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風力發電機組機艙與塔筒間的密封結構,所述機艙底部靠近塔筒處設置有機艙上翻邊,所述塔筒上部外緣設置有環狀支撐架,所述環狀支撐架與機艙上翻邊之間設置有密封材料艙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設置機艙上翻邊及塔筒上的環狀支撐架,并在兩者之間形成全密封結構,能夠有效的阻止外界風沙、鹽霧、濕氣等進入機艙,從而保護各部件及電氣元件免受磨損以及腐蝕,提高機組運行的可靠性及機組運行壽命,同時,該密封結構具有結構簡單、造價低廉的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風力發電機組密封
,具體地,涉及一種風力發電機組機艙與塔筒間的密封結構。
技術介紹
風能作為一種綠色能源,已日益成熟并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重視。近幾年,風電已逐步發展成為常規能源最具競爭力的替代能源。眾所周知,風力發電機組一般都安裝在環境惡劣的地方,如風沙較大、濕氣潮氣、鹽霧等較重的地方。在風沙較大地方,沙塵很容易進入到機組機艙內部,對發電機本身以及機艙內部部件造成磨損;在濕氣、鹽霧較大地方,濕氣、鹽霧極易通過機艙與塔筒之間的縫隙進入到發電機內部,造成發電機以及電器元件的絕緣破壞,損壞電氣元件以及對重要部件造成腐蝕。基于上述,機組的機艙與塔筒之間的密封可靠性直接影響了風機機組的壽命及運行可靠性,并大大制約了風力發電技術的推廣及普及。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和不足,提供一種密封方法簡單、密封可靠性高的風力發電機組機艙與塔筒間的密封結構。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風力發電機組機艙與塔筒間的密封結構,所述機艙底部靠近塔筒處設置有機艙上翻邊,所述塔筒上部外緣設置有環狀支撐架,所述環狀支撐架與機艙上翻邊之間設置有密封材料艙體。進一步地,所述密封材料艙體呈筒狀結構,所述筒狀結構的上端采用自由鎖緊式結構,且所述筒狀結構的上端鎖緊于環狀支撐架頂端。進一步地,所述筒狀結構的下端采用自由鎖緊式結構,且所述筒狀結構的下端鎖緊于機艙上翻邊的內側。進一步地,所述筒狀結構的側面由上至下設置有可將筒狀結構圓周鎖緊的側面鎖緊結構。進一步地,所述側面鎖緊結構為綁帶式側面鎖緊結構。進一步地,所述筒狀結構的下部直接垂放于機艙與塔筒之間的空隙內,且所述筒狀結構的下部與機艙上翻邊頂端為搭接連接結構。進一步地,所述環狀支撐架為可與塔筒分離的環狀支撐架,且所述環狀支撐架通過螺栓卡緊在塔筒上。進一步地,所述密封材料艙體為布料艙體。進一步地,所述布料為多層結構的布料。進一步地,所述密封材料艙體為防水、防潮且阻燃材料的艙體。本技術通過采用以上技術方案,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I)本技術通過設置機艙上翻邊及塔筒上的環狀支撐架,并在兩者之間形成全密封結構,能夠有效的阻止外界風沙、鹽霧、濕氣等進入機艙,從而保護各部件及電氣元件免受磨損以及腐蝕,提高機組運行的可靠性及機組運行壽命。(2)將密封材料艙體做成上、下、側面可以自由鎖緊的全密封結構,具有結構簡單、安裝更換方便的特點,且造價非常低。(3)將密封材料艙體的下部做成下垂式結構,通過密封材料的自身重力下垂,與機艙上翻邊頂端形成搭接連接結構,也可以形成完全的密封結構,能有效地阻止外界的有害環境的入侵。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風力發電機組機艙與塔筒間的密封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局部放大圖;圖3為圖2的局部放大圖;圖4為密封材料艙體側面鎖緊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如圖1、2、3所示,本技術的一種風力發電機組機艙與塔筒間的密封結構,用于機艙I與塔筒2間的密封,在機艙I底部靠近塔筒2處設置有機艙上翻邊8,塔筒2上部外緣設置有環狀支撐架3,環狀支撐架3與機艙上翻邊8之間設置有密封材料艙體4。其中,環狀支撐架3為可與塔筒2分離的環狀支撐架,且環狀支撐架3通過螺栓7卡緊在塔筒2上;密封材料艙體4可采用布料艙體,如多層結構的布料,另外密封材料艙體4優選具有防水、防潮且阻燃材料的艙體。在上述實施例中,密封材料艙體4可呈筒狀結構,筒狀結構的上端采用自由鎖緊式結構5,鎖緊于環狀支撐架3頂端,筒狀結構的下端也采用自由鎖緊式結構6,鎖緊于機艙上翻邊8的內側,筒狀結構的側面由上至下設置有可將筒狀結構圓周鎖緊的側面鎖緊結構,如綁帶式側面鎖緊結構(如圖4所示)。本技術通過塔筒2上的可分離的環狀支撐架3和上、下、側三邊可以自由鎖緊的密封材料艙體4,以及機艙上翻邊8形成全密封結構,其密封簡單可靠,易于更換,且造價低廉。另外,除了上述筒狀結構下端及側面的結構形式,還可以選擇將筒狀結構的下部直接垂放于機艙I與塔筒2之間的空隙內,且筒狀結構的下部與機艙上翻邊8頂端為搭接連接結構,利用自身重量和機艙上翻邊8形成密封。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風力發電機組機艙與塔筒間的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艙底部靠近塔筒處設置有機艙上翻邊,所述塔筒上部外緣設置有環狀 支撐架,所述環狀支撐架與機艙上翻邊之間設置有密封材料艙體。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風力發電機組機艙與塔筒間的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材料艙體呈筒狀結構,所述筒狀結構的上端采用自由鎖緊式結構,且所述筒狀結構的上端鎖緊于環狀支撐架頂端。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風力發電機組機艙與塔筒間的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狀結構的下端采用自由鎖緊式結構,且所述筒狀結構的下端鎖緊于機艙上翻邊的內側。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風力發電機組機艙與塔筒間的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狀結構的側面由上至下設置有可將筒狀結構圓周鎖緊的側面鎖緊結構。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風力發電機組機艙與塔筒間的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面鎖緊結構為綁帶式側面鎖緊結構。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風力發電機組機艙與塔筒間的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狀結構的下部直接垂放于機艙與塔筒之間的空隙內,且所述筒狀結構的下部與機艙上翻邊頂端為搭接連接結構。7.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風力發電機組機艙與塔筒間的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環狀支撐架為可與塔筒分離的環狀支撐架,且所述環狀支撐架通過螺栓卡緊在塔筒上。8.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風力發電機組機艙與塔筒間的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材料艙體為布料艙體。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風力發電機組機艙與塔筒間的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料為多層結構的布料。10.根據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風力發電機組機艙與塔筒間的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材料艙體為防水、防潮且阻燃材料的艙體。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風力發電機組機艙與塔筒間的密封結構,所述機艙底部靠近塔筒處設置有機艙上翻邊,所述塔筒上部外緣設置有環狀支撐架,所述環狀支撐架與機艙上翻邊之間設置有密封材料艙體。本技術通過設置機艙上翻邊及塔筒上的環狀支撐架,并在兩者之間形成全密封結構,能夠有效的阻止外界風沙、鹽霧、濕氣等進入機艙,從而保護各部件及電氣元件免受磨損以及腐蝕,提高機組運行的可靠性及機組運行壽命,同時,該密封結構具有結構簡單、造價低廉的優點。文檔編號F16J15/10GK202789350SQ20122048249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19日專利技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風力發電機組機艙與塔筒間的密封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機艙底部靠近塔筒處設置有機艙上翻邊,所述塔筒上部外緣設置有環狀支撐架,所述環狀支撐架與機艙上翻邊之間設置有密封材料艙體。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志亮,徐安軍,張新玉,劉金磊,曹李興,韓華,段宇,
申請(專利權)人:廣西銀河風力發電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