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單缸曲軸滾壓機床,包括底座、主軸頸滾壓裝置、連桿軸頸夾持裝置、連桿軸頸滾壓頭和連桿軸頸回轉裝置,主軸頸滾壓裝置包括主軸頸滾壓驅動油缸、滑臺和主軸頸滾壓滾輪支撐機構,連桿軸頸夾持裝置包括夾持油缸、多桿夾持機構、兩個主軸頸支撐塊和兩個扇板支撐座,連桿軸頸回轉裝置包括齒輪箱、電機、輸出圓盤和隨動圓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一對主軸頸滾壓滾輪和一對連桿軸頸滾輪,對曲軸兩端的主軸頸和中間的連桿軸頸過渡圓角同時進行滾壓,只需一次操作即可完成全部過渡圓角的滾壓。可以控制滾壓力和滾壓圈數,進行自動滾壓操作,以獲得精度較高、穩定一致的滾壓質量。降低了人工強度,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曲軸軸頸強化的專用機床,尤其涉及一種對單缸曲軸兩端的主軸頸和中間的連桿軸頸同時滾壓的專用機床,屬于曲軸加工領域。
技術介紹
曲軸是內燃機中傳遞動力的重要零件,工作條件惡劣。由于曲軸承受復雜交變的彎扭組合載荷和沖擊載荷,疲勞斷裂是曲軸失效的主要原因,引起疲勞斷裂的裂紋源多發生在主軸頸和扇板及連桿軸頸和扇板的連接的過渡圓角處,提高曲軸疲勞強度的主要方法是通過滾壓強化,在過渡圓角表面形成一定的壓應力來實現的。現有的曲軸頸滾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手動滾壓,在經過改裝的普通機床上用專用夾具夾持曲軸旋轉,人工手動操作滾壓臂進給滾壓曲軸頸,滾壓力及滾壓圈數都是人工控制,滾壓質量不穩定,且效率低,不易進行批量生產。另一種是自動滾壓,主要是數控設備完成,滾壓力的調整及滾壓圈數都是自動完成,滾壓質量穩定,但機床價格昂貴,使用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制造成本較低的曲軸軸頸強化專用機床,一次進給同時完成單缸曲軸兩端的主軸頸和中間的連桿軸頸的滾壓加工,降低加工成本,提高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單缸曲軸滾壓機床,包括底座、設置在底座一端上的主軸頸滾壓裝置,設置在底座另一端上的連桿軸頸夾持裝置、連桿軸頸滾壓頭和連桿軸頸回轉裝置,所述主軸頸滾壓裝置包括主軸頸滾壓驅動油缸、滑臺和主軸頸滾壓滾輪支撐機構,主軸頸滾壓驅動油缸通過油缸支架固定在底座一端上;滑臺包括滑臺體、滑臺底座,滑臺底座固定在底座上,滑臺體與滑臺底座滑動連接,主軸頸滾壓驅動油缸活塞桿與滑臺體一端連接;所述主軸頸滾壓滾輪支撐機構包括滾輪支撐座、兩個滾輪支臂和兩個主軸頸滾壓滾輪,所述滾輪支撐座固定在滑臺體上,兩個滾輪支臂成對設置,分別固定在滾輪支撐座兩側上,主軸頸滾壓滾輪支撐在滾輪支臂另一端上;所述連桿軸頸夾持裝置包括夾持油缸、多桿夾持機構、兩個主軸頸支撐塊和兩個扇板支撐座,所述夾持油缸一端的上下側與多桿夾持機構一端鉸接,所述多桿夾持機構另一端可一張一合地夾持單缸曲軸的連桿軸頸,所述連桿軸頸滾壓頭嵌裝在多桿夾持機構另一端上,兩個主軸頸支撐塊分別固定在對應的支撐座上,所述支撐座分別固定在多桿夾持機構兩側的底座上,兩個扇板支撐座與曲軸扇板位置對應,固定在底座上;所述連桿軸頸回轉裝置包括齒輪箱、電機、輸出圓盤和隨動圓盤,所述電機一端固定在齒輪箱外側上,齒輪箱固定在底座另一端上,齒輪箱輸出軸與輸出圓盤固定連接,輸出圓盤下側設有與齒輪箱箱壁鉸接的隨動圓盤,夾持油缸上下側分別與輸出圓盤和隨動圓盤偏心鉸接。本技術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進一步實現。前述的單缸曲軸滾壓機床,其中所述兩個主軸頸滾壓滾輪成八字形設置,主軸頸滾壓滾輪與可調小臂前端鉸接,所述可調小臂后端與滾輪支臂另一端鉸接;支撐板一端固定在滾輪支臂外側上,調節螺釘一端穿過支撐板另一端,抵靠在滾輪支臂外側上,滾輪支臂另一端端頭和調節螺釘另一端之間設有拉簧。前述的單缸曲軸滾壓機床,其中所述多桿夾持機構包括上夾臂、下夾臂、兩根中間連桿、上夾持塊和下夾持塊,上夾臂后端、下夾臂后端分別與夾持油缸一端上下側絞接,兩根中間連桿外端分別與上夾臂中部和下夾臂中部鉸接,兩根中間連桿內端與夾持油缸活塞桿端頭鉸接,上夾持塊固定在上夾臂的前端,下夾持塊固定在下夾臂的前端;上夾持塊下側與連桿軸頸的對應面為平面。前述的單缸曲軸滾壓機床,其中所述連桿軸頸滾壓頭包括支承塊、兩個連桿軸頸滾輪和導輪,所述兩個連桿軸頸滾輪對稱地傾斜嵌裝在支承塊兩側內;所述導輪位于兩個 連桿軸頸滾輪上側,通過軸承和心軸支承在上夾持塊兩側的蓋板內,導輪兩側邊緣分別與連桿軸頸滾輪外緣接觸,所述支承塊嵌裝在上夾持塊下側內。前述的單缸曲軸滾壓機床,其中所述主軸頸支撐塊和下夾持塊與單缸曲軸接觸部分均為弧形,所述弧形上嵌裝數個滾柱,單缸曲軸的主軸頸和連桿軸頸分別支承在對應的數個滾柱上。前述的單缸曲軸滾壓機床,其中所述輸出圓盤偏心距和隨動圓盤的偏心距相等,所述偏心距與單缸曲軸的主軸頸和連桿軸頸中心距相等。本技術通過設置在滾輪支臂上的一對主軸頸滾壓滾輪和設置在多桿夾持機構上夾持塊上的一對連桿軸頸滾輪,對曲軸兩端的主軸頸和中間的連桿軸頸過渡圓角同時進行滾壓,只需一次操作即可完成全部過渡圓角的滾壓。通過調整主軸頸滾壓驅動油缸和夾持油缸的進油油壓,可以控制主軸頸及連桿軸頸的滾壓力;還可根據滾壓工藝要求,通過電控系統控制齒輪箱的輸出圓盤的旋轉次數,從而可以調整滾壓圈數,以達到最好的滾壓狀態。本技術可進行自動滾壓操作,以獲得精度較高、穩定一致的滾壓質量,操作時只需人工上下料,其余均由本技術自動完成,降低了人工強度,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本技術的優點和特點,將通過下面優選實施例的非限制性說明進行圖示和解釋,這些實施例,是參照附圖僅作為例子給出的。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主視圖;圖2是圖I的俯視圖;圖3是圖I的I部放大圖;圖4是圖2的A-A放大剖視圖;圖5是圖2的II部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 圖5所示,本實施例包括底座I、設置在底座I 一端上的主軸頸滾壓裝置2,設置在底座另一端上的連桿軸頸夾持裝置3、連桿軸頸滾壓頭4和連桿軸頸回轉裝置5,主軸頸滾壓裝置2包括主軸頸滾壓驅動油缸21、滑臺22和主軸頸滾壓滾輪支撐機構23,主軸頸滾壓驅動油缸21通過油缸支架24固定在底座I 一端上,滑臺22包括滑臺體221和滑臺底座222,滑臺底座222固定在底座I上,滑臺體221采用T形槽結構扣在滑臺底座222上,與滑臺底座222滑動連接,主軸頸滾壓驅動油缸21活塞桿與滑臺體221 —端通過螺紋連接。主軸頸滾壓滾輪支撐機構23包括滾輪支撐座231、兩個滾輪支臂232、兩個主軸頸滾壓滾輪233和兩個可調小臂234,滾輪支撐座231焊在滑臺體221上,兩個滾輪支臂232成對設置,滾輪支臂232呈L形,滾輪支臂232 —端分別固定在滾輪支撐座231兩側上。兩個主軸頸滾壓滾輪233成八字形設置,本實施例的主軸頸滾壓滾輪233的徑向對稱中心剖面與單缸曲軸6的主軸頸中心線夾角α為52°,主軸頸滾壓滾輪233與可調小臂234前端鉸接,可調小臂234后端與滾輪支臂232另一端鉸接,支撐板235 —端固定在滾輪支臂232外側上,調節螺釘236 —端穿過支撐板235另一端,抵靠在滾輪支臂232外側上,滾輪支臂232另一端端頭和調節螺釘236另一端之間設有拉簧237,拉簧237的受拉后的復位彈性力提供了穩定保持可調小臂234傾斜角度的力量,改變調節螺釘236 —端的伸出長度,就能改變可調小臂234的傾斜角度,從而改變主軸頸滾壓滾輪233的徑向對稱中心剖面與單缸曲 軸6的主軸頸中心線夾角α的角度,以適應滾壓不同型號單缸曲軸的圓角半徑。連桿軸頸夾持裝置3包括夾持油缸31、多桿夾持機構32、兩個主軸頸支撐塊33、連桿軸頸滾壓頭34和兩個扇板支撐座36,夾持油缸31 —端的上下側與多桿夾持機構32—端鉸接,多桿夾持機構32另一端可一張一合地夾持單缸曲軸6的連桿軸頸。多桿夾持機構32包括上夾臂321、下夾臂322、兩根中間連桿323、上夾持塊324和下夾持塊325,上夾臂321后端、下夾臂322后端分別與夾持油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單缸曲軸滾壓機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設置在底座一端上的主軸頸滾壓裝置,設置在底座另一端上的連桿軸頸夾持裝置、連桿軸頸滾壓頭和連桿軸頸回轉裝置,所述主軸頸滾壓裝置包括主軸頸滾壓驅動油缸、滑臺和主軸頸滾壓滾輪支撐機構,主軸頸滾壓驅動油缸通過油缸支架固定在底座一端上;滑臺包括滑臺體、滑臺底座,滑臺底座固定在底座上,滑臺體與滑臺底座滑動連接,主軸頸滾壓驅動油缸活塞桿與滑臺體一端連接;所述主軸頸滾壓滾輪支撐機構包括滾輪支撐座、兩個滾輪支臂和兩個主軸頸滾壓滾輪,所述滾輪支撐座固定在滑臺體上,兩個滾輪支臂成對設置,分別固定在滾輪支撐座兩側上,主軸頸滾壓滾輪支撐在滾輪支臂另一端上;所述連桿軸頸夾持裝置包括夾持油缸、多桿夾持機構、兩個主軸頸支撐塊和兩個扇板支撐座,所述夾持油缸一端的上下側與多桿夾持機構一端鉸接,所述多桿夾持機構另一端可一張一合地夾持單缸曲軸的連桿軸頸,所述連桿軸頸滾壓頭嵌裝在多桿夾持機構另一端上,兩個主軸頸支撐塊分別固定在對應的支撐座上,所述支撐座分別固定在多桿夾持機構兩側的底座上,兩個扇板支撐座與曲軸扇板位置對應,固定在底座上;所述連桿軸頸回轉裝置包括齒輪箱、電機、輸出圓盤和隨動圓盤,所述電機一端固定在齒輪箱外側上,齒輪箱固定在底座另一端上,齒輪箱輸出軸與輸出圓盤固定連接,輸出圓盤下側設有與齒輪箱箱壁鉸接的隨動圓盤,夾持油缸上下側分別與輸出圓盤和隨動圓盤偏心鉸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畢曉君,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沃得機電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