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自動循環供水裝置的魚缸,包括缸體,所述的缸體上部為飼養區、下部為過濾區,飼養區內設有水循環裝置,過濾區內設有水泵和過濾裝置,所述的水循環裝置包括套管及其內設置的進水管和溢流管,進水管的底端與水泵相連通、溢流管的底端與過濾裝置相連通,采用的技術方案在于:所述的套管上端通過短接連接有接箍,接箍內水平設有隔板,隔板上設有與進水管連通的短管,接箍的上端口沿圓周方向均布有U型的出水口,接箍靠近下端的外側沿圓周表面設有首尾相連的屋脊狀的接水臺,接箍的下端設有溢流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可實現整個魚缸內水的自動循環過濾,其過濾充分,安全衛生,可確保觀賞魚的正常生長。(*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魚缸,具體涉及一種具有自動循環供水裝置的魚缸。
技術介紹
觀賞魚因其美觀、使人賞心悅目等特點一直很受人們的喜愛。觀賞魚在魚缸內長期飼養的過程中會排放許多廢物使魚缸內的水變得渾濁,濁水不但使水的透明度下降,影響觀賞效果,還會滋生細菌、繁衍病毒,影響觀賞魚的健康。若要保證觀賞魚的健康和觀賞效果,就要保證魚缸內水的清澈,而頻繁地換水不僅浪費水資源,且費時費力,此外也會影響觀賞魚的健康,甚至會造成觀賞魚死亡,因此魚缸內要有水循環過濾裝置。公告號為CN202135592U的專利文件公開了一種帶有水處理裝置的魚缸,水經進水管和進水孔流入魚缸內,魚缸內的水經溢水管流回底座內,經底座內的濾材過濾后再經水泵重新注入進水管內,進而從新流入魚缸內,從而實現水的循環過濾,此種方式可實現水的自動循環過濾,減輕了人們的勞動強度。但此種方案在實施時發現,只有容納進水管和溢流管的套管附近的水能不斷地經過循環過濾,魚缸內遠離套管的水多數時候是靜止不動的,其整體循環效果不夠理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為克服
技術介紹
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具有自動循環供水裝置的魚缸,它可實現整個魚缸內水的自動循環過濾,其過濾充分,安全衛生,可確保觀賞魚的正常生長,提高了魚缸的觀賞性。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方式實現的該具有自動循環供水裝置的魚缸,包括缸體,所述的缸體上部為飼養區、下部為過濾區,飼養區內設有水循環裝置,過濾區內設有水泵和過濾裝置,所述的水循環裝置包括套管15及其內設置的進水管和溢流管,進水管的底端與水泵相連通、溢流管的底端與過濾裝置相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上端連接有接箍,接箍內水平設有隔板,隔板上設有與進水管連通的短管,接箍的上端口沿圓周方向均布有U型的出水口,接箍靠近下端的外側沿圓周表面設有首尾相連的屋脊狀的接水臺,接箍的下端設有溢流口。優選地,所述的短管上方為墊板,墊板上均布設有上下貫穿的傾斜孔,墊板上方為封蓋,封蓋的內部沿圓周方向均布有縱向的隔板。優選地,所述的短管上方為底部帶有偏心孔的碗體,碗體內放置有球體,偏心孔與進水管相連。優選地,所述的碗體通過其下端設置的碗座放置在隔板上,碗體底部的偏心孔貫穿碗座。優選地,所述的接水臺上的最高點與出水口垂直對應。優選地,所述的缸體為碗狀結構。優選地,所述的封蓋的側壁上設有孔。優選地,所述的溢流管的底端連通有引水管,引水管的底端伸入過濾區的液面下,引水管下半部的外側罩有濾袋,濾袋的網口固定在短箍上,短箍套設在引水管上,處于濾袋內的引水管靠近短箍處設有通氣孔,接箍上設有排氣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該具有自動循環供水裝置的魚缸,在進水管的上方增設有接箍,接箍的上端設置有U型的出水口、下端設置有接水臺,可使整個飼養區內的水進行循環流動,接箍下端設置有溢流口,將飼養區表層的水引入溢流管內,再經溢流管流向過濾區內以便對水中的雜質進行過濾。接水臺的設計使飼養區內各處的水均能進行循環流動,進而使各處的水都能經溢流管流入過濾區內進行過濾處理,從而保證整個飼養區內的水的澄清,確保觀賞魚的正常生長、確保魚缸的觀賞效果。此外,本技術還增設了外形美觀的封蓋或球體,它們在水流的作用下可進行旋轉,以此來提高魚缸的觀賞性。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水循環裝置帶有封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水循環裝置帶有球體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參照圖I和圖2,該具有自動循環供水裝置的魚缸,包括缸體,所述的缸體上部為飼養區、下部為過濾區,飼養區內設有水循環裝置,過濾區內設有水泵和過濾裝置,所述的水循環裝置包括套管15及其內設置的進水管I和溢流管2,進水管I的底端與水泵相連通、溢流管2的底端與過濾裝置相連通,所述的套管15上端連接有接箍6,接箍6內水平設有隔板16,隔板16上設有與進水管I連通的短管9,接箍6的上端口沿圓周方向均布有U型的出水口 4,接箍6靠近下端的外側沿圓周表面設有首尾相連的屋脊狀的接水臺3,接箍6的下端設有溢流口 5。接水臺3上的最高點與出水口 4垂直對應。缸體為碗狀結構。溢流管2的底端連通有引水管18,引水管18的底端伸入過濾區的液面下,引水管18下半部的外側罩有濾袋19,濾袋19的網口固定在短箍20上,短箍20套設在引水管18上,處于濾袋19內的引水管18靠近短箍20處設有通氣孔21,接箍6上設有排氣孔22。本具體實施方式,在進水管I的上方增設有接箍6,接箍6的上端設置有U型的出水口 4,這樣使進水管I流出的水形成水流,水流沿接箍6的外壁下滑到接箍6下端設置的接水臺3上,在接水臺3的作用下水平向外擴散,并在后續水流的不斷推動下繼續向外擴散并流向缸體內壁,再沿缸體內壁向下流動并驅動下方的水向上流動,從而使整個飼養區內的水進行循環流動,接箍6下端設置的溢流口 5將飼養區表面的水引入溢流管2內,再經溢流管2流向過濾區內以便對水中的雜質進行過濾,接水臺3的設計使飼養區內各處的水均能進行循環流動,進而使各處的水都能經溢流管2流入過濾區內進行過濾處理,從而保證整個飼養區內的水的澄清,確保觀賞魚的正常生長、確保魚缸的觀賞效果。此外為減小流入過濾區內的水的落水聲,本具體實施方式中,在溢流管2的底端連通有引水管18,引水管18的底端伸入過濾區的液面下,這樣就大大減小了水流下落的聲音。引水管18下半部的外側罩有濾袋19,濾袋19的網口固定在短箍20上,使流回過濾區的水先經濾袋19進行粗濾,短箍20套設在引水管18上,處于濾袋19內的引水管18靠近短箍20處設有通氣孔21,將濾袋19內的空氣排到溢流管2內,再沿溢流管2向上進入接箍6內,由接箍6上的排氣孔22排出。本具體實施方式為增加魚缸的觀賞性,在短管9的上方設有墊板7,墊板7上均布設有上下貫穿的傾斜孔8,墊板7的上方設有封蓋10,封蓋10的內部沿圓周方向均布有縱向的隔板11,進水管I流出的水通過傾斜孔8流出并沖擊封蓋10內設置的隔板11,同時封蓋10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懸浮,這樣就使封蓋10沿一個方向旋轉,封蓋10的上表面可繪制圖案,如太極圖等,以此來增加觀賞性。封蓋10的側壁上設有孔17,可減緩封蓋10的轉速,防止封蓋10啟動時被水流頂偏,使封蓋10的轉動更平穩。此外本具體實施方式還可通過以下方式來增加魚缸的觀賞性在短管9上方為底部帶有偏心孔的碗體12,碗體12內放置有球體13偏心孔與進水管I相連。碗體12通過其下端設置的碗座14放置在隔板16上,碗體12底部的偏心孔貫穿碗座14,這樣經碗體12底部的偏心孔流出的水沖擊球體13,使球體13不斷的轉動,以此來增加觀賞性。··權利要求1.ー種具有自動循環供水裝置的魚缸,包括缸體,所述的缸體上部為飼養區、下部為過濾區,飼養區內設有水循環裝置,過濾區內設有水泵和過濾裝置,所述的水循環裝置包括套管(15)及其內設置的進水管(I)和溢流管(2),進水管(I)的底端與水泵相連通、溢流管(2)的底端與過濾裝置相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15)上端連接有接箍(6),接箍(6)內水平設有隔板(16),隔板(16)上設有與進水管(I)連通的短管(9),接箍(6)的上端ロ沿圓周方向均布有U型的出水ロ(4),接箍(6)靠近下端的外側沿圓周表面設有首尾相連的屋脊狀的接水臺(3 ),接箍(6 )的下端設有溢流ロ( 5 )。2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自動循環供水裝置的魚缸,包括缸體,所述的缸體上部為飼養區、下部為過濾區,飼養區內設有水循環裝置,過濾區內設有水泵和過濾裝置,所述的水循環裝置包括套管(15)及其內設置的進水管(1)和溢流管(2),進水管(1)的底端與水泵相連通、溢流管(2)的底端與過濾裝置相連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15)上端連接有接箍(6),接箍(6)內水平設有隔板(16),隔板(16)上設有與進水管(1)連通的短管(9),接箍(6)的上端口沿圓周方向均布有U型的出水口(4),接箍(6)靠近下端的外側沿圓周表面設有首尾相連的屋脊狀的接水臺(3),接箍(6)的下端設有溢流口(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旸,
申請(專利權)人:楊秀明,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