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機電雙控式主令控制器,它由操縱機構(1)、執行機構(2)組成,執行機構(2)設計在操縱機構(1)的下部。該主令控制器體積小、操作手感輕、傳動部分簡單,觸頭通斷干脆,系統控制精度高,使用壽命長,工作性能穩定,并且可以機電雙項自鎖,雙控操作提高了安全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機電雙控式主令控制器。
技術介紹
主令控制器廣泛應用于工程起重機械電氣控制系統中,屬電氣控制系統核心部分;原國內行業使用的主令控制器存在體積大、操作力大、傳動部分繁瑣,觸頭通斷不干脆,系統控制精度低,使用壽命短,工作性能不穩定等缺陷,并且多為單項自鎖,安全性能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機電雙控式主令控制器;·本技術是采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其專利技術目的的一種機電雙控式主令控制器,它由操縱機構I、執行機構2組成;執行機構2設計在操縱機構I的下部。本技術為實現靈活控制功能,設有操縱機構I ;操縱機構I由手柄上蓋1-1、手柄彈簧1_2、零位鎖定板1-3、手柄下蓋1-4、帶柄轉子1-5、外操縱桿1-6、蓋板1-7、回位搖臂1-8、凸輪A1-9、凸輪墊1-10、凸輪B1-11、擋位片1_12、凸輪C1-13、復位彈簧1_14、復位彈簧套1-15、自鎖蓋1-16組成;手柄彈簧1-2安裝在手柄上蓋1-1內;零位鎖定板1-3安裝在手柄下蓋1-4內;手柄上蓋1-1與手柄下蓋1-4連接設計在帶柄轉子1-5的上部;外操縱桿1-6、蓋板1-7、自鎖蓋1-16套在帶柄轉子1-5的中部;回位搖臂1-8、凸輪A1-9、凸輪墊1-10、凸輪B1-11、擋位片1-12、凸輪C1-13、復位彈簧1_14、復位彈簧套1_15安裝在帶柄轉子1-5的下部。本技術為實現靈活執行操作指令的功能,設有執行機構2 ;執行機構2由機架2-1、附加觸頭座2-2、擋位彈簧壓板2-3、觸點滾輪2-4、觸點盒安裝板2_5、擋位跳銷2_6、支撐桿2-7、自鎖杠桿2-8組成;機架2-1通過支撐桿2-7與觸點盒安裝板2_5連接;附加觸頭座2-2設計在機架2-1、觸點盒安裝板2-5之間;擋位彈簧壓板2-3安裝在觸點盒安裝板2-5底部;觸點滾輪2-4、擋位跳銷2-6安裝在觸點盒安裝板2-5上;自鎖杠桿2_8安裝在機架2-1上。由于采用了以上技術方案,本技術較好的實現了其專利技術目的,本主令控制器體積小、操作手感輕、傳動部分簡單,觸頭通斷干脆,系統控制精度高,使用壽命長,工作性能穩定,并且可以機電雙項自鎖,雙控操作提高了安全性。附圖說明附圖I是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本技術標記I的結構示意圖。附圖3是本技術標記1-1的結構示意圖。附圖4是本技術標記1-1的下平面示意圖。附圖5是本技術標記1-3的結構示意圖。附圖6是本技術標記1-4的結構示意圖。附圖7是本技術標記1-5的結構示意圖。附圖8是本技術標記1-6的結構示意圖。附圖9是本技術標記1-7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0是本技術標記1-8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1是本技術標記1-9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2是本技術標記1-10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3是本技術標記1-11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4是本技術標記1-12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5是本技術標記1-13的上平面示意圖。附圖16是本技術標記1-14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7是本技術標記1-15的結構示意圖。附圖18是本技術標記1-16的上平面示意圖。附圖19是本技術標記2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0是本技術標記2-1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1是本技術標記2-2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2是本技術標記2-2的上平面示意圖。附圖23是本技術標記2-3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4是本技術標記2-4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5是本技術標記2-5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6是本技術標記2-5的上平面示意圖。附圖27是本技術標記2-6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8是本技術標記2-7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9是本技術標記2-8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
技術實現思路
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I :由附圖可知,一種機電雙控式主令控制器,它由操縱機構I、執行機構2組成;執行機構2設計在操縱機構I的下部。本技術所述的操縱機構I是指手動控制發送命令的機構;它由手柄上蓋1_1、手柄彈簧1_2、零位鎖定板1-3、手柄下蓋1-4、帶柄轉子1-5、外操縱桿1-6、蓋板1_7、回位搖臂1-8、凸輪A1-9、凸輪墊1-10、凸輪B1-11、擋位片1_12、凸輪C1-13、復位彈簧1-14、復位彈簧套1-15、自鎖蓋1-16組成;其結構如附圖2所示,其安裝位置如附圖I中標記I所示。本技術所述的執行機構2是指執行操縱機構I發送命令的機構;它由機架2-1、附加觸頭座2-2、擋位彈簧壓板2-3、觸點滾輪2-4、觸點盒安裝板2_5、擋位跳銷2_6、支撐桿2-7、自鎖杠桿2-8組成;其結構如附圖19所示,其安裝位置如附圖I中標記2所示。實施例2 本技術為實現靈活控制功能,設有操縱機構I ;操縱機構I由手柄上蓋1-1、手柄彈簧1_2、零位鎖定板1-3、手柄下蓋1-4、帶柄轉子1-5、外操縱桿1-6、蓋板1-7、回位搖臂1-8、凸輪A1-9、凸輪墊1-10、凸輪B1-11、擋位片1_12、凸輪C1-13、復位彈簧1_14、復位彈簧套1-15、自鎖蓋1-16組成;手柄彈簧1-2安裝在手柄上蓋1-1內;零位鎖定板1-3安裝在手柄下蓋1-4內;手柄上蓋1-1與手柄下蓋1-4連接設計在帶柄轉子1-5的上部;外操縱桿1-6、蓋板1-7、自鎖蓋1-16套在帶柄轉子1-5的中部;回位搖臂1-8、凸輪A1-9、凸輪墊1-10、凸輪B1-11、擋位片1-12、凸輪C1-13、復位彈簧1_14、復位彈簧套1_15安裝在帶柄轉子1-5的下部。本技術所述的手柄上蓋1-1是指聚碳酯材料手柄上蓋;其上設有手柄彈簧安裝槽1-17、帶柄轉子固定螺帽1-18 ;其結構如附圖3、4所示,其設計位置如附圖2中標記 1-1所示。本技術所述的手柄彈簧1-2是指鋼制彈簧;其作用是供手柄下蓋1-4復位;其設計位置如附圖2中標記1-2所示。本技術所述的零位鎖定板1-3是指鋼制鎖定板;其上設有零位鎖定板的軸孔1-19 ;其作用是卡住手柄下蓋1-4控制外操縱桿1-6完成機械自鎖;其結構如附圖5所示,其設計位置如附圖2中標記1-3所示。本技術所述的是手柄下蓋1-4指聚碳酯材料手柄下蓋;其上設有零位鎖定板卡槽1-20、手柄下蓋的軸孔1-21 ;其結構如附圖6所示,其設計位置如附圖2中標記1-4所示。本技術所述的帶柄轉子1-5是指鋼制安裝軸;其上設有內操縱桿1-22、帶柄轉子的中心軸軸孔1-23、帶柄轉子的固定孔1-24、帶柄轉子的安裝孔1-25 ;其作用是傳遞手動命令;其結構如附圖7所示,其設計位置如附圖2中標記1-5所示。本技術所述的外操縱桿1-6是指不銹鋼空心圓桿;其上設有外操縱桿的軸孔1-26 ;其作用是通過升降,配合自鎖蓋1-16的卡緊與松開控制帶柄轉子1-5,完成機械自鎖的開閉;其結構如附圖8所示,其設計位置如附圖2中標記1-6所示。本技術所述的蓋板1-7是指不銹鋼蓋板;其上設有蓋板的軸孔1-27 ;其結構如附圖9所示,其設計位置如附圖2中標記1-7所示。本技術所述的回位搖臂1-8是指鋼制安裝板;其上設有回位搖臂的安裝孔1-28 ;其作用是幫助操縱機構I動作后回位;其結構如附圖10所示,其設計位置如附圖2中標記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機電雙控式主令控制器,它由操縱機構(1)、執行機構(2)組成;其特征是執行機構(2)設計在操縱機構(1)的下部。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國鋒,祝和云,徐少毫,祝斌生,劉異,
申請(專利權)人:湖南華高成套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