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立式電子元件運送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指一種小型鏈夾傳送組件,包括傳送鏈及鏈夾單元,所述鏈夾單元包括鏈夾本體、左夾片和右夾片,左夾片和右夾片的上端部與鏈夾本體活動鉸接,左夾片和右夾片之間設置有插裝座,所述插裝座為楔形支撐塊,所述左夾片和右夾片的內側均設置有楔形凸塊,左夾片和右夾片靠攏時,一個楔形凸塊的后半部與楔形支撐塊的一個側邊抵靠,另一個楔形凸塊的后半部與楔形支撐塊的另一個側邊抵靠。由于所述楔形支撐塊呈楔形結構,楔形支撐塊的兩個側面分別與電子元件的兩個引腳抵接,從而引導電子元件準確地嵌設于鏈夾單元上,從而提高了鏈夾單元的上料準確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立式電子元件運送設備
,尤其是指一種小型鏈夾傳送組件。
技術介紹
隨著電子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產品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PCB電路板是電子產品的重要設備,立式插件機是將各種立式元件插裝到PCB電路板指定位置的加工設備。在立式插件機的加工過程中,一般是先將帶有立式元件的元件編帶輸送至站位裝置進行分料處理,然后將其嵌入到鏈夾上,再由其它裝置將其運送到PCB板的上方進行定位,然后夾料裝置下移,將立式元件準確地插入PCB電路板預設的線腳插孔內,然后夾料裝置復位,以便于夾取新的電子元件,進行下一次的插件加工,已經插裝好的電子元件留在PCB電路板上,并 隨PCB電路板一起運行至下一位置,以進行焊接加固等操作。鏈夾一般是裝設在運送鏈條上,鏈條運轉時帶動鏈夾移動,從而實現鏈夾的運送功能,站位裝置的作用是將散裝的立式電子元件插裝到鏈夾上的機構,但在插裝上料過程中,由于鏈夾的位置很難剛好停留在站位裝置的指定插裝位置,當站位裝置進行插裝時,若鏈夾沒有剛好停留在設定的指定位置,從而導致鏈夾與站位裝置的插片發生碰撞,極易造成鏈夾的損壞,影響設備的實用壽命,降低設備的生產效率。此外,現有的鏈夾不能對引腳距離為3. 5mm的電子元件進行夾持,難以滿足插件機的供料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在站位裝置進行插裝時上料準確,并能對引腳距離為3. 5mm的電子元件進行夾持運送的小型鏈夾傳送組件。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小型鏈夾傳送組件,包括傳送鏈及裝設于傳送鏈的鏈夾單元,所述鏈夾單元包括鏈夾本體、左夾片和右夾片,左夾片和右夾片的上端部與鏈夾本體活動鉸接,左夾片和右夾片之間設置有插裝座,所述插裝座為楔形支撐塊,所述左夾片和右夾片的內側均設置有楔形凸塊,左夾片和右夾片靠攏時,一個楔形凸塊的后半部與楔形支撐塊的一個側邊抵靠,另一個楔形凸塊的后半部與楔形支撐塊的另一個側邊抵靠。其中,所述楔形支撐塊的兩側均設置有定位凸塊,兩個定位凸塊之間的距離為3.2mm 3. 8mm0其中,所述傳送鏈包括若干個鏈節、鏈軸和鏈片,鏈節的兩端部均套設有一個鏈軸,鏈片的兩端設有圓孔,相鄰的兩個鏈軸分別套接在鏈片的兩個圓孔內。其中,所述鏈夾本體開設有套接長孔及復位長孔,套接長孔套裝于一個鏈軸上,復位長孔套裝于與該鏈軸相鄰的另一個鏈軸上,復位長孔內裝設有復位彈簧,該復位彈簧的一端與復位長孔內的鏈軸抵接,該復位彈簧的另一端與該復位長孔的一端抵接。其中,還包括鏈夾卡簧,該鏈夾卡簧的一端部開設有缺口槽,鏈夾卡簧的另一端部開設有卡接孔,所述鏈軸的上端部開設有環槽,該卡接孔的一端寬度大于所述鏈軸的直徑,卡接孔的另一端的寬度小于鏈軸的直徑大于環槽的直徑,一個鏈軸的環槽嵌設于卡接孔內,與該鏈軸相鄰的另一個鏈軸的環槽嵌設于所述缺口槽內。其中,所述缺口槽的寬度小于鏈軸的直徑大于環槽的直徑,該缺口槽的開口處寬度小于環槽的直徑。其中,所述鏈夾本體裝設有兩個夾緊彈簧,一個夾緊彈簧的兩端分別與左夾片和鏈夾本體抵接,另一個夾緊彈簧的兩端分別與右夾片和鏈夾本體抵接。其中,所述左夾片和右夾片的外側均設置有定位銷,所述鏈夾本體開設有定位孔,所述夾緊彈簧的一端套裝于定位銷,夾緊彈簧的另一端插裝于定位孔中。 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小型鏈夾傳送組件,當電子元件被占位裝置推送至所述鏈夾單元時,電子元件的兩個引腳架設于所述楔形支撐塊的兩 側,兩個楔形凸塊分別與兩個引腳抵接,以防止電子元件從楔形支撐塊上脫落。當電子元件靠近楔形支撐塊時,由于所述楔形支撐塊呈楔形結構,楔形支撐塊的兩個側面分別與電子元件的兩個引腳抵接,從而引導電子元件準確地嵌設于鏈夾單元上,從而提高了鏈夾單元的上料準確性。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鏈夾單元的立體結構分解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鏈夾單元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了便于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下面結合實施例與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方式提及的內容并非對本技術的限定。如圖I至圖3所示,一種小型鏈夾傳送組件,包括傳送鏈及裝設于傳送鏈的鏈夾單元,所述鏈夾單元包括鏈夾本體I、左夾片2和右夾片3,左夾片2和右夾片3的上端部與鏈夾本體I活動鉸接,左夾片2和右夾片3之間設置有插裝座,所述插裝座為楔形支撐塊4,所述左夾片2和右夾片3的內側均設置有楔形凸塊5,左夾片2和右夾片3靠攏時,一個楔形凸塊5的后半部與楔形支撐塊4的一個側邊抵靠,另一個楔形凸塊5的后半部與楔形支撐塊4的另一個側邊抵靠。本技術的鏈夾單元中楔形支撐塊4的大小與引腳距離為3. 5_的電子元件相適應。當電子元件被占位裝置推送至所述鏈夾單元時,電子元件的兩個引腳架設于所述楔形支撐塊4的兩側,兩個楔形凸塊5分別與兩個引腳抵接,以防止電子元件從楔形支撐塊4上脫落。當電子元件靠近楔形支撐塊4時,由于所述楔形支撐塊4呈楔形結構,楔形支撐塊4的兩個側面分別與電子元件的兩個引腳抵接,從而引導電子元件準確地嵌設于鏈夾單元上,從而提高了鏈夾單元的上料準確性。 優選的實施方式是所述楔形支撐塊4的兩側均設置有定位凸塊6,兩個定位凸塊6之間的距離a為3. 5mm,當電子元件被推送至楔形支撐塊4上時,定位凸塊6與電子元件的引腳抵靠,以防止電子元件前后移動。當然,兩個定位凸塊6之間的距離a還可以為3. 5mm、3. 8mm或3. 2mm 3. 8mm之間的其它數值,根據電子元件的兩個引腳之間的距離具體設定即可。本實施例的所述傳送鏈包括若干個鏈節7、鏈軸8和鏈片9,鏈節7的兩端部均套設有一個鏈軸8,鏈片9的兩端設有圓孔,相鄰的兩個鏈軸8分別套接在鏈片9的兩個圓孔內。具體的,所述鏈夾本體I開設有套接長孔10及復位長孔11,套接長孔10套裝于一個鏈軸8上,復位長孔11套裝于與該鏈軸8相鄰的另一個鏈軸8上,復位長孔11內裝設有復位彈簧12,該復位彈簧12的一端與復位長孔11內的鏈軸8抵接,該復位彈簧12的另一端與該復位長孔11的一端抵接。由于套接長孔10和復位長孔11的設置,鏈軸8可以在套接長孔10和復位長孔11內滑動,從而使所述鏈夾單元可以相對于傳送鏈左右移動,插裝上料時,當站位裝置的插片與鏈夾單元接觸時,由于插片的推擠作用,鏈夾單元做適當的左右移動,從而移動到插片的指定插裝位置,避免鏈夾與站位裝置的插片發生碰撞而損壞鏈夾;當插裝上料動作結束后, 插片與所述鏈夾單元分離,鏈夾單元在復位彈簧12的作用下復回原位,隨后,鏈條繼續運轉,將鏈夾單元運送至機頭部分,以便于插件機的下料和插裝動作。此外,由于鏈軸8可以在復位長孔11內可以進行適當的左右移動,從而對傳送鏈的相鄰的兩個鏈軸8之間的距離沒有嚴格的限制,故所述鏈夾單元可以適用于多種不同規格的傳送鏈,安裝難度大大降低,實用性強。本實施例還包括鏈夾卡簧13,該鏈夾卡簧13的一端部開設有缺口槽14,鏈夾卡簧13的另一端部開設有卡接孔15,所述鏈軸8的上端部開設有環槽16,該卡接孔15的一端寬度大于所述鏈軸8的直徑,卡接孔15的另一端的寬度小于鏈軸8的直徑大于環槽16的直徑,一個鏈軸8的環槽16嵌設于卡接孔15內,與該鏈軸8相鄰的另一個鏈軸8的環槽16嵌設于所述缺口槽14內。鏈夾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小型鏈夾傳送組件,包括傳送鏈及裝設于傳送鏈的鏈夾單元,所述鏈夾單元包括鏈夾本體(1)、左夾片(2)和右夾片(3),左夾片(2)和右夾片(3)的上端部與鏈夾本體(1)活動鉸接,左夾片(2)和右夾片(3)之間設置有插裝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裝座為楔形支撐塊(4),所述左夾片(2)和右夾片(3)的內側均設置有楔形凸塊(5),左夾片(2)和右夾片(3)靠攏時,一個楔形凸塊(5)的后半部與楔形支撐塊(4)的一個側邊抵靠,另一個楔形凸塊(5)的后半部與楔形支撐塊(4)的另一個側邊抵靠。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楊壽,鐘紅海,王媛秀,鐘承文,曾翔清,陳卓標,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市新澤谷機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