術上的不足,提供一種療效好、療程短,治療率高,成本低,無毒副作用的一種治療經崩的中藥組合物。為了上述目的,一種治療經崩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分兩步治療法,第一步(止血階段):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生地黃8 12g、地榆炭6 9g、藕節6 9g、三七2 4g、焦桅子6 10g、菌草炭6 8g、白茍6 8g、何首烏6 9g、大率6 Sg、水煎服。第二步(益氣補血、引血歸源階段)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黨參10 12g、當歸6 8g、大率6 8g、西洋參6 9g、五味子2 4g、阿膠6 9g、益母草8 12g、鹿銜草4 6g、何首烏6 9g、桑葚子6 8g、熟地黃6 9g、枸杞子6 9g、獲神6 9g、山率仁6 8g水煎服。本專利技術中藥第一步治療中的生地黃味甘,性寒。歸心、肝、腎經。功能主治清熱生津,涼血,止血。主治陰虛發熱,消渴,吐血,衄血,血崩,月經不調,胎動不安,陰傷便秘。用于血熱妄行之多種出血證。《綱目》:能止咳血,唾血,血淋,溺血,下血,血痢,血崩。地榆炭,其性涼清熱,味苦沉降,直達下焦,治血熱妄行之證,專清下焦血熱,用于便血、尿血,崩漏。藕節性平、味甘澀,藥用可以縮短出血時間,有止血散淤之效,治子宮出血……。.《滇南本草》治婦人血崩,冷濁。茜草炭性寒入血分,能涼血止血,且能化瘀。凡血熱妄行之出血證均可選用,兼瘀者尤宜。焦桅子味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熱,瀉火,涼血。可瀉三焦之火。置鍋內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涼。白芍味苦酸,性涼。入肝、脾經。功能主治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現代研究,具有保肝、抗炎、增強免疫的作用。《日華子本草》治風、補勞,主女人一切病。配何首烏、大棗,可增強柔肝養血作用。大棗味甘,性溫。歸脾、胃經。功能主治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以上藥物配伍可起到涼血止血、柔肝養血控制病情的效果。 本專利技術中藥第二步治療中的黨參味甘,性平。歸脾經、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之功效。現代研究,黨參含多種糖類、酚類、留醇、揮發油、黃芩素葡萄糖甙、皂甙及微量生物堿,具有增強免疫力、擴張血管、降壓、改善微循環、增強造血功能等作用。配當歸補氣、補血,配山棗仁補心。西洋參味甘、微苦,涼。歸心、肺、腎經。功能主治補氣養陰,清熱生津。用于氣虛陰虧,內熱,咳喘痰血,虛熱煩倦,消渴,口燥咽干。《本草再新》治肺火旺,咳嗽痰多,氣虛呵喘,失血,勞傷,固精安神,生產諸虛。現代研究,具有抗疲勞、抗氧化、抗應激的作用。五味子性溫、酸、味甘。歸肺、心、腎經。功能與主治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本經》:主益氣,咳逆上氣,勞傷羸度,補不足,強陰。現代研究,具有保護及增強心臟機能、增進智能健全、抗防自由基侵害作用。阿膠味甘,性平。歸肺、肝、腎經。功能與主治補血,止血,滋陰潤燥。益母草味辛苦、涼。活血、祛淤、調經、消水。治療月經不調,瘀血腹痛,崩中漏下,癰腫瘡瘍。《綱目》活血,破血,調經,解毒。治胎漏產難,胎衣不下,血暈,血風,血痛,崩中漏下。何首烏味苦、甘、澀,性微溫。歸肝,腎經。功能與主治養血滋陰、潤腸通便、祛風、解毒。主治血虛頭昏目眩、心悸、失眠、肝腎陰虛之腰膝酸軟。現代研究,具有促進造血功能、增強免疫功能、保肝、影響內分泌的功能。鹿銜草味甘苦,溫。功能主治補虛,益腎,祛風除濕,活血調經,治虛弱咳嗽,勞傷吐血,風濕關節痛,崩漏,外傷出血。桑葚子味甘,性寒。功能滋陰補血,生津,潤腸。用于久病體虛,肝腎陰虧,腰膝酸軟,目暗耳鳴,關節不利,腸燥便秘,津虧血少。與何首烏相配可增強效果。熟地黃味甘,性溫。歸肝、腎經。功能與主治補血滋潤;益精填髓。用于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崩不止、肝腎陰虧、潮熱盜汗、遺精陽痿、崩漏下血。枸杞子味甘,性平。歸肝、腎、肺經。功能與主治養肝、滋腎、潤肺。現代研究,具有保肝、補腎的作用。茯神味甘淡,性平。功能主治益氣滋腎,養心安神。 山棗仁味甘、酸,性平。能滋養心肝,安神,斂汗。用于陰血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體虛多汗。以上藥物想配伍具有益氣補血、引血歸源的功效。 以上兩步治療法的藥物配伍、相得益彰,共奏治療經崩的效果。本專利技術遵循中醫的處方原則,分兩步治療法,水煎服用,經多年臨床應用驗證,有效率100%,治愈率98%以上,無毒副作用。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實施例I : 一種治療經崩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分兩步治療法,第一步(止血階段)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制成地黃8 12g、地榆炭6 9g、藕節6 9g、三七2 4g、焦桅子6 10g、菌草炭6 8g、白茍6 8g、大率6 8g、鹿銜草4 水煎服。第二步(益氣補血、引血歸源階段)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黨參100 12g、當歸6 8g、大率6 8g、西洋參6 9g、五味子2 4g、阿膠6 9g、益母草8 12g、鹿銜草4 6g、何首烏6 9g、熟地黃6 9g、枸杞子6 9g、獲神6 9g、山率仁6 8g水煎服。實施例2 :—種治療經崩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分兩步治療法,第一步(止血階段)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制成地黃12g、地榆炭8g、藕節9g、三七2g、焦桅子9g、茜草炭6g、白芍Sg、大棗6g水煎服。第二步(益氣補血、引血歸源階段)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黨參10g、當歸6g、大率8g、西洋參6g、五味子3g、阿膠9g、益母草8g、鹿銜草4g、何首烏6g、熟地黃9g、枸杞子9g、獲神6g、山率仁6g水煎服。臨床療效總結一、一般資料本方多年來在臨床應用廣泛,治療62例患者,療效頻佳。二、診斷標準血熱內擾經血量多,或淋漓不凈,色深紅或紫紅,質粘稠,夾有少量血塊。面赤頭暈,煩躁易怒,口干喜飲,便秘尿赤。舌質紅,苔黃,脈弦數或滑數。大量出血可導致氣不攝血即經血量多,或淋漓不凈,色淡質稀。神疲懶言,面色萎黃,動則氣促,頭暈心悸,納呆便溏。舌質淡胖或邊有齒印,舌苔薄潤,脈芤或細無力。三、原料藥物制備將第一階段的原料藥中的地榆炭,制法是將地榆飲片置于鍋內,用大火加熱,炒至藥物表面呈現焦黑色,內部焦褐色時取出,放涼即可;茜草炭、焦桅子制法取凈茜草、桅子碾碎,置熱鍋中,用中火炒焦,表面為黃棕色或棕褐色,放地上去火氣,放涼備用。然后將各階段的原料藥分別水煎服。服藥方法成人每日I劑、每劑煎200ml,早、晚分服。四、療效判斷標準痊愈經量、經期、周期恢復正常,能維持3個月經周期以上。好轉經量、經期、周期雖恢復正常,但不能維持3個月經周期。或經量減少,或經期縮短。 無效陰道流血無變化。五、治療效果本專利技術多年來在臨床應用,有效率在100%,治愈率在98%以上。六、典型病例I、李XX,女,27歲,2009年12月就診。主訴月經提前I周,月經量大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經崩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藥物制成:第一步:生地黃8~12g、地榆炭6~9g、藕節6~9g、三七2~4g、焦梔子6~10g、茜草炭6~8g、白芍6~8g、何首烏6~9g、大棗6~8g、水煎服。第二步:黨參10~12g、當歸6~8g、大棗6~8g、西洋參6~9g、五味子2~4g、阿膠6~9g、益母草8~12g、鹿銜草4~6g、何首烏6~9g、桑葚子6~8g、熟地黃6~9g、枸杞子6~9g、茯神6~9g、山棗仁6~8g。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娜,尚紅美,
申請(專利權)人:張娜,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