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全自動套腳成型機用轉向、套管、成型機構,其包括:機臺以及順序安裝于機臺上的轉向機構、套管機構、成型機構;套管機構包括:用于夾持電容并可移動的定位座及用于對定位座夾持的電容引腳進行套管的套管裝置,該套管裝置中下料孔的末端與定位座夾持的電容引腳相對應;轉向機構安裝于調整機構與套管機構之間,令電容通過該轉向機構穩定的傳送至套管機構的定位座中;成型機構包括:支撐座、安裝于支撐座中并用于對電容引腳進行限位的限位裝置及用于對電容引腳進行折彎的折彎裝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緊湊,生產效率極高,能夠有效地節省人力、物力,降低生產成本。另外,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對電容引腳彎折,有利于保持電容的性能和質量。(*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機械設備
,特指一種能夠一次性完成對電容調整,且對電容引腳進行套管的全自動套腳成型機用轉向、套管、成型機構,該全自動套腳成型機用轉向、套管、成型機構能夠有效地節省人力、物力,降低生產成本。技術背景電容器(capacitor)通常 簡稱其為電容,用字母C表示。電容器,顧名思義,是“裝電的容器”,是一種容納電荷的器件。電容是電子設備中大量使用的電子元件之一,廣泛應用于電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濾波,調諧回路,能量轉換,控制等方面。電路板中往往會密集安裝有很多電子元器件,令元器件之間的間距非常少,很容易產生短路的現象,特別是電容,如果電容兩個引腳相接觸,就會形成短路,導致爆炸 ’另夕卜,還有的電容需要架立于電子元器件上,這樣令電容的引腳也很容易與位于其下方的電子元器件的引腳相接,形成短路,導致爆炸,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為解決上述問題,有人提出對電容的兩個引腳進行套管的方式,這種方式具有極好的效果,能夠有效的防止電容兩個弓I腳相接觸或電容兩個弓丨腳與另外的元器件的弓I腳相接的現象,基本上杜絕電容爆炸的現象,有效地提聞電路板的使用壽命。目前,電容的兩個引腳進行套管的方式都是采用人工進行套管,由于電容較小,人工操作起來十分繁瑣,需要較大的人力、物力資源,導致生產效率低下,且需要較高的生產成本。另外,人工操作難以達到電容引腳套管的一致性,而且容易損壞電容,降低產品的質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一次性完成對電容調整,且對電容引腳進行套管的全自動套腳成型機用轉向、套管、成型機構,該全自動套腳成型機用轉向、套管、成型機構能夠有效地節省人力、物力,降低生產成本。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了下述技術方案全自動套腳成型機用轉向、套管、成型機構,其包括機臺以及順序安裝于機臺上的調整機構、轉向機構、套管機構、成型機構、性能檢測機構;所述的套管機構包括用于夾持電容并可移動的定位座及用于對定位座夾持的電容引腳進行套管的套管裝置,該套管裝置中下料孔的末端與定位座夾持的電容引腳相對應;所述的轉向機構安裝于調整機構與套管機構之間,令電容通過轉向機構穩定的傳送至套管機構的定位座中;所述的成型機構包括支撐座、安裝于支撐座中并用于對電容引腳進行限位的限位裝置及用于對電容引腳進行折彎的折彎裝置。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機臺安裝有一調整機構,該調整機構旁側縱向安裝有一可轉動的轉盤,該轉盤外邊緣安裝有多個等距的所述的定位座,且該轉盤位于所述的套管裝置正下方。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定位座包括固定安裝于所述轉盤外邊緣的座體、安裝于座體中的左夾板以及可相對于左夾板移動的右夾板,該左夾板與右夾板之間成型有一用于夾緊電容本體的夾緊空腔。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套管裝置包括基架,該基架安裝于所述的機臺上,該基架旁側安裝有一用于輸送管體的送料架;送料裝置,該送料裝置包括安裝于基架上的主動滾輪、用于驅動主動滾輪轉動的電機以及安裝于主動滾輪旁側的從動滾輪,該主動滾輪與從動滾輪之間形成一用于傳送管體的夾逼空間;送料座,該送料座中設置有供管體通過的下料孔以及一用于裝配的裝配空腔,該下料孔的末端與所述定位座夾持的電容引腳相對應;切割裝置,該切割裝置包括安裝于所述送料座的裝配空腔中的切刀及用于驅動切刀動作的氣缸。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基架上安裝有一用于調節所述從動滾輪相對主動滾輪位置的調節手把,令主動滾輪與從動滾輪之間的夾逼空間的大小可調。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轉向機構包括一基座、活動安裝于基座上的滑動座以及活動安裝于滑動座上的夾持裝置,該夾持裝置通過一齒輪與基座上設置的齒面齒合相接。進一步而言,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調整機構旁側安裝有一凸輪結構,該凸輪結構與安裝于所述定位座外側并用于驅動右夾板與左夾板之間夾緊和/或松開的觸發塊形成干涉,還通過一連桿與所述的套管裝置連接。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術結構緊湊,并能夠一次性完成對電容篩選、調整,且對電容引腳進行套管,生產效率極高,能夠有效地節省人力、物力,降低生產成本。另外,本技術對電容引腳進行套管后,還對電容引腳彎折,令套管不可以脫出電容引腳,有利于保持電容的性能和質量,且大大提高了電容的使用便利性。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構成全自動套腳成型機后的立體圖;圖2是圖I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3是圖I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中的轉向機構的立體圖;圖5是本技術中套管機構的立體圖;圖6是本技術中成型機構的立體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和附圖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參見圖1-6所示,全自動套腳成型機用轉向、套管、成型機構,其包括機臺I以及順序安裝于機臺I上的轉向機構3、套管機構4、成型機構5。所述的機臺I上還安裝有調整機構2和性能檢測機構6,該調整機構2和性能檢測機構6配合所述的機臺I、轉向機構3、套管機構4、成型機構5構成全自動套腳成型機。所述的調整機構2包括可移動的上夾裝置21和下夾裝置22,該下夾裝置22中還設置有調腳裝置221、方向檢測裝置222、換向裝置223、電性檢測裝置224、切腳裝置225 ;所述的上夾裝置21具有夾持電容100本體的夾持部,下夾裝置22具有夾持電容100引腳的夾持部,通過上夾裝置21和下夾裝置22對電容100的交替夾持,推動電容100前行。所述的轉向機構3安裝于調整機構2與套管機構4之間,令電容通過該轉向機構3穩定的傳送至套管機構4的定位座41中。所述的轉向機構3包括一基座31、活動安裝于基座31上的滑動座32以及活動安裝于滑動座32上的夾持裝置33,該夾持裝置33通過一齒輪331與基座31上設置的齒面311齒合相接。所述的調整機構2旁側安裝有一凸輪結構8,該凸輪結構8與安裝于所述定位座41外側并用于驅動右夾板413與左夾板412之間夾緊和/或松開的觸發塊形成干涉,還通過一連桿81與所述的套管裝置42連接。所述的套管機構4包括用于夾持電容100并可移動的定位座41及用于對定位座41夾持的電容100引腳進行套管的套管裝置42,該套管裝置42中下料孔的末端與定位座41夾持的電容100引腳相對應。所述的調整機構2旁側縱向安裝有一可轉動的轉盤7,該轉盤7外邊緣安裝有多個等距的所述的定位座41,且該轉盤7位于所述的套管裝置42正下方。所述的定位座41包括固定安裝于所述轉盤7外邊緣的座體411、安裝于座體411中的左夾板412以及可相對于左夾板412移動的右夾板413,該左夾板412與右夾板413之間成型有一用于夾緊電容100本體的夾緊空腔。所述的套管裝置42包括安裝于所述的機臺I上的基架43以及安裝于基架43上的送料裝置45、送料座46、切割裝置47。所述的基架43旁側安裝有一用于輸送管體的送料架44。所述的送料裝置45包括安裝于基架43上的主動滾輪451、用于驅動主動滾輪451轉動的電機452以及安裝于主動滾輪451旁側的從動滾輪453,該主動滾輪451與從動滾輪453之間形成一用于傳送管體的夾逼空間,所述的主動滾輪451旁側還安裝有承載滾輪49。所述的送料座46中設置有供管體通過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全自動套腳成型機用轉向、套管、成型機構,其包括:機臺(1)以及順序安裝于機臺(1)上的轉向機構(3)、套管機構(4)、成型機構(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機構(4)包括:用于夾持電容(100)并可移動的定位座(41)及用于對定位座(41)夾持的電容(100)引腳進行套管的套管裝置(42),該套管裝置(42)中下料孔的末端與定位座(41)夾持的電容(100)引腳相對應;所述的轉向機構(3)安裝于調整機構(2)與套管機構(4)之間,令電容(100)通過該轉向機構(3)穩定的傳送至套管機構(4)的定位座(41)中;所述的成型機構(5)包括:支撐座(51)、安裝于支撐座(51)中并用于對電容(100)引腳進行限位的限位裝置(52)及用于對電容引腳進行折彎的折彎裝置(5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永紅,
申請(專利權)人:東莞市一川金品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