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主令控制器的換向機構,它由上架板(1)、A型軸承座(2)、中架板(3)、C型軸承座(4)、換向裝置(5)組成;該換向機構安裝在主令控制器中,實現了主令控制器體積小、操作手感輕、傳動部分簡單,觸頭通斷干脆,系統控制精度高,使用壽命長,工作性能穩定。(*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主令控制器的換向機構。
技術介紹
主令控制器廣泛應用于工程起重機械電氣控制系統中,屬電氣控制系統核心部分;原國內行業使用的主令控制器存在體積 大、操作力大、傳動部分繁瑣,觸頭通斷不干脆,系統控制精度低,使用壽命短,工作性能不穩定等缺陷;其中的每一個部件的構造都非常重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主令控制器的換向機構;本技術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其專利技術目的的一種主令控制器的換向機構,它由上架板I、A型軸承座2、中架板3、C型軸承座4、換向裝置5組成;A型軸承座2的上下兩邊通過絲桿分別與上架板I、中架板3連接;C型軸承座4的上下兩邊通過絲桿分別與上架板I、中架板3連接;換向裝置5安裝在上架板I、中架板3之間。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本技術較好的實現了其專利技術目的,本換向機構安裝在主令控制器中,實現了主令控制器體積小、操作手感輕、傳動部分簡單,觸頭通斷干脆,系統控制精度高,使用壽命長,工作性能穩定。附圖說明附圖I是本技術標記的整體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本技術標記I的結構示意圖。附圖3是本技術標記2的結構示意圖。附圖4是本技術標記3的結構示意圖。附圖5是本技術標記12的上平面示意圖。附圖6是本技術標記12的下平面示意圖。附圖7是本技術標記14的結構示意圖。附圖8是本技術標記4的分解結構示意圖。附圖9是本技術標記22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0是本技術標記23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1是本技術標記25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2是本技術標記26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3是本技術標記27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4是本技術標記5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5是本技術標記42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6是本技術標記47的上平面示意圖。附圖17是本技術標記44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8是本技術標記51的上平面示意圖。附圖19是本技術標記43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
技術實現思路
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I : 由附圖可知,一種主令控制器的換向機構,它由上架板I、A型軸承座2、中架板3、C型軸承座4、換向裝置5組成;A型軸承座2的上下兩邊通過絲桿分別與上架板I、中架板3連接;C型軸承座4的上下兩邊通過絲桿分別與上架板I、中架板3連接;換向裝置5安裝在上架板I、中架板3之間。本技術所述的上架板I是指鋼制方形安裝板;其上設有A型軸承座上安裝孔6、C型軸承座上安裝孔7、防塵罩固定圈8 ;其結構如附圖2所示,其安裝位置如附圖I中標記I所示。本技術所述的A型軸承座2是指特制專用軸承座,其上設有A型軸承座絲桿孔9、定檔鋼珠10、曲軸軸承11 ;其結構如附圖3所示,其安裝位置如附圖I中標記2所示。本技術所述的中架板3是指它由中安裝板12、傘形齒輪13、內操縱桿鎖定塊14組成;其結構如附圖4所示,其安裝位置如附圖I中標記3所示。本技術所述的C型軸承座4是指特制專用軸承座,它由安裝盒22、凸輪板23、C型軸承座曲軸軸承24、復位裝置25、定檔板26、C型軸承座蓋板27組成;其結構如附圖5所示,其安裝位置如附圖I中標記4所示。本技術所述的換向裝置5是指傳遞手動指令的雙軸裝置;它由上換向裝置42、曲軸傳動塊43、下換向裝置44組成;其結構如附圖14所示,其安裝位置如附圖I中標記5所示。本技術所述的A型軸承座上安裝孔6是指設計在上架板I上的絲桿孔;其作用是供A型軸承座2的頂部固定安裝;其設計位置如附圖2中標記6所示。本技術所述的C型軸承座上安裝孔7是指設計在上架板I上的絲桿孔;其作用是供C型軸承座4的頂部固定安裝;其設計位置如附圖2中標記7所示。本技術所述的防塵罩固定圈8是指設計在上架板I上的大圓孔,與主令控制器的操縱機構的防塵罩的底部為配套設計;其作用是供防塵罩的底部固定;其設計位置如附圖2中標記8所示。 本技術所述的A型軸承座絲桿孔9是指設計在A型軸承座2上的絲桿孔,其作用是供A型軸承座2固定安裝;其設計位置如附圖3中標記9所示。本技術所述的定檔鋼珠10是指設計在A型軸承座2上的圓形鋼珠;起校準檔位的作用;其設計位置如附圖3中標記10所示。本技術所述的曲軸軸承11是指設計在A型軸承座2上的軸承;其作用是供曲軸的一頭固定;其設計位置如附圖3中標記11所示。本技術所述的中安裝板12是指鋼制方形安裝板;其上設有A型軸承座下安裝孔15、固定座安裝孔16、方形軸軸承套安裝孔17、C型軸承座下安裝孔18 ;其結構如附圖5所示。本技術所述的傘形齒輪13是指設計在中架板3上的傘形齒輪;起傳遞指令的作用;其安裝位置如附圖4中標記13所示。本技術所述的內操縱桿鎖定塊14是指設計在中架板3上的綱塊,其上設有內操縱桿鎖定孔21 ;其結構如附圖7所示,其安裝位置如附圖4中標記14所示。本技術所述的A型軸承座下安裝孔15是指設計在中安裝板12上的絲桿孔;其作用是供A型軸承座2的底部固定安裝;其設計位置如附圖5中標記15所示。本技術所述的固定座安裝孔16是指設計在中安裝板12上的絲桿孔;其作用是供觸點安裝板上固定座19固定安裝;其設計位置如附圖5中標記16所示。本技術所述的方形軸軸承套安裝孔17是指設計在中安裝板12上的圓孔;其作用是供方形軸上軸承套20安裝;其設計位置如附圖5中標記17所示。本技術所述的C型軸承座下安裝孔18是指設計在中安裝板12上的絲桿孔; 其作用是供C型軸承座4的底部固定安裝;其設計位置如附圖5中標記18所示。本技術所述的觸點安裝板上固定座19是指工程塑料制的方條形固定座;其作用是供主令控制器的執行機構的觸點安裝板的頂部固定;其安裝位置如附圖6中標記19所示。本技術所述的方形軸上軸承套20是指方形軸的上軸承套;其作用是供主令控制器的執行機構的左方形安裝軸、右方形安裝軸的頂部安裝;其安裝位置如附圖6中標記20所示。本技術所述的內操縱桿鎖定孔21是指設計在內操縱桿鎖定塊14上的圓孔;其作用是鎖定主令控制器的操縱機構的內操縱桿;其設計位置如附圖7中標記21所示。本技術所述的安裝盒22是指:ABS工程塑料制的方行安裝盒,是C型軸承座4的一部分,其上設有曲軸軸承孔28、安裝盒絲桿孔29、定檔板安裝孔30、蓋板安裝孔31、復位裝置軸孔32 ;其結構如附圖9所示。本技術所述的凸輪板23是指鋼制定檔板,是C型軸承座4的一部分;其上設有凸輪板安裝孔33、定檔槽34;其限制檔位的作用;其結構如附圖10所示,其安裝位置如附圖8中標記23所示。本技術所述的C型軸承座曲軸軸承24是指鋼制軸承,是C型軸承座4的一部分;其作用是供曲軸固定;其設計位置如附圖8中標記24所示。本技術所述的復位裝置25是指彈力復位裝置,是C型軸承座4的一部分,它由復位滾輪35、滑塊36、復位彈簧37、定位螺釘38、定位螺母39組成;其作用是復位凸輪板23;其安裝位置如附圖8中標記25所示。本技術所述的定檔板26是指鋼制條形板,是C型軸承座4的一部分;其與凸輪板23上的定檔槽34為配套作用;其安裝位置如附圖8中標記26所示。本技術所述的C型軸承座蓋板27是指鋼制蓋板;其上設有蓋板絲桿孔41 ;其作用是保護安裝盒22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主令控制器的換向機構,它由上架板(1)、A型軸承座(2)、中架板(3)、C型軸承座(4)、換向裝置(5)組成;其特征是A型軸承座(2)的上下兩邊通過絲桿分別與上架板(1)、中架板(3)連接;C型軸承座(4)的上下兩邊通過絲桿分別與上架板(1)、中架板(3)連接;換向裝置(5)安裝在上架板(1)、中架板(3)之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國鋒,祝和云,徐少毫,祝斌生,劉異,
申請(專利權)人:湖南華高成套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