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支撐結構的加工刀具,旨在提供一種有可效解決刀具在加工深孔側壁上的凹槽時,刀桿容易斷裂的問題,并提高刀具的使用壽命和加工效率的加工刀具。它包括主軸,同軸設置在主軸上的刀桿及刀桿端部的刀頭,所述主軸上套設有刀座,刀座與主軸之間設有軸承;所述刀座上設有沿主軸軸向延伸的支撐桿,且支撐桿與刀頭位于刀座的同一側,支撐桿的端部設有朝刀桿延伸的徑向支座,徑向支座上靠近刀桿的一側設有與主軸同軸的第一圓柱面,第一圓柱面與刀桿相配合。(*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刀具,具體涉及一種具有支撐結構的加工刀具。
技術介紹
刀具通常具有刀柄、刀桿及刀頭這幾部分,并通過刀柄將刀具固定到機床上。刀具在機加工過程中,完全依靠刀具本身的結構來承受機加工過程中所受到的外力。例如,中國專利公開號CN202114363U,公開日2012年I月18日,專利技術創造的名稱為內孔槽刀,該申請案公開了一種內孔槽刀,其具有一柱體刀柄,在刀柄的前端統有一弧面構成的過渡刀桿,過渡刀桿的頂端設有一切削刃。目前的這類刀具,在加工深孔側壁上的凹槽時,刀具的刀桿根據需要通常都很長;尤其是加工一些如圖3、圖4所示的深孔14側壁上的半徑較小的月牙槽15時,刀具的刀桿將會又細又長;這使得刀具的刀桿在加工過程中容易斷裂,損壞刀具;·不僅會增加加工成本,而且降低了加工效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刀具在加工深孔側壁上的凹槽時,刀具的刀桿容易斷裂的問題,提供一種可有效解決刀具在加工深孔側壁上的凹槽時,刀桿容易斷裂的問題,并提高刀具的使用壽命和加工效率的具有支撐結構的加工刀具。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具有支撐結構的加工刀具,包括主軸,同軸設置在主軸上的刀桿及刀桿端部的刀頭,所述主軸上套設有刀座,刀座與主軸之間設有軸承;所述刀座上設有沿主軸軸向延伸的支撐桿,且支撐桿與刀頭位于刀座的同一側,支撐桿的端部設有朝刀桿延伸的徑向支座,徑向支座上靠近刀桿的一側設有與主軸同軸的第一圓柱面,第一圓柱面與刀桿相配合。本方案的刀具在工作時,首先通過主軸的柄部將刀具固定到機床上;然后通過螺栓將刀座固定帶機床的機身上;這樣在主軸轉動的過程中刀座、支撐桿和徑向支座將固定在機身上對刀桿進行支撐。在主軸帶動刀桿轉動的過程中,刀桿與第一圓柱面配合;當刀頭加工凹槽時,刀桿會抵靠在第一圓柱面上并通過支撐桿和徑向支座對刀桿進行支撐,以此來加強刀桿的強度,保證在深孔側壁上的凹槽時,刀桿不會斷裂;從而提高刀具的使用壽命和加工效率。作為優選,第一圓柱面所在的徑向支座側面為向刀桿凸起第二圓柱面,且第二圓柱面的軸線與主軸軸線相平行。由于第一圓柱面所在的徑向支座上側面為向刀桿凸起第二圓柱面;當刀具在加工深孔側壁凹槽時,徑向支座不易與深孔側壁產生干涉,尤其是深孔為圓孔的情況下;可以保證凹槽加工的順利進行。作為優選,徑向支座上與第二圓柱面相對的側面為與主軸同軸第三圓柱面,且第二、第三圓柱面的軸線與主軸軸線在同一平面內。由于徑向支座上與第二圓柱面相對的側面為與主軸同軸第三圓柱面,當徑向支座伸入深孔時不易與深孔側壁產生干涉,尤其是深孔為圓孔的情況下,可以由于徑向支座伸入深孔內。另外,由于第二、第三圓柱面的軸線與主軸軸線在同一平面內,保證了第一圓柱面位于第二圓柱面上嘴靠近刀桿的部分,有利于徑向支座對刀桿的支撐,同時也有利于徑向支座不與深孔側壁產生干涉。作為優選,徑向支座上與刀頭相對的端面邊緣設有半圓形缺口,且半圓形缺口的開口與刀桿相對設置;所述半圓形缺口內設有與主軸同軸的半圓形軸襯,軸襯的內側面構成所述第一圓柱面,刀桿設于軸襯內。通過軸襯的內側面來構成所述第一圓柱面,使刀桿與軸襯配合;不僅可以降低刀桿與軸襯之間相對轉動時的摩擦力,而且并與產生制作。另外,半圓形軸襯在保證徑向支座對刀桿可靠支撐的前提下,不僅有利于刀桿裝配在主軸上,而且可以降低軸襯成本。作為優選,支撐桿橫截面呈圓弧形。支撐桿橫截面呈圓弧形,有利于徑向支座伸入深孔時不與深孔側壁產生干涉,尤其是深孔為圓孔的情況下。作為優選,刀座上設有抱箍,抱箍上設有連接塊且連接塊上設有通孔。由于抱箍本·身通過螺栓固定在刀座上,因而抱箍上的連接塊的周向位置可以調節,這有利于通過螺栓將抱箍的連接塊與刀座固定在機身上。作為優選,刀座橫截面呈圓形,且刀座上遠離刀頭的一端面外邊緣處設有凹陷的環形臺階,所述抱箍設置在環形臺階上;靠近該環形臺階的主軸上套設有一圓形的軸承端蓋,軸承端蓋通過螺栓固定在刀座端面上,且軸承端蓋的外徑大于環形臺階的環形面的直徑。軸承端蓋不僅作為軸承一端的限位擋圈,而且還可以起到限位抱箍的作用。作為優選,軸承由前、后兩并排設置的軸承構成,且前、后兩軸承之間設有軸承擋圈。當主軸轉動時,由于軸承由前、后兩并排設置的軸承構成,且前、后兩軸承之間設有軸承擋圈;可以提高刀座的穩定性,進而提高支撐桿和徑向支座的穩定性,有利于加強支撐桿和徑向支座對刀桿的支撐強度。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在保證深孔側壁上的凹槽可以順利加工的前提下,有效解決了刀具在加工深孔側壁上的凹槽時,刀桿容易斷裂的問題,并提高刀具的使用壽命和加工效率。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中A-A處的一種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是一種深孔側壁上的月牙槽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中B-B處的一種剖面結構示意圖。圖中主軸I、刀座2、支撐桿3、徑向支座4、軸襯5、刀頭6、刀桿7、軸承8、抱箍9、軸承端蓋10、連接塊11、第二圓柱面12、第三圓柱面13、深孔14、月牙槽15。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I、圖2所示,一種具有支撐結構的加工刀具,包括主軸1,同軸設置在主軸I上的刀桿7及刀桿端部的刀頭6。主軸I上套設有刀座2,且刀座橫截面呈圓形。刀座2與主軸I之間設有軸承8。軸承由前、后兩并排設置的軸承構成,且前、后兩軸承之間設有軸承擋圈。刀座2上設有沿主軸I軸向延伸的支撐桿3,支撐桿橫截面呈圓弧形。支撐桿3與刀座2為一體結構。支撐桿3與刀頭6位于刀座2的同一側。支撐桿3的端部設有朝刀桿7延伸的徑向支座4。徑向支座4上靠近刀桿的一側設有與主軸I同軸的第一圓柱面,第一圓柱面與刀桿7相配合;具體說是,徑向支座I上與刀頭6相對的端面邊緣設有半圓形缺口,且半圓形缺口的開口與刀桿7相對設置;半圓形缺口內設有與主軸I同軸的半圓形軸襯5,軸襯5的內側面構成 所述第一圓柱面。刀桿7設于軸襯5內。第一圓柱面所在的徑向支座4的側面為向刀桿凸起第二圓柱面12,即軸襯5所在的徑向支座4的側面為向刀桿凸起第二圓柱面12。第二圓柱面12的軸線與主軸I軸線相平行。徑向支座4上與第二圓柱面12相對的側面為與主軸I同軸第三圓柱面13,且第二、第三圓柱面的軸線與主軸軸線在同一平面內。刀座2上設有抱箍9,具體說是,刀座2上遠離刀頭6的一端面外邊緣處設有凹陷的環形臺階,抱箍9設置在環形臺階上。靠近該環形臺階的主軸I上套設有一圓形的軸承端蓋10。軸承端蓋通過螺栓固定在刀座端面上,且軸承端蓋10的外徑大于環形臺階的環形面的直徑。抱箍9通過螺栓固定在刀座2上。抱箍9上設有連接塊11且連接塊上設有通孔。本技術的刀具的安裝方法如下首先通過主軸的柄部將刀具固定到機床上。然后通過一螺栓穿過抱箍9上的連接塊11的通孔,將抱箍9固定在機床的機身上,進而將刀座固定帶機床的機身上。這樣在主軸轉動的過程中刀座、支撐桿和徑向支座將固定在機身上,可以對刀桿進行支撐。在主軸I帶動刀桿7轉動的過程中,刀桿與軸襯5配合;當刀頭6加工凹槽時,刀桿7會抵靠在軸襯5上并通過徑向支座4和支撐桿3對刀桿7進行支撐,以此來加強刀桿的強度,保證在深孔側壁上的凹槽時,刀桿不會斷裂。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支撐結構的加工刀具,包括主軸(1),同軸設置在主軸上的刀桿(7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支撐結構的加工刀具,包括主軸(1),同軸設置在主軸上的刀桿(7)及刀桿端部的刀頭(6),其特征是,所述主軸上套設有刀座(2),刀座與主軸之間設有軸承(8);所述刀座上設有沿主軸軸向延伸的支撐桿(3),且支撐桿與刀頭位于刀座的同一側,支撐桿的端部設有朝刀桿延伸的徑向支座(4),徑向支座上靠近刀桿(7)的一側設有與主軸同軸的第一圓柱面,第一圓柱面與刀桿相配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袁,
申請(專利權)人:聯德機械杭州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