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種使氣體循環鼓風機緊湊且能夠減少消耗電力的焦炭干式滅火設備。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焦炭干式滅火設備(1)具備:使惰性氣體向紅熱焦炭流通而將紅熱焦炭冷卻的CDQ冷卻塔(3);進行從CDQ冷卻塔(3)排出的氣體的一次集塵的一次集塵器(5);將一次集塵后的氣體導入而進行廢熱回收的廢熱鍋爐(7);設置在廢熱鍋爐(7)的氣體出口側而進行二次集塵的二次集塵器(9);對二次集塵后的氣體進行冷卻的氣體冷卻器(11);用于使氣體循環的氣體循環鼓風機(13),所述焦炭干式滅火設備的特征在于,氣體冷卻器(11)配置在氣體循環鼓風機(13)的上游側。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在煉鐵廠的煉鐵車間中利用惰性氣體對紅熱焦炭進行冷卻的焦炭干式滅火設備(在本說明書中稱為“⑶Q設備”)(⑶Q是“Coke Dry Quenching”的首字母)。
技術介紹
⑶Q設備例如專利文獻I公開的那樣,具備裝入有紅熱焦炭的冷卻塔;進行吹入到冷卻塔內且與紅熱焦炭進行熱交換而排出的冷卻氣體的集塵的一次集塵器;將由一次集塵器一次集塵后的氣體導入而進行廢熱回收的廢熱鍋爐;進行從廢熱鍋爐排出的氣體的集塵的二次集塵器;使從二次集塵器流出的氣體升壓的循環鼓風機;及與由循環鼓風機升壓后的氣體進行熱交換而對氣體進行冷卻并對導入到廢熱鍋爐的水進行預熱的氣體冷卻器。在這樣的CDQ設備中,將紅熱焦炭向冷卻塔裝入并從冷卻塔的下部吹入惰性氣 體,與紅熱焦炭進行熱交換。并且,將回收了紅熱焦炭的熱量后的高溫氣體向廢熱鍋爐送入而進行了熱交換之后,利用循環鼓風機使從廢熱鍋爐排出的冷卻氣體升壓,利用氣體冷卻器對該升壓后的冷卻氣體進一步冷卻,然后向冷卻塔的下部導入。由廢熱鍋爐回收的熱能作為蒸氣,利用于發電機,而作為電能回收。另外,在專利文獻I所公開的CDQ設備中,為了將氣體循環系統形成為經濟性的布局,而將從廢熱鍋爐下部向二次集塵器的氣體流路形成為單系統。在先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04-210979號公報如專利文獻I記載那樣,以往,在冷卻氣體的循環路徑中,氣體冷卻器設置在循環鼓風機的下游側。因此,向循環鼓風機供給的冷卻氣體是從廢熱鍋爐排出的比較高溫的氣體,因此氣體容量大。因此,必須增大循環鼓風機的葉片形狀,另外用于驅動循環鼓風機的消耗電力也增大,變得不經濟。另外,在專利文獻I中,是冷卻氣體在氣體冷卻器內從下向上流動的結構,另外冷卻水也從下向上流動,因此冷卻水的流動與冷卻氣體的流動的方向成為相同方向,也存在熱交換率差的問題。此外,在專利文獻I中,使從廢熱鍋爐下部向二次集塵器的氣體流路為I條,因此廢熱鍋爐內部的氣體流動成為偏流,存在鍋爐管的局部磨損、鍋爐能力下降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使循環鼓風機緊湊,且能夠減少消耗電力的焦炭干式滅火設備。另外,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氣體冷卻器的熱交換率優異的焦炭干式滅火設備。此外,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沒有鍋爐管的局部磨損、鍋爐能力的下降的焦炭干式滅火設備。(1)本專利技術的焦炭干式滅火設備具備使惰性氣體向紅熱焦炭流通而將紅熱焦炭 冷卻的CDQ冷卻塔;進行從該CDQ冷卻塔排出的氣體的一次集塵的一次集塵器;將一次集 塵后的氣體導入而進行廢熱回收的廢熱鍋爐;設置在該廢熱鍋爐的氣體出口側而進行二次 集塵的二次集塵器;對二次集塵后的氣體進行冷卻的氣體冷卻器;及用于使氣體循環的氣 體循環鼓風機,所述焦炭干式滅火設備的特征在于,所述氣體冷卻器配置在所述氣體循環鼓風機的上游側。(2)另外,在上述(1)記載的結構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氣體冷卻器是所述氣體冷卻 器內的氣體流動的方向與所述氣體冷卻器的冷卻水的流動的方向相對的對流型的氣體冷 卻器。(3)另外,在上述(1)或(2)記載的結構中,其特征在于,從所述廢熱鍋爐的下部出 口到所述二次集塵器的氣體流路形成為雙系統。(4)另外,在上述(3)記載的結構中,其特征在于,利用管道將所述⑶Q冷卻塔與所 述廢熱鍋爐連結,在俯視下夾著所述管道設置2臺所述二次集塵器,設置有使由該二次集 塵器進行了二次集塵的氣體集合的T字狀的集合管道,該集合管道的集合部分以位于所述 煙道管道的下方的方式配置。(5)另外,在上述(3)或(4)記載的結構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二次集塵器的氣體 出口側緊上方分別配置有氣體冷卻器。專利技術效果在本專利技術中,由于將氣體冷卻器配置在氣體循環鼓風機的上游側,因此不是像將 氣體冷卻器配置在廢熱鍋爐的出口的情況那樣直接吸引高溫氣體,因此氣體容量減小,其 結果是,實現氣體循環鼓風機的消耗電力的減少和形狀的小型化。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方式的焦炭干式滅火設備的俯視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方式的焦炭干式滅火設備的立體圖。圖3是圖1中的箭頭A-A剖視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的另一實施方式的焦炭干式滅火設備的說明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的一實施方式的焦炭干式滅火設備1具備使惰性氣體向紅熱焦炭流通而 將紅熱焦炭冷卻的CDQ冷卻塔3 ;進行從該CDQ冷卻塔3排出的氣體的一次集塵的一次集 塵器5 ;將一次集塵后的氣體導入而進行廢熱回收的廢熱鍋爐7 ;設置在該廢熱鍋爐7的氣 體出口 7a側而進行二次集塵的二次集塵器9 ;對二次集塵后的氣體進行冷卻的氣體冷卻器 11 ;及用于使氣體循環的氣體循環鼓風機13,所述焦炭干式滅火設備1的特征在于,所述氣體冷卻器11配置在所述氣體循環鼓風機13的上游側。以下,詳細說明各結構設備及其配置。〈CDQ 冷卻塔 >CDQ冷卻塔3接受從上方裝入的紅熱焦炭2,使惰性氣體向積存在內部的紅熱焦炭 流通而將紅熱焦炭冷卻。在⑶Q冷卻塔3的下方設置搬運傳送帶15,能夠搬運由⑶Q冷卻塔3冷卻后的焦炭。< 一次集塵器>一次集塵器5是進行從⑶Q冷卻塔3排出的氣體的一次集塵的集塵器。一次集塵器5設置在將從CDQ冷卻塔3排出的惰性氣體向廢熱鍋爐7導入的煙道管道17的中途。<廢熱鍋爐>廢熱鍋爐7將一次集塵后的氣體導入而進行廢熱回收。在廢熱鍋爐7設有過熱器19。在廢熱鍋爐7的下部設有兩個氣體出口 7a,這兩個氣體出口 7a成為在俯視下夾著煙道管道17的延長線的配置。 在廢熱鍋爐7的下部沿著2方向設置兩個氣體出口 7a,由此,從廢熱鍋爐7的下部出口到二次集塵器9的氣體流路成為雙系統,氣體分流而被導入到各二次集塵器9。如此,本實施方式的廢熱鍋爐7將惰性氣體的出口方向從現有例的單系統(單引)形成為雙系統(雙引),因此能夠均勻地控制通過廢熱鍋爐7內的氣體流動,廢熱鍋爐7的性能不會下降。< 二次集塵器>二次集塵器9設置在廢熱鍋爐7的氣體出口 7a側而進行二次集塵。二次集塵器9如圖I所示隔著煙道管道17設置2臺,氣體入口 9a設置在廢熱鍋爐7偵U。從廢熱鍋爐7排出的氣體經由循環管道21被導入到二次集塵器9。向二次集塵器9導入的惰性氣體從二次集塵器9的側面側進入,向上部側流出。在二次集塵器9的氣體出口 %設有大致T字狀的氣體集合管道23。氣體集合管道23在內部具有整流板25,接受從2臺二次集塵器9排出的氣體,由向下方延伸的集合部23a集合而向氣體冷卻器11引導。<氣體冷卻器>氣體冷卻器11設置在氣體集合管道23的出口側,對由二次集塵器9 二次集塵后的氣體進行冷卻。如圖2、圖3所示,氣體冷卻器11設置在集合部23a,該集合部23a沿著氣體集合管道23的縱向設置。因此,惰性氣體在氣體冷卻器11內從上向下流通。另一方面,氣體冷卻器11的冷卻水在冷卻水通路27內從下向上流動。如此,本實施方式的氣體冷卻器11是氣體冷卻器11內的氣體流動的方向和所述氣體冷卻器11的冷卻水的流動的方向相對的對流型的氣體冷卻器11。通過使氣體冷卻器11為對流型,熱交換率提高。在此,說明從廢熱鍋爐7的出口到氣體冷卻器11的惰性氣體的流路。廢熱鍋爐7的氣體出口 7a在俯視下夾著煙道管道17沿著2方向設置,2臺二次集塵器9夾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焦炭干式滅火設備,具備:使惰性氣體向紅熱焦炭流通而將紅熱焦炭冷卻的CDQ冷卻塔;進行從該CDQ冷卻塔排出的氣體的一次集塵的一次集塵器;將一次集塵后的氣體導入而進行廢熱回收的廢熱鍋爐;設置在該廢熱鍋爐的氣體出口側而進行二次集塵的二次集塵器;對二次集塵后的氣體進行冷卻的氣體冷卻器;及用于使氣體循環的氣體循環鼓風機,所述焦炭干式滅火設備的特征在于,所述氣體冷卻器配置在所述氣體循環鼓風機的上游側。
【技術特征摘要】
...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藤田信介,關口毅,
申請(專利權)人:鋼鐵普藍特克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