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連接器(2)具有:由呈圓筒狀的外筒(4)、呈圓筒狀的內筒、設置在外筒(4)的基端部的針座(12)和能夠脫離地設置在外筒(4)的基端部的卡夾(13)構成的第一連接器主體;被針座(12)支承的中空針;被支承在內筒中的第一密封部件;向前端方向彈壓第一密封部件的作為刺穿部彈壓機構的螺旋彈簧;和設置在外筒(4)上的夾壓部件。在卡夾(13)安裝于外筒(4)的基端部的狀態下,卡夾(13)的突起(132)與針座(12)的突起(126)卡合來阻止針座(12)的旋轉。另外,在從外筒(4)拆下卡夾(13)后,針座(12)能夠相對于外筒(4)旋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連接器及連接器組裝體。
技術介紹
通常,抗癌劑、免疫抑制劑等一旦醫務人員不慎接觸就會很危險的藥劑以粉末狀態收納在口部用橡膠塞密封的瓶體容器內。在從這樣的瓶體容器中取出藥劑時,進行如下操作。首先,將瓶體容器的口部和分取了溶解用液的注射器的口部通過由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構成的連接器組裝體進行連接。該情況下,在注射器的口部的外周部設有在內周面上形成螺紋牙的鎖定適配器(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在將注射器連接到第一連接器的針座上時,使注射器的鎖定適配器與在第一連接器的針座上形成的螺合部螺合。由此,第一連接器的針座與注射器的口部被連接,注射器被保持在該第一連接器的針座上。然后,對第一連接器和連接在瓶體容器的口部上的第二連接器進行連接。接下來,經由連接器組裝體將溶解用液從注射器注入到瓶體容器中。然后,通過進行抽吸(pumping)操作或振蕩瓶體容器,使藥劑均勻地溶解在溶解用液中。然后,將溶解有藥劑的溶解用液(以下稱為“液劑”)吸引到注射器內而取出。但是,在上述現有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由于注射器相對于第一連接器的針座通過鎖定適配器而被保持,所以即使拉拽該注射器也不會脫離,但存在如下缺陷:當使注射器或鎖定適配器沿螺合松動的方向旋轉時,注射器會簡單地脫離。若注射器從第一連接器的針座脫離,則存在如下隱患:液劑從注射器的口部等飛散,該液劑附著于醫務人員等,從而無法經由該連接器組裝體安全且可靠地移送液劑。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3456241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防止醫療器具意外脫離的連接器及連接器組裝體。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為連接器,具有:外筒;針座,其具有:以相對于所述外筒能夠繞所述外筒的軸旋轉的方式設置在所述外筒的基端部且插入在所述外筒內的主體部;供具有螺合部的醫療器具在基端側連接的連接部;用于與所述螺合部螺合的凸部;和防脫機構,其防止所述針座從所述外筒脫離,其特征在于,具有旋轉阻止機構,所述旋轉阻止機構具有阻止所述針座的正向及反向中的至少一方的旋轉的旋轉阻止功能,所述旋轉阻止機構具有:旋轉阻止部件,其能夠脫離地設置在所述外筒上并具有第一卡合部;第二卡合部,其設置在所述針座上、在所述旋轉阻止部件設置在所述外筒上的狀態下能夠與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在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時,所述旋轉阻止機構的所述旋轉阻止功能發揮作用。在本專利技術的連接器中,優選的是,基于在使所述醫療器具相對于所述針座旋轉來使所述螺合部與所述凸部螺合時所施加在所述針座上的轉矩而使所述針座要進行旋轉的方向、和所述針座被所述旋轉阻止機構阻止旋轉的方向一致。在本專利技術的連接器中,優選的是,所述旋轉阻止機構構成為,阻止所述針座的正向及反向的旋轉。在本專利技術的連接器中,優選的是,所述旋轉阻止部件構成為,在從所述外筒拆下后無法再安裝到所述外筒上。在本專利技術的連接器中,優選的是,所述旋轉阻止部件具有能夠脫離地設置在所述外筒的基端部的外周部上的旋轉阻止部件主體,所述第一卡合部設置在所述旋轉阻止部件主體的內周部,為在該旋轉阻止部件主體設置于所述外筒上的狀態下與所述外筒的內周部相比向內側突出的第一突起,所述第二卡合部為設置在所述針座的所述主體部的外周部上的第二突起。在本專利技術的連接器中,優選的是,所述第二突起沿所述主體部的周向設有多個。在本專利技術的連接器中,優選的是,所述醫療器具包括在前端部具有口部的注射器,所述連接器在所述連接部連接所述注射器的所述口部。另外,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為連接器組裝體,其特征在于,具有:前述本專利技術的連接器;對方連接器,其與所述連接器連接,在前端側具有與能夠收納液體的液體收納容器連接的連接部。在本專利技術的連接器中,優選的是,在從所述外筒拆下所述旋轉阻止部件后,所述針座能夠分別沿正向及反向旋轉。在本專利技術的連接器中,優選的是,所述凸部為螺紋牙或凸緣狀的突起。在本專利技術的連接器中,優選的是,在所述注射器的所述口部的外周部,設有在內周面上具有所述螺合部的鎖定適配器,在螺合所述凸部與所述螺合部后,所述針座部被收納在所述鎖定適配器內。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連接器組裝體的實施方式的分解立體圖。圖2是表示使圖1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成為組裝狀態之前的過程的縱剖視圖(局部側視圖)。圖3是表示使圖1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成為組裝狀態之前的過程的縱剖視圖。圖4是表示使圖1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成為組裝狀態之前的過程的縱剖視圖。圖5是表示使圖1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成為組裝狀態之前的過程的縱剖視圖。圖6是表示使圖1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成為組裝狀態之前的過程的立體圖(與圖2相對應的圖)。圖7是表示使圖1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成為組裝狀態之前的過程的立體圖(與圖3相對應的圖)。圖8是表示使圖1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成為組裝狀態之前的過程的立體圖(與圖4相對應的圖)。圖9是表示使圖1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成為組裝狀態之前的過程的立體圖(與圖5相對應的圖)。圖10是圖3中的A-A線剖視圖。圖11是圖4中的B-B線剖視圖。圖12是表示圖2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的第一連接器的基端部附近的立體圖。圖13是圖12中的C-C線剖視圖。圖14是表示圖1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的第一連接器的外筒的基端部的縱剖視圖。圖15是表示圖1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的第一連接器的針座的立體圖。圖16是表示圖1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的第一連接器的卡夾的立體圖。圖17是表示與圖1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的第一連接器連接的注射器的局部縱剖視圖。圖18是與圖1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的第二連接器連接的袋體的縱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根據附圖所示的優選實施方式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連接器及連接器組裝體。圖1是表示本專利技術的連接器組裝體的實施方式的分解立體圖,圖2~圖5分別是表示使圖1所示的連接器組裝體中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成為組裝狀態之前的過程的縱剖視圖,圖6~圖9是表示使圖1所示的連接器組裝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6.30 JP 2010-1500761.一種連接器,具有:
外筒;
針座,其具有:以相對于所述外筒能夠繞所述外筒的軸旋轉的方
式設置在所述外筒的基端部且插入在所述外筒內的主體部;供具有螺
合部的醫療器具在基端側連接的連接部;用于與所述螺合部螺合的凸
部;和
防脫機構,其防止所述針座從所述外筒脫離,
所述連接器的特征在于,
具有旋轉阻止機構,所述旋轉阻止機構具有阻止所述針座的正向
及反向中的至少一方的旋轉的旋轉阻止功能,
所述旋轉阻止機構具有:
旋轉阻止部件,其能夠脫離地設置在所述外筒上并具有第一卡合
部;
第二卡合部,其設置在所述針座上、在所述旋轉阻止部件設置在
所述外筒上的狀態下能夠與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
在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后,出現所述旋轉阻止
機構的所述旋轉阻止功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連接器,其特征在于,基于在使所述醫療
器具相對于所述針座旋轉來使所述螺合部與所述凸部螺合時所施加
在所述針座上的轉矩而使所述針座要進行旋轉的方向、和所述針座被
所述旋轉阻止機構阻止旋轉的方...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竹本昌史,
申請(專利權)人:泰爾茂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