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高效環保的石墨化爐冷卻工藝,該工藝包含以下具體步驟:步驟1,利用多功能行車,以時間為運行方向,逐步加大吸料深度及吸料頻率,控制產品降溫幅度不超過30℃/小時,當產品露出時,產品表面溫度不超過400℃;步驟2,將多功能行車主料倉內的保溫料進行篩分處理;步驟3,將篩分處理后的粒料進行除塵處理。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多功能行車用于石墨化爐冷卻工藝,能獨立完成冷卻過程;利用該多功能行車系統,將縮短石墨化爐的冷卻時間,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提升石墨化爐冷卻過程的環保水平。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石墨化爐冷卻工藝,具體地,涉及一種采用多功能行車控制石墨化爐的冷卻過程的工藝方法。
技術介紹
石墨化爐送電升溫至2900°C后,升溫工藝完成,進入冷卻階段。等靜壓石墨產品生產周期中,升溫工藝一般為1(Γ15天,而冷卻工藝過程,為避免降溫過快造成產品損壞,可長達30天左右。升溫工藝受產品性能的生產要求的限制,其調整空間較小,而冷卻工藝除了在關鍵工藝點需要嚴格控制外,其過程是越短越好,存在較大的彈性調整空間。在石墨化送電升溫過程中,由于石墨化對溫度要求極高,爐內采用Olmm粒度分布的石油焦粉作為保溫料對爐體進行高效的保溫作用,防止熱量大量向外傳導。但這層保溫料的高效保溫作用是冷卻工藝的最大障礙,因此,冷卻工藝的主要工作就是移除保溫料, 加強爐體熱擴散,縮短石墨化爐的冷卻時間。目前,國內石墨化車間大多數采用抓斗將保溫料直接抓出,置于獨立的冷料倉內冷卻。該冷卻方法的主要優點是將紅熱保溫料直接抓出,散熱速度快,冷卻周期一般約為20天。但該方法存在諸多缺點1)抓料過程操作困難,難以精確控制,容易造成產品氧化;2)抓料后需要在爐外配置獨立的冷料倉;3)抓料和卸料過程中會形成大量揚塵,不利于車間的環境控制;4)保溫料置于外置場地后,由于保溫料粉料粒度分布為(Tlmm,難于全部回收利用,形成持續性浪費;5)抓料過程需要行車和人員在爐體上配合完成,存在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石墨化爐冷卻過程的工藝方法,使得石墨化爐冷卻過程穩定,不會造成產品損壞以及被氧化,且縮減了冷卻周期,提高了生產效率。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高效環保的石墨化爐冷卻工藝,該工藝包含以下具體步驟 步驟1,利用多功能行車,以時間為運行方向,逐步加大吸料深度及吸料頻率,控制產品降溫幅度不超過30°c/小時,當產品露出時,溫度不超過400°C,該工藝總降溫時間為10-15天;更優選地,所述的步驟I包含步驟I. 1,吸出保溫料,使得產品降溫幅度保持20-30°C /小時,直到溫度降至2200°C,自然降溫I天;步驟I. 2,加大頻率吸出保溫料,使得產品降溫幅度保持20-30°C /小時,待產品露出保溫料前,產品表面溫度降至400°C,自然降溫I天;步驟I. 3,加大頻率繼續吸出保溫料,保持產品降溫幅度為不超過6°C /小時,直到產品完全露出時,溫度降至50°C ; 步驟2,將多功能行車主料倉內的保溫料進行篩分處理; 步驟3,將篩分處理后的粒料進行除塵處理。上述的高效環保的石墨化爐冷卻工藝,其中,所述的多功能行車包含主料倉系統,該主料倉系統內設置主倉溫度測量和反饋裝置及主倉稱重裝置,該主料倉系統的底部設置放料管道,該放料管道通過放料管道升降電動機控制,該主料倉系統還設置有吸料管道,該吸料管道通過吸料管道升降電動機控制; 收塵系統,該收塵系統與主料倉系統的底側連通,用于收集粉塵; 主料倉吸料系統,該主料倉吸料系統與主料倉系統上部通過管道連通。上述的高效環保的石墨化爐冷卻工藝,其中,所述的放料管道連接篩分系統。上述的高效環保的石墨化爐冷卻工藝,其中,所述的篩分系統包含回轉冷卻機以及三級篩分裝置。上述的高效環保的石墨化爐冷卻工藝,其中,所述的主料倉吸料系統連接除塵系 統。上述的高效環保的石墨化爐冷卻工藝,其中,所述的除塵系統包含高溫除塵裝置及常溫除塵裝置。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多功能行車是集吸料和放料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型行車系統,具備多種智能友好的操作性,采用多功能行車進行冷卻操作,工藝穩定,生產效率高,操作便捷。該多功能行車的控制系統允許用戶通過方向控制系統精確控制吸料位置,通過升降電機可以精確控制吸料口的下降深度,以上兩組條件結合,可以實現以吸料深度為控制參數對不同區域采取不同的冷卻工藝;多功能行車的主料倉內配套裝置了溫度感應系統和稱重系統,吸料主倉內裝有熱電偶反饋系統,隨著熱料的吸入,倉內溫度升高,而隨著表層熱料的移除,下一層的高溫熱料露出,爐內熱散失加快,產品的冷卻速率加快。結合實際冷卻工藝和產品質量之間的相互關系,設定合理的主料倉報警溫度,防止熱料吸入過多和爐內熱散失過大引起的產品溫度下降過快,而造成產品開裂。同時配合稱重系統來控制冷卻吸料量,保證根據冷卻工藝,控制逐步減少產品表面保溫料的覆蓋量。多功能行車系統與篩分系統配合工作,能實現裝爐粉料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多功能行車吸料放入放料斗,經回轉冷機后提升至振動篩分系統進行不同顆粒度的篩分,不同粒徑的粉料分離放入不同的料倉。多功能行車配置了高溫除塵裝置和常溫除塵裝置。兩套除塵裝置可有效防止過細灰粉對環境的污染。兩種除塵裝置均配備了負壓信號反饋系統、溫度反饋系統和空氣流量反饋系統,主機截面集遠程監控和遠程控制于一體,實時監控,操作快捷。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多功能行車操作性強,能獨立完成冷卻過程;利用該多功能行車系統,將提縮短石墨化爐的冷卻時間,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提升石墨化爐冷卻過程的環保水平。本專利技術的工藝實施原理如下隨著冷卻過程的進行,石墨化爐的爐內溫度逐步降低,因此,利用多功能行車精確控制吸料深度的功能,可逐步提高冷卻的吸料深度,因此基于生產實驗數據的積累,制定吸料深度一冷卻時間的冷卻工藝;另外,冷卻過程的關鍵點是溫度控制,對以吸料深度為控制點的冷卻過程,嚴格控制產品的表層溫度條件< 400°C (產品氧化的預防溫度),防止產品氧化,確保冷卻工藝能獲得較高的產品合格率。本專利技術要解決如下幾個問題 通過多功能行車對吸料溫度和吸料量(重量)的反饋,可以控制冷卻溫度進程,防止冷卻過快造成產品破壞,同時控制吸料量,保證產品表面覆蓋飽和的保溫料,保證產品正常冷卻,防止產品氧化;利用多功能行車的配套篩分系統,對保溫料等填充料進行分類,并提高填充料的利用。本專利技術對應服務的生產領域主要采用5 10mm和l(T20mm粒度的原料,篩分系統配套5mm和IOmm篩網進行篩分,解決了原料的分類和循環利用的問題。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多功能行車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篩分系統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除塵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石墨化冷卻工藝以時間為運行方向,以吸料深度為控制點,積累不同工藝節點的溫度的曲線圖。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1-4及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的工藝做進一步地說明。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高效環保的石墨化爐冷卻工藝,該工藝包含以下具體步驟 步驟1,利用多功能行車,以時間為運行方向,逐步加大吸料深度及吸料頻率,控制產品降溫幅度不超過30°C /小時,當產品露出時,溫度不超過400°C ; 步驟2,將多功能行車主料倉內的保溫料進行篩分處理; 步驟3,將篩分處理后的粒料進行除塵處理。如圖I所示,所述的多功能行車包含 主料倉系統110,該主料倉系統110內設置主倉溫度測量和反饋裝置111及主倉稱重裝置112,該主料倉系統110的底部設置放料管道113,該放料管道113通過放料管道升降電動機114控制,該主料倉系統110還設置有吸料管道115,該吸料管道115通過吸料管道升降電動機116控制; 收塵系統120,該收塵系統120與主料倉系統110的底側連通,用于收集粉塵; 主料倉吸料系統130,該主料倉吸料系統130與主料倉系統110上部通過管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效環保的石墨化爐冷卻工藝,其特征在于,該工藝包含以下具體步驟:???????步驟1,利用多功能行車,以時間為運行方向,逐步加大吸料深度及吸料頻率,控制產品降溫幅度不超過30℃/小時,當產品露出時,產品表面溫度不超過400℃,降溫時間為10?15天;???????步驟2,將多功能行車主料倉內的保溫料進行篩分處理;???????步驟3,將篩分處理后的粒料進行除塵處理。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裕發,俞天旭,肖邵懿,符勇,高干明,
申請(專利權)人:中鋼集團新型材料浙江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